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上海有沒有可能超過香港,成為亞洲新金融中心?你怎麼看?

金十數據


其實,即使上海成為亞洲新的金融中心,香港也仍然會是亞洲地區乃至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亞洲並不缺金融中心,全球五大金融中心,有三個都位於亞洲,分別是香港、新加坡和東京。一直以上,香港這座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都受到來自新加坡和東京的挑戰,而如果上海成為亞洲新的金融中心,只不過是多了一個競爭者。



上海是我國的金融中心,至於未來有沒有可能超過香港,筆者也不敢保證。畢竟香港的金融實力確實很強,即使受到新加坡和東京的挑戰,它還是穩居世界前三,“紐倫港”的地位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打破的。

上海要發展成為我國的金融中心,其實並不缺資源。有龐大的內陸市場支持以及強大的國家作為後盾,上海這座自帶貴族氣質的城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被定位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就是要朝著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這條路而去。在筆者看來,上海要成為國際性的金融中心,現在主要欠缺的還是開放程度不夠高。提到國際性,那就是開放,而目前上海的外匯市場、資本市場等開放程度還有待提高,所以上海成為國際性金融中心,其金融自由開放是少不了的。相信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改革開放持續推進,上海會慢慢做到的。

目前上海的金融實力還是比較強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是衡量一座城市金融實力最權威的指數,根據去年9月份發佈的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上海以766分位居世界第五。


錦繡中源


所謂亞洲金融中心,上海短時間內是無緣了,因為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正在弱化。而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比較穩固。

上海:一座“偽”金融中心城市

作為中國的龍頭,上海一度成為中國百年來最繁華的都市,被人們成為“東方的巴黎”,可是,百年變遷,時序輪轉,東京、香港、臺北、新加坡、北京、深圳,甚至杭州、蘇州、南京都在影響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國內,深圳和北京是上海最大的金融對手,先發制人的深圳,挾改革開放這個天子,號令天下諸侯,群雄畢至,在近30年的時間裡面,殺出了一條血路。

而此時的上海,移民心態固化、民營企業蕭條,過於保守的經濟制度,海派文化的落寞,嚴重影響了上海在遠東地區的金融地位,上海,在前進一步是第二春,在往後退一步就是黃昏,顯然,上海已經步入了中年後期。

為什麼說上海是一座“偽”金融中心城市,因為中國四大行,總部都在北京,金融監管機構也在北京,上海有股票交易所,深圳也有,同時,深圳的每天資金流量是上海的1.7倍,因為深圳的民營企業發達,所以,我國金融中心其實是三足鼎立,北京做頂層設計,上海做門戶展示,深圳是市場流通。

鐵打的香港,流水的上海

很多人在唱衰香港的經濟,其實不然,香港的GDP增速雖然很慢,那是因為香港已經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完成了城市化的進程,相比於上海,提前了至少30年,香港,擁有天然的深水港口,航運發達,在最新的GaWC機構給出的城市排名來看,香港僅次於倫敦和紐約,排名全球第三,亞洲第一。香港的國際金融關聯能力,遠遠超過上海,香港與倫敦和紐約之間的金融聯繫,是全球最繁忙的金融關係鏈。而上海與倫敦紐約之間的關聯度,只能排在全球20個金融關係鏈之外。

所以,一句話概括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就是,鐵打的香港,流水的上海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參與話題討論!


蔣昊說經濟


上海放開管制分分鐘超過香港,為什麼不放開管制?因為上海不亂全國不亂,上海一亂全國都亂。


qingbugs


上海是標準的偽金融中心,從世界和亞洲範圍來說,亞洲金融中心是香港,上海永遠無法代替香港的地位。為什麼?因為上海的金融投資自由度和貨幣資金流通性永遠沒法和香港比,這是和政治體制有關係的,一國兩制使香港並沒有什麼變化,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以鞏固。香港是真正的自由貿易港,政府僅對金融經濟活動進行是否違規違法監督,不做其他干預。

那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嗎?也不是。操控中國金融命脈的四大國有銀行總部在北京,金融監管部門在北京,說了算的在北京。為什麼只有四大國有銀行才能操控國內金融命脈,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經濟必須占主導地位,這也是和政治體制有關係的。四大行總部和金融監管中心不遷到上海,上海永遠不是中國的金融中心。中國的金融資本流通不在上海嗎?滬市不在上海嗎?可別忘了還有深交所,而且據說深圳的資金流通量是上海的1.7倍之多。不要盲目誇大民營經濟和民間資本的影響力,在中國那僅僅是補充,永遠是補充,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是無法動搖的,中國經濟的大股東永遠也必須是央企和國企。

