01.24 白洋澱詩派代表人物林莽簡介、詩歌寫作和工作概況及創作年表

林莽簡介:

林莽原名張建中,1949年11月7日生於河北徐水。在北京讀小學和中學。1969年到白洋淀(安新縣北何莊)插隊,同年開始詩歌的寫作,後成為白洋淀詩歌群落的主要成員。1974年底回到北京,先後在中學和大學工作,後任職於中華文學基金會文學部和《詩刊》編輯部。是上世紀70年代末“今天文學研究會”、80年代末“倖存者詩歌俱樂部”成員。現任《詩探索》作品卷主編。出版過詩集、詩文合集、詩畫集11部:

白洋淀詩派代表人物林莽簡介、詩歌寫作和工作概況及創作年表

《林莽的詩》1990年5月 中國婦女出版社 (詩集)

《我流過這片土地》1994年10月 新華出版社 (詩集)

《永恆的瞬間》 1995年10月 新華出版社 (詩集)

《穿透歲月的光芒》 2001年4月 百花文藝出版社 (詩文合集)

《林莽短詩選》 2003年3月 銀河出版社 (詩集)

《時光轉瞬成為以往》2005年9月 華文出版社 (散文集)

《林莽詩選》2005年11月 時代文藝出版社 (詩集)

《秋菊的燈盞》2009年7月 作家出版社 (詩集)

《林莽詩歌精品集》 2012年7月 南海出版社 (詩集)

《記憶》 2015年5月 作家出版社 (詩集)

《林莽詩畫》 2015年6月 灕江出版社 (詩畫集)

另外:編輯和主編詩歌選集、專輯幾十種。撰寫詩歌評論和序言等文章近百篇。

白洋淀詩派代表人物林莽簡介、詩歌寫作和工作概況及創作年表

林莽詩歌寫作與詩歌工作概況:

林莽自1969年開始詩歌寫作的努力,經歷了:

1969—1979的十年初期寫作階段

1980—1989的十年調整和尋找自我的寫作階段

1990—2010年的中期寫作階段

2011—現在的近期寫作階段

四個階段,共創作詩歌作品300餘首,文近百篇。出版詩集、詩文集和詩畫集11部。編輯各種詩選、專輯幾十種。

近些年林莽除詩歌寫作外,更多的時間致力於中國新詩的具體編輯和出版工作,發現和培養詩歌新人,開創有價值的詩歌獎項和詩歌活動,為中國新詩史的一些歷史史實,詩人團體和詩人的鉤沉和呈現作出了一定貢獻。

1、上世紀90年代為詩人食指“浮出水面”做了大量鉤沉工作。為詩人食指編輯了兩本詩集《詩探索金庫·食指卷》(作家出版社),藍星詩庫《食指的詩》(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詩人食指成為這一年中,中國詩壇最重要新聞人物。

1994年在《詩探索》協助組織了“白洋淀詩歌群落尋訪活動”,組織了尋訪文章的寫作與編輯工作,為中國新詩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歷史資料。

1998年在《詩探索》編輯會上提出了召開“盤峰詩會”的建議,並主要負責了本次詩會的組織聯絡、經費落實等工作。

2、2002年提議並創辦了《詩刊》下半月刊,為新世紀湧現的大批詩壇新秀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在《詩刊》下半月刊提倡面對心靈,注重生命經驗和文化經驗的詩歌寫作。

2005年提議《詩探索》增加了“作品卷”,促進這一新詩研究刊物與當前第一線的詩歌寫作者建立了更為有機的鏈接。

3、2002年為更好地傳播中國新詩的優秀作品,在《詩刊》創意並組織了多年的“春天送你一首詩”全國大型詩歌公益活動。

2003年為表彰青年優秀詩歌寫作者,提出“華文青年詩人獎”的創議,開創了“一個獎,一個會,一本書,一位駐校詩人”四個一的立體詩歌評獎模式。已堅持了15屆,有45位當今詩壇第一線的優秀青年詩人獲得了該獎項,為青年詩歌寫作者提供了學習的榜樣。

2004年與首師大合作,提出並開創了“駐校詩人”的概念和方式。現已有14位“華文青年詩人獎”獲得者在首師大駐校一年。

2011年創辦了地域詩歌寫作獎“紅高粱詩歌獎”。2016年創辦了與《詩探索》辦刊理念同步,同時表彰詩歌寫作者和詩歌評論者的獎項“發現詩歌獎”。同年還創辦了表彰以“鄉村詩歌”新觀念寫作者的詩歌獎“春泥詩歌獎”。

