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寧波高新區 建“創新雨林” 讓“樹木”自由生長

<table>

活躍的民營經濟為寧波高新區帶來活力。圖為寧波高新區核心區塊,科技產業在這裡融合發展。 寧波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table>

在寧波高新區檢測認證園,成百上千份檢測樣品每天被寄到這裡的寧波檢驗檢疫技術中心(以下簡稱“技術中心”)進行檢測認證。這裡是長三角檢測認證機構最多、實驗室最齊全的區域,擁有超過100個實驗室。技術中心主任陳先鋒表示,“要檢測來寧波”成為越來越企業的選擇。

檢測認證產業的崛起背後,是科技服務業的集聚。僅佔地18.9平方公里的寧波高新區,已經建成研發園、軟件園、檢測園、文創園等一批專業產業園;僅今年上半年,這裡的科技服務業的增加值就達15.6億元,佔規上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1.5%。

民營經濟發達的寧波,如何通過科技服務業的集聚搭建起“創新雨林”,加速新興產業的發展?民營經濟同樣發達的佛山,如何在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的建設過程中搭建起政府與市場共同發力的創新生態圈?……帶著問題,南方日報“十城演義”調研組近日赴寧波高新區展開調研採訪。

統籌:鄭佳欣 趙越 袁紀琦

策劃:何又華 林煥輝

讓服務集聚起來

創新服務機構遍佈園區

在寧波高新區一路驅車前行,研發園、檢測認證園、軟件園、新材料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密佈在道路兩旁,很少能見到大型廠房和人頭湧湧的工人。今年2月,寧波高新區正式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這裡將打造成為民營經濟創新創業新高地。

這個面積僅18.9平方公里的園區,土地面積在全國所有高新區中排在末尾,而科技部在今年通報的全國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排名中,寧波高新區總排名位居第16位。這是怎麼做到的?筆者在調研中發現,作為創新“店小二”的科技服務業在寧波高新區高度集聚,在區域的創新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寧波高新區內集聚全市1/2的公共平臺、1/3的重點研發機構、2/3的檢測認證機構。寧波新材料聯合研究院(以下簡稱“聯合研究院”)便是其中之一。

寧波新材料聯合研究院管理部副總經理陳敏傑告訴筆者,該研究院是由政府搭建的新材料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整合兵科院、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國內頂尖研發機構資源,以新材料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為主導,重點承載“公共檢測、應用研究、成果轉化、創業孵化、產業加速、科技金融”六大功能。

在聯合研究院的實驗室裡,3D打印機24小時連軸轉打印著企業的樣本模具。無數個研發產品從聯合研究院內的實驗室走向企業並實現產業化。在這裡,37個實驗室已全部向社會開放,每個實驗室都有專家對外提供技術服務。“企業還可以向研究院下訂單,我們會根據企業的需求進行相應的技術研發。”陳敏傑表示,這個平臺解決了企業研發設備投入和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同時也避免了研發設備重複建設,真正做到了科技資源要素共享,目前聯合研究院已服務全市企業超600家,僅在今年上半年,就累計服務企業2100多次。類似這樣的公共科研平臺在寧波高新區還有很多。

在寧波高新區檢測認證園,寧波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的檢驗服務範圍已經逐步從寧波高新區擴大到全國範圍,每天有近千家企業的產品寄過來檢測,為整個區域的製造業提供著強有力的支撐。技術中心主任陳先鋒表示,光是該中心就擁有價值超過5億元的國際先進檢驗檢測設備、500餘名專業技術人員。

陳先鋒三年前在寧波高新區管委會掛職,擔任管委會副主任,專門負責推動檢驗認證等科技服務業在高新區的落地發展。在掛職期間,他調研走訪了22家檢驗檢測企業,提交了一份關於加強檢驗檢測示範區建設的建議。

截至2017年底,寧波各類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共計288家,檢驗檢測機構數量位於浙江省第二位。這讓參與其中的陳先鋒倍感振奮。“檢驗認證服務與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有利於推動製造業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接下來,我們還想結合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拓展相關服務。”陳先鋒說。

在寧波高新區,科技服務業保持著迅猛的發展勢頭,僅今年上半年的增加值就達15.6億元,佔規上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1.5%。與此相對應的是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寧波高新區已集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30家,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90%和52%。全社會研發經費佔GDP比重達7%。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集研發、孵化、總部、辦公、居住和小規模產業化的科技新城區。整個高新區就是一個新技術大孵化器,有了項目再轉移到各縣市區的產業分園。”寧波市國家高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劉傳俊說。

把鏈條全面打通

從0到N的“雙創”新生態

在寧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激智科技”)的工廠車間內,技術人員與檢測機器正在對即將出廠的光學膜進行雙重抽樣檢測,確保產品質量。這家集光學薄膜和特種薄膜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出了“TFT-LCD光學擴散膜”。

