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吉他入門第一課,學音樂怎麼能不懂聲音?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第一節課,內容是跟大家聊一聊聲音的產生(幾乎沒有老師講這個),

和簡單的撥絃練習

聲音(獨家)

物理大家肯定都學過,聲音是由震動產生的,說到這裡不得不回想起初中物理書裡的尺子振動試驗,這是我在作業幫裡找到的回答,忘記的童鞋請複習一下,嘻嘻嘻~

在撥動鋼尺時,改變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尺子的振動會有什麼變化,以下是我從初中生作業中找到的答案,嘻嘻嘻

改變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用手按住尺子的一段,另一隻手撥動尺子,會發現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振動的越慢,音調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振動的越快,音調越高。由於改變剛尺的長度會改變鋼尺的固有頻率 所以長度不同波動時頻率不同發出的聲音粗細不同 當伸長到一定長度時 鋼尺的固有頻率小於20赫茲那麼雖然震動了但人耳聽不見的。人能聽到20 到20000赫茲的聲音。

從這個實驗,我們就可以大概清楚了聲音是由物質震動產生的,

震動的幅度產生了音量大小的改變,

震動的頻率產生了音高的變化,

震動的介質(木頭還是鐵的不同)會改變聲音的音色

那麼我開始詳細在吉他裡這三者的運用

振幅

有琴的舉起你的小手,輕輕地波動一根弦,和用力的波動同一根弦。兩次聽他們的聲音,可以聽出音量不同,一個響,一個輕。這就是振幅的變化造成的,在音樂裡,他們代表強弱效果,並且他們的對比被運用到節奏中,分別表示強拍和弱拍(節奏以後課程會專門說到)

頻率

頻率產生了音高的概念,有規律的震動都可以產生音高的概念,包括打擊樂鼓類。天生有絕對音感的人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生活中的某些聲音是什麼音高(這算天賦吧,也可以後天培養)我們把440hz的A定做標準音。880hz定位升A(倍數變化)這樣一個跨度被稱為一個八度,一個八度被平均分為十二份,每份代表一個音,形成十二平均律。

吉他上,同一根弦他震動的長度越短,音就越高。不同弦相同長度,越細,音就越高。因為給予相同的能量,受力的物質越小,他震動越容易(大概可以這麼理解吧)頻率就越快,音就越高。

所以吉他上最高音是一弦(最細的)最下面的品格,最低音是六先(最粗的)空弦

介質

吉他上表現的尤為明顯,比如三絃的四品和二絃空弦,音高相同,但是聲音是可以區分出來的。

很多老師幾乎都不說的,因為有的老師只顧教你彈。

基音和泛音

物體的震動我們可以宏觀上看做一整個物體的震動,也可以微觀上看做n個物質點同時震動產生的聲音,它們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而我們耳朵聽得到的聲音,我們把他稱做基音,而某根弦上1/2,1/3,1/4處(或者更多等分處)的震動,我們可以稱作該基音的泛音

吉他可以通過單點震動的手法營造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

吉他的坐姿和手的位置,我在這裡不多說了,很多教學視頻裡有圖有真相,不是什麼很難的東西,我也不多說了(大家既然自學了自己找吧)

撥絃練習

通過中指食指輪流撥動同一根弦來熟悉撥絃的效果,注意不要小關節發力,要用大關節

吉他入門第一課,學音樂怎麼能不懂聲音?

錯誤示範,手成魚鉤狀,力度主要靠中間的小關節發力,聲音帶有很強的音頭,很難聽

吉他入門第一課,學音樂怎麼能不懂聲音?

正確示範,手成臥雞蛋狀,發力主要靠大關節,即最靠近手掌的那個關節,手指自然彎曲

然後,輕輕地讓手指撥動弦,撥完後指肚靠在後面一根弦上,比如撥完一弦靠在二絃上,撥完二絃靠在三絃上,兩隻手指反覆循環。進行聯繫,今天的課就到這啦,有不懂的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有時間會回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