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厉害了!南方科技大学半年输送3位“院士级”大学校长

厉害了!南方科技大学半年输送3位“院士级”大学校长
厉害了!南方科技大学半年输送3位“院士级”大学校长

来源 | 南方新闻、长江新闻

3月26日,香港理工大学网站发布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下称“南科大”)副校长滕锦光将获聘为该校校长,将于7月到任。据了解,短短半年时间,南科大已经向粤港两地高校输出了3位院士级的校长,这一现象在全国较为少见。

近年来,广东吸引了大批高层次学者,而现在以南科大为例的高校正通过人才输送辐射带动粤港高校发展,引人关注。

去年11月,加拿大工程院、皇家科学院“双料院士”王泉接棒汕头大学执行校长,他此前在南科大担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泉1967年出生于辽宁沈阳,从事结构工程、力学和智能材料等研究,在浙江大学获学士、北京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后,先后赴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香港等高校任教。

紧接着今年2月,王泉的工作拍档,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汤涛出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下称“北师港浸大”)校长。汤涛1963年生于安徽舒城,2017年成为深圳“本土”产生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赴英国深造,后在加拿大、香港高校任职。

比汤涛年轻1岁的滕锦光是浙江温州人,结构工程专家,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浙江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后赴澳大利亚、英国深造,在澳大利亚、香港高校任职。

记者发现,3位“院士校长”有着诸多共同点,他们都是“60后”的顶尖科学家,在国内大学毕业后赴境外深造或工作,均有在香港高校就职的经历。

“通过人才流动,能把国际先进的高校管理理念和科研力量辐射到广东甚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高校,这是超越校际交流层面、带动区域高等教育提升的好事。”汤涛说。

其实一个大学频“输送”校长也并不是个例,以前,长江日报就曾报道过“华科大校长群”这一独特现象。

☟☟☟☟


2015年初,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罗俊,调任中山大学校长;2016年初,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段献忠调任湖南大学校长……在高等教育界,“华科大校长群”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现象。


他们或曾在华科大就读,或曾在华科大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在任的还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陈新,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等。


曾经担任大学校长或党委书记的还有原兰州大学校长王乘、原重庆大学校长刘飞和吴云鹏、原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小筑、原电子科大校长邹寿斌、原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伟、原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原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凡、校长熊健民,原燕山大学党委书记孟卫东,原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徐建培、原海军工程大学校长郭立峰,原空军雷达学院院长蓝江桥等。


对于这个独特的现象,《长江日报》在报道中进行了原因分析。


报道中提到华中科技大学曾经入选《Nature》评出的“中国十大科研机构”,也被称作“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华科大也一度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有一种观点认为,“华科大校长群”的出现,孕育、萌芽在朱九思、杨叔子任校长时期,兴起在周济、樊明武、李培根任校长的当代。


培养学生作风纯正、视野开阔、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甚至与“学在华工”成了民间口头禅都不无关系。


现如今,南科大在短短半年内,就输送了三位院士级的校长,不知在未来,我们是否也能期待出现“南科大校长群”现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