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有多少光伏企業還會出現在2018的年報飄紅榜上?

“人生的大起大落來得太快了,太刺激了”。星爺的這句著名臺詞,用來形容當下的光伏行業,似乎有些應景。

前一刻還在因531休克療法而萎靡不堪甚至是生無可戀,後一刻卻迎來了一份令人意外的半年成績單——“近七成企業半年報同增”、“1-7月新增裝機突破31GW”、“全年裝機將突破40GW”。

有多少光伏企业还会出现在2018的年报飘红榜上?

看到如此數據與消息,那些此前對新政的衝擊多少還有些內心忐忑的人,或許是更要淡定從容了。

這不,前幾天就有人公開表達了一個意思:政策的剎車,可能有點晚。

與此同時,也有圈內消息說,某A股上市公司近日一下子就給某央媒投了數千萬宣傳費,實在財大氣粗,實在豪邁大氣。

似乎瞬時之間,預料中的行業冬天,已不知為何遠遁。

不過,光伏行業當下的實際情況,恐怕遠遠沒有檯面上那麼樂觀。

不僅許多公司業績大降、眾多中小企業停業,一些大公司也在競相低價拋售電站乃至抵押股票資產自救,就連此前行業裡最活躍的所謂輕資產的許多EPC公司也幾乎銷聲匿跡,轉行者更是無以計數。

如果僅從數字上看,一些企業的2018上半年,確實業績不凡。但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與某些企業的樂觀相比,許多業內人的感受恐怕才更為真實。

幾乎所有光伏人都明白,冬天並未離去,會有不少光伏企業要死在這個冬天。

這一幕,與2011年何其相似。不過數月之後,曾經的行業巨人就轟然倒塌在了2012年的春寒料峭中。

有多少光伏企业还会出现在2018的年报飘红榜上?

歷史之所以一再相似,蓋因人性與思維的某些慣性。唯有創新,才是突破歷史窠臼的不二法門。

我越來越覺得,光伏這樣一個群雄並起的行業,很像那個諸侯割據的前三國時代。眾所周知,40歲還在賣草鞋即使後來四方英豪來聚但也仍到處流離的劉備,之所以能夠最終上位,正是因孔明三分天下的戰略。

但坦率地說,面對一個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光伏企業,還真不好說其中有多少戰略。最近與行業內朋友交流,許多人還是喜歡聊政策,而少有從企業經營戰略角度的思考。

當然,在一個政策性的行業,這樣的思維也很正常。

於是乎,所有的光伏企業都只有一個戰略,就是一味擴大規模、一味向上下游縱向擴張,你上硅料,我也上硅料,你搞電站,我也搞電站。到最後,大家都一模一樣了,競爭倒也變得更簡單了,也就誕生了一個似乎魔咒般的行業規律:大,然後死。

從多年的接觸來看,其實行業裡很多企業家都有著很強的戰略思維,但似乎卻總是因形勢比人強,不得已被裹挾在行業的洪流中而難以自拔。

也許,即將到來的這個冬天的唯一好處,就正是一個難得的深入思考戰略的時機。

對於即將進入平價時代的光伏行業而言,這樣的思考,可謂恰逢其時,或也已是時不我待。

有一個比較確定的背景是,與2012年相比,2018年的這個“冬天”,政策的轉圜空間變得更小。

所以,不要對政策救市抱持太大期望,也不必太在意是否還能登上下半年的業績榜。莫如坦然面對無“市”可做的局面,認真思考一下企業的未來戰略,認真思考一下有什麼“勢”可借,或者,可以創造出什麼趨勢。

這個行業帶給從業者心潮澎湃的東西很多,硬生生地從無到有創造出一個產業正是其中之一。這即是借了大勢,也是創造出了一種歷史趨勢。

太陽能發電網吳軍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