激智科技總經辦主任邵麗珍告訴筆者,從2007年落戶寧波高新區至今,激智科技從產品研發到落地上市,從無到有,實現了從0到市值40億元的跨越。而梳理當初激智科技的成長步伐,不難發現園區內的創業、孵化、加速平臺都有其“打卡”的身影。從最初落戶寧波市科技創業中心,到2010年搬入高新區凌雲產業園,“激智科技的成長始終離不開園區的創新創業服務。”邵麗珍說。

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的快速孵化、成長,背後是創業到創新的全鏈條服務作為支撐。寧波市創新創業管理服務中心企業服務部部長賴紅敏介紹,2013年,為了更好地將研發人員與科研資源鏈接起來,更好地做好創新創業服務,寧波市將寧波市科技創業中心與寧波高新區內的研發園管理中心兩個單位合二為一,整合成如今的寧波市創新創業管理服務中心,全面打通創業研發鏈條。

科技創業中心與研發園同處寧波高新區中心位置,兩者僅500米之隔。創新創業管理服務中心集聚了寧波高新區乃至整個寧波市大量的創新創業資源,使得技術研發、創業孵化、金融支持、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等創新創業生態鏈中各個關鍵環節實現了更加便利有效的對接。“創新因子如果集中在一塊的話,發生的化學或物理反應將超乎我們想象。目前高新區上市企業有6家,從我們中心走出去的就有兩家。”賴紅敏說,而激智科技正是其中一家。

賴紅敏表示,寧波高新區以產業資源集聚為導向,建成研發園、軟件園、檢測園、文創園等一批專業產業園,成為中小微企業發展及產業集聚的專業化載體。數據顯示,寧波高新區已建成各類孵化載體近200萬平方米,集聚各類眾創空間26個,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9個。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4個、國家級孵化器4個、加速器2個。

科技服務業的集聚發展,在寧波高新區搭建起了“創新雨林”。在寧波市科技局副局長王程看來,在“創新雨林”裡,一棵“樹”能不能長成不是政府規劃出來的,而是由市場決定的,政府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發揮的是主體服務和平臺建設功能。

“政府通過搭建公共平臺推動技術創新走過從0-1的最初階段,高校及科研院所可以完成從1-6的階段,最終還是要由企業、由市場實現從6到N的產業化跨越。”王程說。

把空間交給市場

從做工程到造孵化器的民營資本

在寧波高新區的甬港現代創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甬港現代”),談起前一天晚上在這裡舉行的創業課堂,該中心主任趙慶仍然顯得十分興奮。由寧波市相關部門指導支持的寧波創業創新學院,就是由趙慶和他的團隊在其中主要負責推動,目前已經舉辦了50多期培訓。在他看來,創新創業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科技服務業就是要讓創業者學到手、交到友、融到資、創成業。

政府把科技創新服務的空間交給市場,讓更多專業的市場機構成為創新“店小二”,正在加快帶動民營經濟的創新轉型。

作為目前寧波市唯一的民營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甬港現代聯合發起成立了甬創服務聯盟、甬港無咖天使投資基金和寧波創業創新學院等多個平臺,為創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我們原先是一個傳統的工程公司,在高新區剛好有物業,現在我們轉型升級打造孵化器,在創新服務的領域拓展。”趙慶說。

從創辦到現在,甬港現代已成功孵化出100多家企業。“寧波製造業發達,我們園區的企業主要是從事軟件+文創產業,服務的客戶大部分是寧波乃至周邊的製造業企業。”趙慶說。

圍繞著寧波的製造業,一大批高端服務業企業撬動著產業的創新轉型。在寧波八駿灣人力資源產業園內,浙江藝羽人力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林馬上要進行一場面試,公司成立一年多以來,人員規模不斷壯大。看準寧波民營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張林與日本豐田的專家合作,為製造業企業提供諮詢服務以及智能化改造的相關培訓等,公司業務不斷擴充。

科技服務業集聚,也讓政府的創新政策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為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創管團隊開展創新活動,寧波推出了科技創新券的申領政策,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實質性的支持,一家企業一年最高可以申領創新券10萬元。寧波高新區科技局副局長張海勇說,由於科技服務業發達,企業在園區內可以更加容易對接檢測認證、技術成果交易等科技服務,並且使用創新券降低企業的創新成本。

“下一步,我們還要出臺相關的政策,破除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釋放市場的創新活力。”寧波高新區自創辦副主任王輝表示。

寧波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寧波作為全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典型區域,創建以“民營經濟創新創業”為主線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將立足民營經濟特色、民間資本充裕、外向型經濟發達等優勢,探索以科技金融帶動大眾創業,以科技創業帶動萬眾創新的民營經濟“二次創業”的新模式、新機制,全面推進民營經濟創新創業新高地建設。

