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4名河南考生答題卡疑似被調包一事?

流水泠涼


我提出一種判斷依據:判斷是不是孩子說謊的最最有效辦法就是用她的中考成績來判斷高考成績的真實性。如果這個女孩中考成績非常好,確實是憑自己本事考上鄭州一中普通班的,那麼可以肯定絕對屬於有人掉包。如果女孩是以分配生的成績進入鄭州一中,那麼掉包是有可能的。如果女孩是以交錢或開後門的方式進入鄭州一中,那麼掉包的可能性就為零。

看大家眾說紛紜爭論補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特別是文中鄭州一中的考生分數估分與最終分數差別之大,令人乍舌。也與考生所說的平時考試600多分的差距也太大了。以我當過多年的監考老師(不是高考,但監考過程相似)的經驗來看,我認為掉包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特別是在鄭州這樣的省會城市,高考的監考之嚴與做這樣手腳的概率幾乎不存在。

那麼現在只剩一個可能:學生平時考試成績是作弊而來,她的平時成績沒有那麼好,但平時成績排名嚴重失實。這點從考生後來寫的作文中看出來考生語文成績應該很差,絕對不是630分成績的水平。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高考成績出來後,孩子無法對家長交待此事,只好用更多的謊言去掩蓋平時考試作弊這一行徑。看到上面大家說了那麼多,但沒有一個人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評價辦法。其實我認為在真相沒有出來以前,判斷是不是孩子說謊的最最有效辦法就是用她的中考成績來判斷高考成績的真實性。因為中考還是相對公平的一種考試,而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中考成績與高考成績是成正比的關聯關係。如果這個女孩中考成績非常好,確實是憑自己本事考上鄭州一中普通班的,也就是說,女孩如果以鄭州一中錄取分數線之內的成績考入鄭州一中,那麼可以肯定高考成績肯定沒有反映出她的真實水平,絕對屬於有人掉包。如果女孩是以分配生的成績進入鄭州一中,那麼掉包是有可能的。如果女孩是以交錢或開後門的方式進入鄭州一中,那麼掉包的可能性就為零。

還有一種情況需要提醒大家,還要判斷女孩當初是在河南何處參加的中考來判斷中考成績是否真實。如果在鄭州考試,那麼中考成績應該真實可靠。如果在某些縣裡考試,那麼中考成績與高考成績的正關聯應該打個折扣了。

從目前展出的作文看,我認為女孩當初中考成績絕對不高。那麼剩下的推論就是女孩說謊了,平時成績為假。


高教及考研領航專家


對任何事情,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假設有「內部領導」對答題卡做了手腳,從高考閱卷程序上來說,哪個環節能做手腳,完成調包呢?

高考閱卷程序:考試→監考封卷→押運→拆箱入庫→掃描→批改卷→錄入成績→成績查詢

1、考試。考試環節當然可以做手腳,比如河南省2012年就發生過大規模替考的故事;但是這與本次答題卡調包事件無關;2、監考封卷環節肯定無法修改,因為考試結束後,兩名監考老師會按座位號先收選擇題答題卡,然後再收考試答題紙,全部收集齊後,裝袋密封。想在眾目睽睽之下替換其他考場的試卷,還要交換條形碼、塗改准考證號和姓名,絕對不可能。

3、押運環節。都密封裝箱武警押運了,沒法在這個環節更換。

4、拆箱。拆箱階段如果想做手腳,需要在一堆人眼皮底下,先開箱,再開袋,找到八個人(4個調包雙方)的試卷,然後修改答題紙的信息,塗改准考證號,在這個環節,條形碼揭下來就損壞了,所以調包者還要能夠製作正確的條形碼。5、掃描。據黑龍江省報道共有11臺掃描儀,用一週的時間掃描19萬份考卷;江蘇省也是用一週時間完成所有考卷的掃描。拆箱後,卷子是以30份為一組進高速掃描儀掃描並切割的成塊答案,就算答題紙上的准考證號有錯,但答題紙也是屬於這個考場的,沒法換到其他考場。

但是最有可能動手腳的,還只能在這個環節,因為後面的批改試卷、錄入成績的環節,全部依靠系統,考生信息也加密了,每道題想做手腳就更難了。6、閱卷。每個老師只批一道題,也完全看不到考生信息,同一個考生的答案會被兩個老師批改,如果分數之差在2分以上,會發給第三個老師批改。這個環節是不可能調包的。

