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国民党将领着大衣为何不穿袖子?

ee-超Lz


一个字,“帅”啊。

无论从民国时期的历史照片中,还是影视剧中,国民党的军官将校军服,往往都帅气逼人。不管军队战斗力如何,国民党的军官往往十分洋气,尤其再配上潇洒的披风,堪称时髦的象征。




相反,作为国民党最大对手的共产党,在,军装穿着这一方面就远远不如了。共产党军队被称为“土八路”,不是没有道理,不仅仅武器装备落后,就军服着装方面,由于经济困难、勤俭节约等原因,八路军永远一身灰不拉叽,官民一致的军服,在时尚和美观方面,被国民党军官的服装甩出一百条街。

当然,军服的美观帅气与否,与军队战斗力毫无关系,穿着时髦帅气大氅的国民党,依然被土八路打得落花流水。


我们经常看到国民党将领们所穿的大衣,其实应该叫披风,也被叫做大氅,它是没有袖子的,所以也就无所谓穿不穿袖子了。大氅一般是黑呢料质地,里边会衬有绸料,领子镶有丝绒边,做工极为考究。这也意味着,除了满足美观、时尚的需求之外,它的价格绝不会便宜。这当然不会给讲究平等和勤俭节约的八路军所使用。

而在国民党军官中,大氅被普遍使用,其实跟蒋介石也有很大的关系。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古就有“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记载,而蒋介石对大氅的钟爱,从他留下的无数张穿着大氅的照片中就可以看出。这当然也会极大的影响他麾下军官对于军装的选择。



而蒋介石与大氅结下不解之缘,还要追溯到广州国民政府时代。1923年,尚未崛起的蒋介石应桂军总司令刘震寰夫妇邀请,带领陈洁如前往香港游玩。此时还没有宋美龄什么事儿,陈洁如是蒋介石的第三任妻子。


游览完香港,在回去的路上,香港警局督察布瑞南等人给蒋介石一行送行,一反常态,蒋介石一眼就看中了布瑞南所穿的一件全身无袖深色呢子大氅。并在回去后,多次向陈洁如夸耀,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心有灵犀的陈洁如,则专门在香港订做了一件与布瑞南督查同样的大氅,并在蒋介石苏联之行的前夕,送给了他。蒋介石意外得到自己,十分钟爱的大氅后,极为开心。据陈洁如在回忆录中说:

“我还从未见过他为了仅仅一件衣服,就热情得如此喜形于色”。

从此之后,无袖大氅也成为了蒋介石的标志之一,几乎在所有的场合,蒋介石都会披上它。而受此影响,帅气逼人、又十分有“逼格”的大氅也成为了国民党将校军官的“标配”。老大极为钟爱,而大氅本身又十分帅气,自然,大氅也成为了国民党军官军服中出镜率最高的衣服。


鸢飞九天2018


因为又防寒又帅啊。与其说将领们不穿袖子,不如说他们一直将大衣当做披风而已。而国民党将领对斗篷或者披风的热爱,完全出自于对蒋介石的效仿。这种感觉就像当时的纳粹纷纷学习希特勒剃一小撮卫生胡一样。

其实可以想象一下,在军列之中一个将领的身影如何凸显出来,能够让士兵们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嗯,这个人不一样。靠颜值和气场是比较难的,主要还是靠着装。穿着披风给人一种走路带风的感觉,蒋介石第一次在香港看到香港警局的督察布瑞南身穿的毛呢披风时就十分神往,多看了两眼。他还在当时还是他老婆的陈洁如面前多次提到这件深色呢质大氅,说它足够神气、别致。

丈夫的小心思怎么会逃过陈洁如的眼,在和蒋介石离开香港的时候,她偷偷去找了招待他们的好友李时敏,请他找香港的裁缝师傅给蒋介石也做一件一样的。李时敏爽快答应,陈洁如也将此时默默藏在心中,没有告诉蒋介石。

当蒋介石正在广州准备着去俄罗斯的考察行动之时,这件披风恰巧邮寄到了蒋介石在广州所住的旅馆之中。这是一件相当考究的披风,不仅仅面料奢侈,领子上还镶嵌这金丝绒边。后来陈洁如回忆那天蒋介石看到披风时的样子,说蒋介石十分开心,穿着它走来走去还在镜子前照了好久,像一个孩子一般。

