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日本“天武朝”8位天皇,流著漢人血脈,為什麼他們會被邊緣化?

日本“天武朝”8位天皇,流著漢人血脈,為什麼他們會被邊緣化?

中日友好交往

日本天皇家族萬世一系,從古到今都未曾更換,舉目全世界僅此一家。日本和中國有著千年的交往史,雙方間既打過4次大仗,也曾長期友善往來。來自中國的政治制度、建築風格、文字繪畫曾深刻影響日本,而中國來的移民也為日本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關於中國移民,我們最熟悉的人物是秦朝的徐福,他當年奉秦始皇的詔令去海上仙山尋找“不死藥”。結果,秦始皇失望了,因為徐福的人馬壓根就沒回來。民間流傳著一個傳說,說他去了日本,更有甚者說徐福就是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

徐福來到日本,現在連很多日本人都相信是真的,但是不是神武天皇就有爭議。然而,日本歷史上真有一位天皇是漢人後裔——天武天皇,根據父系血緣的觀點,他跟天皇家族沒什麼血脈相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日本“天武朝”8位天皇,流著漢人血脈,為什麼他們會被邊緣化?

天武天皇

出場人物主要是3個天皇,2個同母異父兄弟——天智天皇、天武天皇,以及天智天皇的兒子——弘文天皇。大概的情節如下:天智天皇死後,傳位給弘文天皇,而天武天皇發兵奪取政權。下面是升級版的情節,不瞭解這段歷史的朋友,會覺得出來的天皇太多啦!

先提一下日本第38代天皇——天智天皇,他也是挺神的存在,爸爸是舒明天皇、媽媽是皇極·齊明天皇(2次出任天皇)、兄弟是天武天皇、兒子是弘文天皇、女兒是持統天皇。

天智天皇最大的政績是推動“大化改新”,學習唐朝的政治制度,開始律令制國家建設。他的兄弟大海人皇子,也就是後來的天武天皇,因為能力出眾而被視為眼中釘,因為怕他對兒子們造成威脅。

儘管表面上,大海人皇子被天智天皇立為繼承人,但天智天皇並不信任這個兄弟,他希望由自己的兒子大友皇子來繼承皇位。為什麼天智天皇這麼敵視兄弟呢?

日本“天武朝”8位天皇,流著漢人血脈,為什麼他們會被邊緣化?

遣唐使

大海人皇子不被信任,也是由理由的,因為他是天智天皇的同母異父兄弟,還是歸化人的兒子。所謂歸化人,就是那些國外移民到日本生活的群體,在古代主要是中國人、朝鮮人。

大海人皇子的父親叫高向玄理,《日本書紀》裡稱之為高向王,高向姓是7個漢姓之一。高向玄理是日本的遣隋使,曾經跟隨小野妹子去隋煬帝的朝廷。歸國後,被自己的前妻皇極天皇(後來復出叫齊明天皇)提拔為國博士,再後來在出使唐朝期間死亡,死因不明。

有人認為高向玄理的死,與天智天皇有著不小的干係,可能因為權力鬥爭而被暗殺。原因很簡單,高向玄理是齊明天皇的前夫,也是皇位爭奪者大海人的父親,天智天皇有理由派人加害。

日本“天武朝”8位天皇,流著漢人血脈,為什麼他們會被邊緣化?

日本女天皇

談完大海人皇子的父親,我們來看一下她的母親——齊明天皇,一位傳奇的巫女式天皇。她先當“皇極天皇”,然後讓位給“孝德天皇”,再度復出為“齊明天皇”,之前的日本歷史沒誰有過這樣的經歷。

從某個角度說,齊明天皇確實有著不同常人的能力,否則難以如此把控政權。據說,齊明天皇的能耐很大,臣民用佛法求雨只能得到一點兒雨,而她不用任何祭祀就能喚來傾盆大雨。她被老百姓視為“神靈”,擁有著超自然的力量,這樣也就能解釋她帶著前夫的兒子還能嫁給舒明天皇。

齊明天皇的爹是茅淳王,她的媽是朝鮮半島百濟的王女。齊明天皇改嫁舒明天皇后,帶過來的兒子“漢皇子”改名“大海人”,這兩個名字日語的寓意一致。公元661年7月24日,齊明天皇死在出徵的前線,享年68歲。沒有母親的蔭護,大海人皇子能夠安全嗎?

