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國民黨將領著大衣為何不穿袖子?

ee-超Lz


一個字,“帥”啊。

無論從民國時期的歷史照片中,還是影視劇中,國民黨的軍官將校軍服,往往都帥氣逼人。不管軍隊戰鬥力如何,國民黨的軍官往往十分洋氣,尤其再配上瀟灑的披風,堪稱時髦的象徵。




相反,作為國民黨最大對手的共產黨,在,軍裝穿著這一方面就遠遠不如了。共產黨軍隊被稱為“土八路”,不是沒有道理,不僅僅武器裝備落後,就軍服著裝方面,由於經濟困難、勤儉節約等原因,八路軍永遠一身灰不拉嘰,官民一致的軍服,在時尚和美觀方面,被國民黨軍官的服裝甩出一百條街。

當然,軍服的美觀帥氣與否,與軍隊戰鬥力毫無關係,穿著時髦帥氣大氅的國民黨,依然被土八路打得落花流水。


我們經常看到國民黨將領們所穿的大衣,其實應該叫披風,也被叫做大氅,它是沒有袖子的,所以也就無所謂穿不穿袖子了。大氅一般是黑呢料質地,裡邊會襯有綢料,領子鑲有絲絨邊,做工極為考究。這也意味著,除了滿足美觀、時尚的需求之外,它的價格絕不會便宜。這當然不會給講究平等和勤儉節約的八路軍所使用。

而在國民黨軍官中,大氅被普遍使用,其實跟蔣介石也有很大的關係。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古就有“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記載,而蔣介石對大氅的鐘愛,從他留下的無數張穿著大氅的照片中就可以看出。這當然也會極大的影響他麾下軍官對於軍裝的選擇。



而蔣介石與大氅結下不解之緣,還要追溯到廣州國民政府時代。1923年,尚未崛起的蔣介石應桂軍總司令劉震寰夫婦邀請,帶領陳潔如前往香港遊玩。此時還沒有宋美齡什麼事兒,陳潔如是蔣介石的第三任妻子。


遊覽完香港,在回去的路上,香港警局督察布瑞南等人給蔣介石一行送行,一反常態,蔣介石一眼就看中了布瑞南所穿的一件全身無袖深色呢子大氅。並在回去後,多次向陳潔如誇耀,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心有靈犀的陳潔如,則專門在香港訂做了一件與布瑞南督查同樣的大氅,並在蔣介石蘇聯之行的前夕,送給了他。蔣介石意外得到自己,十分鐘愛的大氅後,極為開心。據陳潔如在回憶錄中說:

“我還從未見過他為了僅僅一件衣服,就熱情得如此喜形於色”。

從此之後,無袖大氅也成為了蔣介石的標誌之一,幾乎在所有的場合,蔣介石都會披上它。而受此影響,帥氣逼人、又十分有“逼格”的大氅也成為了國民黨將校軍官的“標配”。老大極為鍾愛,而大氅本身又十分帥氣,自然,大氅也成為了國民黨軍官軍服中出鏡率最高的衣服。


鳶飛九天2018


因為又防寒又帥啊。與其說將領們不穿袖子,不如說他們一直將大衣當做披風而已。而國民黨將領對斗篷或者披風的熱愛,完全出自於對蔣介石的效仿。這種感覺就像當時的納粹紛紛學習希特勒剃一小撮衛生胡一樣。

其實可以想象一下,在軍列之中一個將領的身影如何凸顯出來,能夠讓士兵們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嗯,這個人不一樣。靠顏值和氣場是比較難的,主要還是靠著裝。穿著披風給人一種走路帶風的感覺,蔣介石第一次在香港看到香港警局的督察布瑞南身穿的毛呢披風時就十分神往,多看了兩眼。他還在當時還是他老婆的陳潔如面前多次提到這件深色呢質大氅,說它足夠神氣、別緻。

丈夫的小心思怎麼會逃過陳潔如的眼,在和蔣介石離開香港的時候,她偷偷去找了招待他們的好友李時敏,請他找香港的裁縫師傅給蔣介石也做一件一樣的。李時敏爽快答應,陳潔如也將此時默默藏在心中,沒有告訴蔣介石。

