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燕亢生:兩代帝王師、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魏裔介(1616~1686),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明末清初直隸柏鄉(今邢臺市柏鄉縣)人。清順治三年(1646年)三十歲,進士及第,選庶吉士,授工部給事中、遷太常寺少卿,後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書,累官至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升太子太傅。

燕亢生:兩代帝王師、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魏裔介在朝25年,輔佐順治、康熙二帝,披肝瀝膽,鞠躬盡瘁,度過了大清開國後“南戰北亂”的初創期,在清初的政事、國計民生、軍事謀略、思想理論、文學創作等方面部有不凡的建樹,為後來的康乾盛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魏裔介在康熙三年(1664年)晉升為保和殿大學士,故有“魏閣老”之名,其時,他年僅四十多歲,鬚髮皆黑,故又被人稱為“烏頭宰相”。面對清初百廢待興的局面,魏裔介先後上疏二百餘道,內贊政典,外籌軍務,皆中機要,對清初政體及各種朝章制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當時有人評,自宋朝歐陽修以後,他是唯一的先為諫臣、後升宰相、歷職長久並“展其嘉漠”之人。後人又說他條陳時事、“敢言第一”,清初“諸大典”多依其“奏議所定”。 “清初相業,無出其右者”嘉慶、道光年間,還有人將他同並稱“二魏”的另一名臣魏象樞(今河北省蔚縣人)作了比較,認為“其相業勝蔚州多矣”。雍正間,祀賢良祠。乾隆元年,追諡文毅。《清史稿》列傳四十九、《大清畿輔先哲傳▪名臣傳一》有傳。

燕亢生:兩代帝王師、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魏裔介出生於書香官宦世家,自明朝正德年問,上祖魏壽因通曉經學被授以山東汶上縣訓導,到魏裔介四世祖魏謙吉、魏謙光之輩,家族勃興,人丁繁盛,才俊輩出。明朝嘉靖年問魏謙吉中進士,魏裔介祖父魏純粹,明萬曆時任知縣,後升為山西道監察御史。魏裔介的父親名柏祥,字元昌,號拙庵,篤學,工詩文。明代萬曆年間,督學左光斗試學於畿南,將其錄為第一名。他任俠尚文,天啟元年間被薦為恩貢。崇禎六年,流寇自寧晉向西劫掠,柏祥捐金招募敢於殺賊的人,捕斬賊兵二十餘人,使家鄉的城池得以保全。清朝建立之後後,隱居在城的東隅,築樸園,與諸昆弟觴詠其中。又營建柳莊別墅,杜門著書。年五十七而卒,著有《四書目錄》《讀史綮言》《柏鄉縣誌》。

魏裔介生逢亂世,自年少時,即有著憂國憂民、心繫百姓的情懷。明崇禎六年(1633年),他十七歲。當時,晚明社會處於崩潰邊緣,他與父親一道勇敢地抵禦流寇,保衛家鄉與百姓。有一次,在避亂過程中,他還曾被遊騎劫持,經勇敢相鬥才得以逃脫。

燕亢生:兩代帝王師、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魏裔介自幼沈默寡言,穎悟絕倫。早年讀書,講習經術世務,以天下生民為己任,與孫奇逢、湯斌、陸隴等人稱道義交,走書往復,辯析義理。清順治三年,成進士後,即步入仕途。至康熙十一年(1672),始致仕歸鄉,於著書立說之餘,常身著布衣,到田間地頭勞作。《清史稿》載:“家居十六年,躬課稼穡,循行阡陌,人不知其為故相也。”康熙二十五年(1686)新年到來之際,魏裔介撰書一副楹聯,並貼在自家閣老府門樓上,聯書;“烏頭宰相歸林下,十有六年,常思乾乾翼翼;白髮書生慶青春,七十一載,寧忘戰戰兢兢。”稍後不久,他即罹患牙疾,於當年農曆四月初九丑時,正襟危坐而逝,自此而結束了這位“兩代帝王師、天下文官祖”的人生歷程。

燕亢生:兩代帝王師、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魏裔介崇尚程朱理學,主張讀書必讀史,但不必隨古人論斷為是非,而應得其肯綮之所在,驗古知今,以求濟世。喜歡作詩撰文,詩學以陶淵明為宗,文賦則推崇韓愈等人,均有醇雅淺淡之風。與當時的詩壇名家,如吳偉業、龔鼎孳、王鐸、宋犖等,多有交往,對當時燕趙、江左、中州、山左等重要詩派皆有關注,與河朔詩派詩人,如楊思聖、申涵光、殷嶽等,關係尤密。曾擔任《清世祖實錄》總裁官,因其功勞被加授太子太傅。他一生的作品甚繁,涵蓋文學、史學、理學、道統諸類,且觸類旁通,相合相融。著有《嶼舫集》《昆林小品》《聖學知統錄》《知統翼錄》《希賢錄》《易經大全纂要》《四書大全纂要》《四書精義匯解》《四書朱子全義》《孝經注義》《重刊幹祿字書》《鑑語經世編》及《兼濟堂文集》等40多部。

燕亢生:兩代帝王師、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兼濟堂文集》作品內容廣泛,數量眾多。其中奏疏“內贊政典、外籌軍務”、關乎國家大體,序文盡顯才學,一目瞭然。與魏象樞、孫奇逢等人的論學書札,則流露出他的學術思想和交際理念。尺牘和傳,都是魏裔介為其友人及各界人士所寫傳文,名儒大士的言談舉止、風度氣韻、品格情操躍然紙上。墓誌銘字裡行間,充滿悽婉哀傷情緒。碑文、祭文,多奠摯友,痛惜而慨嘆人生。另收論、記、說、跋、辨、啟、策問、檄文、志、賦等兩卷,內容細微翔實。該文集是研究魏裔介學術思想的重要典籍。

魏裔介去世二十年後,其少子魏荔彤任福建漳州知府,聘請當地學者詹明章為其父著述編一選本《兼濟堂文集》 (1711年龍江書院刊本)。2007年,曾參與校點《二十四史》的魏連科先生點校出版了《兼濟堂文集》(中華書局上、下卷)。

燕亢生:兩代帝王師、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魏裔介的文學地位與影響,歷代也有很高評價。清初著名文人吳偉業評:“魏公秉鴻駿魁傑之才,遭逢聖朝,迴翔禁苑。世祖興起右文,招延俊茂文學侍從之臣,而公實巋然為冠”。四庫館臣以為:“裔介立朝,頗著風節。其所陳奏,多關國家大體。詩文醇雅,亦不失為儒者之言。雖不以詞章名一世,而以介於國初作者之間,固無忝焉。”《清詩紀事初編》亦說:“裔介以理學自任,詩文皆不能工,而好弄筆,尤喜與文土遊,田茂遇、吳殳結納最深,猶惓惓於孫奇逢、申涵光,當時號為遺老者也!”此外,魏裔介的人格風範,也深澤後世。“欲當大事,須是篤實”是他留下的一句名言,也是他一生人格風範的極好寫照,此是當地及整個燕趙文化的重要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