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強國】內蒙古:脫貧村民收入穩 首府產業氣象新

【學習強國】內蒙古:脫貧村民收入穩 首府產業氣象新

【學習強國】內蒙古:脫貧村民收入穩 首府產業氣象新

【學習強國】內蒙古:脫貧村民收入穩 首府產業氣象新

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讓貧困群眾住上了新房;發展產業扶貧項目,讓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過上了好日子;貧困群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突出問題全面解決,讓貧困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近年來,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以穩定脫貧成效為載體,以防返貧工作為重點,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打出一套脫貧攻堅組合拳。如今,呼和浩特市脫貧攻堅硬性的指標任務已經基本完成,1個“國貧縣”和1個“區貧縣”全部“摘帽”,67 個自治區級貧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兩手抓兩不誤 脫貧攻堅不斷檔


初春的呼和浩特,雖還未到草長鶯飛的時節,種植大棚裡卻一片綠色、生機勃勃。58歲的田吉喜穿梭在香瓜大棚裡,封頂、繞頭、掐葉,一株株四處生長的瓜秧子被收拾得井井有條,順著一排排吊線向上攀爬。田吉喜一家是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聚寶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這次疫情中,一直在大棚裡務工的田吉喜並沒受到太大影響,過去一個月務工收入約3000元。

【學習強國】內蒙古:脫貧村民收入穩 首府產業氣象新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宏河鎮聚寶莊村貧困農戶在大棚裡勞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呼和浩特市在做好防控的同時,千方百計克服疫情影響,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扶貧攻堅向前發展。全市上下,貧困戶和幫扶幹部爭分奪秒衝刺,全力以赴攻堅,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田吉喜務工的設施農業是當地重要的扶貧產業,佔地230畝,共有大棚163個,年吸納村中務工人員150多人,包括田吉喜在內的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務工、土地流轉等方式,與這一產業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結。疫情期間,村裡組建了4支共12人的執勤隊伍,24小時嚴格管理村裡人員進出,保障了村內扶貧產業有序運轉。


“疫情剛出現時,最擔心沒活幹、沒錢賺。多虧了幹部們衝在最前頭幫助我們,我們貧困戶才得以在後方安全、安心地幹活致富。”田吉喜滿意地說道。


為在疫情之下更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致貧,呼和浩特市兩手抓、兩不誤,嚴格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堅持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一是指導基層轉變幫扶工作方式,加強監測分析研判,做好貧困戶外出務工意願、就業服務和產業發展需求摸排工作;二是採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信貸支持等政策,解決生產和扶貧產業發展問題,有序抓好扶貧項目復工復產;三是做好農資供應等春耕備耕工作,組織開展消費扶貧工作,多渠道解決農畜產品“賣難”問題,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影響;四是做好外出務工人員返崗工作,有組織地將外出務工人員安全有序送出,並通過扶貧車間吸納就業和增設疫情防控宣傳員等臨時公益性崗位,促進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


布密攻堅網絡 構建扶貧“大格局”


“瞧,這屋子多亮堂。”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耗賴山鄉大沙窩行政村毛黑溝自然村村民趙有福指著家裡乾淨整潔、寬敞明亮的房子笑著對記者說,“幫扶政策和包扶幹部幫我們圓了新房夢,再也不用住既漏風又漏雨的老房了!”


年近七旬的趙有福,由於患有軟骨病多年,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妻子也因智力障礙沒法工作,以前老兩口一直住在已有40年房齡的危房裡,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包扶幹部多方協調,在舊房旁為他蓋起了新房。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呼和浩特市諸多像趙有福這樣的貧困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裡有孩子在上學,以前每到開學都為上學的費用發愁,現在政策好了,我們再也不用愁了!”得益於教育扶貧政策,現在,呼和浩特市諸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們上學的花費早早就有了著落。


“脫貧路上,絕不落下一戶一人!”這是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莊嚴承諾,更是神聖使命。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能不能實現順利圓滿收官,關鍵是看能不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此,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呼和浩特市打贏脫貧攻堅戰緊緊圍繞、嚴格落實“四不摘”、“三不減”、“一不降”總體要求和市委“底數清、政策清、目標清、責任清”的工作要求,咬定攻堅目標、堅持現行標準,掛牌督戰重點工作,接續做好減貧工作。一方面保持攻堅態勢,強化攻堅責任,強基礎、補短板、建機制、轉作風,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徹底解決影響脫貧攻堅目標實現的各類問題;另一方面,著力構建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健全貧困監測預警機制,實現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有序過渡,全面完成收官之年各項目標任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呼和浩特市還將繼續深入推進“百企聯百村”、“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廣泛動員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參與脫貧攻堅;加大“中國社會扶貧網”推廣應用力度,組織信息發佈,推動供需對接;加強社會扶貧社團組織管理,建立幫需對接、“組團式”幫扶機制,推動扶貧社團組織更好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激發內生動力 拓寬多渠道扶貧