當蔣介石正在廣州準備著去俄羅斯的考察行動之時,這件披風恰巧郵寄到了蔣介石在廣州所住的旅館之中。這是一件相當考究的披風,不僅僅面料奢侈,領子上還鑲嵌這金絲絨邊。後來陳潔如回憶那天蔣介石看到披風時的樣子,說蔣介石十分開心,穿著它走來走去還在鏡子前照了好久,像一個孩子一般。

陳潔如如是寫著:蔣介石此前從未因為一件衣服高興成這樣,他並不關注衣服的質地或者裁剪,他只是看中這件披風的與眾不同,在穿上這件披風之後,蔣介石臉上露出了無法言狀的喜悅。

蔣介石來到了俄羅斯,還頻繁給陳潔如寫信,附上的照片都是身穿披風的瀟灑模樣。後來在很多的重要場合,蔣介石都會披著這身披風。但是這身見證這陳潔如悉心和愛意的披風,卻始終沒有保住他們的婚姻。陳潔如被一身貴族光環的宋小姐取而代之,成為了這場政治聯姻的犧牲品。

可笑陳潔如離開了蔣介石,但是蔣介石對披風的熱愛卻依舊專一。後來他又有了一件標誌性的黑色披風,是他的侍從室專門委託南京的軍服店製作的。蔣介石對自己的裝容要求頗高,對於他手下的將領也是要求嚴格。漸漸的,國民黨的將領也有了身披披風的習慣,後來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軍裝之中也配備了整齊的黃棕色斗篷。


木劍溫不勝


我們在看抗日戰爭和各種民國的老照片、影視作品時,總會發現很多國民黨將領的身上經常披著一件大衣,這些大衣都是有袖子的,但是幾乎沒有任何一位將領會將手穿進袖子裡面正常的穿,他們將大衣當成了披風,非常瀟灑的披在了自己的肩上,看起來威風帥氣極了。

為什麼國民黨的將領不能好好的穿大衣呢?這裡面的原因牽涉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蔣介石,因為蔣介石對披風斗篷有著異於常人的熱愛,所以在上行下效中,從蔣介石開始,整個國民黨的部隊都開始流行起來了披風、斗篷的潮流。

在蔣介石的影響下,很多的國民黨高級軍官都披上了威風凜凜的斗篷,因為在冬天斗篷材質單薄並不能禦寒,於是在專門的定製下,出現了能代替斗篷的國民黨軍大衣,在冬天寒冷的時候,國民黨的軍官們披著這些大衣既能保持自己瀟灑的氣質,又能抵禦嚴寒,簡直可以說的上是兩全其美。

蔣介石與陳潔如的故事,以及他對披風斗篷的最初熱愛

說起蔣介石對披風斗篷的熱愛,我們還得從他還沒有登上權力頂峰前說起。

當時的蔣介石還沒有和宋美齡結婚,他還只是黃埔軍校的校長,雖有著不小的影響力,但是在當時整個中國卻還不是那最頂峰的那幾個人。

有一天他帶著他的第三任妻子陳潔如前往了香港遊玩參觀。

蔣介石當時畢竟有著不小的影響力,所以他受到了香港督察的親自接待,蔣介石帶領陳潔如來到了香港督察的家中做客。

這位香港督察是位英國人,蔣介石在看到香港督察身上披著的一件英式黑色披風時,他的眼中放出了異樣的光芒,他好像看到了什麼珍寶一樣,視線一直不能從督察身上的披風挪開。


(羅斯福身上的英式斗篷披風)

當時蔣介石雖然沒說什麼,但是他的異樣卻被他的妻子陳潔如感受到了。

所以在離開香港前,她瞞著蔣介石偷偷把蔣介石的穿衣尺碼告訴了香港督察,請求香港督察為蔣介石制定了一件披風。

在回到內地後,蔣介石繼續投入了他的事業中,而在不久後一件從香港郵遞而來的禮物卻讓蔣介石激躍不已。

在陳潔如的日記中記載,蔣介石拿到披風時簡直像極了一個拿到了自己最心愛禮物的孩子,蔣介石穿上這件披風后,他非常高興的在房間中穿行來去,步子邁得非常大,神氣威風極了,整個人的感覺都開始變了。