陈洁如如是写着:蒋介石此前从未因为一件衣服高兴成这样,他并不关注衣服的质地或者裁剪,他只是看中这件披风的与众不同,在穿上这件披风之后,蒋介石脸上露出了无法言状的喜悦。

蒋介石来到了俄罗斯,还频繁给陈洁如写信,附上的照片都是身穿披风的潇洒模样。后来在很多的重要场合,蒋介石都会披着这身披风。但是这身见证这陈洁如悉心和爱意的披风,却始终没有保住他们的婚姻。陈洁如被一身贵族光环的宋小姐取而代之,成为了这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可笑陈洁如离开了蒋介石,但是蒋介石对披风的热爱却依旧专一。后来他又有了一件标志性的黑色披风,是他的侍从室专门委托南京的军服店制作的。蒋介石对自己的装容要求颇高,对于他手下的将领也是要求严格。渐渐的,国民党的将领也有了身披披风的习惯,后来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军装之中也配备了整齐的黄棕色斗篷。


木剑温不胜


我们在看抗日战争和各种民国的老照片、影视作品时,总会发现很多国民党将领的身上经常披着一件大衣,这些大衣都是有袖子的,但是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将领会将手穿进袖子里面正常的穿,他们将大衣当成了披风,非常潇洒的披在了自己的肩上,看起来威风帅气极了。

为什么国民党的将领不能好好的穿大衣呢?这里面的原因牵涉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对披风斗篷有着异于常人的热爱,所以在上行下效中,从蒋介石开始,整个国民党的部队都开始流行起来了披风、斗篷的潮流。

在蒋介石的影响下,很多的国民党高级军官都披上了威风凛凛的斗篷,因为在冬天斗篷材质单薄并不能御寒,于是在专门的定制下,出现了能代替斗篷的国民党军大衣,在冬天寒冷的时候,国民党的军官们披着这些大衣既能保持自己潇洒的气质,又能抵御严寒,简直可以说的上是两全其美。

蒋介石与陈洁如的故事,以及他对披风斗篷的最初热爱

说起蒋介石对披风斗篷的热爱,我们还得从他还没有登上权力顶峰前说起。

当时的蒋介石还没有和宋美龄结婚,他还只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但是在当时整个中国却还不是那最顶峰的那几个人。

有一天他带着他的第三任妻子陈洁如前往了香港游玩参观。

蒋介石当时毕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所以他受到了香港督察的亲自接待,蒋介石带领陈洁如来到了香港督察的家中做客。

这位香港督察是位英国人,蒋介石在看到香港督察身上披着的一件英式黑色披风时,他的眼中放出了异样的光芒,他好像看到了什么珍宝一样,视线一直不能从督察身上的披风挪开。


(罗斯福身上的英式斗篷披风)

当时蒋介石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他的异样却被他的妻子陈洁如感受到了。

所以在离开香港前,她瞒着蒋介石偷偷把蒋介石的穿衣尺码告诉了香港督察,请求香港督察为蒋介石制定了一件披风。

在回到内地后,蒋介石继续投入了他的事业中,而在不久后一件从香港邮递而来的礼物却让蒋介石激跃不已。

在陈洁如的日记中记载,蒋介石拿到披风时简直像极了一个拿到了自己最心爱礼物的孩子,蒋介石穿上这件披风后,他非常高兴的在房间中穿行来去,步子迈得非常大,神气威风极了,整个人的感觉都开始变了。


当时蒋介石的脸上难掩喜色,他对妻子的知心非常感动。

他声称自己将来会一直穿着这件披风,而当自己披着这件披风的时候,就相当于陈洁如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自己会将这件斗篷当成爱的信物,时刻凝聚着对陈洁如的爱意。

后来蒋介石因为要借助宋美龄的政治与经济潜力,不得不接受了宋美龄的要求,和他的三位妻子包括陈洁如离婚了。

虽然蒋介石已经和陈洁如离婚,但在他往后的人生岁月中,他都一直披着这件陈洁如送给他的披风。

虽然在后来他的身份已经贵为一国之首,就算定制出千百条披风也不是问题,但是作为爱情见证的这件披风却是最独特的一条,一直陪伴在蒋介石的身边。

虽然在上面大多数涉及到了蒋介石对他前妻的感情,但是我们从其中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蒋介石对披风的热爱程度,在蒋介石的心中对披风有着我们所无法想象的痴迷热爱。

