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運輸企業最大的涉稅問題是什麼,該如何處理?

小樣兒piupiu


通常,說涉稅風險,包括兩個方面:


少交稅被處罰的風險

沒規劃好業務多交稅

我們就來說說運輸企業的這兩項涉稅風險

少交稅面臨處罰的問題

營改增後,運輸業從3%的營業稅,變成了現在10%的增值稅, 可抵扣的油料成本大概在30%-40%左右,整體稅賦和原來相比,可能要更重一些。

不過,運輸業有比較明顯的兩個特點:車輛掛靠、客戶不要票。這就讓很多運輸企業利用起來進行“稅務籌劃”。

個人的車很多業務不能接,就必須掛到運輸公司名下,於是,運輸公司就把個體戶的車發生的郵費,也開到公司的車名下,一般都是跟加油站溝通好的。這樣一來,運輸公司用來抵扣的進項就變多了。要交的稅自然也就少了。

運輸公司還會承接一些不要開票的個人業務,運輸公司為了少交稅,可能就會隱瞞這些收入的收入,增值稅和所得稅都能少交一些。

這是比較典型的兩種手段,再有的,甚至找個人去開油票。但是,這種真要查,其實也很容易被發現,根據車輛的運輸公里數,是可以大概估算出來成本的,甚至大概的毛利水平,稅務局也心裡有數,一旦數據太離譜,很可能會被揪出來,就會面臨稅務處罰,幾倍的罰金,很可能讓之前的“籌劃”前功盡棄,還變成稅務局的黑名單。

多交稅帶來的損失

交通運輸服務10%的稅率看起來很清楚,但實際業務中,也有容易混淆的地方。

物流輔助服務的稅率是6%,明顯比交通運輸服務要低。所以,裝卸費、搬遷費這些應該和運輸服務分開計算,合同上也應該分別列示,開票時更應該選擇不同的項目。否則就按照高稅率了。

同樣的,運輸過程若是出現破損,運輸公司可能就要把客戶的東西買下來。那這些破損的貨物,再賣出去的時候,稅率是16%。這時,也應該考慮,是不是可以把運費和銷售收入分別計價,否則就全是按照16%的稅率了。

以上,是關於運輸企業的涉稅問題。總得來說,就是要合法進行籌劃,減少涉稅風險。不多交稅,也不少交稅,不讓抓到把柄 ,安安全全地經營。


康愉子


兩年前一個物流企業的老闆諮詢我他公司的財稅問題,就接觸到的情況回答你的提問,藉以交流。

一、物流運輸企業現狀

物流業在我國經濟中佔有重要作用,物流業的發展能促進投資的增長,投資的增長則會導致經濟的增長。發達的物流業能使資本以更低的成本運營,能極大的提高資本的產出效率。物流的發展使商品流通速度加快,大大降低了人們需求被滿足的時滯,從而擴大了需求,促進了經濟增長。物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優先發展的產業。

物流企業多、小、散、弱。近年來,隨著資本進入,互聯網滲透,競爭加劇,物流業在變革,調整中蹣跚前行。

物流企業是國家的基礎產業,在如今的行業競爭中,規模仍舊是企業地位的象徵,先不談利潤,就只是規模這一點就將是面對政府,面對投資人,面對客戶的最有力說明。這種思維的主導之下,國內諸多物流企業千方百計開啟規模化之路。但是,如今想整合物流行業的企業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浮躁,都想一步到位走捷徑,所以,依然擺脫不了多、小、散、弱的現狀。截止到2016年,我國道路貨物運輸經營主體超過720萬家,平均每一個主體擁有車輛1.55輛,90%的經營主體為中小型企業,承擔了90%以上的公路貨物運輸業務,經營模式多為傳統的單車貨物運輸,管理手段簡單,貨源組織能力差。

  二、當前物流運輸企業面臨的涉稅問題

營改增後,運輸企業要給客戶開具11%稅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2018年改為10%,面臨的主要問題(現狀)是:第一沒有進項稅可抵扣;第二成本支出沒有合規票據,造成運輸企業稅負沉重。受此影響,很多運輸企業營改增後經營收入大幅縮小。

造成此狀況的主要原因是運輸行業的主要經營模式。運輸企業一般自有車輛極少,現在社會上跑的運輸車輛一般都是個人購買的車輛。當前運輸市場也不侷限於某一地某一市,運輸企業承接客戶運輸業務後一般在貨物起運地聯繫車輛進行運輸,承運車輛具有隨機性。由於車輛車主(司機)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車輛又不屬於運輸公司自有車輛,就形成了以上問題。

個人認為要解決以上問題,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經濟發展,還需要國家從物流業增值稅所得稅具體徵管方式上進行改革。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大家交流,請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