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要有積極、健康的思想,就要選擇接受最好的知識

改變思想,你就改變了命運。 那改變要從哪裡開始呢?

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發現是什麼?瓦特發明蒸汽機,使人類開始了用機器代替人手的歷程,引發了第一次產業革命,這個發現很偉大,但不是最偉大;而後電腦的出現,因特網的產生,這些都很偉大,但還不是最偉大;有人會說青黴素的發現,汽車的發明,生物工程等等……

以上的發明、發現都只是技術層面的,其實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發現是:人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從而改變人生。

我非常相信這句話。為什麼說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現呢?因為惟有這個發現是關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與快樂的,它告訴我們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與快樂,而且告訴了我們獲得的途徑,那就是從改變人生的態度開始。

既然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現,那我們不妨問自己,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運用過這條規律嗎?如果沒有,那不是對人類知識與智慧的一種最大浪費嗎?

如果你對現在的生活不滿,覺得自己不快樂、不幸福、不成功,想改變現時的狀況,其實你完全可以做得到,你是你自己的主人,只要你改變你的思想,用另一種眼光看問題,你就能改變這一切。

下面的故事是我希望自己能牢記一生的故事:

2003年年初,臺灣有位叫劉俠的作家去世了,鳳凰衛視為此製作了一套特輯——《天使走過人間》,看完這套特輯後,我被強烈地震撼了。當晚,我的心久久地不能平靜,於是我連夜在網上查找了劉俠的資料和文章,那一整晚我都在經受著一種心靈的洗禮,我願意一千遍一萬遍地向人們宣揚劉俠。

劉俠出生在陝西省扶風市杏林鎮,為了紀念她的出生地,她取筆名杏林子。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呢?12歲就得了一種怪病,經醫師診斷為幼年型類風溼關節炎,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不全而引發的慢性疾病,完全無藥可治,患者等於被宣判了漫長的死刑,在死亡之前是無盡的疼痛、更疼痛和更加疼痛的凌遲。

那為什麼還要活著呢?劉俠也問了自己這個問題。生病之後,她看著自己的關節一個個壞掉,漸漸不能走不能跳,身體的痛苦倒容易忍受,最大的痛苦是來自內心,“我不知像我那樣既沒有念過多少書,又癱瘓在床上的病人到底有什麼用?我活著到底是幹什麼?僅僅為了自己受苦、拖累家人嗎?我真的要在病床上躺一輩子,永遠做一個廢人嗎?”

於是她告訴自己,如果三年還不康復的話,就不要活了。結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還是沒有好!她想:好吧,再延長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就絕對不要活了!

但還不到第二個三年,也就是她16歲的那年,劉俠找到了上帝,或者說上帝找到劉俠。透過神的精神撫慰,劉俠對生命有了新的詮釋:上帝和魔鬼最大的不同就是:魔鬼千方百計只想叫人死,上帝卻千方百計只想叫人活,而且活得更好,更起勁、更快樂。所以祂給了人信心、希望、勇氣,還有愛;教導我們如何在痛苦中保持信心,在灰心中保持希望,在危難中保持勇氣,祂也不斷用愛來滋潤我們飽受創痛的心靈,好叫我們的生命重新充滿生氣,勇敢地活下去。

自從有了信仰,劉俠決定用快樂武裝自己,與痛苦和平相處。

在她的右手腕上,有一堆密集的小白點,那全是針痕。每遇到需要靜脈注射或抽血的時候,醫生就搖頭嘆息,他們舉著針管一戳再戳,就是找不到那可憐的血管。有些醫生一針又一針的“失敗”,常弄得滿頭大汗,拿針管的手都在發抖,劉俠就忍住痛安慰他們:“不要緊,慢慢來!我是O型血,人們說O型血的人都很勇敢。”

劉俠不僅頑強地與病痛作鬥爭,她還學習著怎樣去愛,怎樣去付出,並一點一點地磨練自己的個性。

有位作家描述了看到劉俠的寫作過程。她在腿上架著一塊木板,顫巍巍地用兩個指頭夾著筆寫字,每寫一筆就像舉重一樣,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那位作家都不忍心再看下去了。但就這樣,劉俠寫出了幾百萬字,20多本的勵志書。她的作品也許稱不上精緻文學,卻是一字一痛,一字一愛,所迸發的力量比那些精緻文學還要偉大珍貴,這是她以“無用之軀”送給弱勢者、身心殘障者,以及無數跌倒過、在長夜裡痛哭過的人的禮物。

