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沿河:鋪好山區健康路 幸福指數節節高

“那時候交通不便,村和鎮裡又沒有醫院,要是有人生病,就得請幾個棒勞力,將病人抬到百多公里的沿河縣城、或過河到重慶那邊醫院去,許多時候,還沒有到醫院,病人就‘走了’',……”

“只要去一趟醫院,一頭豬就白養了……”

談起以前的醫療情況,位於貴州邊界、與烏江隔河相望的重慶交界的沿河自治縣洪渡鎮皂角村古稀之年的陳文潮老人不停搖頭嘆息。

然而,話說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城鄉醫療的變化,陳文潮老人連連豎起大拇指讚歎。

“現在政策對咱農民好得很啊,生病醫療可報銷!”

“小病不出村,一般病到鎮上就能治好了。”

“通村公路都到家門口了,坐車乘船到縣城也很方便,生病再不會硬扛了,咱們生活質量是越來越高了……”

40年滄桑鉅變,黔渝交界的沿河自治縣山區群眾,有了更多實實在在的健康獲得感。

沿河:铺好山区健康路 幸福指数节节高

醫護人員培訓。

從“看病難”到就醫近

初秋,駕車向沿河洪渡鎮方向駛去,穿過王坨大橋,只見由大橋連接的沿河洪渡鎮和彭水善感鄉江兩岸房子錯落有序直立在兩岸。霧蒙之天,猶如海市蜃樓般的景象。

駛出大橋,進入洪渡區域,最顯眼的建築是沿河第三醫院,這家醫院是沿河縣政府招商引資的一所具有醫療、護理、預防與康復療養為一體的二級乙等綜合性醫院。

2016年建院以來,醫院覆蓋貴州、重慶近10餘個鄉鎮近20萬人。每天都有近百人前來就診,合作醫療報銷75%,精準貧困戶報銷85%。在鄉鎮醫院有如此好的醫療條件實屬難得,第三醫院成為了當地的“明星”醫院。

“過去我們許多人都是去重慶看病治病,現在反過來了,不少重慶人跑到我們這裡看病治病來了!”9月18日,沿河第三醫院的院長馮國忠感慨地說。馮國忠是重慶人,原本是在彭水縣從醫,在從醫期間,發現很多的病人都來自沿河洪渡鎮,於是就萌生了來此地建立醫院的想法,以方便沿河洪渡鎮及周邊鄉鎮的百姓。

“有了這家醫院,我們可以就近求醫了。”後坪鄉貧困戶田茂忠說。

43歲的田茂忠忙農活時發現自己的身體很不舒服,去他所在鄉鎮衛生院檢查。診斷出疑似白血病,由於鄉鎮衛生院診療條件有限,就打電話給沿河第三醫院,醫院派救護車來轉接病患,在第三醫院確診,糖尿病晚期,要是再晚來將會危及生命。

“我是親戚介紹來的,這裡不僅醫術高,服務態度也好,現在我們那裡的人都來這看病。”重慶龔灘鎮人冉茂平,今年52歲的她,近兩年一直被婦科病纏身,四處求醫,都未能治好,原本來位於洪渡的沿河第三醫院也是抱著試試的心態,沒想到居然把病給治好了,這讓她喜出望外。

“王坨大橋通車之後,從我們鎮過來只要二十幾分鍾,非常近。”冉茂平說,現在來貴州看病方便得很。

沿河:铺好山区健康路 幸福指数节节高

家家有了“健康守護神”

9月12日一早,張加順的電話響個不停,祝福電話、短信接連而至。其中,有老朋友的祝福,也有新單位新同事的誠摯歡迎,然更多的是鄉親們的不捨。

原來,這一天省衛計委公佈了首批85名特崗全科醫生的通知文件,張加順就是其中一員。

到今年,步入知天命之年的張加順,在家鄉沿河自治縣黑水鎮龍堡村從事村醫已整整20年。此次考上全省特崗全科醫生,他將前往塘壩鎮衛生院上班。

從赤腳醫生到村醫,一晃就是整整20年,張加順自始至終守候在鄉親們身邊,守護鄉親們的健康。

“以前鄉親們窮,看不起病,一拖二扛,慢慢人就沒了;如今大夥不愁了,有病能看、敢醫。”龍堡村支部書記田旭斌說,以往鄉親們大小病靠張醫生,現在有小毛病、健康預防有家庭醫生,大病直接到縣醫院。

在沿河自治縣,張加順的從醫路,只是489名村醫中的一個縮影,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他們就是貧困山區群眾的健康守護神。

現如今,每個行政村都已配齊一名村醫,不出寨門就能看上病,戶戶都有簽約家庭醫生,無病預防、有病早發現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沿河:铺好山区健康路 幸福指数节节高

為貧困戶送上醫療服務。

小病不出鄉 大病不出縣

去年9月,沿河自治縣人民醫院與官舟鎮中心衛生院結成醫共體,掛牌沿河自治縣人民醫院官舟分院,實現同質化管理,縣醫院人才、設備、技術等醫療資源下沉,讓官舟鎮周邊群眾不用進城,就能享受到縣級二甲醫院專家服務。

結成醫共體一年時間,官舟分院從一個大科室發展科室功能齊全的醫院,門診人數、收治病人均實現了翻翻。

在沿河自治縣,不只是官舟分院,該縣把醫療資源向鄉鎮、農村衛生室下沉,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病就醫。

今年,沿河縣人民醫院實現了“二甲”升級,醫療技術、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土生土長的黎培松,畢業後就回家鄉工作,從一般醫生、科室主任到副院長,見證醫院的發展。

“1983年我到縣醫院報到,當時只有內、外、婦、兒科,外加一個傳染科,人數不到100,‘老三樣’只有一臺顯微鏡。”沿河自治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黎培松說,幾代人的努力,如今有職工634人,共設科室(部門)46餘個,病區15個,臨床專業學科25個,已經成為了全縣唯一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保健、急救為一體非營利性縣級綜合醫院。

近年來,沿河縣委、縣政府把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放在優先位置,投入資金近20億元左右,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引進培訓和購置設備等,基本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目前,全縣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57家,醫務人員2021人,擁有床位2024張,切切實實方便了群眾看病。

自改革開放以來,為了讓群眾有病能醫、敢醫,沿河自治縣不斷加大政策紅利,進一步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構築“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扶貧兜底”四重醫療保障體系,無數個家庭得以享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兜底及非醫療費用專項救助政策,保障他們在脫貧致富小康路上健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