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瞭解P2P監管體系,讀這一篇就夠了

瞭解P2P監管體系,讀這一篇就夠了

自2016年開始,P2P監管政策密集出臺,從中央到地方,從銀保監會到各省市金融主管部門,從中國互金協會到各省市互金協會,在P2P行業下發相關的監管文件,大大小小近百個。P2P的監管政策,也成了金融領域人士和普通民眾非常關心的話題。今天,大為哥就來為大家梳理一下。

搞清楚P2P平臺歸誰管

先來梳理一下,P2P平臺歸誰管的問題,很多人搞不明白P2P平臺到底歸誰管?有些平臺聽金融協會的,有些平臺聽金融辦的,有些平臺說得聽銀保監會的,甚至什麼市場檢察部門、工商、稅務等等都可以管P2P平臺?那麼P2P平臺到底聽誰的?如何做才算合規?

各省的金融辦、各市區金融辦、互金協會都在銀保監會的領導下工作,應以銀保監會牽頭髮布的法律法規文件為主,其他監管部門發佈的文件與之相沖突的,應及時改正或者撤銷。

關於銀保監會

2015年1月銀監會宣佈進行機構調整,將原有27個部門分拆、合併成23個部門,包括22個行政職能機構及1個事業單位。此次調整中,銀監會成立普惠金融部,負責推進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融資性擔保機構、小貸、網貸等,第一次明確P2P劃歸普惠金融部管理。

2016年8月24日下午,銀監會、公安部、工信部、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四部委聯合發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也就是說P2P平臺必須符合銀監會、公安部、工信部、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各部門的要求,屬於以銀監會為主,多頭監管。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根據《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將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不再保留銀監會、保監會。與此同時,方案將銀監會和保監會擬定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央行。

關於互金協會

了解P2P监管体系,读这一篇就够了

首先搞清楚行業協會是什麼,他是介於政府、企業之間,商品生產者與經營者之間,併為其服務、諮詢、溝通、監督、協調,保證公正、自律的社會中介組織。行業協會是一種民間性組織,它不屬於政府的管理機構系列,而是政府與企業的橋樑和紐帶。行業協會屬於中國《民法》規定的社團法人,是中國民間組織社會團體的一種。代表本行業全體企業的共同利益。

協會是一個民間組織,在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監管還沒有到位的階段協會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

互金行業的協會目前已經很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2015年年底成立2016年3月揭牌,還有各省、市互聯網金融協會。

對於P2P平臺而言,在自己條件允許的前提選擇性參加協會,參加協會的好處是可以經常交流獲取行業相關信息,推動行業自律等。

關於各地金融辦

2016年8月24日發佈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由銀監會牽頭制定,各省級政府實施監管。也就是說銀監會等四部門將監管權限下放,由各省級政府實施監管。而在部分省份,省級政府又學習四部委的方案,直接將監管主體下放到各市、區。

也就是說,P2P平臺屬於多頭監管,市金融辦、省金融辦、各部委、互金協會都可以對P2P進行監管。

“1+1+3”成P2P合規的核心依據

P2P監管體系全面建立

各地的金融辦、各部委、互金協會對P2P平臺具有監管權限,但他們都在銀保監會的領導下工作。全國統一標準出臺後,他們不可能再各自隨意下發一些監管文件,從最近的P2P合規全國統一標準的通知看,全國統一的108條《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與P2P總的法規體系“1+3”(即 “一個辦法三個指引”),成為P2P合規檢查的核心依據。

網貸行業“1+3”制度框架是國家部委級監管政策,在全國性網貸備案細則沒有出臺之前,“1+3”監管制度是各地制定監管政策的基礎和標準。

2018年8月全國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已向各省市網貸整治辦下發了《關於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隨同這一通知下發的還有此前市場頗為關注的《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包含108條),這預示著P2P合規全國統一標準出臺。該問題清單將與P2P總的法規體系“1+3”一道,作為此次合規檢查的依據。

讓我們來看一下,“1+1+3”具體指什麼:

2016年8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正式發佈

2016年11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正式發佈

2017年2月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

2017年8月銀監會官網發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

2018年8月P2P合規全國統一標準108條《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公佈

隨著108條的落地,網貸行業“1+1+3”制度框架的搭建,完善的監管體系已基本形成。在完善的監管體系下,和規化進程正在全速推進。

如今,行業回暖已經是大勢所趨,P2P行業在經歷了一番洗禮之後,必將會煥發出勃勃生機。相信P2P真正意義上的春天,已在不久的將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