7、錄入成績。由系統彙總閱卷老師的評分,然後錄入考生的考試成績。這環節沒啥可作假的。

所以唯一有可能做手腳的,還是在掃描環節。對於這件事,想在掃描環節做手腳,也有很多邏輯不合理的地方。1、如果要調包,肯定要知道哪個學生成績較好,知道准考證號和考場座位。然後調包雙方的准考證號應該相似,比如只有1位或者2位有區別;這一條的確在新聞中體現了這位(X淇,盧女士的女兒)的考生號就是:18412301153230。那麼,這4個號碼就是:1841230115

8236 理綜18412301458230 英語18412382153436 數學18412301153230 語文 (正確√)可以發現塗改的數字都是「容易修改」的數字。0->8; 2->4; 1->2; 1->4; 0->6; 修改後的數字並沒有意義,而只是容易修改而已。

也正因為這樣,我才一直保持著對河南省考試院的懷疑


可是掃描員掃描的是條形碼,而不是手寫的考生號;如果條碼也被汙損了,考生信息也填錯了,那這部分自然就沒有成績了,而考生卻是有成績的。

能否交換答題紙呢?其實也非常難。交換答題紙需要做8個條形碼,然後從堆積成山的答題紙中找到分散在不同掃描員處的答題紙,然後塗改姓名,貼上新的條形碼,彼此歸位後,由掃描員再掃一次——Mission Impossible


如果考試院的內鬼有這種實力,那為什麼不能直接在閱卷評分系統中開後門?總之,我一直保持著對河南省考試院有限程度的懷疑,畢竟河南開封府從大宋朝至今,可是出過多次舞弊案件的。


但這次事件中,只有四個分處不同城市的考生家長站出來反對,其中還只有一個能考到600分以上的好學生;其他學生也不過500分上下,在河南這種高考大省,勉強能上個二本——一個內鬼做了這麼複雜的操作,就為了幫另一個考生上二本?內鬼要承擔多少風險?買通內鬼需要多少錢?夠不夠送考生出國唸書呢?


我大膽假設了,但小心求證卻失敗了。現在我一直在等著四位考生家長提供的新證據、新照片;對於這種雙方各執一詞的情況,只有書面材料才是唯一的證據,然而我不明白為什麼家長不拿出更有說服力的證據,而只是反覆強調孩子平時600分,高考337分這種事呢?所有來自家長的口述,未經質證的話,我一概不信,只相信邏輯、證據和流程。


任易


答題卡是否被調包,現在分析很多,有人覺得這匪夷所思,從調包的操作和動機看,進行這樣的調包操作難度很大,風險也很大,有“能量”進行調包的人,完全可以採取其它方式;也有人覺得一切都有可能,說不定有人膽大妄為加以操控,而且,舉報者是實名舉報,還有兩人是檢察官。對此,需要進行嚴肅的調查。由於河南省教育考試院是被舉報方,因此,調查不應該由本省教育部門主導,而應該成立獨立的調查組進行調查,國家教育部門和司法部門應介入調查。


如果“調包”屬實,這將是驚天醜聞,表明高考嚴密的閱卷管理體系被攻破。但不能因醜聞就回避,只有直面這一問題,才能加強高考的安全管理,樹立高考考試評價的公信力。有人擔心此次醜聞太大,因此有關方面會加以掩蓋,難以得到事實真相,這種擔心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掩蓋醜聞會製造更大的醜聞,這是基本的常識。在引起全國輿論關注,以及四名家長追問真相的情況下,徹查才是唯一的選擇。


確認答題卡是否是考生本人的,至關重要,由於調包涉及到條形碼、考生姓名、座位號、考生號、答題內容等內容,因此,調查組針對考生的答題卡進行鑑定,並根據鑑定結果進一步追查。從目前爆料提供的信息看,座位號、考生號都有被塗改,作文題也被指不是考生自己所寫,但也存在疑點,諸如,如果要調包,應該條形碼、考生姓名、座位號、考生號等,都被塗寫後改為新的信息,因為這張答題卡是由其他考生答好調包而來,而模仿筆跡寫作文的難度也是具有很大難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需要公正的調查回應公眾的關切,給考生負責任的交代。