蒋介石对斗篷的热爱在手下部队中所带来的风尚潮流

当手下人看到蒋介石出入各种场合、身着军装的时候总会披着一件黑色斗篷时,他们怀揣着对蒋介石的敬意以及崇拜很快就想到了效仿,所以各种各样的披风斗逢以及斗篷式的大衣就渐渐出现在了国民党各大高级将领身上。

蒋介石是一个对军姿仪容非常看重的人,他参观自己手下的军队时,虽不能完全要求帅气,但却一定要干净整齐。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在参观陈明仁手下部队时,正因为这样的问题,跟陈明仁生起了气来。

当时陈明仁因为消息的不对等,并没有及时的参见蒋介石,这件事情首先就在蒋介石的心中埋下了不满的种子。

最后他看到了陈明仁手下部队的衣服破破烂烂、脏乱之极,所以在召见陈明仁的时候,拿这件事情责备起了陈明仁,最后二人发生了冲突,蒋介石就将陈明仁的官职给撤了。

从这方面来说,军队的穿着对蒋介石有着很重大的意义,而如果蒋介石在参观军队的时候,看到接见自己的将领都披着威风凛凛的斗篷或者大衣时,那他必然就会首先在感官上对这支军队感到满意,第一时间给这支军队打下良好的印象分,而将领们得到蒋介石的满意自然就会开心无比,以至于对未来的晋升都有着一定的好处。

所以说国民党的将领穿大衣不穿袖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模仿了披风斗篷的形制,我觉得这些斗篷并不仅仅只是符合了蒋介石自己个人的审美观,这些大衣、斗篷即便放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来看,都仍然非常美观威风,从这方面来看,蒋介石与希特勒是有些类似的,他们都极力的追求着军装的美观,在纳粹军队拥有了世界上最帅气军装的同时,蒋介石的军队在军装美观的道路上同样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孤客生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国民党的将领们身披着大衣,威风凛凛,那样子帅呆了。可是大衣明明有袖子,他们却不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仿效蒋介石

蒋介石给我们的印象是,经常身着军装,披着一件无袖的黑色披风,手柱着一根拐杖。据说,他这件披风是第三位夫人陈洁如送给他的。

1923年,蒋介石受朋友李时敏的邀约,带着陈洁如到香港旅游,他无意间看到,督察布瑞南先生身上披着一件无袖深色呢质大氅,蒋介石马上被这件别具风味的大氅给迷住了。

随后,他私下向陈洁如提了两次,称赞这种大氅别致、神气,披在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和风度。

于是,细心的陈洁如悄悄地恳请李时敏先生,让香港的裁缝给蒋介石做一件,与布瑞南督察同样的大氅。

后来,蒋介石收到大氅后,兴奋异常,对知心的妻子非常感激,声称自己将来会一直穿着这件披风,因为这相当于陈洁如陪伴在自己的身边,这件斗篷是他俩的爱情信物。

可惜的是,蒋介石最终还是和陈洁如离婚了,但是这件见证爱情的大氅,蒋介石却时常披在身上。

蒋介石披着斗篷的帅气形象,很快就在部队中引领了时尚潮流。一些精明的军官便仿效了起来。

原来,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做“名片效应”,说的是如果自己与对方有相同的爱好,相同的价值观,就会使对方感觉到很亲切,从而很快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显得更加亲近。

人都有从众心理,军官们为了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提拔,于是有样学样,全都跟风披上了披风斗篷或斗篷大衣。

二、显示地位

古代的大将上战场都披着战袍,骑着骏马驰骋疆场的样子很是威风。

每个人心里面多少都有一点英雄情结,军官们披着大衣,就仿佛自己是英雄,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顿时觉得信心百倍,指挥作战更加得心应手。

而且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国民党军队的军官基本上都有这么一个习惯,从室外进入室内后,自己的警卫或秘书都会主动站在军官的背后,军官双肩一耸,身后的人手一接,把大衣整理好,找个地方挂起来。

有人服侍的感觉真棒!既显示了自己的地位和领导风范,也让手下的人对自己更加敬畏。所以说,将领们都喜欢披着大衣。

三、方便穿脱

披着大衣既可以防尘、防风,还能增加颜值,为自己装扮加分,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穿脱自如。

