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有的人十分蔑視國企?

忌辰晚會


有人蔑視國企的原因嘛我想是多方面的,無外乎以下幾個吧。


一、存在嫉妒心理

國企在福利待遇上比自己現有單位好,心生不滿。這樣的人可能以前想考國企沒考上吧,然後到了一個自己不是很滿意的單位。看著自己在現有的單位沒有自己喜歡的那個國企的待遇好,於是就發發牢騷唄,故意蔑視國企,以發洩心中的不滿。

其實比自己現在的單位待遇好的公司很多,難不成要一個一個地去蔑視嗎,那也太累了。關鍵還在於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待遇自然會變好的。

二、存在憤青心理

我們都聽過憤青,都知道憤青是怎麼回事。對於國企也好,或者其他的一些社會現象也好,總喜歡去指責一番,發一頓牢騷,似乎這樣心理才好受一點。

三、存在幸災樂禍心理

有一些國企過去是處於壟斷地位,可能在服務上不是很令人滿意。現在這些國企面臨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導致不再處於壟斷地位了,甚至經營效益不好了,於是有部分幸災樂禍的人開始蔑視國企了。


不管是何原因蔑視國企,不可否認的是國企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個誰也替代不了的。小夥伴們是怎麼想的?歡迎留言哦!


數字視聽科普


本質是因為國企佔據國家最主要的資源和資本,而中小民營企業生存困難,貸款難度大。特別是在他們認知中國企人員臃腫,人浮於事,待遇不高,關係背景錯綜複雜,不靠能力靠關係,混吃等死。明明效益低國家還硬補貼吊著命,把錢給了民營企業多好,結果就更加蔑視。

要明白,國企作為國家一部分,承擔著社會責任和穩定社會正常運作。

首先,國企控制著關於國計民生的部分,我們現在享用的電費水費暖氣費等,甚至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和物價之低廉,都是國家強硬管理國企價格所致。一旦放開讓市場調價,看看最近的蔬菜價格,別想著會降價,只怕冬天會有很多人用不起暖氣。

其次,國家經濟也有不好的時候,尤其是教改產生出大量過剩大學生。一旦經濟不好出現大量失業,社會只會動盪,所以國企就寧可承受生產成本也要把這批人吸納進來養著,別出去惹事。

最後,國企也有效益好的,早年因為技術落後和社保不發達,老國企負擔很重。但現在很多新廠子和企業都是用新管理手段,很難再有以前陳舊的偏見,其效益待遇之高超出想象。我們很多重要企業和學校的技術研發和工程建設是世界一流的,否則美國也不會氣急敗壞的指責國企。

當然還想說一句,許多老國企待遇低,起碼還給你交的五險一金,總比社會上某老師鼓吹不要社保要工資要能力。這種精英永遠是少數,在自身可承受可預知條件下,一份穩定收入和工作,以及踏實的生活和養老,並非是讓人蔑視的事,特別是上了年紀後更是難得。


臥家人


首先本文作者一定沒有較好的經濟學基礎,基本概念都不是很清楚,邏輯就更不用不說了。這個話題太大,沒法幾句話說清楚,就說幾個小概念。

歐美國家有沒有國企?所有國家都有國企,但是越落後的國家越多,中、朝、俄可以排在前面。拿英國做例子,英國算是比較少的,非常少的,只有部分涉及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比如極少部分的軍事工業;小部分城市公用設施,比如城市公共交通、部分鐵路系統。這些國企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無法盈利,所以私營企業不幹,只能國家用納稅人的錢來做。

為啥英國沒有太多的國企?因為國企無論怎麼監管都很難盈利,企業面向市場競爭,瞬息萬變,層層審批,一定虧損。另外人性自私,要相互監管,即使監管的很好,監管的成本都太高,弄的不好,企業掙得錢都不夠監管費用。第三私營企業哪怕是跨國集團、無數股東的股份企業,也會有最終獲利自然人直接監管,監管和獲利方是一致的,不會有貪腐。而國有企業監管和獲利永遠是分離的,必有人有間接獲利的空隙可鑽,又回到上面的高額監管了思路里。

