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外國人評價中國歷史,得看待他們怎樣去寫中國史。對於這個話題國外歷史學家意見不一,有的是誇大,又的是過於偏見對中國史刻意貶低。畢竟不是咱們去看待自己的歷史,所以相對外人來言,難免就有誇大自己而貶低別人行為,誰都有自私一面,都會以個人主義看待外面事務,國家之間也不例外。
就拿韓國來說吧!韓國主要是在歷史地圖上做得手腳比較大,總把中國輝煌的古代史和自己粘在一塊,明明就沒有,卻說成有,把自己的疆域說得比全盛時期的蒙古帝國還要大,甚至一度到歐非兩洲,吹得有點太過了,總想試圖在唐朝和元朝,清朝這樣大疆域王朝喝點羹,過份的是把江南和山東都劃給自己了。對於韓國而言無非就是有一個高句麗嗎?在隋唐之間擁有一些松花江地區,可是被韓國吹大了,進行炒作,故意誇大,說他們擁有外蒙甚至和新疆,都比唐朝還要大,唐朝這麼大領土,是他們佔領了韓國,為此還拍了一部電視劇,唐太宗被打瞎了一個眼睛,在過去,確實隋唐對付高句麗很棘手,可是也不可能荒唐到這個地步。韓國染指唐朝同時又染指最大帝國元朝,他們仍把自己畫的很大,大得明顯,一度想把成吉思汗的國籍納入自己家,所以韓國有竊取他國文化的嫌疑,總把一些不沾邊的歷史用模糊的古代神話來提高自己,前幾年韓國還不是想將孫悟空花果山納入自己國藉內嗎。
韓國下來日本,日本歷史學家對中國史相對而言是沒有過於誇大自己的成分,一定程度上還把中國古代史寫得很偉大,尤其突出的是文化政治,軍事上描述相對客觀,畢竟日本有資深的歷史學家不少,他是專門研究中國一部分史的,像對蒙元史感興趣的小林高四郎就是個例子。在他所寫的《世界征服者史》中,描寫成吉思汗一生都是靠蒐集大部分可靠資料來完成的,所以他的見解還是有一定依據的,往往被作為參考資料。但是描述有些東西卻漏洞百出,比如說疆域上,他往往把漢朝和唐朝畫得很大,逐重突出東亞史要比其他世界優越,還有元朝,日本把元朝與蒙古帝國混為一談,這也是他們更大膽突破,比如現在部分中國史學家一般避瑋這個話題,日本對成吉思汗是有一定崇拜的,他們也同樣崇拜忽必烈。在對待蒙古與中原王朝的歷史上,並沒有像歐美一樣把蒙古單獨拿出來,日本一定程度還認為蒙古一部分是中國史,始終和中國史學界走在一起的。
臨近的日韓我們說完了,現在討論一下歐美史學家評價中國史,歐美歷史學海也挖得挖不完,各派林立,他們對待世界各國一定程度還是很公平的,但有時也有很大缺陷,那就是把自己的本土史寫得很細緻,而亞洲其他國家卻簡單概括,寫得帶一定偏見。從古到今,歐州史學家都是以宗教想法去寫歷史的,他們把歐洲各國東到俄羅斯還有北非,寫得相當詳細,再沒有誰比他懂得多了,而對於遠東的中國一些國家,他還是要提的,但只是簡單概括,畢竟他們學漢字吃力,向像樣的中國史通卻很少。
寫中國歷史,還得參考其他著作,但總會加入個人因素在裡面,尤其把邊疆少數民族單獨拿出來,和中原文化對立著看待,而把黃河和長江一帶用現代意義的中國來認同,像周圍各民族政權,尤其是蒙古地區,一律認為國外,中國古代戰爭,他們認為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開戰,這種狹隘的思想無非就是刻意貶低他國。但並不是一棒子打死,也有許多中國歷史通,比如《草原帝國》格魯塞,《劍橋中國古代史》他們一定程度毫不避違敏感話題,大都通過中國史書參考寫來的,但還是有些不地道的事,那就是中國古代疆域問題。
歐洲史學界雖然把世界各國看得很平等,但對中國史而言,只會拿出自己的想法來,疆域劃分問題,他們不像日本把中國,漢,唐,元,明,畫得很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參考資料的。在中國歷史界,譚其驤的歷史地圖最規範,有依有據,國外歷史學家不知道不清楚通過那門子學派得來的,無非就是儘量找缺陷來貶低別人,而提高自己而已。
閱讀更多 歷史蘆先森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