當時蔣介石的臉上難掩喜色,他對妻子的知心非常感動。

他聲稱自己將來會一直穿著這件披風,而當自己披著這件披風的時候,就相當於陳潔如陪伴在自己的身邊。

自己會將這件斗篷當成愛的信物,時刻凝聚著對陳潔如的愛意。

後來蔣介石因為要藉助宋美齡的政治與經濟潛力,不得不接受了宋美齡的要求,和他的三位妻子包括陳潔如離婚了。

雖然蔣介石已經和陳潔如離婚,但在他往後的人生歲月中,他都一直披著這件陳潔如送給他的披風。

雖然在後來他的身份已經貴為一國之首,就算定製出千百條披風也不是問題,但是作為愛情見證的這件披風卻是最獨特的一條,一直陪伴在蔣介石的身邊。

雖然在上面大多數涉及到了蔣介石對他前妻的感情,但是我們從其中可以非常明顯的感受到蔣介石對披風的熱愛程度,在蔣介石的心中對披風有著我們所無法想象的痴迷熱愛。

蔣介石對斗篷的熱愛在手下部隊中所帶來的風尚潮流

當手下人看到蔣介石出入各種場合、身著軍裝的時候總會披著一件黑色斗篷時,他們懷揣著對蔣介石的敬意以及崇拜很快就想到了效仿,所以各種各樣的披風斗逢以及斗篷式的大衣就漸漸出現在了國民黨各大高級將領身上。

蔣介石是一個對軍姿儀容非常看重的人,他參觀自己手下的軍隊時,雖不能完全要求帥氣,但卻一定要乾淨整齊。

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在參觀陳明仁手下部隊時,正因為這樣的問題,跟陳明仁生起了氣來。

當時陳明仁因為消息的不對等,並沒有及時的參見蔣介石,這件事情首先就在蔣介石的心中埋下了不滿的種子。

最後他看到了陳明仁手下部隊的衣服破破爛爛、髒亂之極,所以在召見陳明仁的時候,拿這件事情責備起了陳明仁,最後二人發生了衝突,蔣介石就將陳明仁的官職給撤了。

從這方面來說,軍隊的穿著對蔣介石有著很重大的意義,而如果蔣介石在參觀軍隊的時候,看到接見自己的將領都披著威風凜凜的斗篷或者大衣時,那他必然就會首先在感官上對這支軍隊感到滿意,第一時間給這支軍隊打下良好的印象分,而將領們得到蔣介石的滿意自然就會開心無比,以至於對未來的晉升都有著一定的好處。

所以說國民黨的將領穿大衣不穿袖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模仿了披風斗篷的形制,我覺得這些斗篷並不僅僅只是符合了蔣介石自己個人的審美觀,這些大衣、斗篷即便放在我們現在這個年代來看,都仍然非常美觀威風,從這方面來看,蔣介石與希特勒是有些類似的,他們都極力的追求著軍裝的美觀,在納粹軍隊擁有了世界上最帥氣軍裝的同時,蔣介石的軍隊在軍裝美觀的道路上同樣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孤客生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國民黨的將領們身披著大衣,威風凜凜,那樣子帥呆了。可是大衣明明有袖子,他們卻不穿,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仿效蔣介石

蔣介石給我們的印象是,經常身著軍裝,披著一件無袖的黑色披風,手柱著一根柺杖。據說,他這件披風是第三位夫人陳潔如送給他的。

1923年,蔣介石受朋友李時敏的邀約,帶著陳潔如到香港旅遊,他無意間看到,督察布瑞南先生身上披著一件無袖深色呢質大氅,蔣介石馬上被這件別具風味的大氅給迷住了。

隨後,他私下向陳潔如提了兩次,稱讚這種大氅別緻、神氣,披在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和風度。