國企給誰掙錢?英國不建國企的最主要原因是,國企即使盈利,對英國國家也沒有太大意義。因為英國的政府是個“非盈利”管理平臺,國家機構運行包括外交和軍事,靠稅收就可以解決,不夠可以加稅,如果經濟不景氣,有大量失業人員,英國也不會蠢蛋到建國企來解決就業,可以採取提高社會福利、發失業金來緩解。政府不需要“多餘”的錢,理論上也沒有個人在裡面牟利。

英國為啥不大量建國企?英國政府即使真不缺錢,錢多還咬手嗎?多建國企政府有錢,可以稱霸世界啊?英國人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英國人是吃過國企虧的。國企即使監管到位都掙錢,對國家的社會發展也是弊大於利。政府一旦錢太多,因為政府終究不是經營機構,是個服務機構,過多的錢投資收益率一定低於私人企業家,非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合適;國企太多,特別是參與盈利性行業,必然會擠壓私營企業生存空間,最後造成國富民窮,長期下去損害的還是國家利益。


長春清浦中學教師


謝謝您的提問,小編專注於給各位分享各種職場經驗,每日更新,跪求大家關注和點贊,下面說一下我的觀點吧。

為什麼有的人十分蔑視國企?小編覺得,蔑視國企的話,稍稍說的有點點過了,現在國企在應屆生或者求職者心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特別是在一線城市,這倒是感覺有點兒明顯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小編覺得原意有以下幾點:

1.穩定已不能滿足現在的年輕人

國企之所以在早期這麼受歡迎,因為國企是老一輩家長心中至高無上的職業,進入了國企,基本上是完全不會失業,然後為國家做貢獻,為國家打工,無論是心理感受,還是對外的言論,都能讓自己感覺到臉上有光,但迴歸到現在的年輕人,對於他們來說,更加重視的是一份工作的實質了,他們求的可能是錢、是未來長遠的發展,而您拿穩定來勸他們留下,矛盾無法調和。

2.國企工資明細比不上外企或私企

從小編工作的這幾年來看,結合這幾個月成千上萬的網友分享的案例,明顯可以感受得到,國企的工資,好一點的地方,可能能給個一萬多,普通一點的,三四千,而且工作還不是那種朝九晚五準時下班的,通常情況下要加班,而且壓力非常大,而回過頭來看市場,現在市場上在同等工作量的前提下,開得起高價的企業比比皆是,譬如國企6K私企30萬,相對務實的網友,就不會為了那不值錢的光環選擇國企,這就是現實。

以上就是小編的部分觀點,篇幅有限時間有限,以後有機會再繼續分享,如果各位看官有不一樣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謝謝大家!


在廣州奮鬥的普通人


看了這多評論,我的心真的是很悲涼的!什麼叫蔑視?你想表達什麼?只能說有一些人是一葉障目的!而有一些人是真的壞!充當了一些野心家想蛇吞象的幫兇!充當它們私有公共財產的搖旗手和鼓吹手。競管我們的國企有這樣那樣的不完美!但也不是你推牆砸鍋的理由!國企從來都是允當著“穩定市場!穩定經濟”的鎮國重器!那四通八達的交通命脈!那成為中國名片的高鐵!那一個不是國企?如果沒有國企,那海量的公共服務誰去做?指望私有資本家嗎?你睡醒了嗎?你有文化嗎?美國規化了那麼久的高鐵線現在還在紙上呢!如果沒有國企的平衡!你連最基本的食鹽都吃不起!我保證。私有下的教育和醫療的惡果你沒看見嗎?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在有些地方國家花那大代價又從私有回收!你眼瞎嗎?你那麼盡心盡力的為瓜分國企的人鼓賀,分你半根雞骨頭了嗎?端起碗來罵娘!推牆!砸鍋!帶路者都是中國人民的敵人!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敵人從來都是在內部!誰也別想瓜分國企!人民不會答應。不想在舉例子了!你根本就叫不醒裝睡的人。


飛輪渡


結論是,

國企有自己缺陷與不足。

但是,國企是穩定國家的根本,也是中國走向持續穩定繁榮的關鍵。

很多人駁斥國企的觀點基於:

國企目前太過穩定,人事缺少浮動,太依賴關係。

而基於這些觀點然後把國企的所有一切都否定掉了。

前段時間,美國的最大的運營商Verizon裁員5w人。佔據到整個公司的員工數目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目的是為了精簡人員,節約成本。而被裁減的主要人員是年紀大的,對公司資金壓力大的員工。

你可能沒做錯什麼,但你就被裁員,只是你年齡大了,不如年輕人有性價比了。

而中國的運營商,承擔著的是國企角色。三大運營商佔有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而這三家運營商的員工數目分別是電信28w,移動46萬以及聯通24萬。要知道光這三家運營商就已經養活數百萬員工以及帶動另外幾百萬人的行業。

要知道當國外運營商遇到瓶頸的時候,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裁員。

而國企現在做的事情,通信運營商業務不景氣的大時候,大抵上通過減少工資支出的的方式來達成節約現金流的目的。而不太通過裁員的方式。

所以很多優秀員工離開國企。然後罵:國企缺少上升通道,阻礙了優秀人才的發展。

我們以另外兩家公司來進行類比:

一個是華為。每年都會對三十五以上的員工進行不定時的清理。 因為年紀大了,佔據的薪酬就多了,就成了企業不需要的那麼一類人。所以這些員工都會被當成是包袱,被甩出局。

其實這類人工作能力也還具備,甚至也有不小的管理能力。但出局的原因不是不能夠盈利,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性價比了。

而同樣的國企海康,對於工作人員的態度就是:海康可能不是讓你變成富豪的地方,但是是一個可以讓你變成中產的地方。而海康這樣的國企,成了很多工程與技術人員最終工作的場所。

於是人們說華為是優秀的企業,因為華為的狼性精神,華為的危機意識,華為的冬天要來了。

於是人們會說海康是一個很混的企業。員工年紀大而陳腐,公司人浮於事。

而其實論及在海外的競爭力,華為擁有競爭力,毋庸置疑。但海康同樣在自身的領域做到極致,安防產品海康佔到所有市場20%以上的市場份額。

一家公司,不承擔著給大多數員工工作到退休的機會;不去培養員工的終身就業的意識。而是而是每年都海量收割優秀的廉價的勞動力,規模化培養科技員工。而絕不負擔員工年紀上漲所帶來的各類福利,也不承擔年紀大的員工的費用。但是人們就會把這樣的企業叫做優質企業。這是私企。

而一家公司,要有完善的保障系統,要能夠給員工創造出穩定的工作環境以及終身工作的理念。而這樣的體制註定著效率上會差一些。這類企業被稱為不良企業。這是國企。

但是人們往往喜歡功利的一方,往往受到社會的輿論的影響。對高效而盤剝的體系充滿褒揚;而對國企的穩定中速的體系大加批駁,甚至去妖魔化國有企業的這種。

要知道國有企業其實不僅承擔著創造收益的部門,而且還要承擔著社會福利的職能。穩定整個社會系統的作用。他的存在保障著數以千萬計的員工可以享受到工作到退休的可能,保障著你個人老有所養的狀態。而不是私有企業,只盤剝你的個人勞動力。

我們知道國外地產,石油,通信,鋼鐵,汽車,電力等行業。都是寡頭盛行的行業。印度,墨西哥,美國,巴西等等都是如此,國家的財富其實都是分配到了某些個人手裡。

但是你可曾聽說過,哪個中國的國有的能源汽車鋼鐵領域等領域誕生寡頭?有哪個這類行業出來的員工身價過億?

這類產業容易匯聚鉅額的財富。而國內則是將這些財富匯聚,然後重新分配,因而是國有企業內部其實所帶來的貧富差距現象更小。人們收入分配合理;而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私有的企業確實是老總數以百億計的資產,而員工拿著低廉的薪水。

但奇怪的是人們覺得總裁十幾億員工三兩千的模式是正常,是公平。而收入相差十來倍的國企就是腐敗,墮落,無能。

國企的另一類福利效應,在於在於普惠性。一個邊遠山村,修一條路。可能幾十年創造的GDP都值不了路的錢。再比如,一個村通上王,可能整個基站建設費用,通過網絡使用費用怎麼都掙不回來,但是國家仍舊花錢去建這基站;電力,郵政,水利等部門都是如此。

資本太過於追逐利益! 只要A能比B多掙100塊。哪怕B貢獻更高,年限更長,也會被A取代。這就是私營與國有企業的差距。

所以為什麼國有企業被嫌棄?

