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凌晨三點,夜幕沉沉,但是這裡的車已是川流不息。

霍邱縣稻漁綜合種養基地萬畝示範區位於三流鄉。

該示範區中心位置涉及三流鄉老集村、雙塔村、三流村等,現有8個合作社,1300多戶,其中貧困戶有281戶,共計561人。活蹦亂跳的小龍蝦,已經成為三流鄉農戶脫貧致富的新途徑。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方老漢在起蝦,這裡有方老漢的5分地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這塊田裡今天收了3斤蝦,可以賣到70元。

過去,這裡主要從事糧食生產,低窪地一年僅產一季水稻,冬季就撂荒了。現在,部分在外打工群眾返鄉,利用在外學習的養殖技術,在稻田內養殖小龍蝦,當年養殖當年獲得收益。在他們的帶動下,示範區群眾不斷擴大龍蝦養殖面積。近兩年來,霍邱縣三流鄉又大力推動龍蝦養殖,小龍蝦產量、產值都得到大幅提升。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今天的蝦肉質很不錯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在收購點交貨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大養殖戶一天能出蝦幾百斤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阿姨20餘畝地,每天能起蝦100多斤,收入2000多元。

現在養殖戶清晨兩三點就起來收蝦,五六點交易完成,上午整田,忙忙碌碌的,社會風氣也變好了。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開始按規格分揀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蝦苗整裝待發,與成品蝦一樣連夜送往各地,保證小龍蝦的新鮮。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現金交易,豐收的喜悅。

小龍蝦大量上市,帶動合肥、無錫、上海、南京、杭州、寧波等地客戶來收蝦,現在霍邱縣龍蝦市場也更加繁榮,高峰期每天早上送走數十車龍蝦,達6萬斤以上,全鄉有40多處收購點。這也帶動了早餐市場的繁榮,收購點附近的早餐店也顧客盈門。

三流鄉目前主要採用稻蝦輪作模式。現在是收蝦季節,然後是插秧,生態鏈很好,通過農業與水產融合發展,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2016年,僅三流鄉就脫貧286戶,其中有178戶直接通過養殖小龍蝦脫貧。稻蝦輪作模式成為霍邱縣稻漁綜合種養最具代表性的模式。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為進一步推廣霍邱縣稻蝦輪作模式,霍邱縣龍蝦產業協會於2018年1月22日成立,霍邱縣龍蝦產業協會的正式成立,進一步推動霍邱縣小龍蝦養殖產業升級,據瞭解,目前霍邱縣小龍蝦養殖面積已達10多萬畝,霍邱全縣適宜稻蝦綜合種養的面積在50-80萬畝,預計2018年度全縣發展面積將達到15-20萬畝,成為安徽規模化養殖小龍蝦重鎮。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霍邱縣龍蝦產業協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黃小華介紹:目前小龍蝦市場供不應求,僅霍邱縣三流鄉每天對外銷售成蝦與蝦苗兩三萬斤,養殖戶每天收入近百萬,稻蝦輪作模式成為霍邱極具推廣價值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之一。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霍邱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水環境,在水稻種植結束後在稻田裡養殖小龍蝦,實現蝦稻雙豐收,具有成本低、見效快、易操作、風險小的特點。稻田生態環境中豐富的天然餌料生物和有機質,不僅降低了小龍蝦的養殖成本,而且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小龍蝦在稻田中清除雜草和害蟲的同時,為水稻鬆土,在最低限度影響水稻產量的同時生產出低殘留或無殘留的稻穀。蝦稻互利共生,可使稻田的生產潛力和效益得到發掘,實現一田兩用、一水兩用,有利於農民增收。

1

稻田條件

稻田選在水質良好、水源充足、無汙染、保水性好、排灌方便、雨季不淹、旱季不涸、底泥為壤土的田塊進行。

2

稻田改造

田埂高於田面0.5~0.6米,埂寬0.8米,田埂加固時的泥土要進行夯實,以防小龍蝦打洞後在雨天發生田埂坍塌。進排水口分別建在稻田兩端,進水口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進水口設置60目篩絹網布過濾進水,防止敵害生物、魚類及其魚卵進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環形溝的低處,排水口設置40目密眼網罩,防止小龍蝦潛逃。

用塑料薄膜在田埂四周內側形成防逃圍欄,圍欄埋入地下30釐米,高出田埂70釐米,用竹樁固定,竹樁置於圍欄外側,樁距1.5米。

3

種養準備

(1)清塘消毒:清塘、消毒,殺滅野雜魚和敵害生物。

(2)施肥:適度肥水後可以培育出底棲餌料生物和水生植物等天然餌料供小龍蝦攝食,以降低養殖成本。

4

蝦苗放養

在水稻收割後9、10月份選用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附肢齊全、活動能力強、無傷無病的蝦苗放養。

5

日常管理

(1)投餵管理:飼料投餵要求做到“三定”,即“定時、定量、定質”。採用多種飼料輪喂方式,提高小龍蝦的消化酶活性,促進生長。定期在飼料中加入免疫多糖和多種維生素有利於小龍蝦體質的增強,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2)水質管理:水質管理必須滿足小龍蝦和水稻的生長,水位通常是“前淺後滿”、水質為“前肥後瘦”。4月中旬以後,稻田水位逐漸提高至50~60釐米,使稻田水溫穩定在20~30℃,以利於小龍蝦生長,避免提前硬殼老化。要求水中溶解氧≥4毫克/升,pH 7.5~8.5,每20天潑灑1次EM菌等生物製劑,分解、吸收水中有害物質,以改良和調控水質。

(3)病害防治:稻田生態環境較好,小龍蝦的適應性和抗病能力較強,小龍蝦發病率較低,一般採取疾病預防為主,從提高蝦體質、改善和優化環境、生物防治疫病、生物改良底質入手,合理使用微生態製劑,有效並持久維護好水質,不僅預防蝦病,還可以增產增收。

(4)田間管理:如發現蝦苗有異常反應時,應立即注水。施肥要堅持“前促、中控、後補”的原則,在插秧前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

6

捕撈

成蝦採用地籠捕撈,地籠網目規格為1.5~2.0釐米,捕大留小,輪捕輪放。捕撈從3月底開始,到6月上旬結束。

稻蝦輪作綜合種養之霍邱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