而針對答題卡被調包的質疑,也有很多網友建議,應該公開試卷,允許考生查閱本身的試卷。就這起事件來說,要調查事件真相,肯定需要在司法部門介入情況下,由考生本人查閱自己的試卷是否屬於自己。但是,從制度設計說,允許對考試成績有懷疑的考生查閱本人的試卷,則不可行,因為試卷保密(對考生信息進行密封)原則,是保證閱卷公平公正的基礎——包括這起調包事件,如果確被調包,也是由於有關人員違背保密原則,對試卷進行啟封、調包——在知道考生本人的信息情況下,查閱甚至進一步重新評閱試卷,會帶來一系列其他問題,包括有權有勢者借查閱試卷的機會,重新閱卷,改高成績。提高閱卷的安全性和質量,必須進一步強化保密原則,對整個閱卷過程嚴加監控,再就是提高閱卷人員的素質和責任心。


熊丙奇看教育


高考是改變個人一生命運的機會,孩子在成長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會影響其踏入社會的心智發展。波動財經瞭解到,河南考生家長蘇洪等人因向河南省教育廳申請信息公開過程中,發現數名河南考生家長也懷疑河南省招生辦涉嫌舞弊。這些孩子無一例外都是平時成績穩定,高考估分高於平時平均成績,考試結果卻分數差距較大。面對漫長的求真過程,孩子家長只能痛苦:拿什麼拯救你,我18歲的孩子……


近日,河南四名考生家長實名舉報河南省教育廳高招濫用職權高考作弊、高考試卷偷樑換柱。考生家長分別來自鄭州市、洛陽市、周口市、商丘市、信陽市等地。多人互不相識,波動財經電話考生家長之一蘇洪瞭解到,其孩子在重點高中就學,學習嚴謹,平時600分+估分627分+高考335分,答題卡字跡明顯為第二人所為。

據蘇先生介紹,舉報信息已有河南省紀委督辦並交辦河南省紀委駐河南省教育廳紀檢組,成立了專案組開展調查。

該實名舉報中洛陽考生家長楊國強也是一名檢察官,四名考生家長聯名向河南省紀檢委和監察委實名舉報河南省招生辦個別人嚴重濫用職權、組織考試作弊,偷樑換柱掉包高考試卷,致使河南考生錄取無望、大學夢碎。

具體情況如下:

周口市蘇洪女兒蘇小妹(成長中的學生真名和考生號隱去),2000年6月8日生,是鄭州市第一中學學生,2018年6月7、8日參加河南省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生號18410102******。該生平時學習成績在鄭州一中全校排名300名以內,並且一直在進步,臨近高考的四月五月,蘇小妹成績進入鄭州一中排名100名以內,平時考試成績600分左右,在班級名列前茅。今年高考發揮正常,預估最低分在627分以上,高考成績下來後卻是335分。蘇小妹從從目前看到的複製試卷上認定四科 高考試卷信息和答題卡答題內容全部不是自己作答的高考試卷答題卡,而是別人模仿自己的筆記作答的高考試卷。平時600分+估分627分+高考335分,蘇小妹的高考試卷被換高考分數被換,高考底線被徹底洞穿。

洛陽市檢察院楊國強兒子楊夢之(成長中的學生真名和考生號隱去),就讀於孟津第一高級中學學生,考生號18410312******,2018年6月7、8日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高考估分500分以上,高考分數卻是230分。高考成績與平時成績存在極度異常,楊夢之從目前看到的複製試卷答題卡上認定四科高考試卷信息和答題卡答題內容全部不是自己作答的高考試卷,系別人模仿自己的筆記作答的高考試卷。

商丘市永城市家長盧曉梅的女兒餘小芳(為了孩子成長用了化名,考生號隱去),2018年參加高考,考生號18412301******,遭遇同樣。今年一模至三模考試成績546分以上,高考成績估分在500分以上,高考成績下來243分。經多次查詢,看到的在考生餘小芳名下的高考四科答題卡卡頭上姓名、准考證號、座號多處嚴重塗改,根本就不是孩子本人的筆跡,而且餘小芳高考4科4個不同的考號,簡直塗改錯到離譜,多處塗改的考生試卷答題卡和考生條碼,根據高考制度會被當場作廢的,怎麼會出現在查詢成績的電腦上!

