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自汗從痰瘀論治

自汗從痰瘀論治

汗證是指由於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洩失常的病證。其中,不因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白晝時時汗出,動輒益甚者,稱為自汗;寐中汗出,醒來自止者,稱為盜汗,亦稱為寢汗。早在《內經》即對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認識。明確指出汗液為人體津液的一種,並與血液有密切關係,所謂血汗同源。故患血液耗傷的病人,不可再發其汗。生理性的出汗與氣溫高低及衣著厚薄有密切關係。如《靈樞·五癃津液別》說:“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天寒則腠理閉,氣溼不行,水下留於膀胱,則為尿與氣。”在出汗異常方面,談到了多汗、寢汗、灌汗、絕汗等。《景嶽全書·汗證》對汗作了系統的整理,認為一般情況下自汗屬陽虛,盜汗屬陰虛。但“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也。”《臨證指南醫案·汗》謂:“陽虛自汗,治宜補氣以衛外;陰虛盜汗,治當補陰以營內。”

臨證舉例

患者牛某,男,42歲。因“胸前汗出1年餘”來院就診。細問病史,患者靜坐時即出現胸前汗出,嚴重時可溼透衣服,伴心悸,時有心胸憋悶疼痛,心電圖檢查無異常。先後服用玉屏風散、天王補心丹等藥,不效。來診時見患者胸前汗出溱溱,形體肥胖,寐差,納食可,二便尚調。查舌質淡暗,苔白膩,脈沉澀。綜合舌脈症,診斷:汗證(痰瘀內阻)。處方:丹參30g,砂仁6g,當歸10g,桃仁12g,紅花10g,川芎6g,瓜蔞15g,薤白12g,法半夏9g,赤芍6g。水煎服,日1劑。服藥3劑後,出汗明顯減輕。效不更方,上方繼服3劑,諸症狀消失。

左振素認為自汗雖多屬氣虛、陽虛之證,但該患者服益氣固表、滋陰降火之藥不效。《類證治裁·汗證》指出:“凡服止汗固表藥不應,愈斂愈出者,只理心血。”審患者時有心胸憋悶疼痛,查舌質淡暗、苔白膩、脈沉澀,實為痰瘀內阻。患者素體肥胖,肥人多痰溼,痰溼內生,氣血運行受阻,終致痰瘀內阻。汗為心之液,心主血脈,心血內瘀,胸陽鬱閉,迫津外洩,故見胸前汗出。《醫林改錯》亦指出:“瘀血亦令人自汗盜汗。”故方中以丹參、當歸、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活血通脈;瓜蔞、薤白、法半夏、砂仁行氣化痰,全方共奏化痰活血通絡之功,正中病機,故能取捷效。臨證患者多病情紛繁複雜,多方求診,病久多累及氣血,病多相兼為患,需醫者仔細甄別,審證求因,辨證論治,方能把握全局,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失治、誤治。(易勝)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