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稻盛和夫:別讓乏味成為你平庸的藉口

稻盛和夫:別讓乏味成為你平庸的藉口

阿米巴經營落地諮詢(amiba-888)


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二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但一個人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幾率恐怕不足萬分之一。

——稻盛和夫

太多的人抱怨自己工作枯燥乏味毫無價值,卻又不知改變心態發現工作的意義,終日活在工作的焦慮與煩躁之中,以這樣的態度對待所從事的工作,又怎能奢望獲得事業的成功呢?


1、努力喜歡上自己的工作

熱戀中的情人,在旁人看來目瞪口呆的事情,他們卻處之泰然。這一點有過戀愛經驗的人都能理解。“有情人相會,千里變一里”,工作也一樣,如果你迷戀工作、熱愛工作,那你就能忍受艱苦、不懈努力,任何事情就都能成功。

人就是這樣,對於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辛苦也無怨言,也能忍受。而只要忍受艱苦、不懈努力,任何事情就都能成功。喜歡自己的工作—僅僅這一條就能決定人的一生,我想這麼說一點也不過分。

而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你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則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一個人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概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

而且,即使進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職位、從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這樣幸運的機會幾乎沒有。大多數人初出茅廬,只能從“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

為“喜歡工作”而做的努力,一切都有意義


2、將工作視為天職

但問題是,多數人對這種“不喜歡的工作”抱著勉強接受、不得不幹的消極態度,因此對分配給自己的工作總是感到不滿意,總是牢騷滿腹。這樣下去,本來潛力無限、前程似錦的人生只會白白虛度。

無論如何,必須得喜歡上自己的工作。要把“被分配的工作”當成自己的天職,抱有這種心境非常重要。如果你還不肯拋棄“工作是別人要我做的”這種不恰當的意識,就無法從工作的“苦難”中解脫出來。

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已有的工作,腳踏實地,從眼前開始。

只要一心一意埋頭工作,自然而然就能獲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獲得大家的好評。獲得好評,就會更加喜歡工作。這樣,良性循環就開始了。

“天職”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親自制造出來的


3、要成為“自燃型”的人


人也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點火就著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種是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的人。

想要成就某項事業,就必須成為能夠自我燃燒的人。當下的年輕人中偶爾也有相信虛無主義,總是表情冷漠,怎麼也熱乎不起來的人。

不管周圍的人幹得如何熱火朝天,他們不僅不燃燒,還給別人潑冷水,他們是冷若冰霜的人。

在企業裡,在體育團隊裡,這種“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個集體的氛圍就會變得沉悶壓抑

所謂“自燃型”的人,就是從來不會“等別人吩咐了才去幹”、“因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別人吩咐之前自發去幹”的主動積極的人。


4、將目光著眼於當下


人生總在迷惑中。越是認真工作,這樣的迷惑或許就越深。“為什麼要這麼做?”“究竟為什麼要幹這項差事?”越是認真工作的人,就越會思索勞動的意義,思考工作的目的,為這些人生最根本的問題而煩惱,並且常常陷入找不到答案的迷途之中。

解除這樣的迷惑,一般人的方法是和自己說:

“要預見到將來”,不要將自己的目光僅僅放在眼皮底下,而要從長遠的角度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要把眼前的工作看作這長期規劃中的一段過程。

這也許是合乎邏輯的方法。然而,我採用的方法與此相反。我採用短期的觀點來擺正自己對工作的態度。

“將來會搞出什麼樣的研究成果”“自己的人生將會怎樣”,我不再痴迷於這些不著邊際的遠景,而只是留神眼下的事情

也就是說,今天的目標今天一定要完成。工作的成績和進度以今天一天為單位區分,然後切實完成。


5、設定“超過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標”


用短期的觀點來擺正自己對工作的態度,同時在建立目標時,要設定“超過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標”。這是我的主張。要設定現在自己“不能勝任”的有難度的目標,“

我要在未來某個時點實現這個目標”,要下這樣的決心。

然後,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未來這個時點”實現既定的目標。我用“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這句話來表達這一觀點。這句話意味著“人具備無限的可能性”。

“因為我沒有學過,沒有知識,沒有技術,所以我不行。”說這話可不行,應該這樣思考:因為我沒有學過,所以我沒有知識,沒有技術。但是,我有幹勁、有信心,所以明年一定能行。


6、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人生難免有失敗的時候,這時候絕不可心情鬱悶,不要有感性的煩惱。應該對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誠懇反省。當你做完了充分的反思,接下來就應該把這事忘掉,然後朝著新的目標,滿懷希望、心情開朗地採取行動,開始努力工作。

近年來,日本每年自殺的人數都超過3萬,但其實大多數都是因為一些感性的煩惱。確實,人生總有煩惱纏身, 但是即使發生了巨大的不幸,好像真要活不下去了的時候,也絕不要痛苦得撕心裂肺。

人都是在反反覆覆的失敗和錯誤中成長、發展的。針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是採取卑屈、怨恨等消極的態度,還是把困難的任務當作自己發展的機會,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

選擇不同的態度,走不同的道路,到達的終點也會大相徑庭。無論是工作還是人生,都是同樣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