信陽市息縣考生家長鄒安雲兒子李聞天(為了孩子未來的成長用了化名,考生號隱去)考生號為1841161*******,平時學習成績在500分以上,並且一直在進步,今年高考發揮正常,預估分在520分以上,高考成績下來後卻是261分,每科每門都不及格,這怎麼可能,顯而易見孩子的試卷答題卡明顯被掉包。

商丘家長盧曉梅多次到省招辦反應情況,並遞交了書面資料。得到的結果是高考流程嚴密,對高考結果無異議,家長如有異議可以筆跡鑑定。該家長通過永城市長熱線,報案後商丘永城市公安機關立案調取了四科高考試卷。家長和考生提出質疑:做筆跡鑑定卻不對考生公開試卷,不讓考生本人辨認完整試卷答題卡是否考生本人筆跡,不讓確認鑑材,怎能確保鑑定的公正性!

從2018年6月26日開始,這些考生家長分別多次到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申訴,河南省招生辦公室並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考生公開高考試卷信息。有關人員只是拿著學生和家長申訴的蘇小妹335分、楊夢之230分和餘小芳243分的高考分數做出考生蘇小妹、楊夢之和餘小芳四科均不及格的分析。

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答覆洛陽考生楊夢之申訴結果:“經再次核實,答題卡原件與掃描件對應一致,評卷系統對該生信息的讀取與識別準確無誤”

考生家長和考生交流後認為,數學試卷第21題明明放棄作答,實際上作答內容卻有10行,10行字從何而來?答題卡原件與掃描件矛盾重重,如何一致?。選擇第17、19、23題作答並正確卻沒有得分,有內容而不得分,明明有漏不評、不回答、不改正。理綜部分:第23題、27題、29題、32題按照標準答案錯誤不應當得分而得分的;依據標準答題正確應當給分卻不給分的有:22、24、28、30、31、33、37題,這些已經超出老師判題常規,顯而易見孩子的試卷答題卡明顯被掉包。

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答覆考生蘇小妹申訴結果:各科目答題卡姓名、考生號、考場座號信息填寫清晰且和條碼一致。1.語文科目成績88,選擇題18分,選擇題填塗規範清晰;非選擇題70分,主觀題各小題都有評卷軌跡,無漏合漏評;2.英語科目成績84,選擇題42,選擇題填塗規範清晰;非選擇題25分,主觀題各小題都有評卷軌跡,無漏合漏評;3.理數科目成績68,選擇題35,選擇題填塗規範清晰;非選擇題33分,主觀題各小題都有用評卷軌跡,無漏合漏評;主觀題部分20小題第一問簡單寫了2行,第二問簡單寫了一行,21小題簡單寫了兩行;4.理綜科目成績95,選擇題48,選擇題填塗規範清晰;非選擇題47分,主觀題各小題都有用評卷軌跡,無漏合漏評;主觀題部分25小題第一問簡單寫了兩行第二三問空白,第29小題第一問寫了4個字二三問空白。

蘇先生認為省招辦給出的荒唐申訴結果上的答題卡簡單幾行和空白情況均不是蘇小妹的高考試卷答題內容,蘇小妹考生均作了認真完整的答案。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用手機拍來的高考語文試卷答題卡簽名和明顯處理過的作文題目及開頭第一段,蘇小妹認定不是自己的語文考卷;高考語文答題卡上的名字及考生號等信息不是蘇小妹的筆跡;高考作文內容不是蘇小妹寫的。蘇小妹從來沒有寫過也沒有見過放在蘇小妹高考試卷名下的這段作文。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用手機拍來的明顯處理過的作文題目“富強中國,不負年少”及開頭第一段,比對蘇小妹按照河南省招生辦公室要求默寫了自己的高考作文題目“不負時光,不負年少 --致2035的你們”和第一段,大相徑庭,完全不一樣。蘇先生認為,高考作文不能雷同,難道說河南省招生辦公室就電腦檢索不出蘇小妹的真實高考作文嗎?