作为高级军官,随时需要考虑被暗杀,要躲避,要随时投入战斗中,穿着大衣笨重,反应迟缓,披着的话随时可以甩开袖子的束缚,掏枪自卫或者逃避。

四、统一军容

蒋介石对军队的仪容仪表要求很高,极力追求军装的统一和美观,希望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因此,他对服装不整洁的军队会产生很大的偏见。如:1941年,蒋介石在西山发现陈明仁的部队衣着破烂,军容不整,认为有损中央军的威严,便将陈明仁叫来训了一通,还将他降职处理。

后来蒋介石发现在自己的影响下,很多高级军官都披上了威风凛凛的斗篷,但是斗篷材质单薄,在冬天并不能御寒。

于是下令专门定制了能代替斗篷的国民党军大衣,在寒冷的季节,军官们披着这些军大衣既能保持自己潇洒的风度,又能抵御严寒,重要的是能够统一军容,真可谓是一举三得。

由此可见,身披大衣好好多多,既美观又实用,又满足心理需求,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有书共读


国民党将领所穿并不是大衣,而是黄棕色斜纹呢斗篷,这是当时国民党德式师高级军官特别装备的军装。1935年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将军作为蒋介石的第四任军事顾问来到中国,帮助蒋介石训练整编了20个师,被称为德式师,这20个师算的上近代中国最现代化的陆军了。

德式师的武器装备全部按照德国的最新装备配置,军服等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设计。其中军官配发呢军装和呢大衣,而高级军官还特配斗篷以此凸显身份。而这种斗篷是蒋介石的最爱,在北伐期间蒋介石就时常身着外黑里红斗篷检阅军队、巡视战场。蒋介石之所以喜欢斗篷,一来是因为在战场上可以避风挡雨,二来是能展现出军人的威武干练的精神,所以大力在军中推广。这种斗篷其实在作战中并不实用,军官只是在非战时(如阅兵、参会等情况)才会穿着,以彰显身份。

当时德式师的军服分为三种:春秋季畏黄绿色驼绒夹衣,夏季为草绿色卡其布衫裤,冬季为棉军服。样式仍然是中山装式。士兵穿黑面胶底鞋,普通军官长裤穿黑皮鞋,只有高级军官才会配发高筒皮靴。


老照片


在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电影以及电视剧中,想必大家都能看到在国民党将领们的身上总会有一件大衣,这大衣虽然两侧都有袖子,可并没有穿在身上,而是披在身上,把大衣当作披风,很是潇洒的披在了自己的肩上,看起来那是一个狂拽酷炫吊炸天啊。

实际上,在当年抗战时期,几乎没有人会这么穿军大衣,大家都要干活,你大衣往身上一披想干嘛,不干活了?还是觉得自己很牛逼啊,估计当场就要被领导集火,骂个半死。

而在当时,既不需要干活又不敢有人骂他的也就只有国民党部队里的蒋介石了,蒋介石在我们的印象中,经常身着军装,披着无袖的黑色披风,手柱拐杖,听说这披风可是他的第三位夫人陈洁如送给他的。

对于电影、电视剧里的国民党将领只是披着大衣,不穿袖子的这种耍帅行为正是效仿的蒋介石。对于服装的穿法,以及流行方式,在很多时候都与领导人物的爱好息息相关,例如当年中山装的盛行,其源头就是孙中山先生喜欢穿这种衣服,从而在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蒋介石和毛泽东身上开始带头穿,最后全国都流行穿中山装,火遍全国。

而披着军大衣的这种穿法也是因为蒋介石,蒋介石热衷于穿披风那在当时可是公认的事实。当年蒋介石受到一个朋友的邀请,带着夫人陈洁如去香港旅游,无意间看到督察布瑞南先生的身上披着一件无袖深色呢质大氅,这下可不得了,蒋介石立马被这件别具风味的大氅给迷住了,私下里多次向陈洁如提起这件事,陈洁如后来就特地定制了这款披风,送给了蒋介石,之后在正式场合中蒋介石都会身着这件披风出席,对他来说这披风象征着他俩的爱情,就像爱人一直陪伴在身边,在我看来也算是当年的耍帅第一人了。


