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原來潮汕普寧的百里大橋飛架三山五嶼名振九洲是這個意思!

在今天普寧洪陽城東面一條溪流上,有一座水泥澆築的小橋連接兩岸,橋長約十幾米,橋面寬度約六七米,橋欄左側,鐫刻著三個大字——百里橋。筆者到時,恰逢附近鄉里正舉辦年末答謝神恩活動,在橋上紮了一座彩門,彩門橫批上寫著“百里大橋飛架三山五嶼名振九洲”。

原來潮汕普寧的百里大橋飛架三山五嶼名振九洲是這個意思!

短短的一座橋,為何名喚百里橋?

此橋又是如何“飛架三山五嶼”的呢?

這裡有兩個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

其一

這個故事與康熙年間的普寧縣知縣安定枚有關。

話說康熙四十年,鑲紅旗人安定枚任普寧縣知縣。

在任期間頗有政聲,離任時,百姓感其恩德,放下春耕農務,一再相送。一直送到了城外新安村的一座小橋,過了這道橋就是官道了,安定枚一再叫眾人回去,送行的百姓紛紛說:“我們應該送大人百里之外。”

安定枚用手杖扣了扣橋面,說:“農時不可誤,鄉老諸君送至此橋止矣,餘感同百里”。

後來,為紀念安定枚,就把此橋改叫“百里橋”。

原來潮汕普寧的百里大橋飛架三山五嶼名振九洲是這個意思!

其二

這個故事就有點荒誕了。

古時普寧屬蠻荒之地,盜賊四起,百姓生活困苦,到嘉靖年間才設普寧縣。

到任的官員無不哀聲叫苦。

話說普寧歷史上有一任知縣,此人貪婪無度,常常盤剝百姓。但所得錢財仍不夠其揮霍,故心生一計。

他借城東修橋之際,上奏朝廷,說普寧城有三山五嶼,一條大河橫在東面,百姓商戶出入,艱難困苦,需修一條百里大橋,請求撥給鉅款。

然後到處打點上級官員,上級官員受了他的好處,一致說確有此事。

故朝廷撥下鉅款。

鉅款到普寧後,該知縣便在城東小溪上,修了一道小橋,刻上“百里橋”。

過往百姓見此橋短小,卻又叫百里橋,忍俊不禁。

從此,百里橋的名聲便傳開來了。

原來潮汕普寧的百里大橋飛架三山五嶼名振九洲是這個意思!

那麼,真實的“百里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據某些學者討論,百里橋興建於明朝崇禎年間。

因當時的朱縣令愛女在今百里橋處不幸溺水身亡,故將木板橋改建成石板橋,以紀念愛女,方便行人。

因明朝實行裡甲制,一百一十戶為一里,或許當時普寧縣的轄地恰好一百里,故名百里橋,也就是縣級的橋。

那麼,“飛架三山五嶼”又是怎麼來的呢?

據當地人介紹,普寧縣內有數座山,名曰馬頭山、赤崗山、洪山,又有與“嶼”有關的地名,如青嶼、東瓜嶼、五福嶼、苦竹嶼、厚嶼等。

故逢年過節,百姓謝神時在橋上搭建彩橋,彩橋的橫批都是“百里大橋飛架三山五嶼名振九洲”,真是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