曾經,武川縣作為呼和浩特市唯一的“國貧縣”,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中,突出一個“實”字,真抓實幹推動扶貧工作精準開展,扶貧政策精準落地,取得了紮紮實實的成效。在精準扶貧中,武川縣因地制宜做好謀劃佈局,以產業帶動和增強發展後勁,緊扣縣域自然條件、產業基礎、人口分佈等諸多因素,將全縣9個鄉鎮93個行政村劃分為脫貧攻堅三大區域,因地制宜、分區推進,初步形成了“山地中藥材、平川食用菌、溝壑經濟林、坡地小雜糧、點上烏骨羊、面上優質薯”的扶貧產業格局。

【學習強國】內蒙古:脫貧村民收入穩 首府產業氣象新

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耗賴山鄉食用菌生產基地


清水河縣位於呼和浩特市最南端,曾經是自治區級貧困縣。為了從根本上改變貧困現狀,清水河縣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立足當地、立足實際、立足長遠,將縣域發展、脫貧攻堅與民生民願緊緊相扣,探索出了一條以生態建設帶動產業發展、讓荒山野嶺變成“聚寶盆”和“搖錢樹”的精準扶貧新路徑,聚全縣之智,舉全縣之力,穩步構建“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綠色經濟發展體系。此外,清水河縣還創新推出“三扶三增三提升”的脫貧攻堅激勵機制,即“扶貧——增實力——提升貧困戶生產生活水平”,“扶志——增動力——提升貧困戶脫貧信心”,“扶智——增能力——提升貧困戶致富門路”。

【學習強國】內蒙古:脫貧村民收入穩 首府產業氣象新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善岱鎮朝號村扶貧肉牛養殖基地


“為真正抓好產業扶貧這一基本抓手,我們注重選好項目、注重落實政策、注重解決銷路、注重完善機制、注重穩步提高貧困人口經營性收入。”採訪中記者從呼和浩特市扶貧辦瞭解到,呼和浩特市重點從 3 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抓好利益聯結機制。著力構建緊密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支持和扶持扶貧龍頭企業發展,為農戶提升收益,帶動貧困戶脫貧。二是抓好集體經濟。通過建立農村合作社的模式,以項目為載體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注重壓實旗縣區、鄉鎮兩級黨委書記和村兩委班子責任,實施目標管理,簽訂責任狀和承諾書,確保集體經濟增收效益。三是抓好庭院經濟。庭院經濟是貧困戶的“小錢包”和增收致富的好渠道,投入小、見效快,勞動強度低,符合農村家庭特點和實際。鼓勵各旗縣區因戶制宜、因人制宜,加大對發展庭院經濟的支持力度,通過項目資金整合、財政資金扶持等方式,幫助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推動農戶穩定脫貧、勤勞致富。


實現穩定脫貧 健全防貧返貧機制


“多虧政府的扶貧救助,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援手。”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榆林鎮村民馮金蘭,長期患有胯關節結核和高血壓等疾病,屬於村裡的低保貧困戶、大病救治患者。自從被診斷為胯關節結核後,反覆檢查、治療,費用動輒幾千、上萬元,這對於她貧困的家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正在馮金蘭發愁之際,賽罕區大力推行了健康扶貧多重保障體系,讓她很快得到實惠——不用交押金先住院,相關費用“一站式”即時報銷;區醫院簡化入院出院手續,住院期間住院費餐費全免……


“一人得病,拖垮全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曾經是困擾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攔路虎”之一。呼和浩特市在實施精準扶貧工作中,注重推行健康扶貧保障體系,集中精力破解農村貧困家庭因病致貧返貧的難題,盡全力趕走脫貧“攔路虎”。


同時,為了防止已經脫貧的家庭和人員因病、因意外返貧,呼和浩特積極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繼續保持攻堅態勢,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具體而言,就是在脫貧攻堅期內,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要求,並進一步加大監測力度,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機制、動態幫扶機制等制度;充分運用大數據平臺,建立呼和浩特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綜合調度指揮平臺、“三農三牧”大數據信息監測中心;推行“防貧保”,運用保險行業市場化等手段,有效防止因病、因災、因學致貧返貧。(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劉軍)


審核:劉志強

【學習強國】內蒙古:脫貧村民收入穩 首府產業氣象新

【學習強國】內蒙古:脫貧村民收入穩 首府產業氣象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