由于蒋介石披斗篷的形象看上去十分帅气,于是很快就在部队中引领了一股时尚的潮流,而一些很有心机,想套近乎的军官也都一一效仿起来,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作“名片效应”,讲的就是如果自己与对方爱好相同,价值观相同,那么就会让对方感觉到很亲切,因此可以快速的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感,让对方觉得你十分亲近。

这一现象使军官们为了得到蒋介石的提拔和信赖,全都效仿其披上了披风或是大衣,着大衣不穿袖子可以突出地位的高低,俗话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大家都穿着大衣,就你一个人是披着的,那一眼看上去就觉得不一般。


古代大将上战场杀敌斩将,都身穿战甲,披着披风,骑着骏马驰骋疆场,那是一个威风耀眼,你可曾看到小兵披披风的。 我们在电视剧中常常看到,国民党军队的那些军官都会有这样一个习惯,当从外面进入室内后,都会有警卫或秘书主动站在军官的背后,军官双肩一耸,身后的人这么一接,然后把大衣整理好,找个地方挂起来。哇塞,有人服侍真好!这样既显示了自己的地位和领导风范,也让手下的人对自己更加敬畏。因而军官们都喜欢披着大衣而不是穿着。

还有一点就是方便穿脱。虽说披着大衣可以御风御寒,增加颜值,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穿脱自如。大衣本身来说还是挺厚实、沉重的,作为一名高级军官,你得随时需要考虑被暗杀的情形,你需要躲避,需要随时投入战斗中,然而穿着大衣后就会变得笨重,反应迟缓,那样的话自己的身家性命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而披着的话就可以随时甩掉束缚,掏枪自卫或者逃避。


最后一点就是统一军容。对蒋介石来说,军队的仪容仪表就相当于是自己的脸面,必须极力追求军装统一及美观,让他人看到一个有气势的军队。因此,凡是服装不整洁的军队都会收到他的处分。后来在蒋介石的影响下,很多高级军官都披上了威风凛凛的斗篷,因为考虑到斗篷不保暖,蒋介石还下令专门定制了能代替斗篷的国民党军大衣,这样在寒冷的季节保持自己潇洒风度,抵御严寒,统一军容可谓是一举三得。 这便是国民党将领着大衣为何不穿袖子的由来。


夏目历史君


国民党将领着大衣不穿袖子,主要原因有:

1.方便,军大衣过于厚重,将领军务繁忙,一会儿开会,一会儿视察阵地......频繁的穿梭于室内室外,这样的话,来回穿脱大衣就会很不方便,所幸只好披着了

2.显示身份,既然是将领,那就不同于一般的士兵,大衣披着穿比套进去穿更有气场,也更能体现出将领的威严。而且将领后面一般都跟着秘书的,披上大衣和拿下大衣基本上不用自己动手,放在今天说,这就叫“范儿”

其实不光将领,放到今天,披着大衣也会显得很有气场,因为我本身就是从事西装大衣等正装定制的,所以找一张正装披大衣的图你看看是不是很有“范儿”

有气场吧

3.效仿作用,蒋介石就是十分喜欢这么穿,不过他那就不是大衣了,而应该称作披风或是大氅。传闻蒋介石在香港时,被督查布瑞南先生身披一件全身无袖深色呢质大氅所吸引,蒋介石显然是被这件别具风味的大氅给迷住了。随后,他悄然向陈洁如提了两次,夸赞这种大氅别致、神气,披在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和风度。而后就是我们在电视上常见的披着黑色呢质披风的蒋介石形象了。领导这样穿,那下属们将领们自然要效仿,虽然军大衣代替披风,但是披着穿的将领范儿还是有的。


CotteYolan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出处在于墨子,中间这么写道,“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肋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前楚灵王喜欢腰细的男人,大臣们为了能够达到这个标准,每天只吃一顿饭,早上穿衣服的时候先憋气收腹再系紧腰带,然后再扶着墙站起来。就这样过了一年,大臣们都变得满脸黑线”。



这个故事到了后来又演变成了:“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说的就是,上有所好,下必投之。


国民党军队中的这个习惯是从蒋介石开始的,因为国民党军队的军官基本上全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为了能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喜爱,自然从蒋介石那里学到了这个习惯,以期能得到他的赏识,并最终实现升官发财。



