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區分恆星和棕矮星的界線可能很快就會清晰起來

什麼時候恆星不是恆星?

區分恆星和棕矮星的界線可能很快就會清晰起來

區分恆星和棕矮星的界線可能很快就會清晰起來

由於卡內基的Serge Dieterich領導的新工作,區分恆星和棕矮星的界線可能很快就會變得清晰。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研究小組的發現表明,棕矮星的質量可能比天文學家先前認為的要大。

要想發出明亮的光,恆星需要從內部深處氫原子的聚變中獲得能量。如果過小,氫就無法聚變,所以這個物體會冷卻,變暗,變成褐矮星。許多研究人員正試圖確定這條分界線兩邊物體的質量、溫度和亮度。迪特里希解釋說:“瞭解恆星和棕矮星之間的界限將有助於我們理解它們是如何形成和進化的,以及它們是否可能存在可居住的行星。”

Dieterich和他的同事們——包括卡內基的Alycia Weinberger, Alan Boss, Jonathan Gagne, Tri Astraatmadja和Maggie Thompson——證明了棕矮星的質量比天文學家想象的要大。最新的理論模型預測,將恆星和棕矮星分開的邊界出現在質量是木星70到73倍的物體中,質量大約是太陽的7%,但是Dieterich和他的團隊的結果對這個預測提出了質疑。

茲的團隊觀察到兩個棕矮星,叫做C B和英蒂εε英蒂,是一個系統的一部分,還包括一箇中等亮度的明星——英蒂ε的兩個棕矮星太微弱的星星,但是他們的質量分別為75和70倍木星,根據研究人員的發現。團隊完成這些測量,使用的數據來自兩個長期研究——卡內基天體測量行星搜索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卡內基和山丘Tololo美洲天文臺視差調查由鄰近恆星的研究財團——允許他們檢測出運動的兩分鐘棕矮星的背景下,那裡的星星。

令研究小組驚訝的是,他們的發現將Episilon Indi B和C放在了之前被認為是恆星領域的地方,儘管我們從其他觀察中知道它們不是恆星。Dieterich總結道:“綜合起來,我們的結果意味著現有的模型需要修改。”“我們發現最重的棕矮星和最輕的恆星在質量上可能只有細微的差別。但儘管如此,它們註定要過不同的生活——一種是奔向暗淡而涼爽的世界,另一種是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閃閃發光。

溫伯格補充說,改善恆星和棕矮星之間分界線的定義也可以幫助天文學家確定在我們自己的星系中各自存在多少顆恆星。“我們感興趣的是恆星和棕矮星是否總是以相同的比例存在於恆星形成區域,這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我們星系的整體宜居性,”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