於是,細心的陳潔如悄悄地懇請李時敏先生,讓香港的裁縫給蔣介石做一件,與布瑞南督察同樣的大氅。

後來,蔣介石收到大氅後,興奮異常,對知心的妻子非常感激,聲稱自己將來會一直穿著這件披風,因為這相當於陳潔如陪伴在自己的身邊,這件斗篷是他倆的愛情信物。

可惜的是,蔣介石最終還是和陳潔如離婚了,但是這件見證愛情的大氅,蔣介石卻時常披在身上。

蔣介石披著斗篷的帥氣形象,很快就在部隊中引領了時尚潮流。一些精明的軍官便仿效了起來。

原來,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叫做“名片效應”,說的是如果自己與對方有相同的愛好,相同的價值觀,就會使對方感覺到很親切,從而很快縮小彼此之間的距離,顯得更加親近。

人都有從眾心理,軍官們為了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和提拔,於是有樣學樣,全都跟風披上了披風斗篷或斗篷大衣。

二、顯示地位

古代的大將上戰場都披著戰袍,騎著駿馬馳騁疆場的樣子很是威風。

每個人心裡面多少都有一點英雄情結,軍官們披著大衣,就彷彿自己是英雄,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頓時覺得信心百倍,指揮作戰更加得心應手。

而且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國民黨軍隊的軍官基本上都有這麼一個習慣,從室外進入室內後,自己的警衛或秘書都會主動站在軍官的背後,軍官雙肩一聳,身後的人手一接,把大衣整理好,找個地方掛起來。

有人服侍的感覺真棒!既顯示了自己的地位和領導風範,也讓手下的人對自己更加敬畏。所以說,將領們都喜歡披著大衣。

三、方便穿脫

披著大衣既可以防塵、防風,還能增加顏值,為自己裝扮加分,而且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穿脫自如。

作為高級軍官,隨時需要考慮被暗殺,要躲避,要隨時投入戰鬥中,穿著大衣笨重,反應遲緩,披著的話隨時可以甩開袖子的束縛,掏槍自衛或者逃避。

四、統一軍容

蔣介石對軍隊的儀容儀表要求很高,極力追求軍裝的統一和美觀,希望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因此,他對服裝不整潔的軍隊會產生很大的偏見。如:1941年,蔣介石在西山發現陳明仁的部隊衣著破爛,軍容不整,認為有損中央軍的威嚴,便將陳明仁叫來訓了一通,還將他降職處理。

後來蔣介石發現在自己的影響下,很多高級軍官都披上了威風凜凜的斗篷,但是斗篷材質單薄,在冬天並不能禦寒。

於是下令專門定製了能代替斗篷的國民黨軍大衣,在寒冷的季節,軍官們披著這些軍大衣既能保持自己瀟灑的風度,又能抵禦嚴寒,重要的是能夠統一軍容,真可謂是一舉三得。

由此可見,身披大衣好好多多,既美觀又實用,又滿足心理需求,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有書共讀


國民黨將領所穿並不是大衣,而是黃棕色斜紋呢斗篷,這是當時國民黨德式師高級軍官特別裝備的軍裝。1935年前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漢斯·馮·塞克特將軍作為蔣介石的第四任軍事顧問來到中國,幫助蔣介石訓練整編了20個師,被稱為德式師,這20個師算的上近代中國最現代化的陸軍了。

德式師的武器裝備全部按照德國的最新裝備配置,軍服等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設計。其中軍官配發呢軍裝和呢大衣,而高級軍官還特配斗篷以此凸顯身份。而這種斗篷是蔣介石的最愛,在北伐期間蔣介石就時常身著外黑裡紅斗篷檢閱軍隊、巡視戰場。蔣介石之所以喜歡斗篷,一來是因為在戰場上可以避風擋雨,二來是能展現出軍人的威武幹練的精神,所以大力在軍中推廣。這種斗篷其實在作戰中並不實用,軍官只是在非戰時(如閱兵、參會等情況)才會穿著,以彰顯身份。