话说在蒋介石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时,老婆还是陈洁如,但已是第三任了。第一任是蒋经国的老妈,在老家。第二任是姚冶诚,在碰上陈洁如后离婚,最后一任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宋美龄。

有一次陈洁如陪蒋介石香港游玩,受到了香港督察的热烈欢迎。香港督察发现蒋介石对他身上黑色披风非常感兴趣,他认为这个人将来会成为中国的领导人物,于是就打算巴结他。

督察找到陈洁如,要了蒋介石的身高资料,专门找人给他订做了一件。披风做好后,又专门找人给蒋介石送到了黄埔军队。

蒋介石非常喜欢这件衣服,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他就穿上,以显示自己威严和领袖风范,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和在其它人眼中地位。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如果你在着装和生活工作方式上,和你的偶像保持一致,那么很快你就有了和他一样的举止和能力,甚至能和他成为好朋友。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多,情侣和夫妻,上下级之间都会有类似的举动,这些举动往往会让双方产生更高的一致性,相互之间会更加欣赏。


同样国民党的各级军官,看到蒋介石喜欢披黑色披风和军大衣时,大家纷纷找人去订做合适的服装,以求得领导的赏识。

这种服装的好处,还是比较多的,防风,类似现在的风衣;尤其是专门订做的披风或大衣,加上优秀材质的衬托,更显得威严和帅气。上级看了欣赏,多了升职的机会,下级看了产生崇拜心理,增强服从性。

再加上蒋介石是比较注定军中风纪的军事领导人,对服装不整洁的军队会产生很大的偏见。抗战时在云南前线,陈明仁的军队因为参加实战演习太多,士兵的军装都比较破旧,让蒋介石看了非常不满意,认为有损中央军的威严,两个人还产生极大的矛盾。



披大衣或披风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显示自己的地位。从室外进入室内后,自己的警卫或秘书都会主动站在军官的背后,军官双肩一耸,身后的人手一接,把大衣或披风整理好,找个地方挂起来,会让人对自己的长官更加敬畏。我们看电视中,国民党军队的军官基本上都有这个习惯。


新知传习阁


这叫时尚!

这和当时流行穿中山装是一样情况。请看下图:

看见面前那两个口了么,一般手是从那里伸出来,这是披风斗篷设计。

当时的国民党将领穿的衣服都是没袖子,主要是因为蒋介石。当时蒋介石特别喜欢穿披风,而且直接影响到了他的下级。当时还不是蒋委员长的蒋介石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看中了别人穿着的披风,十分喜欢,当时他的妻子陈洁如看见了蒋介石喜欢披风,所以就做了一件披风给丈夫。

自从有了披风之后,蒋介石都会穿着披风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场合,因为他觉得披风穿起来很帅,看起来精神抖擞,严肃威风。所以当时就因为蒋介石挂起了一阵披风潮流。开始是披风,那冬天呢?冬天就成了披大衣,当时就没有将领会选择把手放袖子里面,走路带风就是披风的感觉。披风就是挡风的作用,但是因为蒋介石喜欢所以性质在当时就变了。因为蒋介石参观军队,或者是在巡视时发现其将领穿的是披风时就印象好许多。所以当时的将领纷纷了解了,所以全军将领都穿上了披风。

在我们平时看的抗日剧,或者有关国民时期题材的电影时,往往都能看到一只手插口袋,一只手露在外面比划着的画面。确实,穿上披风看起来十分的帅气。而且蒋介石跟其妻子陈洁如离婚后,那件披风还一直保留着。


四十五度历史


比较真实的反应民国期间国民党将领穿大衣不穿袖子的影视剧有很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电影《大决战》,我所认识的国军高级将领,最开始也都是从这部影片中了解到了,现在来看,还是这部影片描述的比较客观,也比较真实,现在的战争剧啊,真的没法看!

有点扯远了,那么国民党将领为何穿大衣不穿袖子呢?其实,主要原因还是老蒋喜欢穿,所以,国军将领投其所好!

老蒋为何会对披风情有独钟呢?

