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燕亢生:两代帝王师、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魏裔介(1616~1686),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明末清初直隶柏乡(今邢台市柏乡县)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三十岁,进士及第,选庶吉士,授工部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后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吏部尚书,累官至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升太子太傅。

燕亢生:两代帝王师、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魏裔介在朝25年,辅佐顺治、康熙二帝,披肝沥胆,鞠躬尽瘁,度过了大清开国后“南战北乱”的初创期,在清初的政事、国计民生、军事谋略、思想理论、文学创作等方面部有不凡的建树,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魏裔介在康熙三年(1664年)晋升为保和殿大学士,故有“魏阁老”之名,其时,他年仅四十多岁,须发皆黑,故又被人称为“乌头宰相”。面对清初百废待兴的局面,魏裔介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内赞政典,外筹军务,皆中机要,对清初政体及各种朝章制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当时有人评,自宋朝欧阳修以后,他是唯一的先为谏臣、后升宰相、历职长久并“展其嘉漠”之人。后人又说他条陈时事、“敢言第一”,清初“诸大典”多依其“奏议所定”。 “清初相业,无出其右者”嘉庆、道光年间,还有人将他同并称“二魏”的另一名臣魏象枢(今河北省蔚县人)作了比较,认为“其相业胜蔚州多矣”。雍正间,祀贤良祠。乾隆元年,追谥文毅。《清史稿》列传四十九、《大清畿辅先哲传▪名臣传一》有传。

燕亢生:两代帝王师、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魏裔介出生于书香官宦世家,自明朝正德年问,上祖魏寿因通晓经学被授以山东汶上县训导,到魏裔介四世祖魏谦吉、魏谦光之辈,家族勃兴,人丁繁盛,才俊辈出。明朝嘉靖年问魏谦吉中进士,魏裔介祖父魏纯粹,明万历时任知县,后升为山西道监察御史。魏裔介的父亲名柏祥,字元昌,号拙庵,笃学,工诗文。明代万历年间,督学左光斗试学于畿南,将其录为第一名。他任侠尚文,天启元年间被荐为恩贡。崇祯六年,流寇自宁晋向西劫掠,柏祥捐金招募敢于杀贼的人,捕斩賊兵二十余人,使家乡的城池得以保全。清朝建立之后后,隐居在城的东隅,筑朴园,与诸昆弟觞咏其中。又营建柳庄别墅,杜门著书。年五十七而卒,著有《四书目录》《读史綮言》《柏乡县志》。

魏裔介生逢乱世,自年少时,即有着忧国忧民、心系百姓的情怀。明崇祯六年(1633年),他十七岁。当时,晚明社会处于崩溃边缘,他与父亲一道勇敢地抵御流寇,保卫家乡与百姓。有一次,在避乱过程中,他还曾被游骑劫持,经勇敢相斗才得以逃脱。

燕亢生:两代帝王师、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魏裔介自幼沈默寡言,颖悟绝伦。早年读书,讲习经术世务,以天下生民为己任,与孙奇逢、汤斌、陆陇等人称道义交,走书往复,辩析义理。清顺治三年,成进士后,即步入仕途。至康熙十一年(1672),始致仕归乡,于著书立说之余,常身着布衣,到田间地头劳作。《清史稿》载:“家居十六年,躬课稼穑,循行阡陌,人不知其为故相也。”康熙二十五年(1686)新年到来之际,魏裔介撰书一副楹联,并贴在自家阁老府门楼上,联书;“乌头宰相归林下,十有六年,常思乾乾翼翼;白发书生庆青春,七十一载,宁忘战战兢兢。”稍后不久,他即罹患牙疾,于当年农历四月初九丑时,正襟危坐而逝,自此而结束了这位“两代帝王师、天下文官祖”的人生历程。

燕亢生:两代帝王师、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魏裔介崇尚程朱理学,主张读书必读史,但不必随古人论断为是非,而应得其肯綮之所在,验古知今,以求济世。喜欢作诗撰文,诗学以陶渊明为宗,文赋则推崇韩愈等人,均有醇雅浅淡之风。与当时的诗坛名家,如吴伟业、龚鼎孳、王铎、宋荦等,多有交往,对当时燕赵、江左、中州、山左等重要诗派皆有关注,与河朔诗派诗人,如杨思圣、申涵光、殷岳等,关系尤密。曾担任《清世祖实录》总裁官,因其功劳被加授太子太傅。他一生的作品甚繁,涵盖文学、史学、理学、道统诸类,且触类旁通,相合相融。著有《屿舫集》《昆林小品》《圣学知统录》《知统翼录》《希贤录》《易经大全纂要》《四书大全纂要》《四书精义汇解》《四书朱子全义》《孝经注义》《重刊干禄字书》《鉴语经世编》及《兼济堂文集》等40多部。

燕亢生:两代帝王师、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兼济堂文集》作品内容广泛,数量众多。其中奏疏“内赞政典、外筹军务”、关乎国家大体,序文尽显才学,一目了然。与魏象枢、孙奇逢等人的论学书札,则流露出他的学术思想和交际理念。尺牍和传,都是魏裔介为其友人及各界人士所写传文,名儒大士的言谈举止、风度气韵、品格情操跃然纸上。墓志铭字里行间,充满凄婉哀伤情绪。碑文、祭文,多奠挚友,痛惜而慨叹人生。另收论、记、说、跋、辨、启、策问、檄文、志、赋等两卷,内容细微翔实。该文集是研究魏裔介学术思想的重要典籍。

魏裔介去世二十年后,其少子魏荔彤任福建漳州知府,聘请当地学者詹明章为其父著述编一选本《兼济堂文集》 (1711年龙江书院刊本)。2007年,曾参与校点《二十四史》的魏连科先生点校出版了《兼济堂文集》(中华书局上、下卷)。

燕亢生:两代帝王师、天下文官祖——清初重臣魏裔介述略

魏裔介的文学地位与影响,历代也有很高评价。清初著名文人吴伟业评:“魏公秉鸿骏魁杰之才,遭逢圣朝,回翔禁苑。世祖兴起右文,招延俊茂文学侍从之臣,而公实岿然为冠”。四库馆臣以为:“裔介立朝,颇著风节。其所陈奏,多关国家大体。诗文醇雅,亦不失为儒者之言。虽不以词章名一世,而以介于国初作者之间,固无忝焉。”《清诗纪事初编》亦说:“裔介以理学自任,诗文皆不能工,而好弄笔,尤喜与文土游,田茂遇、吴殳结纳最深,犹惓惓于孙奇逢、申涵光,当时号为遗老者也!”此外,魏裔介的人格风范,也深泽后世。“欲当大事,须是笃实”是他留下的一句名言,也是他一生人格风范的极好写照,此是当地及整个燕赵文化的重要精神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