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夏、商王朝中那些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夏、商王朝中那些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夏启建立夏王朝与成汤建立商王朝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因为他们遇到的问题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没有先例可循。夏启面临的最大困惑是:如何结束禅让制,并将王位在嫡系子孙内传下去,又能让大家接受这种王位世袭制。而成汤的最大困惑是:如何让大家接受另外一个姓氏的部落取代当今的夏王朝,怎么让大家承认自己的王位和权力。不过夏启的先天条件要比成汤优越的多,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因为启之所以能继位,是因为当时他父亲钦点的接班人资历太浅,不能服众,而朝内与他父亲大禹同时代的德高望重者基本都不在人世了,启本人也没什么让大家难以忍受的大毛病,又是有赫赫功劳的先帝大禹的嫡长子,爱屋及乌嘛,与其让自己不能信服的人当天子,不如相信先王的后代,大禹的余荫让启在天时、人和方面比其他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而等到启被拥戴成天子后,他父亲打下来的江山已经是牢不可破了,应该是没有一个诸侯可以与他同日而语的,因为前一篇文章提到过:大禹创立的五服制度,已经使得社会有中央集权的意思了,启继承父亲的天位,又占尽了地利优势。所以启干这些事情要显得顺利的多,抑或这种格局就是大禹一手安排的,虽然没有史实的记载,但是有这方面的迹象,恐怕是大禹有这个心,没这个胆量,因为与他同时代辅佐舜帝的德高望重的人还很多,另外为什么历史说法都是三皇五帝而不是三皇六帝呢,大禹也辅佐过舜帝很长时间,算是同朝代的人啊,为什么司马迁偏把大禹归到夏本记里面呢,这些也许可以窥见一斑吧。总之启结束禅让阻力相对要小些。成汤就不一样了,第一、他的祖先没有一个当过天子,成汤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契,契是帝喾(五帝之三)次妃的儿子,历经尧舜禹三代,曾辅佐大禹治水,后做司徒。在论嫡系论血统的古代,没有这个就费劲的多了,尤其是成汤,还是开历史之先例。第二、他在诸侯在中还没有达到一言九鼎的威信,夏桀虽腐朽昏庸但长期积累下来的天子的威严还有一定感召力的,还是有一部分人拥护天子帝位的,换句话说人们对夏桀还没有伤心失望到极点。第三、他自己也是一个诸侯,位置不在王朝的中心地带。启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他都不具备,所以他得从长计议。

夏、商王朝中那些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成汤灭夏除了个人的贤能和威信外,主要在三方面做了努力:1、养精蓄锐。在夏桀昏庸无道的时候,成汤就已开始招兵买马刻意壮大自己的实力了,算是蓄谋已久2、以戡乱的名义借机消灭了葛伯、昆吾等敢于叛乱的诸侯,算是清除了有能力并敢于公然和自己作对的人,为将来伐夏桀提前扫除大障碍3、战前动员,以天命之托淡化伐夏的个人功利色彩,把夏桀的罪状述说的罄竹难书,使得大家相信上天真的是允许他取代夏桀的,他是上天委派下来执行天命的人,在道义上不存在问题之后,剩下的就是威逼利诱,顺者昌逆者亡,因为成汤的实力是最强大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举攻克夏都,推翻了夏王朝。商是第一个通过武力征伐产生王朝,开启了“王无道,民可取而代之”的先河。

在商王朝的贤臣中,伊尹不得不提,他不仅辅佐成汤有功,而且在成汤死后有伊尹放逐太甲帝的事情。太甲不行王道,伊尹让他到先祖的墓地附近面壁思过,自己代为打理朝政。三年后太甲醒悟,伊尹又把他接回来,从新将权力交给太甲。这件事情也包含的几个深远意义,首先,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臣逐君事件,也就是臣犯上的先河。其次,伊尹只是代为打理朝政,并未改朝换代。第三,君臣还能在和睦相处。不过这件事情对以后的帝王影响深刻,或许这就是后续的帝王们担心功高震主的源头,尤其是后续的开国皇帝或开国初期的皇帝身上表现的比较突出。

夏、商王朝中那些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商王朝至从中丁以来,废除了嫡长子继位,而改为立诸弟兄和他们的儿子,使得诸弟兄和他们的儿子相互为争夺继位而厮杀,照成接连九世的混乱,诸侯不再来朝拜,这对后世帝王也许有不小的教育意义。直到盘庚迁都毫后商朝才又兴旺起来,而后几兴几衰,一直到纣,纣虽天资聪颖,有勇有智,但自视甚高,刚愎自用,成天迷恋于酒色,而且凶残成性,上不敬天祖,下不爱臣民,亲小人而远贤臣,使得诸侯们纷纷疏远了他,有比干死谏,却遭挖心,最终被周武王歼灭。

从夏王朝开始中国帝王史有这样的规律:能忍无能,不容无道。王无道,则朝不振、诸侯强,给了有野心而且实力强大的诸侯犯上的机会,实力强大的诸侯能把实力强敢于冒犯的异己者先灭掉,其他的自然就都归顺了,很少有弱的势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事情。枪打出头鸟,以儆效尤,杀鸡给猴看,说就是这个,所以中国人的隐忍也是有传统的。另外一个规律就是王朝的没落都是先从内部腐化无道开始的,终因天理不容,自己葬送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