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這首古詩乃是一位亡國之君所作,後來被批判成為“亡國之音”

以前讀杜牧的唐詩,很喜歡那首《泊秦淮》。尤其是這首唐詩的最後兩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帶有深刻的批判意味,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名氣。那個時候我們就知道這個“後庭花”是帶有負面意義的評價,乃是一種亡國之音。

這首古詩乃是一位亡國之君所作,後來被批判成為“亡國之音”


後來當我們讀到這首“後庭花”的出處的時候,在感受到詩人對於宮殿奢靡生活的描述之外,卻感受到了亡國氣象。這首詩乃是一位亡國之君所作,後來被批判成為“亡國之音”。且看: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這首詩歌的題目是《玉樹後庭花》,作者是南北朝的皇帝詩人陳叔寶。這個人和李煜一樣,是一個亡國之君。但是和李煜不同的是,李煜出色的作品都是在後期,且多有真情融入其中,堪稱最經典的宋詞;陳叔寶則是以一首靡靡之音《玉樹後庭花》聞名於世,得到的卻是千古罵名。

這首古詩乃是一位亡國之君所作,後來被批判成為“亡國之音”


因為這首古詩的整體內容非常單薄,而且所敘述的不過是宮殿當中女子們的嬌嬈媚麗,帶有明顯的脂粉氣,格調意義都不高。李煜的詞作抒發的都是對於故國的思念和悲傷,情真意切用字明白如話,對於宋詞的成長畢竟有很大的幫助。

這首詩的一開篇,作者敘述的是宮殿內的環境,以及各個宮中的妃子的貌美如花。“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身為皇帝只顧著自己的享樂,注意力只放在宮殿裝飾和妃子們的打扮之中,自然沒有精力處理國家事務了。

這首古詩乃是一位亡國之君所作,後來被批判成為“亡國之音”


而後兩句更是極言妃子們的美貌,“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這些女子們剛起來梳妝打扮映照窗戶,使得窗外的景色無法進入閨房之中;但是當這些打扮好的妃子走出之後,天地間一切的美麗都在女子的容貌後黯然失色。

接著寫妃子們臉龐的美麗精緻:“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她們的臉龐如此嬌媚,就像是“花含露”,而她們搖曳生姿的神態,更是宛若“玉樹”一般流光溢彩,吸引大家的眼球。

這首古詩乃是一位亡國之君所作,後來被批判成為“亡國之音”


最後以花朵的開放寓意妃子們青春的逝去,“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從花朵開放到凋謝其實都只有很短的時間,花瓣凋零之後一切都歸於平靜。在這裡陳叔寶雖然迷戀女子們的容貌,但是對於她們青春的快速逝去也是有直接感知的。

陳叔寶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這些妃子的臉龐和身姿上,日日享樂不思進取,最終成為了亡國之君。而這首《玉樹後庭花》代表了陳叔寶的審美取向,自然也就成為了千夫所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