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夏、商王朝中那些史無前例的第一次

夏、商王朝中那些史無前例的第一次

夏啟建立夏王朝與成湯建立商王朝面臨著相似的問題,因為他們遇到的問題都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沒有先例可循。夏啟面臨的最大困惑是:如何結束禪讓制,並將王位在嫡系子孫內傳下去,又能讓大家接受這種王位世襲制。而成湯的最大困惑是:如何讓大家接受另外一個姓氏的部落取代當今的夏王朝,怎麼讓大家承認自己的王位和權力。不過夏啟的先天條件要比成湯優越的多,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因為啟之所以能繼位,是因為當時他父親欽點的接班人資歷太淺,不能服眾,而朝內與他父親大禹同時代的德高望重者基本都不在人世了,啟本人也沒什麼讓大家難以忍受的大毛病,又是有赫赫功勞的先帝大禹的嫡長子,愛屋及烏嘛,與其讓自己不能信服的人當天子,不如相信先王的後代,大禹的餘蔭讓啟在天時、人和方面比其他人有非常明顯的優勢,而等到啟被擁戴成天子後,他父親打下來的江山已經是牢不可破了,應該是沒有一個諸侯可以與他同日而語的,因為前一篇文章提到過:大禹創立的五服制度,已經使得社會有中央集權的意思了,啟繼承父親的天位,又佔盡了地利優勢。所以啟幹這些事情要顯得順利的多,抑或這種格局就是大禹一手安排的,雖然沒有史實的記載,但是有這方面的跡象,恐怕是大禹有這個心,沒這個膽量,因為與他同時代輔佐舜帝的德高望重的人還很多,另外為什麼歷史說法都是三皇五帝而不是三皇六帝呢,大禹也輔佐過舜帝很長時間,算是同朝代的人啊,為什麼司馬遷偏把大禹歸到夏本記裡面呢,這些也許可以窺見一斑吧。總之啟結束禪讓阻力相對要小些。成湯就不一樣了,第一、他的祖先沒有一個當過天子,成湯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契,契是帝嚳(五帝之三)次妃的兒子,歷經堯舜禹三代,曾輔佐大禹治水,後做司徒。在論嫡系論血統的古代,沒有這個就費勁的多了,尤其是成湯,還是開歷史之先例。第二、他在諸侯在中還沒有達到一言九鼎的威信,夏桀雖腐朽昏庸但長期積累下來的天子的威嚴還有一定感召力的,還是有一部分人擁護天子帝位的,換句話說人們對夏桀還沒有傷心失望到極點。第三、他自己也是一個諸侯,位置不在王朝的中心地帶。啟有的天時地利人和他都不具備,所以他得從長計議。

夏、商王朝中那些史無前例的第一次

成湯滅夏除了個人的賢能和威信外,主要在三方面做了努力:1、養精蓄銳。在夏桀昏庸無道的時候,成湯就已開始招兵買馬刻意壯大自己的實力了,算是蓄謀已久2、以戡亂的名義藉機消滅了葛伯、昆吾等敢於叛亂的諸侯,算是清除了有能力並敢於公然和自己作對的人,為將來伐夏桀提前掃除大障礙3、戰前動員,以天命之託淡化伐夏的個人功利色彩,把夏桀的罪狀述說的罄竹難書,使得大家相信上天真的是允許他取代夏桀的,他是上天委派下來執行天命的人,在道義上不存在問題之後,剩下的就是威逼利誘,順者昌逆者亡,因為成湯的實力是最強大的。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一舉攻克夏都,推翻了夏王朝。商是第一個通過武力征伐產生王朝,開啟了“王無道,民可取而代之”的先河。

在商王朝的賢臣中,伊尹不得不提,他不僅輔佐成湯有功,而且在成湯死後有伊尹放逐太甲帝的事情。太甲不行王道,伊尹讓他到先祖的墓地附近面壁思過,自己代為打理朝政。三年後太甲醒悟,伊尹又把他接回來,從新將權力交給太甲。這件事情也包含的幾個深遠意義,首先,這是歷史上第一次臣逐君事件,也就是臣犯上的先河。其次,伊尹只是代為打理朝政,並未改朝換代。第三,君臣還能在和睦相處。不過這件事情對以後的帝王影響深刻,或許這就是後續的帝王們擔心功高震主的源頭,尤其是後續的開國皇帝或開國初期的皇帝身上表現的比較突出。

夏、商王朝中那些史無前例的第一次

商王朝至從中丁以來,廢除了嫡長子繼位,而改為立諸弟兄和他們的兒子,使得諸弟兄和他們的兒子相互為爭奪繼位而廝殺,照成接連九世的混亂,諸侯不再來朝拜,這對後世帝王也許有不小的教育意義。直到盤庚遷都毫後商朝才又興旺起來,而後幾興幾衰,一直到紂,紂雖天資聰穎,有勇有智,但自視甚高,剛愎自用,成天迷戀於酒色,而且兇殘成性,上不敬天祖,下不愛臣民,親小人而遠賢臣,使得諸侯們紛紛疏遠了他,有比干死諫,卻遭挖心,最終被周武王殲滅。

從夏王朝開始中國帝王史有這樣的規律:能忍無能,不容無道。王無道,則朝不振、諸侯強,給了有野心而且實力強大的諸侯犯上的機會,實力強大的諸侯能把實力強敢於冒犯的異己者先滅掉,其他的自然就都歸順了,很少有弱的勢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事情。槍打出頭鳥,以儆效尤,殺雞給猴看,說就是這個,所以中國人的隱忍也是有傳統的。另外一個規律就是王朝的沒落都是先從內部腐化無道開始的,終因天理不容,自己葬送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