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平輿原創文學》我的老師系列之六:許連山老師!

許連山老師

在餘樓學校,許連山老師給我的印象很深。

許連山老師中等身材,圓臉,皮膚較白,留著分頭,十分精幹,說話聲音響亮,走路腳下生風,辦事雷厲風行。許老師從龍王廟高中畢業後,就到大隊學校教書。先是小學,後是初中,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許老師的家在餘樓村的東頭後底,他家屋後不到100米是運糧河南岸大堤,他家的園子,從南到北一直到運糧河南河坡,長有200多米,雖然被河堤一截為二,裡面栽滿了各種各樣的本地樹,棗樹柿樹梨樹都有。莊子西頭和中間後半部的學生都會沿著河堤上下學,經過他家後園。每到秋季,學生們來來往往,總會有調皮的學生上樹摘棗或柿子,有的學生為了省勁,直接用坷垃投,砸中了地上落的棗也夠解饞的。許老師的母親有時間就搬個板凳坐那看著,許老師勸他母親回家,“學生孩子,構幾個棗,算啥也。”他母親就很少看管,反而學生夠的少了。倒是另一家一個老太太,天天在樹下看著,也沒耽誤學生孩子構棗吃,畢竟那麼多學生,哪個不猴精呀!

許老師教我,是在初中一年級二班,他擔任我們班的班主任。作為班主任,他對學生管教嚴格,幾乎一天到晚守在班裡。他的辦公室就在我們教室的西頭,門挨門,一牆之隔,我們班裡有什麼大的動靜,他都能夠聽到。除了早讀和老師講課,我們班基本上都是安靜的。

許老師不僅對班級紀律管理嚴格,對自己的課程也認真負責。有一個學期,已經開學了,課本還沒下來。許老師就刻蠟版,用學校的小型手工油印機,給我們印出課本最後一部分的古典詩詞和古代散文,裝訂成冊,每人一份,解決了沒書可讀的問題,這讓同學們都興奮不已。後來,每次月考、段考和期末考試,所用的試卷,都是許老師親自刻版油印。

最讓人難忘的,是許老師講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之前他就把這篇散文刻印好,發給學生。在講解中,由於他備課突出重點,講起課來,一副小鋼腔清脆響亮,富有激情,感染性強。許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誦感動著每個學生,再加上他的講解,讓我們充分領會到這篇散文的美。他讓我們背誦原文,過了一個早讀,在語文課堂上抽查的時候,一大半同學都會背誦,又過了兩個早讀,幾乎全班同學都會背,美好的東西總會讓人陶醉讓人熱愛,散文亦如此。就是因為許老師的講解和要求背誦,到現在我還能背誦出朱自清的《春》呢!

許老師待人接物不卑不亢、瀟灑大方。初中一年級下期,好像是快放麥假的時候,一天上午9點左右,一位身材高大、身穿花格子襯衫的中年男子,揹著一箇中型多用行李包,到我們教室,推開門跟正在上課的許老師說,他找夏德明。夏德明走出座位,給許老師和同學們介紹說,“這是俺舅,剛從美國回來沒幾天……”德明還沒介紹完,他舅向許老師伸出手,許老師走下講臺,握著手,大聲說:“歡迎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原來,夏德明的舅舅青年時,受國民黨裹挾,逃到臺灣,後來考上大學,又到美國留學,在美國是電氣工程師,從事電氣研究工作。改革開放後,他第一時間辦理回國探親手續,回國看望自己90多歲的老母親和兄弟姐妹。今天來到餘樓學校,就是昨天去看望他姐(德明家娘),今天返回老家,路過餘樓學校,專門過來看看他外甥夏德明,順便也看看老家學校的狀況。

許老師請他進辦公室喝茶,他沒進屋,站在教室外面聊起來。他問許老師:“您貴姓?”“免貴姓許。”許老師接過話。“是言午許,還是雙人徐?”“言午許。”“哦!許老師,您好!我姓鄭,鄭成功的鄭。”“哦!鄭先生,您好!”“許老師呀!你教這些學生,將來都很有希望啊!”“是啊,希望他們個個成才。”

他們兩個親熱地交談,學生們圍成一圈,靜靜的聽。不一會,德明家舅告辭,說要趕回老家,會見客人。許老師一再挽留,二人謙讓了一番。在大家的掌聲中,德明家舅離開我們學校。此次“外事活動”讓我們第一次接觸到美國華僑,人家的言談舉止所透露出的思想信息和精神面貌,讓人難忘。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許老師也轉成公辦教師,退休之前,終於有個圓滿結果。歲月匆匆,如今,許老師已是70多歲的人了。回老家時每次見到他,他依然那麼爽朗,有說有笑,感覺他的面貌還是當年教我們時的樣子。

梁宏宇 平輿在線2018年8月5日

《平輿原創文學》我的老師系列之六:許連山老師!

(網絡圖片,與文章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