她這樣說:那時候活不下去的原因是不知道病何時會好,生命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但我有了信仰以後,便對生命有一個新的詮釋:就是每一個生命,不管是老弱傷殘或貧富貴賤,都是珍貴的!每一個生命都有他特定的價值。人看人是看外表——看容貌、看財富、看地位。但上帝是看內心,看我們有沒有對自己的生命盡了本分。祂不要求每一個人都拿一百分,因為祂知道人的才智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之分,祂只要求我們盡本分、盡了心,就夠了。

一個12歲就被病魔纏身的女孩,卻憑著自己樂觀的生活態度和頑強的毅力,成為了風靡臺港和東南亞的著名作家,她的文章被收錄在中學的課本中,她的散文《杏林小記》、《生之歌》、《生之頌》幾十年來都是臺灣中學生假期指定讀物,更以《另一種愛情》獲文藝大獎,在當代的華人作家中,沒有人比得上杏林子勵志,除了她,沒有人可以頂著一個毀壞的身體以文字見證生命的強韌、熱情和美麗,歷經二三十年而不輟。同時她還創辦了臺灣最大、最有影響的殘疾人組織——伊甸園。她自己在遭受不幸,她卻總在想法幫助別人。她在一個盲人按摩院,發現兩位盲人按摩師有音樂天分,她就鼓勵他們唱歌,併為他們請音樂教師,最後這兩位盲人按摩師成為了臺灣有名的音樂組合——雙福之音。

杏林子創造了奇蹟。不,不要說她創造了奇蹟,她本身就是一種奇蹟。但奇蹟是怎麼產生的呢?她的力量源自何處呢?

水流經管道的時候,它的形狀是管道的形狀;生命的泉水流經你的時候,它的形狀就是你思想的形狀。杏林子的改變,杏林子創造奇蹟的力量,源自於她思想的改變,她對生與死有了重新的認識,她懂得了愛和快樂才是生命的真諦。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要改變命運,就要改變行為;要改變行為,先要改變思想。

如果一個學生成績不好,那是因為他學習不夠努力;他之所以不夠努力,是因為他不喜歡學習,認為學習沒用;如果他繼續保有這種思想,結果就是將來沒有文化知識,也就很難有一個好的人生前途。如果他想改變學習不好的這種狀況,他就必須努力學習;而要有持續不斷努力學習的勁頭,他首先就得改變思想,改變那種不願意學習的思想。所以人的一切改變,都是從改變思想,改變態度開始的!

人的生活狀況只是人思想的反映,就像放電影,要想改變屏幕上的影像,就必須更換拷貝,我們的思想就是我們生活的拷貝。

你現在的行為、狀況,是你以前思想的結果;你將來的行為、狀況,是你現在思想的結果。你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想走向成功,那就從改變人生態度開始吧!

印度教經籍《薄伽梵歌》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降生在自然界;我們的第二次新生是在精神界。

你接受的知識和信息形成你的思想。任何一個人想改變自己,首先是從改變思想開始。那是什麼形成了我們的思想和人生態度呢?就像你吸收的營養決定了你的身體,正是你所接收的知識和信息形成了你的思想。

人們不是說知識是靈魂的食糧嗎?知識的確是靈魂的食糧,但食糧也有質量的好壞之分,甚至還有些是腐爛變質的,吃了對人體有害。

所以知識的選擇非常重要,如果你接受了一些不好的知識,就會傷害你的靈魂,很多人的心態不好,或者做人不成功、不快樂,是因為他接受的信息不好,接收的知識不好。柏拉圖說: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正理解真善美是什麼就去學習,那是一種非常冒險的行為,因為他很可能學到一些壞的東西,形成一種不健康的思想。

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就要有積極、健康的思想;要有積極、健康的思想,就要選擇接受最好的知識。

我們必須把守好心靈的大門,凡是能讓我們積極向上、人生豐富的知識才可以進入心靈,凡是讓我們消極悲觀、人生不快樂的知識,就不允許進來。

接受什麼樣的知識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但這種選擇往往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如果你整天只是將時間耗費在電視機前或報紙上,如果這就是你信息的主要來源,你一定會變得平庸!要看書,要看好書,要看經典的書,你的人生才會真的豐富。

拓展你的心靈,你就拓展了你的人生世界。你的衣服每天都要清洗,然而你的思想、你的心已有多長時間沒有清洗了呢?

是你接受的知識和信息形成了你的思想

要有積極、健康的思想,就要選擇接受最好的知識。

在心靈裡播下高貴的種子,你就將收穫高貴的人生。

要有積極、健康的思想,就要選擇接受最好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