當時德式師的軍服分為三種:春秋季畏黃綠色駝絨夾衣,夏季為草綠色卡其布衫褲,冬季為棉軍服。樣式仍然是中山裝式。士兵穿黑麵膠底鞋,普通軍官長褲穿黑皮鞋,只有高級軍官才會配發高筒皮靴。


老照片


在民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的照片、電影以及電視劇中,想必大家都能看到在國民黨將領們的身上總會有一件大衣,這大衣雖然兩側都有袖子,可並沒有穿在身上,而是披在身上,把大衣當作披風,很是瀟灑的披在了自己的肩上,看起來那是一個狂拽酷炫吊炸天啊。

實際上,在當年抗戰時期,幾乎沒有人會這麼穿軍大衣,大家都要幹活,你大衣往身上一披想幹嘛,不幹活了?還是覺得自己很牛逼啊,估計當場就要被領導集火,罵個半死。

而在當時,既不需要幹活又不敢有人罵他的也就只有國民黨部隊裡的蔣介石了,蔣介石在我們的印象中,經常身著軍裝,披著無袖的黑色披風,手柱柺杖,聽說這披風可是他的第三位夫人陳潔如送給他的。

對於電影、電視劇裡的國民黨將領只是披著大衣,不穿袖子的這種耍帥行為正是效仿的蔣介石。對於服裝的穿法,以及流行方式,在很多時候都與領導人物的愛好息息相關,例如當年中山裝的盛行,其源頭就是孫中山先生喜歡穿這種衣服,從而在國共兩黨的領導人蔣介石和毛澤東身上開始帶頭穿,最後全國都流行穿中山裝,火遍全國。

而披著軍大衣的這種穿法也是因為蔣介石,蔣介石熱衷於穿披風那在當時可是公認的事實。當年蔣介石受到一個朋友的邀請,帶著夫人陳潔如去香港旅遊,無意間看到督察布瑞南先生的身上披著一件無袖深色呢質大氅,這下可不得了,蔣介石立馬被這件別具風味的大氅給迷住了,私下裡多次向陳潔如提起這件事,陳潔如後來就特地定製了這款披風,送給了蔣介石,之後在正式場合中蔣介石都會身著這件披風出席,對他來說這披風象徵著他倆的愛情,就像愛人一直陪伴在身邊,在我看來也算是當年的耍帥第一人了。


由於蔣介石披斗篷的形象看上去十分帥氣,於是很快就在部隊中引領了一股時尚的潮流,而一些很有心機,想套近乎的軍官也都一一效仿起來,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作“名片效應”,講的就是如果自己與對方愛好相同,價值觀相同,那麼就會讓對方感覺到很親切,因此可以快速的縮小彼此之間的距離感,讓對方覺得你十分親近。

這一現象使軍官們為了得到蔣介石的提拔和信賴,全都效仿其披上了披風或是大衣,著大衣不穿袖子可以突出地位的高低,俗話說萬綠叢中一點紅,大家都穿著大衣,就你一個人是披著的,那一眼看上去就覺得不一般。


古代大將上戰場殺敵斬將,都身穿戰甲,披著披風,騎著駿馬馳騁疆場,那是一個威風耀眼,你可曾看到小兵披披風的。 我們在電視劇中常常看到,國民黨軍隊的那些軍官都會有這樣一個習慣,當從外面進入室內後,都會有警衛或秘書主動站在軍官的背後,軍官雙肩一聳,身後的人這麼一接,然後把大衣整理好,找個地方掛起來。哇塞,有人服侍真好!這樣既顯示了自己的地位和領導風範,也讓手下的人對自己更加敬畏。因而軍官們都喜歡披著大衣而不是穿著。

還有一點就是方便穿脫。雖說披著大衣可以御風禦寒,增加顏值,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穿脫自如。大衣本身來說還是挺厚實、沉重的,作為一名高級軍官,你得隨時需要考慮被暗殺的情形,你需要躲避,需要隨時投入戰鬥中,然而穿著大衣後就會變得笨重,反應遲緩,那樣的話自己的身家性命將會受到嚴重的威脅,而披著的話就可以隨時甩掉束縛,掏槍自衛或者逃避。


