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江西最低調的城市 坐擁世界遺產被譽“江西第二城” 現僅為三線!


位於江西省最北部、贛鄂皖湘四省交界處的九江市,古稱“潯陽”,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作為眾多江河匯聚的戰略要地,便利的交通曾經使九江成為中國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有著“江西北大門”之稱。

被譽為“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九江,還是江西唯一的沿江港口城市和中國首批5個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2017年,九江的GDP達到了2400億,人均GDP49790元,同比增長9.3%,成為名副其實的“江西第二城”。

神奇的大自然賦予了九江雄美壯觀的山水勝景。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美譽的廬山以其迷人的秀姿,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在此駐足,其中尤以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最令人嚮往。1996年,廬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座落於廬山西麓的東林寺是佛教淨士宗的發源地,被譽為中國佛教八大道場之一。寺廟由晉代高僧慧遠於東晉太元九年創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東林寺在唐代盛極一時,也被日本佛教淨土宗和淨土真宗奉為祖庭。

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間的白鹿洞書院位於廬山五老峰東南,佔地面積3000畝,是中國教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其辦學模式曾傳至日韓及東南亞一帶,影響了後世數百年,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並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

被譽為中國江南十大名樓之一的潯陽樓位於九華門外的長江之濱,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至今已有1200年曆史。古樓最初為民間酒樓,歷來為名人云集之地,後因白居易的《琵琶行》和小說《水滸傳》中宋江題反詩、李逵劫法場等故事而名噪天下。

九江除了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全市水域面積佔全省的1/5,人均淡水資源是全國的4倍。九江境內的鄱陽湖水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每年冬春季節,約有兩百多種鶴類珍禽在此棲息,素有“中國第二長城的美譽”。


花樣繁多的美食也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九江擁有豐富的水產資源,最受歡迎的豆參煮魚是鄱陽湖地區的特色菜,尤以都昌為最佳。經過油炸的豆參通透鬆脆,口感筋道,與鮮美的鄱陽湖魚完美融合,湯若羊脂,入口奇鮮無比,堪稱一道家常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