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牙齦炎和牙周炎有哪些不同呢

生活中,牙齦炎與牙周炎是常見的兩種口腔疾病,可很多人卻將這兩者混為一談,誤以為這兩者是同一概念。其實,這兩者也是有所區別的。

牙齦炎有各種類型,但最常見的、發病率最高的是慢性單純性齦炎,這種牙齦炎又稱為不潔性齦炎、邊緣性齦炎,通常所說的牙齦炎就是慢性單純性齦炎。

牙齦炎和牙周炎有哪些不同呢

慢性單純性齦炎只侵犯牙齦組織,不侵犯其他牙周組織。這種齦炎是由於齦緣附近牙面上的菌斑引起的一種慢性炎症,病因明確,在兒童和青少年中較普遍,患病率在70%-90%左右,4-5歲以前通常不發生齦炎,大多數從5歲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患病率和嚴重性也逐漸增加,到青春期達高峰,青春期過後,牙齦炎的患病率隨年齡的才長而緩慢下降,成年人牙齦炎患病率較低。

輕度的慢性單純性牙齦炎所侵犯的是遊高齦和齦乳頭,嚴重者可侵犯附著齦、前牙區,尤以下頜前牙炎症明顯。咬水果或刷牙時,牙齦出血。健康的牙齦即使用力刷牙,不會發生出血。

正常的遊離齦是很薄且緊貼牙面,牙齦有炎症時,齦緣充血發紅、腫脹、鬆軟,齦緣變厚,牙間乳頭變為鈍圓,與牙面不緊貼,而且齦溝加深,嚴重者附著齦可因組織水腫,點彩消失,表面光亮,齦緣可有糜爛或肉芽增生,齦袋溢膿。齦炎進一步發展,牙齦大量毛細血管增生擴張、高度充血,大量炎症細胞和組織液滲出,導致牙齦肥大,可覆蓋部分牙冠,此時牙齦呈深紅或暗紅,探診極易出血。

本病由於只侵犯牙齦,不侵犯其他牙周組織,所以牙齒不發生鬆動,X光片檢查牙槽骨、牙周膜、牙骨質無異常。牙齦炎如不治療,牙齦炎繼續發展可侵犯深部牙周組織,發展為牙周炎。

牙周炎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不僅在刷牙時出血,有時在說話或咬硬物時也要出血,牙齦顏色暗紅,由於水腫顯得比較光亮。此外,還有牙周袋形成,在正常情況下,牙齦附著在牙齒上的齦溝僅深零至兩毫米,超過兩毫米則為牙周袋。

牙周袋的形成說明炎症已從牙齦發展到牙周支持組織,使較深層的牙周組織感染,慢性破壞,膿性分泌物可以從牙周袋溢出。早期的牙周炎牙齒不鬆動,只有在慢性破壞性炎症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牙周組織支持力量大為減弱時,才可以導致牙齒鬆動。

治療牙周炎,主要在於消除病因,增強牙周組織的健康,防止炎症和萎縮的繼續發展。

1、基礎治療:口腔自潔,拔除預後差和不利修復的牙,齦上潔治,齦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選用抗菌藥控制炎症,咬頜調整等。

2、手術:牙周手術治療和鬆動牙固定。

3、修復:永久性修復治療,手術後2~3個月進行。

4、複查:每半年一次,包括檢查菌斑控制情況,衛生宣教,拍片檢查,以進一步擬訂治療計劃。

不管是牙齦炎或者牙周炎,都會對口腔造成傷害。因此一旦發現牙齒四周有發炎現象,最好儘快去齒科檢查治療,以免引起更大的牙齒問題。有牙齦炎問題可以諮詢熱心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