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智慧物流讓距離不是問題

提到新零售,不得不提它的下游產業——物流。當前,通過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鏈接功能,舊的零售邊界與渠道被打破,新的邊界與渠道正在建立中,在此背景下,“新物流”的概念應運而生。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表示,新物流是新零售的基礎設施,“新型銷售的核心是物流,沒有物流保證,新型銷售就是空中樓閣”。

重構人貨空間關係

“新物流的重點在共配,核心區域是城市,關鍵點為服務。新物流與舊物流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做好服務。新物流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四個維度,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為物流客戶創造價值;在既定服務水平基礎上儘量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系統成本;為物流企業(行業)創造利潤。物流經歷了以“經驗備貨”為特徵的工業時代、以“快遞發貨”為特徵的電商時代,現在將要進入以“數據備貨”為特徵的新零售時代。新時代下物流的具體特徵,倉配社會化,線下實體店將成為物流支點,節點形態更加無形化;供應鏈數據化,數據在整個鏈路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前置布倉成為常態;B2C物流取代C2C物流成主流。

新物流即智慧物流

傳統物流由於信息不對稱、資源不共享、系統不協同,物流體系不能互聯互通,帶來嚴重的資源浪費。智慧物流的發展和物流標準化的推進將帶來多種顛覆性創新。在智慧物流體系中,感知功能將基於物流實體要素的全程數據化,效率由數據驅動。

“多主體多環節協作,物擁有自己的‘意識’,何時走何時止,皆自知。”王繼祥通過極具畫面感的描述闡釋了智慧物流的目標狀態。在他看來,壓軸智慧物流的核心技術依然是人工智能,他說:“最後,能處理一定複雜問題的物流互動機器人開啟智慧物流的大門。”

新物流離不開標準化,標準化是物流系統互聯互通的關鍵。超文本傳輸協議標準的統一奠定了虛擬世界信息流互聯互通的基礎,實體物理世界的物流也需要互聯互通。超越實體物流系統的統一標準是打通物流體系的基礎標準。物流中的“物”以“單元”形態在各個物流系統間流動,物的單元化標準是物流系統的接口標準,也是政府推動物流標準化的抓手。

倉儲是物流的重要環節。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物流需求及線上線下融合的物流需求同時釋放,深度整合倉儲資源、共享商品庫存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新零售要求全新倉配模式

新模式提升了物流體驗,降低了包裹運距,但對倉儲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王繼祥說,B2C倉配一體化物流體系中,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技術得到普遍應用,智慧物流系統已經成為電商企業網購和新零售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各大電商巨頭都傾向於全面掌控B2C物流系統,與電商平臺融合與協同,實現統一運作與管理。

“京東、天貓等平臺都要求各大品牌商使用自己電商平臺的倉儲系統,實現對末端物流配送的統一優化與運籌,發揮智慧物流的預測、優化、運籌、集約等優勢。”以國內兩家電商巨頭的物流業務佈局為例進來說,“目前,B2C物流已經成為京東與阿里兩大集團物流市場競爭的主戰場,兩大平臺紛紛加大了B2C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全面提升物流體驗,推動智慧物流發展,市場競爭開始加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