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從地理條件看,濟南城市要發展,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山河(泰山、黃河)的脅迫,而且,古代隨時都有黃河改道帶來的威脅。這種情況下,城市發展很難跨越大河阻隔,所以,受其限制,濟南管轄區域幾乎是都在黃河右岸。

古代經濟、人口規模條件下,這樣的區域或許能夠容得下一個省府,但要成為一個人口大省、經濟強省的區域中心,這樣的空間就顯得十分侷促了。

濟南泰安萊蕪,泰山腳下鐵三角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關於跨河,距離濟南市區一步之遙的齊河,早就有劃入濟南的傳聞,齊河這個地名就是“濟水”的意思,地理和文化上跟濟南可無縫對接,只是涉及德州方面的利益,一直未能“入濟”;關於穿山,萊蕪的劃入就是一個實際行動,濟南從東南方向跨越了泰山山地。

這並非萊蕪和濟南首次在一起。太遙遠就不扯了,我們從明清時期濟南府版圖來科普下。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濟南明府城範圍圖|

明代,濟南管轄區域包括了今濟南市、萊蕪市、泰安市北部,以及德州市、濱州市的一部分,不僅跨越整個泰山山區,而且還有一段海岸線。當時,濟南是省府、泰安是州(高於縣,小於府)、萊蕪為縣。

明代近三百年,位居泰山兩側的三城,在行政上是一體的。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清代,濟南府管轄範圍縮小很多,部分區域劃入武定府、青州府,泰安從州升府,並管轄了萊蕪。包括萊蕪在內的泰安府與濟南府,以泰山主峰和山脊線為界。

從海拔高度上看,泰山最高峰也不過1500多米,似乎不算大的障礙,但是不要忘了:泰山崛起於低平的華北平原,對於平原上的人來說,眼前的這列山脈顯然屬於龐然大物……

古時候,對泰安、萊蕪和濟南而言,相會很難,泰山山脈彷彿一條銀河。

穿山跨河:濟南的永恆命題

泰山是濟南、泰安、萊蕪之間的分水嶺,它和沂山、魯山等組成的泰沂山脈,是劃分齊、魯諸侯國的天然界限。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山東省南北分界示意圖| 製圖-公子羽/大地理館

山東西部的黃河以北區域,則是齊與趙、魏等國的緩衝區。這塊區域內,黃河河道不斷變化,沖積形成的平原在黃河故道與濟水之間,所以稱河濟平原或河間平原,河北的河間府得名也因為此。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元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宋末元初,趙孟頫名畫《鵲華秋色圖》描繪了濟南市北郊的風景,很多人將圖中的河流解讀為“黃河”,其實,當時的黃河是從今東平湖、向南改道,從江蘇北部的淮河進入黃海的,直到1855年,黃河下游才通過改道,從古濟水河道流經濟南。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歷代黃河改道示意圖|

從地理單元看,無論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山東大致被分成了三塊,大體對應著古九州中的青州、兗州、徐州(注:這裡的徐州是大區,不是城市)。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山東省南北分界示意圖| 製圖-公子羽/大地理館

從地理單元和區域文化來看,濟南本來是邊緣,而不是中心。明代將這三塊區域進行整合,變成了今山東省的模樣——整個山東的地形最高點是泰山,濟南、泰安,分居北、南。統治者權衡之下,將泰山北麓的濟南設置為新組建的行政區的中心。

省府濟南城的明代城池並不大,比它的鄰居青州府城略小,比兄弟省山西省府太原城的規模幾乎小了一半,這也是因為受限於侷促的空間和自然地理條件所致。

到了清代,明府城外又修了一道外城,城區面積才有所擴大。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康熙南巡圖》中的濟南府城|

首先,濟南山水方位反常。有山、有水、有平地,聽起來是個不錯的寶地,但濟南這個地理環境跟其他城市並不一樣。一般來說,聚落選址坐北朝南,背山面水,但濟南卻是反向的,它的環境是背水、朝山。

其次,濟南守著的黃河不是溫順的母親河,是一條含沙量極大、不斷改道,最終成為地上河的黃河。

第三,黃河進入山東從西南向東北流,河流與山體呈一個斜向夾角。濟南可拓展空間被限定在三角區域。

濟南區域看起來很平坦,其實內部小的起伏不斷。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嚴格來說,濟南城建在一個從泰山北麓,到黃河岸邊的緩坡上。筆者讀書的大學,即位於濟南,那裡曾有座著名的“山”形南門,進門之後則是兩條分向兩側的校內幹道,從南門大道到北門,幾乎是一路下坡——兩門之間,海拔落差有數米。一時間,形成了“歪門邪道下坡路”的段子。

校園位於城區東北部,還有這樣的起伏,何況是距離千佛山更近的老城了。所以,濟南城市規劃,就是在這樣的極不規則的地形環境下進行的。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將氣候、土地條件好,安定、富饒的地方稱為天府,陝西關中盆地、山西太原盆地、四川成都平原、江南太湖平原、福建福州盆地、北京小平原、瀋陽平原,都有被稱為天府的記載。

