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頭條」內蒙古首個摘帽縣的致富經

「頭條」內蒙古首個摘帽縣的致富經

「頭條」內蒙古首個摘帽縣的致富經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發佈公告,正式宣佈赤峰市林西縣退出國家貧困縣,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個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

林西縣,赤峰市北部的一個農業縣,1986年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林西縣建縣110週年之際,在舉國上下的這場脫貧攻堅特殊戰役中,林西縣走在了內蒙古自治區的前列。

產業扶貧帶富一大片

3月27日,內蒙古林西德青源公司240萬隻金雞扶貧項目產下第一批“金蛋”。項目全面達產後,能帶動周邊3個鄉鎮25個貧困村養殖蛋雞;4月11日,林西縣官地鎮設施農業扶貧產業園西紅柿正式上市,30萬公斤精選西紅柿通過冷鏈物流,第一次走出國門,進入俄羅斯市場。這些喜人的成績都是林西縣推行“菜單式”扶貧,圍繞龍頭企業或重點項目,制定並實施“1+4+5”產業脫貧模式的結果。

「头条」内蒙古首个摘帽县的致富经

林西縣委書記田向存介紹說,“1”就是扶持一個大企業或一個重點項目落地。“4”就是貧困戶們生產初級產品的生產性收益、依託土地流轉獲得的財產性收益、參與項目建設獲得的勞務性收益、入股脫貧基金獲得的資產性收益等4個方面的收益。“5”就是指5大產業發展模式,即依託佰惠生公司,建成10萬畝甜菜基地,打造“甜菜富民”模式;依託正邦集團,建設20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打造“生豬富民”模式;依託德青源公司,建設240萬隻蛋雞養殖基地,打造“金雞富民”模式;依託恆光大公司,建成2.6萬畝中藥材基地,打造“中藥富民”模式;依託天拜山公司,建成10萬畝內蒙古野果基地,打造“野果富民”模式等。

2017年,內蒙古佰惠生公司推行“甜菜富農”項目,春天為貧困戶提供種子、有機肥等生產資料,秋後從甜菜款中扣除。孫喜民種了40畝甜菜,每畝純收入820元,甜菜總收入達到3.2萬元,當年就脫了貧。

「头条」内蒙古首个摘帽县的致富经

龍頭企業不僅讓孫喜民種地有收入,還有分紅。2017年,縣裡設立2.05億脫貧產業基金,每名貧困人口把1萬元產業基金入股到企業,每年有1000元資產收益。目前,佰惠生公司已幫助解決800多名貧困群眾就業,流轉土地1.5萬畝,僅貧困群眾的租金收入就達到300萬元。貧困群眾種地有收入,入股能分紅,打工有工資,流轉有地租。

2017年,林西縣還對8個產業予以大力扶持,充分給予群眾自主選擇產業的權利。因地制宜培育農牧業主導產業,新增設施農業9220畝、中藥材兩萬畝、經濟林1.2萬畝,改造低產低效經濟林3萬畝,新增優質牧草2.6萬畝,肉驢存欄3.4萬頭,肉牛存欄15萬頭,家禽飼養量150萬羽,共帶動1751戶、3468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头条」内蒙古首个摘帽县的致富经

另外,為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業、保障穩定收入,林西縣整合調動多方資金,投資43億元,開工建設扶貧產業園區12處,大力推行“園區+企業+農戶(貧困戶)”經營模式,重點培育5個高標準、有規模、示範帶動能力強的扶貧產業園,扶持貧困戶發展主導產業,變背井離鄉求職謀生為守家在地就業致富,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35戶、4679人平均增收1500元。

走活異地扶貧搬遷這盤棋

“截至2015年年底,林西縣農村土房比例較高,達到68.7%,其中C級危房31965處,D級危房3594處。“如何走活異地扶貧搬遷這盤棋?”談到易地扶貧搬遷這個大工程,林西縣委副書記、縣長付守利表示,林西縣政府採取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生態移民等措施,實現了群眾住有所居。

「头条」内蒙古首个摘帽县的致富经

五十家子鎮東邊牆移民新村的農民童文虎,每天都要到光伏發電的配電箱裡看看發了多少電。“現在黨的政策好,讓我們貧困戶住上了舒適的房子,房頂上還有太陽能發電,坐在炕頭上就可實現一年收入3000多元,這日子是越過越好了!”童文虎滿臉笑容。