最後一點就是統一軍容。對蔣介石來說,軍隊的儀容儀表就相當於是自己的臉面,必須極力追求軍裝統一及美觀,讓他人看到一個有氣勢的軍隊。因此,凡是服裝不整潔的軍隊都會收到他的處分。後來在蔣介石的影響下,很多高級軍官都披上了威風凜凜的斗篷,因為考慮到斗篷不保暖,蔣介石還下令專門定製了能代替斗篷的國民黨軍大衣,這樣在寒冷的季節保持自己瀟灑風度,抵禦嚴寒,統一軍容可謂是一舉三得。 這便是國民黨將領著大衣為何不穿袖子的由來。


夏目歷史君


國民黨將領著大衣不穿袖子,主要原因有:

1.方便,軍大衣過於厚重,將領軍務繁忙,一會兒開會,一會兒視察陣地......頻繁的穿梭於室內室外,這樣的話,來回穿脫大衣就會很不方便,所幸只好披著了

2.顯示身份,既然是將領,那就不同於一般的士兵,大衣披著穿比套進去穿更有氣場,也更能體現出將領的威嚴。而且將領後面一般都跟著秘書的,披上大衣和拿下大衣基本上不用自己動手,放在今天說,這就叫“範兒”

其實不光將領,放到今天,披著大衣也會顯得很有氣場,因為我本身就是從事西裝大衣等正裝定製的,所以找一張正裝披大衣的圖你看看是不是很有“範兒”

有氣場吧

3.效仿作用,蔣介石就是十分喜歡這麼穿,不過他那就不是大衣了,而應該稱作披風或是大氅。傳聞蔣介石在香港時,被督查布瑞南先生身披一件全身無袖深色呢質大氅所吸引,蔣介石顯然是被這件別具風味的大氅給迷住了。隨後,他悄然向陳潔如提了兩次,誇讚這種大氅別緻、神氣,披在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和風度。而後就是我們在電視上常見的披著黑色呢質披風的蔣介石形象了。領導這樣穿,那下屬們將領們自然要效仿,雖然軍大衣代替披風,但是披著穿的將領範兒還是有的。


CotteYolan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出處在於墨子,中間這麼寫道,“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肋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從前楚靈王喜歡腰細的男人,大臣們為了能夠達到這個標準,每天只吃一頓飯,早上穿衣服的時候先憋氣收腹再繫緊腰帶,然後再扶著牆站起來。就這樣過了一年,大臣們都變得滿臉黑線”。



這個故事到了後來又演變成了:“吳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說的就是,上有所好,下必投之。


國民黨軍隊中的這個習慣是從蔣介石開始的,因為國民黨軍隊的軍官基本上全是黃埔軍校畢業的,為了能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和喜愛,自然從蔣介石那裡學到了這個習慣,以期能得到他的賞識,並最終實現升官發財。



話說在蔣介石在擔任黃埔軍校校長時,老婆還是陳潔如,但已是第三任了。第一任是蔣經國的老媽,在老家。第二任是姚冶誠,在碰上陳潔如後離婚,最後一任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宋美齡。

有一次陳潔如陪蔣介石香港遊玩,受到了香港督察的熱烈歡迎。香港督察發現蔣介石對他身上黑色披風非常感興趣,他認為這個人將來會成為中國的領導人物,於是就打算巴結他。

督察找到陳潔如,要了蔣介石的身高資料,專門找人給他訂做了一件。披風做好後,又專門找人給蔣介石送到了黃埔軍隊。

蔣介石非常喜歡這件衣服,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他就穿上,以顯示自己威嚴和領袖風範,來提升自己的自信和在其它人眼中地位。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如果你在著裝和生活工作方式上,和你的偶像保持一致,那麼很快你就有了和他一樣的舉止和能力,甚至能和他成為好朋友。

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非常多,情侶和夫妻,上下級之間都會有類似的舉動,這些舉動往往會讓雙方產生更高的一致性,相互之間會更加欣賞。


