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為了風水好,這個村三個月建起一座玉皇廟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請點擊關注。

太行山上的千年古村——武鄉縣磚壁村,因紅色基因而得名。位於村中心偏東的玉皇廟,坐北向南,建於1919年。傳說是由於武鄉東鄉文風不及西鄉,導致達官顯貴少於西鄉,因此東鄉的鄉紳請地理先生查勘風水。地理先生認為漳河是一杆秤,三道支流環繞地磚壁是秤盤,段村的千佛塔(現武鄉縣城中央)是秤錘。秤錘重而秤盤輕,壓得秤桿向西傾斜,將文風溜到了西鄉。若在磚壁修建“萬聖廳”(玉皇廟),則“萬”重過“千”,秤桿尾部翹起來,就會將文風溜回到東鄉。當時人們對風水之說很相信,東鄉民眾爭相捐錢,磚壁村人獻工獻料,玉皇廟僅用3個月時間就建成。

現在的村中道路整潔一新,主路呈曲尺形,由西向東,折向南。拐角東側,就是八路軍總部舊址紀念館——原先的玉皇廟。玉皇廟的大門實際上位於南北中軸線的西側。臺階上是屋宇式門樓,大門牆西側掛豎匾,上書“八路軍總部舊址紀念館”,是時任中宣部部長陸定一題寫的館名。紅漆大門上部有匾額,三個黃底黑字繁體字“萬聖廳”,說明當時修廟時的風水要求還留有痕跡。

為了風水好,這個村三個月建起一座玉皇廟

磚壁村玉皇廟俯瞰。

為了風水好,這個村三個月建起一座玉皇廟

玉皇廟(萬聖廳)正門。

邁步進入,是一個大院子。大致分東中西三塊,西邊是正對大門的李家祠堂,後來作為彭德懷副總司令舊居,三開間的前廊式房屋,兩邊是矮小的耳房。左手邊西牆根,有一株彭總親手栽種的榆樹,主幹粗壯挺拔,三人合抱,樹冠闊大,枝繁葉茂,這就是聞名的將軍榆或稱彭總榆。

為了風水好,這個村三個月建起一座玉皇廟

李家祠堂。

東邊院高出地面半米,是開放式小花園,邊上有一眼旱井,是當年政委鄧小平帶領戰士親自打的軍民井。正中間的大院,就是玉皇廟戲臺與享亭之間的廣場。廣場正南,就是過去的倒座古戲臺,坐落在一米來高的四層青條石基座上,原本為廊柱結構,東西有配殿。後來砌牆成了八路軍總司令部秘書處,現在為陳列室展廳。

為了風水好,這個村三個月建起一座玉皇廟

戲臺改成的陳列室。

享亭為捲棚頂磚木結構,三開間,兩邊是鐘鼓樓。鼓樓緊挨著李家祠堂的東耳房,底下是券洞形過道。券洞頂上也有題匾“八路軍總部舊址紀念館”,是陸定一題寫的橫幅。享亭是廊柱式的磚木結構建築,在過去柱間裝有活動槅扇,酬神唱戲時,將隔扇打開,便於北面正殿內的玉皇大帝欣賞。

從鼓樓券洞過道進入後院,戲臺、享亭正中軸線末端的大殿就是玉皇廟正殿。正殿也是三間,兩側有耳房,東西還各建有廊房三間。正殿前簷下,斗拱裝飾別具一格。正面明間樑上的斗拱雕琢成龍形,張牙舞爪,黃色間綠;兩邊的次間樑上斗拱雕成象形,貼耳卷鼻,灰白相間。斗拱外露端頭雕成龍形的常見,雕成象形的非常少見。其他部位雕樑畫棟,彩繪華麗,顯示了對玉皇大帝不一般的尊崇。

為了風水好,這個村三個月建起一座玉皇廟

前院通往後院的側門。

繞到後面,還有一處獨立的小院,是奶奶廟(媧皇廟)所在,抗戰時為左權將軍舊居。院內有千年古柏挺拔穿天,百年丁香芬芳撲鼻。居室門頂上掛著鄧小平題寫的匾額“懷念左權同志”。這裡是當年左權同志一家三口的住所,現在還陳列著相關遺物。

為了風水好,這個村三個月建起一座玉皇廟

左權曾居住過的小院。

走訪完畢,胡哥不由地感慨,當年的神仙道場成了抗戰時八路軍的司令部,眾神仙讓位於眾將星,當年指揮部號令所指,軍民上陣殺敵保家衛國,昔日傳統信仰地,留下了今人保家衛國的紅色故事。


喜歡胡哥文章的請加關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