日本“天武朝”8位天皇,流著漢人血脈,為什麼他們會被邊緣化?

日本武士

齊明天皇死後,天智天皇登上皇位,他像母親一樣喜歡百濟,派兵參加白村江戰役就很能說明問題。而他能力出眾的兄弟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就不一樣,他特別喜歡漢高祖,仰慕中華文明。

上文已經提到,大海人皇子被立為天智天皇的繼承人,而事實上天智天皇屢次要除掉這個兄弟。幸好大海人皇子夠機靈,而躲過多次劫難,《日本書紀》曾記載這樣一件事。671年10月17日,重病在身的天智天皇對大海人皇子說:“我已經來日無多,國家的事就交給你啦。”

“不,我只想去吉野山剃度為僧,為您進修功德。至於國家就交給大友皇子吧。”面對天智天皇的圈套,大海人皇子表現出對皇位的無感,讓他逃過殺身之禍。事後,大海人皇子就真的跑去當和尚了,而大友皇子最終接替老爹的位置,成為弘文天皇。歷史證明,大海人皇子不會這樣就退場……

日本“天武朝”8位天皇,流著漢人血脈,為什麼他們會被邊緣化?

壬申之亂

公元672年6月23日,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在吉野舉兵,途徑伊賀、伊勢,最終到達美濃。他以美濃為基地,集結東國各地軍隊,以2路大軍金兵。7月22日,瀨田川決戰爆發,大海人皇子取得決定性勝利,弘文天皇走投無路在山崎自殺。

公元673年,大海人即位,是為第40代天武天皇。我們現在講的日本天皇,其實前39代叫“大王”,是天武天皇第一次使用“天皇”稱號。而天皇的稱號,源頭則在同時期的唐高宗那裡,《舊唐書·高宗本紀》記載:“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如果再追述的話,就能追到道教典籍裡面,在道教裡“天皇”是最高級的神。

天武天皇是日本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他一方面強化中央集權、削弱貴族勢力,讓天皇的權力大大增強;另一方面注重提拔中下層官員,能夠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另外,他繼續推行班田收授、租庸調執法,制定“八色之姓”來固定身份秩序,進一步完成國家律令制建設。那麼,天武天皇及其後裔天皇的存在感,為什麼這麼差?

日本“天武朝”8位天皇,流著漢人血脈,為什麼他們會被邊緣化?

德仁夫婦

天武天皇奪得政權之後,他的天武朝卻未能長久,在經歷8代天皇后,家族就斷絕了。而他的老對手天智天皇最終勝利,天武朝第48代稱德天皇之後,天智天皇的後裔光仁天皇、桓武天皇依次上位。

天武朝的絕嗣,讓他們也被天皇家族邊緣化,表面上看皇統永續,而實際上天武朝的天武、持統、文武、元明、元正、聖武、孝謙(稱德)、淳仁9代8位是被排擠的。這樣的例子,你能發現不少,比如日本的“神靈奉幣”活動,祭祀從天智之後的天皇,唯獨排除天武朝的8位天皇;比如日本皇家寺院——京都湧泉寺,歷代天皇的牌位被放在這裡奉安,就沒有天武朝的8位天皇。

為什麼天武朝的天皇會被邊緣化?原因是天武天皇的出身有問題,因為他流著漢人的血統,從根本上來說跟日本皇室的父系血統沒關係。根據眾多專家的推論,發現這個問題的就是第50代天皇——桓武天皇,於是天武朝就被忽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