同樣國民黨的各級軍官,看到蔣介石喜歡披黑色披風和軍大衣時,大家紛紛找人去訂做合適的服裝,以求得領導的賞識。

這種服裝的好處,還是比較多的,防風,類似現在的風衣;尤其是專門訂做的披風或大衣,加上優秀材質的襯托,更顯得威嚴和帥氣。上級看了欣賞,多了升職的機會,下級看了產生崇拜心理,增強服從性。

再加上蔣介石是比較註定軍中風紀的軍事領導人,對服裝不整潔的軍隊會產生很大的偏見。抗戰時在雲南前線,陳明仁的軍隊因為參加實戰演習太多,士兵的軍裝都比較破舊,讓蔣介石看了非常不滿意,認為有損中央軍的威嚴,兩個人還產生極大的矛盾。



披大衣或披風還有一個好處,可以顯示自己的地位。從室外進入室內後,自己的警衛或秘書都會主動站在軍官的背後,軍官雙肩一聳,身後的人手一接,把大衣或披風整理好,找個地方掛起來,會讓人對自己的長官更加敬畏。我們看電視中,國民黨軍隊的軍官基本上都有這個習慣。


新知傳習閣


這叫時尚!

這和當時流行穿中山裝是一樣情況。請看下圖:

看見面前那兩個口了麼,一般手是從那裡伸出來,這是披風斗篷設計。

當時的國民黨將領穿的衣服都是沒袖子,主要是因為蔣介石。當時蔣介石特別喜歡穿披風,而且直接影響到了他的下級。當時還不是蔣委員長的蔣介石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看中了別人穿著的披風,十分喜歡,當時他的妻子陳潔如看見了蔣介石喜歡披風,所以就做了一件披風給丈夫。

自從有了披風之後,蔣介石都會穿著披風參加一些重要會議場合,因為他覺得披風穿起來很帥,看起來精神抖擻,嚴肅威風。所以當時就因為蔣介石掛起了一陣披風潮流。開始是披風,那冬天呢?冬天就成了披大衣,當時就沒有將領會選擇把手放袖子裡面,走路帶風就是披風的感覺。披風就是擋風的作用,但是因為蔣介石喜歡所以性質在當時就變了。因為蔣介石參觀軍隊,或者是在巡視時發現其將領穿的是披風時就印象好許多。所以當時的將領紛紛瞭解了,所以全軍將領都穿上了披風。

在我們平時看的抗日劇,或者有關國民時期題材的電影時,往往都能看到一隻手插口袋,一隻手露在外面比劃著的畫面。確實,穿上披風看起來十分的帥氣。而且蔣介石跟其妻子陳潔如離婚後,那件披風還一直保留著。


四十五度歷史


比較真實的反應民國期間國民黨將領穿大衣不穿袖子的影視劇有很多,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電影《大決戰》,我所認識的國軍高級將領,最開始也都是從這部影片中瞭解到了,現在來看,還是這部影片描述的比較客觀,也比較真實,現在的戰爭劇啊,真的沒法看!

有點扯遠了,那麼國民黨將領為何穿大衣不穿袖子呢?其實,主要原因還是老蔣喜歡穿,所以,國軍將領投其所好!

老蔣為何會對披風情有獨鍾呢?

很多答主把老蔣對披風的迷之愛好理解為是對老蔣前妻陳潔如的思念,實際上對一個經常逛窯子的人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忘不了的愛情,包括老蔣和宋美齡之間,剛在一起的時候是為了政治,經歷風吹雨打,最後變成了親情,愛情始終還是差了一點。

關於老蔣的照片,其實是在老蔣飛黃騰達,成為北伐軍總司令的時候,照片也逐漸增多,縱橫有一本書上面有很多老蔣的照片,各個時期,各種場合,我發現的一個問題是,老蔣也並不是時時刻刻穿著披風,除了披風,老蔣還愛穿中山裝以及軍裝,但是在和外國人合影的時候,老蔣則大部分時候都穿著披風。