自1999年到現在,主編灕江版“年度詩歌”19年。

林莽多年來,在詩歌寫作的同時做了大量開創性何建設性的詩歌獎項和詩歌活動。他既是一位具有現代觀念和中國傳統風格的優秀詩人、又是一位現代詩歌寫作的研究者,也是一位詩歌活動的優秀組織者。

白洋淀詩派代表人物林莽簡介、詩歌寫作和工作概況及創作年表

林莽創作年表

1949年 11月7日生於河北徐水。原名張建中。上小學時到北京。1962年考入北京三中讀書。1965年考入北京四十一中。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家庭受到衝擊。開始閱讀從“砸爛”的圖書館中流出的各種書籍,其中近兩年時間讀中外古典文學名著,為以後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1969年與朋友自行聯繫去河北白洋淀插隊。11月,寫出詩《深秋》,此為所保存下來最早的一首詩。

1972年 1月,寫出早期代表作《凌花》。

1973年接觸現代主義思潮,詩風開始轉變。12月,寫出詩《列車紀行》。

1974年寫出詩風轉變後的代表性作品《紀念碑》。此詩1986年在《迴音壁》上發表時因與朋友的作品重名而改題《二十六個音節的回想——獻給逝去的年歲》。

白洋淀詩派代表人物林莽簡介、詩歌寫作和工作概況及創作年表

1975年 1月,寫出《悼一九七四年》。年初自白洋淀“病退”回北京。4月,到一所中學任物理教師。

1979年參加“今天文學研究會”活動。

1981年 4月,調入北京經濟學院工作。夏,自印詩集《我流過這片土地》,署名林莽。

1982年秋,自印詩集《歲月·回聲》。11月,詩作《斷章》在《醜小鴨》第11期發表。

1983年完成《無法驅散》集寫作。開始反思詩歌藝術問題,轉變寫作方法。分別在《西藏文藝》3-4月號合刊和《滇池》6月號、12月號發表《還送的禮物》、《圓明園·秋雨》等詩作。

1984年完成《寧靜的陽光》集寫作。撰寫短文《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談詩及審美意識的轉化》,較為明確地表達了對當代先鋒詩歌過分關注社會意識形態,缺少藝術本質尋求的看法。此文後收入《青年詩人談詩》(老木編,北京大學五四文學社1985年出版)、《磁場與魔方》(吳思敬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

1985年 5月,詩作《湖邊晚歸》、《雨還在下》刊於《詩刊》1985年5月號。是年,完成《未完成的紀念》集寫作;老木編的《新詩潮詩集》由北京大學五四文學社未名湖叢書編委會印行,收入《海明威,我的海明威》、《生命的對話》等詩11首。

1986年完成《瞬間》集寫作。2月,詩作《晨光》刊於《星星》1986年2月號。8月,詩作《瞬間》等刊於《詩刊》1986年8月號。10月,詩作《星光與樹》等刊於《草原》1986年第10期《北中國詩卷》(2)。

1987年完成《不期而遇》集和《寄自高原》集寫作。8月,短文《心靈的歷程》刊於《未名詩人》1987年第8期。11月,詩作《寄自高原的情歌》刊於《人民文學》1987年第11期。12月,詩作《雨中長笛》等刊於《詩刊》1987年12月號。

白洋淀詩派代表人物林莽簡介、詩歌寫作和工作概況及創作年表

1988年完成《秋天的眩暈》集和《岩石、大海、陽光和你》集寫作。加入“倖存者詩歌俱樂部”。4月,詩作《秋天在一天天迫近尾聲》刊於《作家》1988年第4期《詩人自選詩專號》。6月,詩作《九十九頁詩選·汙水河和金黃色的月光》刊於《詩刊》1988年6月號。

1989年完成《綠夜情歌》集寫作。詩風進一步轉變,詩中體現了對人類更廣闊文化背景及詩歌本質的關注。2月,詩作《來自一支樂曲、一個人和一本書的詩》、《是春天、也不是春天》刊於《詩神》1989年第2期。11月,組詩《岩石、大海、陽光和你》刊於《詩刊》1989年11月號。