很多答主把老蒋对披风的迷之爱好理解为是对老蒋前妻陈洁如的思念,实际上对一个经常逛窑子的人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忘不了的爱情,包括老蒋和宋美龄之间,刚在一起的时候是为了政治,经历风吹雨打,最后变成了亲情,爱情始终还是差了一点。

关于老蒋的照片,其实是在老蒋飞黄腾达,成为北伐军总司令的时候,照片也逐渐增多,纵横有一本书上面有很多老蒋的照片,各个时期,各种场合,我发现的一个问题是,老蒋也并不是时时刻刻穿着披风,除了披风,老蒋还爱穿中山装以及军装,但是在和外国人合影的时候,老蒋则大部分时候都穿着披风。

实际上,纵横认为,老蒋穿披风并不是陈洁如影响了老蒋,而是宋美龄影响了老蒋,老蒋一生受儒家文化影响,但是在宋美龄的影响下后来皈依基督。

因此,对于披风这样的舶来品,老蒋当然会喜欢,更知道怎么去穿,何时去穿。那就是在老蒋在面对欧美人士需要欧美帮助的时候穿披风,在和德国人交往的时候,则喜欢按照德国的方式来,在和日本人打交道的时候,则按照日本人的方式来,这是一个政治家与生俱来的的本领。

实际上在北伐胜利后,老蒋反苏开始,老蒋就走上了亲美的道路,一直到台湾,还天天等着美国的援助,而这一段时间,也正是老蒋穿披风照片最多的时候。

我认为这样解释更符合老蒋的为人和性格。

国军将领着大衣不穿袖子,就是猪鼻子里插大葱——装相

国民党里面的人其实一般也没有什么文化,打仗的时候,靠的是硬实力,靠的是敢打敢干,越是读书多的人,越喜欢权衡,越上不了战场,所以,纵横不是诋毁当兵的,也不是诋毁读书人,真实就是这样的,有文化的当不了兵,当兵的都没文化。

但是国民党这些人,从上往下,都喜欢附庸风雅,尤其是蒋介石,其实细看蒋介石的青年时代,完全就是一部热血小青年闯荡社会的剧情,早年读书的时候还被学堂开除过,反正学习是不怎么样,但是老蒋后来尤其喜欢写字,经常写对联送人。

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所以,老蒋更喜欢穿着打扮更像外国领导人一样,披风,白手套,老蒋貌似更英伦风一些,有时候还拿个手杖,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腿脚不好。

但是老蒋这个人还是很潮的,1928年和宋美龄结婚的时候,蒋介石身穿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条纹西裤,银色领带,白色手套,宋美龄也是身穿白色长裙礼服,极为美丽动人,两个人的照片当时还刊登在报纸上,掀起了社会上一股时尚婚礼潮流。

国民党的将领很多文化还不如老蒋,有些也没有披风,那怎么办,穿的帅气一点,就穿大衣不穿袖子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比如林 彪在平型关大战后穿日本的军大衣和军刀,驰马纵横,结果被国军误认为是鬼子,一枪放倒。。。

老蒋没有要求部下穿大衣不穿袖子,但是对于军队着装很看重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一部分老蒋的审美文化观,因此,老蒋对将领和着装这方面还是很看重的,比如,国军将领中赫赫有名的冯玉祥,因为穿着特别破,而且经常打补丁很让老蒋不喜欢,老冯这个人很能装,装自己很朴实,很勤俭,西北军再穷,那也是到故宫里搜刮了一遍,再穷还能让他穿不上一身新军装。

因此,老蒋和老冯从来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老蒋看不上老冯,老冯当然也看不上老蒋,虽然多次倒戈没倒戈成功,但是老冯后来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夸自己的《我的抗战生活》,一本是骂老蒋的《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除此之外,关于服装的故事,那就是国军名将陈明仁了,陈明仁是出了名的能打,曾经在东北四平硬是挡下了林 彪的攻击,差点让林彪一败涂地,但是终究也没入老蒋的法眼。

主要还是因为陈明仁当年因为服装的事情跟老蒋大吵了一架,1941年陈明仁的部队在构筑工事,陈明仁让士兵干活的时候穿破衣服,到检阅的时候再穿新衣服,结果蒋介石巡视的时候看到陈明仁的部队穿的破破烂烂跟乞丐一样,很生气,为了这事还责备陈明仁,陈明仁也不惯老蒋包子,指责说发的衣服质量不好,穿一星期就破了,后来更是把中将师长的肩章甩到桌子前,老蒋当时气的牙痒痒。

所以,陈明仁一直没有受到重用,最后选择了投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