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蒙田:知識大爆炸時代,無知可分為兩種,愚昧型最可怕「值得收藏」

誰要治癒無知,先要承認無知......

驚異是一切哲學的根本,探索是進步的基礎,無知則是死衚衕。

——《論無知》

蒙田:知識大爆炸時代,無知可分為兩種,愚昧型最可怕「值得收藏」

蒙田(1533——1592年):法國文藝復興後期、十六世紀人文思想家。

後世受蒙田影響的有:愛默生、尼采、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等。

蒙田的散文主要是哲學隨筆。

歷史證明蒙田與莎士比亞、蘇格拉底、米開朗琪羅一樣是一位不朽的人物

蒙田:知識大爆炸時代,無知可分為兩種,愚昧型最可怕「值得收藏」

蒙田說,世界上所有弊端的產生,全都是因為我們害怕暴露自己的無知。

不知道裝知道,不明白裝明白。於是,我們離真理越來越遠。

蒙田說,很多人總是可能的事說成確定的,但我一點也不喜歡。

相反,自己欣賞“也許”、“在某些情況下”、“據說”、“我認為”等等緩和語氣,因為它能減少我們的唐突。

蒙田:知識大爆炸時代,無知可分為兩種,愚昧型最可怕「值得收藏」

蒙田說,如果自己教育孩子,不要他們十歲之前就裝出博士的樣子。

相反,即使他們六十歲以前,也該保持學徒的樣子,

他們應該養成一種詢問式的回答習慣,謹慎謙虛並保持懷疑。

比如:“這什麼意思”?“我不明白”。

蒙田:知識大爆炸時代,無知可分為兩種,愚昧型最可怕「值得收藏」

迷信跟隨驕傲,對它敬重若父

——蘇格拉底

蒙田說,人類如果增進智慧和提高學問,容易使人驕傲,那麼這是人類的最初墮落。

儘管,蘇格拉底被賜予“智慧之神”。

但蘇格拉底認為,其實很多人和自己一樣正直、節制、勇敢、博學。

甚至還有人比他更高尚、雄辯。

真正成熟人的過程,就像麥穗的成長過程:麥穗空的時候,麥子長得很快,麥穗驕傲地高高昂起;但是麥穗成熟飽滿時,它們開始謙虛,垂下麥芒——蒙田

最後,蘇格拉底才得出結論,說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唯有不自以為是,因而能成為智者。(蘇格拉底推崇無知的學說,最大的智慧是純樸)

人最突出的愚蠢是認為自己有學問有智慧——蘇格拉底

蒙田:知識大爆炸時代,無知可分為兩種,愚昧型最可怕「值得收藏」

蘇格拉底

人經過一切嘗試和探索後,在一大堆洋洋灑灑的學問知識中,找不到一點扎實有分量的東西,發現的只是過眼雲煙,也就不再自高自大,老老實實承認人的天然地位——蒙田

蒙田說,在這個世上,人的無知可以分為兩種,未獲得知識以前有一種愚昧型的無知,獲取知識後有一種知識型的無知。知識會產生和造成後一種無知,但同樣也會瓦解和消除這種無知。

  • 我們所知道的東西是虛的,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是實的——柏拉圖
  • 幾乎所有的古人都說,我們不可能認識什麼,理解什麼,知道什麼,我們的感覺是有限的,我們的智力是弱的,我們的人生又太短了——西塞羅
蒙田:知識大爆炸時代,無知可分為兩種,愚昧型最可怕「值得收藏」

柏拉圖

蒙田最後又說,這兩種無知,所謂的區別,在於知識型的無知,就好比,知道自己無知,判斷自己無知,譴責自己無知,這不是完全的無知。而完全的無知,是不知道自己無知的無知。

蒙田:知識大爆炸時代,無知可分為兩種,愚昧型最可怕「值得收藏」

中國古人也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或學無止境,有相似點。

主要不同的是,西方的哲學家更偏向“懷疑主義”,

他們永不滿足於眼前的“真理”。

按蒙田所說,我們應該擁有求知的慾望和務實的精神,

對周身的一切保持謹慎謙虛的態度。

同時,不要輕下結論,因為我們所知道的東西再多,

比起我們所不知道的,不過滄海一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