■聚焦

創新裂變:從一張膜到一個新產業

在寧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激智科技”)位於寧波國家高新區的廠區內,企業科技展廳裡,各種類型的膜片琳琅滿目,看似大同小異卻各具特點,賦予了電視機、筆記本、手機等液晶顯示屏獨特的色彩與亮度“魔法”,激智科技靠的是技術的創新。展廳一角,便是來自國內外的發明專利證書。

激智科技在寧波創業還不到10年,便已成功在創業板上市。在激智科技總經辦主任邵麗珍看來,公司的快速成長,離不開寧波堅實的民營經濟基礎,以及完善的創新創業孵化培育體系。

2008年,激智科技創始人張彥看準商機,攜“TFT-LCD用光學擴散膜片”項目在寧波開始創業,這個項目吸引了兩位寧波民營企業家數百萬元的投資。最初,激智科技從寧波市科技服務中心的孵化器起步,2010年遷入凌雲產業園加速器,開始加速成長。企業成立之初,資金、人力都比較緊張,無論是寧波市科技創業中心,還是凌雲產業園,在場地租金、項目技改、人才及其子女安置等各方面都給予了有力的政策扶持。

在民營資本活躍的寧波,已經成長為製造業單項冠軍的激智科技正在開啟創新的裂變模式。激智科技和寧波當地企業合作,正著手在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打造“膜幻動力”小鎮,引入和培育更多膜製造企業和先進裝備製造業企業。與此同時,激智創新材料研究院也已經“開業”,將在細分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和產業化研究,扶持更多高科技薄膜企業快速成長。

筆者調研發現,依託孵化器體系的運轉和高成長性骨幹企業帶動,一批創新型企業在寧波高新區不斷裂變、生長。在新材料領域,韻升、路寶科技、盧米藍、石生科技、甬烯廣電等企業快速成長;在生物醫藥領域,美諾華、星博生物、西敦醫藥等企業加速崛起。

“這些企業有些已經做大,有些還處在發展初期,但前景非常喜人。”寧波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企業都在細分領域做到了國內頂尖,一些核心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手記

超級分工帶來超級聚合

在甬港現代創業服務中心,寧波易創創業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創”)合夥人應朝暉告訴南方日報調研組,每個季度,他們都會發給所服務企業一份報告,不僅涵蓋企業內部財稅報告,還有近三個月來寧波市的政策變化。這家公司創業以來累計服務了3000多家初創企業,專注於為創業者提供財稅等創業服務。“我們發現很多懂技術的人不懂財務、不懂政策,我們秉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一理念,與寧波的孵化器合作,為他們提供財稅和政策方面的專業服務和引導。”應朝暉說。

由於寧波高新區更多承擔著科技研發、企業孵化等職能,因此這裡聚集了大量的中小初創型科技企業,除了技術和產品本身的專業性,這些初創業者同樣要面臨財務、報稅、人力等“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僅是易創的理念,更是寧波高新區大力培養科技服務業的初衷。我們通過調研發現,作為民營經濟大市的寧波,九成的研發經費來自企業,八成的財政科技資金投向企業,這背後正是由擁有超級分工的科技服務業提供支撐。

哈佛大學教授格萊澤在《城市的勝利》中提出,當人們在城市裡聚集,他們能夠進行思想交流,因此城市成為了創新的發動機。事實上,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創造、流通與運用成為區域持續發展的關鍵,知識密集型的科技服務業是背後的重要推手,在創新系統中扮演著中介者乃至驅動者的角色,協助製造業等企業技術或知識的開發、諮詢、轉移與擴散。在寧波高新區,我們看到科技服務機構的聚集,讓園區成為創新的新引擎。寧波高新區的實踐充分證明:超級分工帶來超級聚合,對整個創新鏈分解得更細,對創新的服務更專業,將使得每一個環節做到效率、效益最優,帶來創新要素更為廣泛的聚合。

亞當斯密已經在《國富論》中把道理告訴了我們——勞動分工的優勢之一,就是讓那些從事專業工作的勞動者能夠用心改良工具和發明器械。各城市創新集聚區的發展,已從比拼產業規模和體量的階段,進入到了比拼創新生態圈的階段。而如何造就一個完善的生態圈,如何把握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發揮好政府和市場雙方的力量,寧波高新區正在通過科技服務的超級分工,找到新的平衡點。正如寧波高新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的,“科技這塊大市場,首先要由政府搭建平臺,之後我們做的都是引導性的服務,更多的還是交由市場來完成”。

改革開放40年裡,寧波民營經濟的崛起,形成了分工明顯的產業集聚效應,產生服裝、小家電等超大規模產業帶。而現在,面向創新的分工形成創新要素的集聚效應,正在寧波助推形成以新材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帶。

對於與寧波經濟體量極為相近,且同樣擁有發達的民營經濟和製造產業的佛山而言,在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的建設過程中,可以借鑑寧波的這一經驗,以科技服務業的集聚,形成創新服務的超級分工,為新發明、新技術、新工具在佛山的誕生,為超級創新平臺在佛山的崛起,提供更為強大的推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