因反應問題而認識的四名考生家長認為蘇小妹、楊夢之、餘小芳的四套卷子對應計算機內的答題卡竟然不是考生蘇小妹、楊夢之、餘小芳本人的高考試卷答題卡!顯而易見,是有些人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濫用職權、組織考試作弊所犯下的驚天大案。四名考生家長一怒聯名向紀檢監察部門舉報河南省教育廳招生辦涉嫌舞弊。

據瞭解,除此四名實名舉報外,一些考生家長也在實名質疑高考試卷偷樑換柱。

商丘市永城市家長夏某麗的女兒梁*高考試卷被掉包,考生梁*平時成績550分,今年高考最低估分在560分以上,高考成績出來卻是299分;

商丘市家長王**的兒子王*平時成績600分,今年高考最低估分在600分以上,高考成績出來卻是300分,王*高考試卷被掉包(因為學生王*已經復讀,學生和家長姓名隱去);

信陽市家長鄒安雲的兒子李聞天高考試卷被掉包;

鄭州市考生肖某等三位考生因高分被掉包而不得不復讀。

參與舉報的兩名檢察官認為,高考結束後申訴查分解疑釋惑很簡單,高考試卷對考生本人公開,一切申訴疑問及時得到解決,及時真相大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九條規定:“政府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高考結束後高考試卷屬於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應當公開的政府信息,高考試卷應當公開。判例有劉中鋒訴河南省招生辦公室要求公開試卷信息一案,2009年2月23日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判決書終審判決責令河南省招生辦公室在十日內對劉中鋒公開其2008年高考試卷。

實際生活中,兩名檢察官多次向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申請考生的全部高考試卷(包括試卷答卷及答題卡)對考生公開,但是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直接卻書面告知可通過司法途徑提起訴訟。

兩名檢察官認為,因有判例在先,河南省招生辦公室所謂的提起訴訟告知就是讓一個剛滿18歲的學生和焦急如焚以淚洗面的家長拖進漫長的一審二審的行政訴訟,才由法院判決責令它(河南省招生辦公室)10日內對考生公開,這是嚴重的對教育事業和青年一代不負責任的做法。也是行政部門不作為、浪費國家行政資源的一種行為。

2018年的高考錄取接近尾聲,焦急的考生家長也只能通告司法途徑解決問題了。

目前,商丘市永城市家長盧曉梅和女兒餘小芳向永城市公安局報案,永城市公安局已立案調查;楊國強帶著孩子向洛陽市公安機關報案。蘇洪帶著女兒到鄭州市公安局須水分局報案。須水分局以涉嫌組織考試作弊罪受理了此案。須水分局案件偵辦大隊帶著家長蘇洪和學生蘇小妹到河南省招生辦公室和登封招生地調取考生蘇小妹高考試卷證據時,接待人於文明確回絕須水分局不予配合公安機關初查案件,於文當著公安幹警的面說河南省招辦不與考生和家長說話。

蘇洪等考生家長認為,高考試卷偷樑換柱,高考分數篡改掉包,致使河南高考考生大學夢碎,這類不法行為是河南省招生辦少數人員濫用職權、組織考試作弊內外勾結造成的。國家的高考制度作為防止階層固化,選拔優秀人才的最佳渠道,卻被河南個別人操縱。作為學生和家長,只是要求高考答題卡試卷對考生公開,做個司法鑑定,抱著對於教育部門和考生雙方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敢於擔當的意思。給十年寒窗苦讀的孩子一個交代,還事實一個真相!

人生總有希望之光,一絲光就能照亮黑暗。


波動財經


這是一起駭人聽聞的離奇事件,離奇就離奇在,如果家長的指控為真,這將是恢復高考40多年來性質最為惡劣的作弊事件,甚至可以將多年來鼓吹的高考公平的遮羞布徹底撕破。

為什麼下這麼嚴重的判斷?因為事件一旦查實所反映的高考問題實在太大!