它其實代表了一種狀態:那就是某一部分在裡面的人會慢慢老去,慢慢變得低效率,慢慢被各類柴米油鹽變得騰不出時間,慢慢薪水見長而似乎能力不夠;但其實,他代表的就是一個人正常的運作狀態。

而私營的公司卻是另一種狀態:它永遠精力充沛,永遠活力十足,永遠充滿幹勁,永遠不會休息,永遠沒有家庭要照顧。因為你在私營企業呆不到你去承擔家庭生活的時候。

所以中國的個體的不幸在這裡。他不像其他國家,有工會,有制度的保障。這類人像極了一次性物品,用完就被拋棄。而拋棄完了,你也不清楚為什麼被最終淘汰掉了。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呢?他們似乎像極了國企:

他們普遍會迎來中年時光,上面有一堆老人贍養,下面有小孩子餵養成人。他們油膩而惶惑,知性而不安。他們能力一般,無法熠熠生輝;他們渴望安定而小康的生活,不喜歡波雲詭譎的日子。

而被讚揚的極少數精英,被當成模板印刻的人則像極了私企:

他們聰明而靈活,善變而又智慧;他們熱衷創造,不在意犧牲;他們擁有冷靜的頭腦,又極善於算計與取捨。


半寐平生行吟世界


我覺得藐視國企談不上吧,頂多是對於國企在求職中的地位沒有以前那麼高了而已。

比如,以前求職肯定是國企優先,能進國企肯定不會選私企。

畢竟國企待遇又好,還穩定,你在私企35歲+還不能做點什麼名堂出來,就要面臨中年危機了,而國企則不一樣35歲+事業才剛剛開始。

我認為,現在對於國企在求職意向中的地位下降的原因如下:

1.私營企業越來越強大了,越來越多優秀的私營企業湧現出來,供求職選擇的空間大了,而且一些優秀的私營企業並不比國有企業福利待遇差。

2.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一些國有企業面臨改制,就是我們說的市場化改革,改來改去,員工的待遇差了,事情多了,效益甚微。

3.現在的90後是在一個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更向往具有挑戰的生活和工作,而國有企業相對來說太過於穩定,平淡無味,不適合他們的胃口很正常。

但是,即便是這樣,我認為也談不上藐視,最多就是求職意向向私營企業傾斜,但是如果是同等水平的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大部分人還是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國有企業的,嚮往具有挑戰的生活的人要不就是能力出眾,要不就是還沒有遭受社會的毒打,不知深淺。

作者簡介:一個愛獨立思考和分享的學生,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關注我。

經濟觀點


這是一個片面的問題,怎樣回答都挨噴!

1、一些人的父輩在國企,從小就聽父母講企業裡面的故事,已經膩煩,就是逆反心理。

2、一些年輕人,沒有進過國企,道聽途說對國企的謬論。

3、一些人不僅是對國企,對所有企業都蔑視,因為他想創業。

4、現在是個多元的社會,只要不懶,做什麼都可以生存,不想受管束,擺個小攤小販。

其實啊!

任何一個人,都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我們都不喜歡美國總統TLP,他跟我們打貿易戰;但不代表美國人民不喜歡,不喜歡為什麼選他當總統?

任何一項制度,都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制度都是用來管人的,人都不喜歡被管。但激勵制度是讓人受益的,勤快的人,他們就喜歡激勵制度。懶的人,他認為大鍋飯最好。

任何一種產品,都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我們都在大喊大叫,要愛國,要封殺PG,618出貨量排第一。美國佬整天說封殺我們華為,但也有支持華為的中國人還有外國人,說華為好。

任何一個企業,都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國企有很多個,有管理好的,有管理不好的;有福利好的,有收入差的。喜歡安逸的,剛好在安逸的國企,他說國企好;喜歡福利好的,所在的國企福利好,他說國企好。在那些管理又嚴,福利又不好,收入又低的,他絕對說國企不好。那些認為到私企能夠展現個性,多勞多得,得提拔機會多;他會說私企好;那些在私企一線打工者,永遠沒有出頭之日,都是計件工資,你想收入高,你就多做,多加班,還整天被大聲呵斥和扣工資。絕對是說資本家是……。