童文虎的喜悅得益於五十家子鎮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鎮裡把搬遷安置與發展產業相結合,把像童文虎一樣的貧困戶26戶、86人以“拔蘿蔔”的方式遷出,建設東邊牆易地扶貧搬遷新村,建設光伏發電工程,集中安置、集中管理、集中扶貧、集體脫貧。

在易地扶貧搬遷方面,林西縣實施“易地搬遷+光伏”“易地搬遷+設施農業”“易地搬遷+產業園區”“易地搬遷+養殖”等模式,讓群眾實實在在地感覺到搬遷就是挪出窮窩,打消群眾顧慮。

近兩年,林西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275戶、328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17戶、2695人,超額完成145人。新建集中安置區41處,人均住房面積22.5平方米。提前完成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集中安置點建設5處,完成年度任務的53.8%。集中安置區發展光伏扶貧產業的有30處,發展設施農業的有11處,發展養殖產業的有6處,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的有4處。同步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新建的移民搬遷集中安置區全部統一供水、供電,集中採購供暖設備;新建安置區有室內衛生間的31處、有公共衛生間的10處。住房做外牆保溫的33處,佔總安置區數的81%。實現廣播電視全覆蓋、通信網絡全貫通。乾淨的自來水引入家中,平整的公路穿村而過,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這一番整潔美觀又現代的新農村氣象,已成為林西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標配”。

醫療保障幫貧困戶兜底

自2017年1月1日起,林西縣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精準篩查、精準治療、慢病補償、大病兜底”的健康扶貧工程,實行“一站式”服務,開通綠色通道,住院不用交押金,出院時只需結算個人應付部分。

67歲的李青雲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老伴席景玉也是深靜脈血栓患者,老兩口兒每天都要靠藥物支撐。縣裡的慢性病報銷新制度出臺後,兩位老人如釋重負,他們辦理好慢性病門診的相關手續後,到門診買藥只需支付5%的醫藥費。

2017年,林西縣出資1000萬元,建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醫療保障資金,並出臺健康扶貧新政策:每年為貧困群眾免費體檢一次,貧困患者住院個人自付總費用的10%,個人自付單次費用或年累計總費用不超過3000元,慢性病門診貧困患者個人只需自付5%,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貧困戶在報銷藥費的時候,只需支付自付醫療費用,醫療機構實施一站式服務,省去了患者申請、審核等一系列程序。

2017年,林西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享受健康扶貧政策15107人,共救治各類貧困人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五保戶、低保戶等)住院患者9459人次,醫療費用8069萬元,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90%以上;慢性病患者9169人次,醫藥費144萬元,實際報銷比例95%。

大病能兜底,慢病有補償,如今林西縣讓健康扶貧的溫暖陽光照進了每一個貧困患者的心坎。

四級聯動黨員帶頭先行

林西縣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哪裡發展脫貧產業、哪裡涉及扶貧工作,黨的腳步就跟到哪裡。

該縣推行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和縣委常委包鄉鎮、處級領導包村、縣直部門幫扶村、黨員幹部聯繫幫扶貧困戶的“四級聯動”幫扶制度,使每個脫貧戶都有一名聯繫人、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名幫扶人。對100個貧困村選派459名黨員幹部組成100支駐村工作隊,並確定2314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林西縣制定出臺《駐村工作隊助力脫貧攻堅六項機制(試行)》和《駐村工作隊日常管理辦法》,通過“釘釘”和“幫扶通”等手機APP加強幫扶幹部管理,並給予相應政治和經濟待遇,確保幫扶幹部全過程、全身心參與脫貧攻堅工作。2016年以來,全縣共提拔任用26名駐村幹部,其中“第一書記”11人、工作隊員15人,同時召回12人。

全縣103個村級黨組織累計創辦、領辦合作社153個,鼓勵農戶以土地或資金入股分紅等方式參與,帶動3800餘個貧困戶實現創業就業。在脫貧攻堅一線設置黨員先鋒崗、示範崗632個,黨員責任區495個,引導黨員立足崗位作貢獻。459名農村能人黨員採取“一幫一”“一幫多”的形式向貧困戶傳授致富經驗。(高平 田鳳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