下面分析基於河南多地家長的指控被查實為真的假設。迄今為止,紀委介入,在披露最終調查結論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首先,考生考試結束之後,試卷會被現場密封,並有嚴密的安保管理措施,如果存在擅自篡改考生試卷,並調包的可能性,那就意味著這個漏洞絕不可能是第一次被人利用作弊,至少河南省考區的試卷安保存在的問題可能由來已久,並多次篡改試卷並調包,幾乎不可能這是偶然的事件。

如果河南省的高考試卷安保可能存在巨大的漏洞,那麼其它省的高考試卷安保也不大可能就清白。40多年來全國高考,到底這樣的試卷安保漏洞還有多少?多久?多大範圍、程度被人利用作弊?這可算得上是高考恢復以來迄今最大的醜聞,接下來的咎責處罰勢必是一場風暴,而被掀開的查實案例又會引來社會對高考信任的崩盤。這麼多年,高考儘管有種種不堪,但它畢竟是一個“公平”的選拔考試,這是深入民心的社會信念,一旦這個信念動搖,被顛覆,對民眾社會心理的衝擊將是毀滅性的。高考猶不“公平”,哪裡還能找到“公平”?


其次,從作弊的人來說,精心策劃的任何作弊行為必然是基於理性的行為,那麼,通過瞞過或收買高考試卷安保系統進行篡改作弊,而且還要狸貓換太子,將高分卷與低分卷調包,從技術上是極難,風險極大,與可能的收益極不相稱。

這麼說吧,把300多分的考生調包為600多分的試卷,對於付費作弊的買方來說,他們要付出多大大代價?有這筆錢,把孩子送出國去讀大學綽綽有餘,冒這個險而且孩子高概率還讀不走(300分的水準去讀600分的高校),敗露風險還極大,敗露的後果是身敗名裂,鋃鐺入獄,敢這樣作弊的買主豈止喪心病狂,根本就是腦子進水,肩膀上扛滿缸金魚。

而且,對具體操作作弊的人來說,得多大誘惑才敢如此操作,才收買得動?哪怕是替考,相比於篡改試卷調包,風險也要小很多,可行性也要大很多。要知道,篡改試卷那可是白紙黑字,留下的證據實錘,比羅永浩老師的產品還結實。

即使是買通篡改試卷調包,憑什麼就能迅速確定哪一份試卷比300多分更高?那可是4科試卷悉數篡改才有可能把600多分卷與300多分卷一對一準確定位篡改並調包,這難度,堪比徒手研製出龍芯一號。

否則,即使篡改掉包其中一科懸殊分數的兩份試卷,130分的換給30分的試卷(總分150),對總分的影響也就100分左右,要達到懸殊近300分,技術難度實在是太高。

如果說,因為考號錄錯,張冠李戴,倒有可能出現300多分的試卷與600多分的試卷弄錯考生。問題是媒體採訪披露的試卷答題卷確實有人為篡改的痕跡,因此大體上可以排除因為差錯而不是作弊造成的可能性。

所以,這是一起駭人聽聞的離奇事件。等調查結果公佈自然也就真相大白。最後,再說另一種可能性。2013年也曾曝出過類似指控高考試卷被調包的事件。當時惠安考生楊婷婷指控試卷被調包,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及時向媒體公開楊婷婷的四科考試卷,雖然語文科答卷存在考號被塗改,但四科考試卷確認筆跡一致,楊婷婷指控不實。

福建省教育考試院新聞發言人對當時去採訪的記者談到:

至於這次河南曝出的四個地方的考生家長指控高考試卷策劃篡改調包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河南省教育考試院不妨及時公佈這幾名考生的四科考試卷,那麼是離奇的驚天醜聞,還是個別考生編造謊言,不就水落石出了麼?!


唐映紅


高考黑幕,這四個字足以讓大多數人動容,包括我。但就像許多公共事件一樣,大多數人只有義憤,卻未必帶上了腦子。

沒錯,高考舞弊、冒名就讀的事情,我們這些年都見過。但這次的掉包一事,我從一開始就有不小的疑惑,因為它不符合常理。

什麼是常理?在高考作假這件事上,常理就是用盡量簡單的方式,去實現最大的利益。之所以要簡單,是因為中間環節越多、參與的人越多,就越容易暴露。幹壞事的人都不會太蠢,更不想暴露。但按照掉包一事的“受害人”描述,則恰恰相反,造假者簡直通了天,但獲取的利益卻相當可憐。

試想,一個人若是背景和能量大到把其他人幾門考試的試卷全部更改,他想讀一所好大學完全有一萬種辦法。甚至可以說,他有很大幾率根本不需要參加高考,比如花幾十萬去英國美國鍍金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好吧,你肯定會說他執意要高考,不想去國外野雞學校,那麼,以他掉包的大能耐,直接把自己的試卷改成滿意的分數不好嗎?非要在茫茫人海、浩瀚試卷中選一個平時成績也一般般、距離名校還有不小距離的學生,拿她的試卷掉包?