實際上,縱橫認為,老蔣穿披風並不是陳潔如影響了老蔣,而是宋美齡影響了老蔣,老蔣一生受儒家文化影響,但是在宋美齡的影響下後來皈依基督。

因此,對於披風這樣的舶來品,老蔣當然會喜歡,更知道怎麼去穿,何時去穿。那就是在老蔣在面對歐美人士需要歐美幫助的時候穿披風,在和德國人交往的時候,則喜歡按照德國的方式來,在和日本人打交道的時候,則按照日本人的方式來,這是一個政治家與生俱來的的本領。

實際上在北伐勝利後,老蔣反蘇開始,老蔣就走上了親美的道路,一直到臺灣,還天天等著美國的援助,而這一段時間,也正是老蔣穿披風照片最多的時候。

我認為這樣解釋更符合老蔣的為人和性格。

國軍將領著大衣不穿袖子,就是豬鼻子裡插大蔥——裝相

國民黨裡面的人其實一般也沒有什麼文化,打仗的時候,靠的是硬實力,靠的是敢打敢幹,越是讀書多的人,越喜歡權衡,越上不了戰場,所以,縱橫不是詆譭當兵的,也不是詆譭讀書人,真實就是這樣的,有文化的當不了兵,當兵的都沒文化。

但是國民黨這些人,從上往下,都喜歡附庸風雅,尤其是蔣介石,其實細看蔣介石的青年時代,完全就是一部熱血小青年闖蕩社會的劇情,早年讀書的時候還被學堂開除過,反正學習是不怎麼樣,但是老蔣後來尤其喜歡寫字,經常寫對聯送人。

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所以,老蔣更喜歡穿著打扮更像外國領導人一樣,披風,白手套,老蔣貌似更英倫風一些,有時候還拿個手杖,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腿腳不好。

但是老蔣這個人還是很潮的,1928年和宋美齡結婚的時候,蔣介石身穿黑色燕尾服,白色襯衫,條紋西褲,銀色領帶,白色手套,宋美齡也是身穿白色長裙禮服,極為美麗動人,兩個人的照片當時還刊登在報紙上,掀起了社會上一股時尚婚禮潮流。

國民黨的將領很多文化還不如老蔣,有些也沒有披風,那怎麼辦,穿的帥氣一點,就穿大衣不穿袖子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比如林 彪在平型關大戰後穿日本的軍大衣和軍刀,馳馬縱橫,結果被國軍誤認為是鬼子,一槍放倒。。。

老蔣沒有要求部下穿大衣不穿袖子,但是對於軍隊著裝很看重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一部分老蔣的審美文化觀,因此,老蔣對將領和著裝這方面還是很看重的,比如,國軍將領中赫赫有名的馮玉祥,因為穿著特別破,而且經常打補丁很讓老蔣不喜歡,老馮這個人很能裝,裝自己很樸實,很勤儉,西北軍再窮,那也是到故宮裡搜刮了一遍,再窮還能讓他穿不上一身新軍裝。

因此,老蔣和老馮從來就尿不到一個壺裡去,老蔣看不上老馮,老馮當然也看不上老蔣,雖然多次倒戈沒倒戈成功,但是老馮後來寫了兩本書,一本是誇自己的《我的抗戰生活》,一本是罵老蔣的《我所認識的蔣介石》。

除此之外,關於服裝的故事,那就是國軍名將陳明仁了,陳明仁是出了名的能打,曾經在東北四平硬是擋下了林 彪的攻擊,差點讓林彪一敗塗地,但是終究也沒入老蔣的法眼。

主要還是因為陳明仁當年因為服裝的事情跟老蔣大吵了一架,1941年陳明仁的部隊在構築工事,陳明仁讓士兵幹活的時候穿破衣服,到檢閱的時候再穿新衣服,結果蔣介石巡視的時候看到陳明仁的部隊穿的破破爛爛跟乞丐一樣,很生氣,為了這事還責備陳明仁,陳明仁也不慣老蔣包子,指責說發的衣服質量不好,穿一星期就破了,後來更是把中將師長的肩章甩到桌子前,老蔣當時氣的牙癢癢。

所以,陳明仁一直沒有受到重用,最後選擇了投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