1990年完成《饋贈》集寫作。5月,第一本詩集《林莽的詩》由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9月,詩作《火紅的花束》刊於《人民文學》1990年第9期。9月因1988——1990年為本科生開設選修課《現代藝術認識方法》《詩歌欣賞與寫作》在本年度職稱評定中評為“講師”職稱。

1991年完成《閒置的椅子》集寫作。調入中華文學基金會工作。參與編輯《現代漢詩》;春,《現代漢詩》1991年春捲出刊。秋,詩作《雪一直沒有飄下來》刊於《現代漢詩》1991年秋卷。

1992年完成《銀飾》集寫作。2月,詩作《融雪之夜》刊於《人民文學》1992年第2期。5月,詩作《永恆的簫聲》刊於《詩林》季刊1992年第2期。

1993年完成《另外的夏天》集寫作。加入中國作家協會。5月,參與組織《食指、黑大春現代抒情詩合集》出版作品研討會。

1994年 5月,組織白洋淀詩歌群落尋訪活動,牛漢、吳思敬、芒克等參加;論文《並未被埋葬的詩人——食指》刊於《詩探索》1994年第2輯。6月,組詩《夏末十四行》刊於《人民文學》1994年第6期。10月,第二本詩集《我流過這片土地》由新華出版社出版。

白洋淀詩派代表人物林莽簡介、詩歌寫作和工作概況及創作年表

1995年 2月,詩作《聖誕夜的告別》刊於《詩神》1995年第2期。10月,第三本詩集《永恆的瞬間》由新華出版社出版。12月,詩作《另外的夏天》刊於《人民文學》1995年第12期;《詩探索》1995年第4輯刊出《關於林莽》專欄,刊有林莽《尋求寂靜中的火焰》、陳超《林莽的方式》等文。

1996年開始《記憶》的寫作。此為表達一個特殊年代的個人情感體驗的長詩。

1997年完成《水鄉紀事》(風情篇)、《童年的故鄉》等系列散文的寫作。6月,論文《李琦論》刊於《詩探索》1997年第2輯。8月,自印中英文對照詩集《滴漏的水聲》。

1998年完成長詩《記憶》的寫作。6月,調入詩刊社工作;與劉福春合編的《詩探索金庫·食指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7月,編選的李琦詩集《最初的天空》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為謝冕主編的《中國女性詩歌文庫》之一種。

1999年承接詩刊社詩歌藝術培訓中心的工作。開始與灕江出版社合作編輯《年度最佳詩歌》工作,《'99中國年度最佳詩歌》2000年1月出版。4月,組詩《沉入寂靜》和詩論《對詩歌寫作的一點想法》刊於《人民文學》1999年第4期;提議並參與組織的詩歌態勢暨理論建設研討會(後稱“盤峰詩會”)召開。11月,獲《人民文學》“天洲杯”詩歌獎。

2000年為紀念去世的父親寫隨筆《這雪是為什麼而下的》。4月,《詩刊》詩歌藝術培訓中心《青年詩人》改刊為《新詩人》出刊,任主編。5月,與牛漢、劉福春合編的詩選《風中站立》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執筆撰寫序言《面對真實的歷史》。

2001年 4月,詩文集《穿透歲月的光芒》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策劃並著手創辦《詩刊·下半月刊》;10月,刊出試刊號;2002年1月正式出刊。

白洋淀詩派代表人物林莽簡介、詩歌寫作和工作概況及創作年表

2002年組織“詩歌月末沙龍”活動。策劃並組織“春天送你一首詩”全國大型詩歌活動,3月,活動正式在北京啟動。5月,主持編選的《中華詩歌百年精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2003年策劃並組織“華文青年詩人獎”評選工作,建立一個獎、一個會、一本書和一個駐校詩人的立體模式。3月,《林莽短詩選》由銀河出版社出版。5月,應邀到韓國釜山出席東亞大學主辦的中國現代詩歌研討會,並發表有關白洋淀詩歌群落的專題論述。

完成《八道彎中的苦雨齋》等作品。9月,舉辦了第一位“駐校詩人”江非的“入校儀式”。

擔任《詩探索》作品卷主編,並編輯出版了創刊號。編輯《新世紀五年詩歌精選》 9月,隨筆集《時光瞬間成為以往》由華文出版社出版。10月完成《在秋天》初稿。11月,《林莽詩選》由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

完成了《我們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完成》《蘑菇》和《在秋天》等詩的寫作。在組織“春天送你一首詩”活動同時主持了“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的評選工作,5月在濟南和晉江舉行了表彰和研討活動。