這種高射炮打蚊子的事情,就算他自己願意,他爸媽也不會同意的,直接一句“孩子,咱家勢力大,直接把你試卷改改就行”,便大局已定。

當然,也有人會說,什麼都可能發生,魔幻現實主義嘛。好,就算結果真如他們所說,掉包存在,但面對一件有如此之多疑點的事情,先用腦子思考好好分析一下,再搬出自己的義憤,很難嗎?

即使最初的義憤不可遏制,那麼前天看到“受害者”的作文時,你難道就沒有一點點疑惑嗎?那平庸的作文,壓根就沒有被掉包的“潛質”,更不用說那明顯相同的字跡。

其實我並不很關心這件事,何況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很可能是一場鬧劇,每年都有這種發揮失常然後找一條開脫之路的學生,只不過今年又加上了無比相信自家孩子能力的父母。

我更關心的是,為什麼每次有這類終將反轉的事情時,人們都會如此輕易掉入坑中。原因很簡單:邏輯是個好東西,但大多數人並沒有。


葉克飛


作為一個記者,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消息,這次看到“河南高考答題卡被掉包”這則消息,不禁想起一位河南的朋友跟我講起的一件往事。


這位朋友十幾年前的時候就讀於河南某王牌中學,當時他是在某縣城初中名列前茅,因此被選拔進入了這所高中。


這所高中不僅收的都是優質學生,而且優中選優,還搞了幾個尖子班,火箭班,競賽班之類的班級,各有側重。


我的這位朋友呢,是在火箭班裡。這個火箭班有一個特點,就是教學進度比較快,高二上學期寒假,他們還不休息,緊鑼密鼓的補課,在開學之前把高中所有的課程都學完了。


緊接著就是高二下學期,火箭班的,一般都會把中心放在競賽上面,然後到了下學期尾聲的時候,忽然有一天班主任開了一個小規模的班會,找了幾個學生(包括我那位朋友)說咱們班同學都是優秀學生,未來都是學校的希望,所以學校為了大家,爭取到一個非常寶貴的高考練兵的機會,讓大家提前參加高考,做一個演練。


於是,幾個學生被集中起來,把高考內容又集中過了一下,就在高考的前一天被中巴車載著,到了另一個城市,在賓館住下了,之後的兩天進入了考點參加了高考。


我那朋友說,幾年之後,他才意識到,原來自己被利用了,應該是替了被人去參加的高考。


如果說連高考替考都是可以組織的話,那麼“掉包答題卡”這類事情的出現也就見怪不怪了。

如何解決這類問題?

一方面是加大打擊力度。

隨著科技的發展,無論是反作弊的電子手段,還是未來可能加入的生物識別的反替考機制,都無疑會讓不法分子越來越難以得逞。


另一方面說,也要繼續實行考試製度的改革。

正是由於一次作弊的收益如此之大,才會讓很多人鋌而走險,一考定終身的情況如果能夠改革,那麼會解決很多問題。

比如現在推行的新高考改革中,就增加了考試次數,這體現了未來的改革方向。


但無論如何,對於已經發生的問題,相信有關部門一定會嚴查到底,給群眾一個交代,畢竟這涉及到公信力的問題。

堅持優質原創,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佩子臨


說個真事……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高中同學,讀高中時我倆是同桌,每次考試不是她第一就是我考第一,然而我比她更幸運,高考時超常發揮,考上大學走了(我們高中比較爛,即使考第一也只是考了個差不多的學校)。然而她離二本線差了三分,名落孫山的她並沒有氣餒,留在本校復讀,復讀一年後,再次考試依然差了三分,她開始變得敏感,我挺擔心的。

恰好那時她有個舅舅在某重點高中教書就接她去那所重點高中復讀,她第三次參加高考的時候,我都已經大二了,而第三次高考後,她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然而成績出來傻眼了,她的成績也就只能上個專科,比估分差了一百多分。

