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古裝電視劇太誤導觀眾了,原來“妾”在古代如此悽楚

相信大家對“妾”這個稱呼在熟悉不過了,而主要了解來源是古裝電視劇,電視劇中的“妾”不得寵也算個主子,得寵的“妾”更是在家中呼風喚雨,要什麼有什麼,有時候甚至可以壓正室一頭,而在古代,妾的真實地位甚至可以稱之為奴。

古裝電視劇太誤導觀眾了,原來“妾”在古代如此悽楚

在古代,一個男人納妾,並非是因為愛,而是因為相貌、身體等總體狀況適合生孩子,說白了妾的主要用途就是生孩子。而妾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僅僅高於婢女和僕人,和正室妻子相比那就更是差遠了,而在古人眼裡最為重要的有關家族的祭祀活動,妾也是排除在外的,此類活動妾不得參與,雖然妾勉強還算作與丈夫聯姻,但妾的家庭卻並不算丈夫的姻親。

古裝電視劇太誤導觀眾了,原來“妾”在古代如此悽楚

妾在為丈夫了孩子之後,地位有些許提升,但妾所生的子女為庶出,必須認正式妻子為嫡母,而妾作為生身母親只能為庶母。這樣,妾所生的子女是少爺、小姐,妾需要稱自己的子女為少爺、小姐,她的親生子女只能稱呼其作“姨娘”。如若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並不認可這個生身母親,妾的心中更是悽楚,而這樣的情況在古代不在少數。

古裝電視劇太誤導觀眾了,原來“妾”在古代如此悽楚

在古代,重男輕女,男女地位本就不平等,妻子和丈夫自然也不平等,而作為妾,與丈夫的關係就更不平等了,丈夫和正室妻子可以隨意使喚、打罵和處置。就算把妾殺掉也不會被懲之以流刑,和現在的勞役差不多,但妾不可反抗,如若反抗,輕則仗之,重則徒刑,徒刑和現在的勞教差不多,有趣的是,這件家務事是可以報官解決的,法律規定甚至比現在對家庭暴力的規定還要細緻。

古裝電視劇太誤導觀眾了,原來“妾”在古代如此悽楚

妾的一生基本都是在家中度過的,除了生育和性幾乎沒有其他任何有趣味的活動,尤為單調,而妾唯有一點是與正妻平等的,那就是性生活,而且丈夫只要納妾,就有義務滿足妾的生理需求,如果丈夫納妾了,卻不能時常滿足妾,這個丈夫也會受到譴責,由於妾主要職能是傳宗接代,所以妾在性生活方面要比妻子優越一些,這也是妾在這個家庭中唯一的特殊待遇,我覺得相比欣慰更多的是辛酸,而剛入門的妾,需要在丈夫與妻子或其他妾同房時在旁觀看,用以學習。

妾死後不得與夫同葬,因為與丈夫同葬是正妻的權利。可見在古代妾的一生何其悲慘,幾乎與奴無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