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我們整天大罵東洋……!還有這麼多人去旅遊,移民,定居。我們整天因薩德大罵高麗……!還有這麼多人心甘情願去送錢。有這麼多人說要愛國,要跟美國打貿易戰,封鎖這封鎖哪,還是有這麼多人買他們的產品。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任何事或物,都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因為存在的既是合理的。



職場功夫羊


您好!非典型學習委員為您回答首先,這個問題和我們對美國的看法很相似。

1

經過大規模國企改制後,進入國企已經成為一個稀缺資源。

本人曾經在央企呆過,經歷過國企的改制過程。經過改制後,大部分國企掌握著國家資源,而且這個資源的整合度不斷在提高。絕大多數國企在資源性領域是佔據絕對優勢的,比如中石油。而且不少國企在競爭性領域做得也很好。典型的比如華潤集團。

也就是說,國企的領導人以前可能對市場不太熟悉,可現在的國企,領導人的本身素質已經大大提高。整體國企的規範性、競爭性也已大大提高。

這和我們對美國的看法一樣。君不見:儘管美國大使館門前排隊的人永遠是最多的,可並不妨礙這些排隊的人平時十分藐視美國。

2

公開進行表態,和私底下內心的看法是兩回事,說的和想的是割裂的

美國總統大選,所有的民意調查都顯示特朗普必輸,希拉里必贏。這是因為民意調查雖然可能是匿名的,可人的潛意識會認為這是一種表態。如果要表態,會被“政治正確”、會被其他人的看法所壓制。可到真正投票了,那主要取決於內心真實態度。

不可否認,國企的資源傾斜性,特別是在國企中發生的一些貪腐現象。鄙視國企好像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的,很多人的一種態度。也成為一種無形的壓力。

口表如一,那是對聖人的要求。我們都是普通人,口表不如一很正常

3

不可否認,由於國企的制度問題,在國企中的發展不僅僅是個人能力,還有很多其他的潛在因素

我們都期望社會公平,就像高考一樣,雖然高考也存在著種種不完善的地方,甚至有不公平的地方。可至少,社會絕大多數人認可高考是目前為止最公平的一種制度。因為考核標準唯一,可量化。


作為國企,它不僅僅要承擔經濟責任,還要承擔額外的國家責任、社會責任甚至還有政治責任。這種複雜的多目標性系統,在系統裡的人不能有像高考那樣,甚至像民企那樣比較單純、可預期、可量化的考核標準。

而人們對沒有量化、不能被個人把握的系統和標準,天生的有反感。

個人見解,希望對您的問題有幫助


學習委猿


這許多國企不幹活躺著拿錢、沒效益靠國家補貼續命、沒一個領導好的國企,你們說的到底是哪家國企?是沈飛成飛還是中船中航還是移動聯通電信還是工農中建交啊?國企列出來,你們從上到下挨個數,到底哪家有啥毛病,都列示清楚,好讓他們改。

但你們的標準,可得一視同仁,你把你們的私企外企也都列出來,咱也去匡一匡,看看他們到底優秀在哪,好讓國企好好學習。

另,這拿外企私企的“總經理都老實幹活不老實就下臺”秀優越的,倒是說清楚,是誰讓他們下臺啊?是企業主資本家吧,是顯然獨裁不二話的企業主資本家吧。這總經理老實,那這資本家老實麼?你很喜歡在說一不二的資本家任意起或廢總經理的前提下的私企?那奴隸社會好像才該是你的理想吧,奴隸主更是說一不二,誰不聽話不說下臺,連命都沒了,所以好高的效率,是吧?

最後,話說你們一邊說著國企暴利,一邊說著國企只拿錢不幹活,你們到底要主張什麼先捋清楚可好?

對了,告訴你們個常識,國企利潤是要上繳國庫的,是謂“上繳利稅”,國企等價稅負比民企高數倍。人傢俬企無論享受什麼補貼什麼政策什麼優惠,利潤那都是私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