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長沙要當“國家中心城市”,深圳杭州南京瀋陽服氣嗎?


長沙跟無錫先後宣佈GDP破萬億。

與此同時,這個城市決定“乘勝追擊”;據21世紀經濟報道,長沙將在2018年加快創建國家中心城市。

前腳GDP破萬億,後腳致力於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可謂是一鼓作氣!

長沙要當“國家中心城市”,深圳杭州南京瀋陽服氣嗎?


回顧長沙的申報“國家中心城市”歷程,可以說是一把辛酸一把淚;其實長沙早在兩年前,就一直想要拿下這個頭銜,只是結果不太理想。

2016年的時候,中部城市中的長沙鄭州就一起參加“競選”,按理來說長沙應該比較有懸念才對,畢竟從GDP情況來看,長沙作為中部老二,GDP總值也是比鄭州高出1000多億。

當時,長沙應該也是比較有信心,在出結果前還特地在”湖南省政府網“上刊登了“助力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消息,不過最後結果卻事與願違,長沙落選,鄭州成功入圍。

長沙要當“國家中心城市”,深圳杭州南京瀋陽服氣嗎?



長沙為何致力於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看到這裡,估計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疑惑:長沙致力於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為啥屢敗還要屢戰?

其實細看中部的長沙,確實還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優勢。長沙最大的優勢共有兩個,一個就是中部已再無競爭這個“頭銜”的對手,比自己強的武漢已經成為了國家中心城市,比自己弱的鄭州也完成了“鯉魚跳龍門”。其他幾個中部城市呢?合肥、南昌基本上都屬於“棄權”狀態,在沒對手的大前提下,長沙自然有理由放手一搏。

合肥:規劃概念中沒有國家中心城市這一概念


長沙要當“國家中心城市”,深圳杭州南京瀋陽服氣嗎?

長沙要當“國家中心城市”,深圳杭州南京瀋陽服氣嗎?


長沙還有另一個優勢,就是作為中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重要的“打輔助”的城市,只要長江中游城市群能夠崛起,長沙的地位就不會低。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將沿海城市發展推到了歷史前臺,一大批沿海城市開始崛起。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沿海城市更是迎來了發展巔峰時代。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需求量下降,中國沿海城市出口量收縮,中國開啟了由內需拉動經濟發展的時代;總得來說,沿海城市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雖然沿海城市不一定會就此沒落,但是內陸城市崛起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

而環看內陸的各種經濟帶/城市圈,哪個區域能夠承擔起這個崛起的使命,筆者也是覺得中部(長江中游城市群)確實是最合適不過的選擇,長沙或許也是抓住了這一點,所以敢於“屢敗屢戰”。

長沙要當“國家中心城市”,深圳杭州南京瀋陽服氣嗎?


我們再來看下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幾個省會城市(長沙、武漢、南昌),長沙、武漢、南昌目前的協同效應可以說並未形成。為什麼形不成?其實最主要還是武漢一家獨大,長沙自己還在強化“一核三極四帶多點”的發展方針,根本就沒心思“左右逢源”。

但是如果如果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那就不一樣了,一方面可以吃到政策傾斜,另一面就相當於有了一個政治任務去協同武漢幫助周邊的江西。因為武漢、長沙、南昌的各自的一些優勢,很容易形成共補。

長沙最大的優勢是民富,武漢最大的優勢是人口跟科教,且武漢是中部唯一一個三產業比重超過二產業的城市。等到長沙、武漢崛起以後,南昌就可以安心培育休閒度假、後臺服務等功能,妥妥地三贏。

2016年長江中游城市群各市常住人口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長沙要當“國家中心城市”,深圳杭州南京瀋陽服氣嗎?



其他城市會心服長沙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嗎?

目前,經國務院確認的中心城市一共有八個,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

這八個國家中心城市中,就已經有兩個中部城市(武漢、鄭州)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在已經有兩個國家中心城市在中部的前提下,長沙還致力於把長沙打造成國家中心城市,別的城市能服氣?

我們可以先來看下這些年,在積極“備戰”國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在全國範圍內,瀋陽、南京、長沙、杭州、青島、濟南、深圳、廈門等均正在積極爭取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

長沙要當“國家中心城市”,深圳杭州南京瀋陽服氣嗎?


如果從片區分佈來看,西北地區、東北地區、山東半島地區都還沒有國家中心城市,在目前中部地區已經有兩個中心城市的情況下,長沙還來爭這個“頭銜”,很顯然瀋陽、濟南、青島最先不會服氣。

要論經濟情況,珠三角的深圳經濟名列全國前列,長三角南京、杭州也是發展迅猛,正是“嗷嗷待哺”急需提高頭銜,所以杭州、南京自然也不會服氣。

既然都不會服氣長沙來攪和這事,長沙為啥要“力排眾議”來爭這個頭銜?

筆者覺得,長沙主要還是咽不下一口氣,在中部地區。長沙會不會心服讓武漢來做中部老大?筆者覺得並不會。十年之前,除開南昌跟合肥,鄭州、武漢、長沙勉強還是站在同一起跑線。長沙跟武漢那時經濟上的差距800億,十年後變成了2500億;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幾年,中部地區的風頭差不多讓武漢給搶盡了,而中部經濟上不如自己的鄭州在頭銜上也比自己高了,你能忍?肯定不能忍。

長沙要當“國家中心城市”,深圳杭州南京瀋陽服氣嗎?


誰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長沙有沒有資格,捲入這場競逐中我們暫且不論。

從當下情況下,誰最有資格來爭這個“頭銜”?筆者覺得自然不會是長沙,一是近兩年的國家中心城市全都是“讓利”給了中部,連續給中部概念比較小。另一方面,比長沙有資格且需求更迫切的城市比比皆是。

如果2018年有1-2兩個國家中心城市名額,在瀋陽、南京、長沙、杭州、青島、濟南、深圳、廈門這些“競選者”中,筆者覺得最有可能誕生在深圳,(南京、杭州)、青島這幾個城市中。

長三角跟珠三角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兩個片區,目前均只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成渝都市圈都有兩個),所以下一個國家城市很大可能會誕生在這裡面。而山東半島作為全國經濟排在前列的都市群,也是沒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而最有可能的就是青島。

東北地區、西北地區雖然也沒有國家中心城市,但這幾個地區的問題就在於經濟,在筆者看來,東北地區的“潛在”國家中心城市就是瀋陽,西北地區的“潛在”國家中心城市就是烏魯木齊,只是因為經濟實力問題,所以近幾年估計都難得會冠上這個“國家中心城市”的頭銜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