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是誰這麼有魄力,讓“娘炮”在娛樂圈大行其道?





是誰這麼有魄力,讓“娘炮”在娛樂圈大行其道?


這兩天,相信大家在網上看到了有關“娘炮”這一話題的報道,支持和反對的聲音迭出,其中“少年娘則國娘”的言論傳播甚廣,讓坊間有關娛樂圈明星的話題討論提升到有關國家民族下一代發展的嚴肅主題上。特別是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兩大央媒也參與話題之中,且雙方觀點相左,讓“娘炮”這一話題的熱度爆棚。我們在蹲過熱度之後,是不是該問問,是誰讓“娘炮”在娛樂圈大行其道?

眾所周知,如今的娛樂圈,你看那些躥紅的“娘炮”在鎂光燈下,竟然一個個“油頭粉面A4腰,矯揉造作蘭花指”,實在是“娘”到驚悚,“娘”到了極點。真乃“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更比一個娘。”於是,在他們的影響下,不少青少年也以陰柔為美,以至雄雌不分,不倫不類。當越來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大行其道成為一些人熱捧、哄抬的對象時,人們對這種“辣眼睛”的反常現象就不能不表達出擔憂和反思。

是誰這麼有魄力,讓“娘炮”在娛樂圈大行其道?


試想一下,男人穿緊身一點的衣褲,或者梳個辮子,甚至化點妝,人們為何會“辣眼睛”?人們“辣”的到底是什麼,難道僅僅是那一身打扮和裝束?我看不盡然,恐怕“辣”的是他們身上那種萎靡、矯情、做作的狀態;“辣”的是他們不健康的行為;“辣”的是這種性別的迷失,讓中國男人的血性就這樣一點點喪失!

是誰這麼有魄力,讓“娘炮”在娛樂圈大行其道?


曾幾何時,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不愛紅裝愛武裝”還在耳邊響起,讓人感到“中華兒女多奇志”。而當“春哥”、“曾哥”橫空出世時,人們剛開始只是感到詼諧,作為暱稱欣賞。但當“娘炮”大行其道,一個更比一個“娘”時,似乎打亂了這種局面。讓人感嘆,如今的世道怎麼了?眾多男生們“不愛武裝愛女裝”,紛紛展示巾幗魅力!

也許筆者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少見多怪。但無論如何我也找不到一個託詞來談論這“娘炮”大行其道的現象。這到讓筆者想到了“需求、選擇、分享”這一市場需求的共性心裡。假如說這種“娘炮”是個人心理因素所致的話,充其量還是一種自發的個人行為。如今,“娘炮”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就是迎合市場“需求”而被動讓人“選擇”成了“娘炮”。因為是有人在“分享”消費著“娘炮”,更有一些傳媒(電視臺、電視劇等)為了收視率在熱捧著“娘炮”。由此,古月覺得這恐怕才是“娘炮”大行其道的關鍵因素!也是我們最該反思的地方!

是誰這麼有魄力,讓“娘炮”在娛樂圈大行其道?


“娘炮”大行其道,可以說已經商業化了,背後讓人看到一個畸形的利益鏈條。從某種意義上說,“娘炮”的出現也是時代的產物,社會變得包容,人人都可以走個性化路線,展示自己的不同。“娘炮”大行其道似乎也滿足了一些人的窺視欲,他在娛樂一些人的同時,是不是也有看客們“獵奇”的行為在推波助瀾呢?正如網友所說:看客們有沒有想一想,即便這是一種“錯”,那麼究竟是“娘炮”們的錯,還是這個社會的錯?

如今娛樂圈中這些“娘炮”大行其道,讓原本隱藏在人另一面的東西,已經公開化得到部分人群的喝彩,這說明文明進步的今天,一些人的“精神需求”也出現了問題。老實說,病的不光是“娘炮”,而樂意圍觀的我們也病得不輕。

行筆至此,筆者還想說,怕只怕這股“娘炮”的陰柔風在青少年身上繼續感染,怕只怕我們對“娘炮”的躥紅繼續推波助瀾。讓“娘炮”有了市場,讓那些想以“扮醜”出名的人找到了新的出路。於是乎,在浮躁低俗的娛樂文化風潮和譁眾取寵的價值追求下,陰柔審美之風在某種程度上走向病態頹廢!

是誰這麼有魄力,讓“娘炮”在娛樂圈大行其道?


最後,筆者不想在這裡叨咕什麼大道理,只是覺得,他們在娛樂圈這種行為的惡劣性和示範性不容小覷。它帶給社會的負面影響以及對下一代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是我們承受不起的。因為時至今日,中華民族依然還有未完成的大業,還需要無數熱血男兒有“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氣概,才能實現中華之崛起!


是誰這麼有魄力,讓“娘炮”在娛樂圈大行其道?


是誰這麼有魄力,讓“娘炮”在娛樂圈大行其道?


是誰這麼有魄力,讓“娘炮”在娛樂圈大行其道?


是誰這麼有魄力,讓“娘炮”在娛樂圈大行其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