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大詩人溫庭筠同時替8個人作弊,那些作弊工具令人意想不到!

科舉制度是我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它從隋朝開始實行,到清朝末年結束,前後一千多年,向古代朝廷輸送了許多優秀人才。那個時候,許多寒門學子經過數十年寒窗苦讀,只為考取一個功名。但是,似乎有考試就有作弊的情況存在,古代科舉時有人研究出了多種多樣的考場作弊手段,一點都不比現在的高科技手段遜色。

大詩人溫庭筠同時替8個人作弊,那些作弊工具令人意想不到!

譬如說唐朝的大詩人溫庭筠,他可以躲過主考官的嚴密監視,替好幾個人寫完試卷,然後全身而退,這在當時的作弊界可是無人能及。他的作弊手段十分隱蔽,根本沒人看得出。據說公元858年,溫庭筠報名參加了科舉,為了防止他幫其他人作弊,主考官專門把他的座位與其他人分開,還派了好幾個人看著他。可是就在這麼多人眼皮底下,他居然幫8個人寫完試卷,並大大咧咧地起身離去了。他可以快速寫完8分試卷並且全身而退,另主考官們十分費解,這也成了當時人們樂於談論的話題。

大詩人溫庭筠同時替8個人作弊,那些作弊工具令人意想不到!

隨著科舉制度的不斷推行,作弊的方式也在不斷更新,有一個人收藏了一套完整的清朝道光年間的考試作弊工具。這套作弊工具一共有九套,每套都長4.5cm,寬3.8cm,厚0.5cm。每一卷中的文字都大約只有一平方毫米,每卷內都有十多篇文章,那些文字都通過牛角刻板印刷而成。可見當時作弊的手段已經十分成熟,並且形成一定規模。

大詩人溫庭筠同時替8個人作弊,那些作弊工具令人意想不到!

另外,還有一件清朝末年的“作弊坎肩”,這個坎肩由麻布做成,上面密密麻麻的佈滿了由毛筆寫的四書五經,那些字最大也不過三四毫米寬,看來當時攜帶這件坎肩去考試的人不僅膽子大,眼神還特別好。看來古代的政治腐敗還是挺嚴重的,各位學子為了考取功名可謂是煞費苦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