山東之地以今天來看似乎十分安定,在古時卻是多災多難之地。濟南首當其衝,但因為軍事戰略上十分重要,而且位居三大地理單元的結合部,於是成為省會所在。

中國的經濟中心是個-南北問題,山東的經濟中心是個-東西問題。明朝建省以來,山東的經濟中心先在西部運河沿岸,後來變成膠東沿海——

濟南從來不是省內最大的經濟中心,政治、文化中心是其最重要使命。

山東的運河或沿海地區,從來都是帶狀經濟,群狼並起,從來就沒有超大城市,山東省內、濟南、青島、煙臺,在區位和綜合實力上,各有所長。

為了把自己變得更出色,濟南也曾不斷地主動尋找發展機遇。這裡有一個關於它的另一個冷知識:它是晚清以來第一個主動對外開埠的省府。

我們知道,近代中國大門被列強打開,簽訂各種條約開放的沿海、沿江城市多是被迫開放。1904年,封建城堡裡的農耕文明薰陶的內陸城市濟南,主動對外開放。“自開商埠”的城市,中國擁有完全自主權。

1904年5月19日,清政府正式批准濟南自開商埠,在古城西南4000畝區域按照歐洲城市商業區進行規劃,東西以“經”命名大道7條,南北以“緯”命名公路11條。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近代日繪濟南鳥看地圖| 上圖中兩道城牆外的城區就是商埠區

清晚到民國時期,商埠經濟發展、軍事地位顯要,讓濟南城市規模比封建王朝時期擴大了數倍,由一座重儒的農耕封建城堡轉向近代化的城市——根據民國時期出版的地理教科書、地圖集的呈現,濟南在國內的綜合地位在十名左右為重點建設的都市。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濟南商埠區局部| 圖源:山東商報


地理條件依然在發揮作用,是樞紐而非中心的濟南,稍微懈怠就很容易被趕超。同時,它本身底盤也不大:從被解放到改革開放時期,濟南行政版圖數次調整,1973年以來確立的“雞腿”模樣的濟南市,並沒有恢復歷史上濟南府的版圖,面積在全國各省會中屬於偏小的。

早些時候,山東省和濟南市並沒有在意這些,在戰略上將青島作為龍頭髮展,天資本不出色的濟南逐漸變得中庸。20世紀90年代以來,等到周邊甚至中西部省份紛紛做大做強省會之後,

山東和濟南才意識到:所謂均衡戰略,並不被輿論看好。

當杭州、天津、西安、重慶、成都、武漢、鄭州等紛紛成為網紅後,山東和濟南意識到:沒有強省會的區域,會越來越被尷尬。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

面對輿論壓力和城市比拼的競爭局面,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在面子上是掛不住的,面臨周邊大都市的包圍,山東亟需一個強省會名片。

要做大做強城市,拓展地盤腹地是必須的,北京、天津就曾因發展需要不斷劃入河北省的區域。對於山東省來說,跨越山河阻隔、拓展空間的行動,其實已經姍姍來遲,但畢竟還是邁出了一步。

只是,面對泰山這麼個龐然大物,濟南的各個城區,很難像北京、上海、鄭州、石家莊那樣連成一片。顯然,從空間尺度看:因為地形限制,“大濟南”建設難度遠遠高於大北京、大上海、大南京、大武漢、大成都、大鄭州等等;從時間上看,“大濟南”做大的黃金時間已經錯過,但既然要做強省會,那就別再猶豫,擼起袖子加油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吧。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濟南與山東區域地形關係圖|製圖:公子羽/大地理館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成都-重慶與四川盆地地形關係圖| 製圖:公子羽/大地理館


如果山東要矢志不移地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級的大濟南:一個跨越泰山、穿過黃河,萊蕪、泰安及周邊鄒平、齊河等都被納入大濟南區域。如此大濟南在建設模式和城市景觀上也將創造一種新的模式: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泰山成為大濟南城中山,充當城市中央公園
山河的阻隔,無法讓大濟南區建設成片的都市連綿區
濟南將是一座沒有絕對中心的多點開花都市

由此可知:濟南的城市規劃、發展是很不容易的,對其GDP和城建,應該給與充分的理解;對於其擴展地盤,無論是周邊齊河、鄒平,還是萊蕪、泰安,都跟濟南在文化上有著聯繫,同屬泰山區域,並非強行併購;濟南做大,跟鄭州、武漢、成都做大,並沒有本質區別,其他強省會這麼幹的時候,媒體是很寬容的,對濟南也應該一視同仁。

因為地理條件的特殊,濟南的強省會戰略,註定無法複製別人的經驗。

未來,濟南、萊蕪、泰安應該會被納入統一規劃整體,打造山、河、湖、泉、林、城為一體的生態型城市,主城區是政治文化和第三產業中心,萊蕪區域主打新興工業經濟,泰安和長清、平陰、主打生態旅遊。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濟南大明湖鳥瞰圖

大濟南”跨越泰山的規劃要從長計議,目前要做的還是從細節、微觀層面:改善濟南城市宜居、宜商環境;改善城建基礎設施、恢復城市生態環境。媒體和群眾的吐槽,並非一無是處,長期以來,城市一直被詬病的土、亂,繼續改善。

濟南、泰安、萊蕪地理密碼:山東泰山之巔的“鐵三角””

鳥瞰濟南城區

結論:濟南地圖像雞腿,是由黃河與泰山塑造的。黃河和泰山確立了濟南、泰安、萊蕪三角地緣格局,也是山東“三國宴會”地理格局的描繪者。


撰文:鬼箭羽/大地理館 校對:蕭太后/大地理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