完成了《五月的鮮花》《灰綠色的石頭》《臘梅花開一年一度》等詩歌的寫作。在“春天送你一首詩”的主會場查干湖主持了首次“書法寫新詩”的展覽。8月18日母親辭世,痛苦中寫了一組悼念詩,共9首。在《詩刊》的臨時辦公處金臺國風寫字樓開始國畫的創作嘗試。畫有《秋菊》《白洋淀的記憶》《心中有籣》等作品二十餘幅。

2月搬回文聯大樓辦公,繼續繪畫的嘗試。5月汶川大地震發生,編輯《抗震救災詩傳單》。年初開始策劃《奧運詩典》的創作並於7月初出版。寫作《我想起那片梨花》 《棗園的碎石路》 《臘梅花開一年一度》等詩。

白洋淀詩派代表人物林莽簡介、詩歌寫作和工作概況及創作年表

1月初在朝陽區文化館舉辦了“林莽詩畫展”,同時編輯《林莽詩畫集》。寫作《遲到的約定》 《當我唱起小路》 《清晨即景》等詩。7月,詩集《秋菊的燈盞》由作家出版社出版。8月,赴韓國參加萬海詩歌節活動。10月,參加廬山國際寫作營活動。

1月,自詩刊社退休。創辦“詩探索中國新詩會所”,開始主持《詩探索》編輯部的各項具體工作。寫作組詩《西行瑣記》 《寫在多雪的冬天》 《杜梨》 《一條大河到底有多少傳說》等詩。5月,組織詩人白洋淀詩歌尋訪活動。10月,出席韓國首爾大學邀請的文學活動。夏天到德國探親,遊歷了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家,寫了一些隨筆和詩歌。

寫作《慄樹花開》 《那一瞬我已長大》 《入秋》等詩。與山東高密共同創辦“紅高粱詩歌獎”。創辦“中國年度詩人”評選活動。5月,再次組織白洋淀詩歌尋訪活動。5月再次到德國探親,遊歷了意大利。

寫作《六月在布拉格》 《清涼的薄荷》 《立秋,讀沃爾科特》等詩。7月,中國當代文學百家叢書之一《林莽詩歌精品集》由海南出版公司出版。12月,與朝陽區文化館共同舉辦“打開窗戶——中國新詩三十年”活動。編輯出版詩集《三十位詩人的十年》。夏天遊歷了東歐和西班牙在大西洋的海島藍薩洛特。

1月參加天問詩歌峰會臺灣詩歌行活動。寫作《臺北的雨》 《鹿港小鎮》《紀念》等詩。3月,出席韓國釜山東亞大學的詩歌學術活動。11月,到南美阿根廷和哥倫比亞參加詩歌節活動。遊歷了美國東西部,寫作《他鄉遇故知》等詩。

寫作《我想從星光說起》 《一切都可能改變》等詩。春天,編輯出版《窗前的楊樹——首都師範大學駐校詩人詩選》,9月,出席“駐校詩人十年”慶典活動。11月,出席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辦的《白洋淀詩歌群落資料集》的出版研討會。

白洋淀詩派代表人物林莽簡介、詩歌寫作和工作概況及創作年表

遊歷了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寫了二十多首與梵高,塞尚,畢加索等藝術家和地中海沿岸風情的詩歌。2015年6月詩畫集《林莽詩畫》由灕江出版社。2015年9月《記憶》由作家出版社,同年獲得詩刊社和浙江義烏市合辦的“駱賓王”詩歌獎。

寫作詩歌《春事 暖風浩蕩》《在早春的清晨 聽一隻大提琴曲》等詩歌。創辦了“發現詩歌獎”和“春泥詩歌獎”。 三十多幅四十年前的繪畫作品六月在青島“良友書坊”舉辦了“詩之澱—林莽白洋淀習作展”。10月在唐山進行了巡迴展。

寫作《敬畏》《疼痛》《那碰觸我心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漢字》等詩歌。5月在嘉峪關舉辦《林莽 康平繪畫攝影聯展》。6月在白洋淀舉辦了第十五屆“華文青年詩歌獎”頒獎活動。夏天遊歷了法國中西部和德國小鎮。為哈森翻譯的蒙古女詩人羅·烏力吉特古斯的詩集撰寫中文版序言《我是雲,是雨、是雪,是憂傷和星辰》。12月3日參加了她的中文新書出版研討會和作者見面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