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大诗人温庭筠同时替8个人作弊,那些作弊工具令人意想不到!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它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末年结束,前后一千多年,向古代朝廷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那个时候,许多寒门学子经过数十年寒窗苦读,只为考取一个功名。但是,似乎有考试就有作弊的情况存在,古代科举时有人研究出了多种多样的考场作弊手段,一点都不比现在的高科技手段逊色。

大诗人温庭筠同时替8个人作弊,那些作弊工具令人意想不到!

譬如说唐朝的大诗人温庭筠,他可以躲过主考官的严密监视,替好几个人写完试卷,然后全身而退,这在当时的作弊界可是无人能及。他的作弊手段十分隐蔽,根本没人看得出。据说公元858年,温庭筠报名参加了科举,为了防止他帮其他人作弊,主考官专门把他的座位与其他人分开,还派了好几个人看着他。可是就在这么多人眼皮底下,他居然帮8个人写完试卷,并大大咧咧地起身离去了。他可以快速写完8分试卷并且全身而退,另主考官们十分费解,这也成了当时人们乐于谈论的话题。

大诗人温庭筠同时替8个人作弊,那些作弊工具令人意想不到!

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推行,作弊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有一个人收藏了一套完整的清朝道光年间的考试作弊工具。这套作弊工具一共有九套,每套都长4.5cm,宽3.8cm,厚0.5cm。每一卷中的文字都大约只有一平方毫米,每卷内都有十多篇文章,那些文字都通过牛角刻板印刷而成。可见当时作弊的手段已经十分成熟,并且形成一定规模。

大诗人温庭筠同时替8个人作弊,那些作弊工具令人意想不到!

另外,还有一件清朝末年的“作弊坎肩”,这个坎肩由麻布做成,上面密密麻麻的布满了由毛笔写的四书五经,那些字最大也不过三四毫米宽,看来当时携带这件坎肩去考试的人不仅胆子大,眼神还特别好。看来古代的政治腐败还是挺严重的,各位学子为了考取功名可谓是煞费苦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