再得知這個成績的時候,我都不信她會考得如此爛,我勸她說“這事你得查啊,必須查啊。”那幾天我偶爾夢見她自殺,被車撞,內心特別痛苦。

他爸看著她的情況也很著急,而且周圍有很多人都認為複習三次就會緊張,考不好也正常,而我一直力挺她家裡人去查這件事。

他父親通過她舅舅找到省教委,省教委同意對成績進行復核,複核結果是“那一百多分找回來了。”她跟我說“複核結果說是算總分的時候少算了一科的分數。”

身為一名法學研究生的我,對這個結果表示深深的懷疑,少算一科分!!!她當時又沒缺考,怎麼可能一科分數是零分呢。公佈成績前核算分數的老師都是“傻子”嘛?然而,我很開心她分數找回來,讀了一所很好的大學,現在在市裡銀行工作,老公非常疼愛她。


對於我們山村的女孩子來講,高考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我當然希望這件事不是真的,但是很多事沒有證據很難說服大眾。

我一直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儘自己所能找到真相,不能讓孩子因此毀了人生。


秘語相傳


無論答題卡調包是否屬實,有關部門都應該儘快給出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


再怎麼分析都沒有用,關鍵的是紀委、公安等部門儘快給出回應。雖然招生辦回應稱不存在調包,但屬於自說自話,不具有客觀中立性。雖然有一個考生承認筆跡是自己的,放棄做筆跡鑑定。但不等於是個考生都撒謊。商丘考生在現場看了自己的試卷後,仍堅持認為不是自己的筆跡,堅持要做筆跡鑑定。

該事件已經熱議多天,眼看就要打入輿論的冷宮,但負責調查的部門仍未給出一個回應,實在令人不解。

也許做筆跡鑑定的確需要時間,但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途徑可以驗證了嗎?

既然商丘女生堅持認為答題卡被調包,而且默寫了自己的高考作文題目和第一段內容,她的父親也多次要求按這個題目搜索女兒的作文,只要查出這篇作文歸到誰的名下,就可以坐實誰調包。我以為,這不失是一個辦法。

有關部門可以在系統上搜索這個題目,如果真能找到,且核實與女生默寫的第一段內容一致,那麼,基本上可以確定是被調包了。如果找不到這篇文章,也基本可以認定該女生說謊,不存在調包。

眼下,無論是招生辦還是紀委等部門,都沒有對此作出回應,令人不解。如果真的是因為這種方法不可行,技術上做不到,也應該明明白白地解釋才對。

另外,也有網友提出,答題卡上應該有考生的指紋和DNA,為何不去檢查核對?

總之,筆跡鑑定不是檢驗答題卡調包事件是否屬實的唯一辦法,也不是最準確最快捷的方法,有關部門應該從善如流,儘快給出一個明白的交代,別再消耗公眾的耐心。


李蓬國評論


這事還真是熱鬧,事件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還是挺憤怒的,往年也有一些心術不正者,導致這種調包事件的發生。於是網友們也紛紛聲討,監督有關單位徹查此事。很快,河南招生辦公室給出了回應:答題卡、姓名、考號、筆跡等均一致,是考生本人所答。事情鬧大了,學生和家長也都承認試卷沒問題。有的學生可能覺得沒考好,怕過不了家長那關,就撒了個謊。還有的學生依然不承認,認為是別人模仿自己的筆跡作答。沒想到事件持續發酵,現在又被爆論文是抄的。網友們也扒了幾位當事人的平時成績,並沒有好到哪裡去,水價也極大。

家長質疑調包事件,本身沒有錯,誰都希望孩子三四年的學業,有個完美的成績和肯定,如果真的是被調包了,對人生也是有影響的。有關部門要做好監管,從流程上要做到公開公正公平,不能讓有些權利者有機可趁。

但從現在的調查結果看來,幾位學生似乎在說謊,即使還有不承認的,以其目前網上扒出來的平時成績和學習狀態來看,也是經不起推敲的。如果是學生撒謊欺騙了家長,那這可真是一出鬧劇了。同時這個事件也折射出我們教育制度上的一此弊端,唯分數論,高考是座獨木橋等。當然,教育制度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越來越好。


更多有趣、好玩、求職乾貨

老司機職前菌等你來喲~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