所以說到金融,中國的金融中心其實是北京和香港,上海的金融地位很尷尬,兩頭靠不上,姑且算區域中心吧。那上海在中國的地位是什麼?應該是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人口、經濟第一大城市,綜合實力第一大城市。上海要建設的四個中心,經濟、航運、貿易中心要比金融中心靠譜的多,目前中國的工商業、貿易還沒有哪個城市可以和上海pk,而且從一個城市的各個方面綜合來評估,各方面沒有比上海再平均的,沒有明顯的弱項,可謂綜合實力第一強市。而且上海的城市建設細節和管理水平很高,很多理念已經和世界接軌了,上海人對於生活質量和細節的追求也用到了他們的城市身上,就像很多上海人經濟再拮据也要把自己修飾的體體面面,家裡收拾的整齊條理一樣。在這一點上,北京差很多。


skyandfire


上海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但未來很可能取代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

上海VS香港

上海和香港的對比一直以來都是樂此不疲的熱門話題:一個是曾經的亞洲金融中心,一個是現在的亞洲金融中心。97香港迴歸的時候其GDP是上海的四倍,到了2009年被上海反超,而且差距越來越大,只能說香港曾經很有錢,上海越來越有錢,將來會更加有錢。得益於中國大陸巨大市場的上海,毫無疑問已經成為大中華地區的經濟中心。

目前上海VS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衡量一座城市金融實力和地位需要看它的全球排名,目前GFCI是公認的最權威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指數,這一指數通過對城市營商環境、金融業發展水平、人力資本、基礎設施與聲譽等五大指標對全球金融中心進行競爭力的評估和排名。最新出爐的排名:作為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的香港排名第三,與紐約、倫敦併成為“紐倫港”;擁有大陸第一個自由貿易區的上海,因為彙集了股票、債券、期貨、黃金、保險和票據等各類金融要素而排名全球第五。可以看出,上海落後於香港但差距不大。

亞洲金融中心競爭一直以來都異常激烈,但隨著上海的資本市場越來越開放、改革不斷深化、制度紅利持續釋放,背靠廣闊的大陸市場,未來上海的金融發展潛力非常巨大,超過香港並且成為亞洲,甚至是國際金融中心都是值得期待的。這些都需要給予上海足夠的時間,所以說上海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但未來很可能取代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

我是歡樂孤煙,您的關注和點贊就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勵,謝謝!


歡樂孤煙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上海在今天,是毫無疑問的中國金融中心,大有趕超香港,新加坡的趨勢,未來上海會成為國際性的大型金融中心嗎,現在來看,可能性比較小


首先我們從一點來看,那就是中國各金融機構的總部,大部分設立在北京,數量遠多於設立在上海,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上海確實有著無數家金融機構,但是這些金融機構更喜歡把自己的重點放在北京,上海因此也缺乏了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另外一點很重要的是,成為國際性的金融中心,提到國際性,那就是開放。

我國雖然自80年來改革開放,大多數一線城市已經成為了包容性極強的國際性大都市,但在金融這方面,我國的開放程度還有待提高。

首先是外匯市場的開放程度不夠,其次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不夠,例如股市

所以上海成為國際性金融中心的第一步金融自由開放,就缺乏如香港一般的競爭力



但國際性強就一定好嗎,並不一定,金融開放就一定和改革開放一樣好嗎,也不一定。

目前很多人喜歡一聽到不開放,封鎖,就覺得是壞事情,一聽到開放,自由就覺得肯定是好事情,這是一種刻板偏見。很多時候不開放保障的還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的權益,時代變了,不是像曾經大清一樣了。


首席投資官


問主是不是一點基本金融常識都沒有?一個外匯嚴格管制的城市怎麼做國際金融中心?資本都不能自由流入流出怎麼做國際金融中心?一堆業務牌照都沒對外資行開放,paypal的金融業務牌照甚至到現在都沒發下來,人家怎麼來你這設區域總部乃至全球總部?倫敦之所以是世界金融中心的標杆那是因為資本自由流動,人家的LIBOR是標杆指標,全球的SWAP交易都可以以此為標準,人家用你上海的Shibor有意義嗎?人民幣都不是國際貨幣,還匯率管制。

其次中國很多金融交易,金融衍生品都是被禁止的,比如賣空從沒開放過,期權交易這種基本金融衍生品不久前也被禁止了,你讓人家國際資本進來幹嘛?存CD嗎?

其次就是國際資本當然對中國也不是那麼放心,從香港最近的事也能看出來,香港人對內地都不信任又何況外國人?錢存銀行動不動就沒了法院還判銀行無責,換你你敢去這樣一個國家,這樣的城市投資嗎?你隨便找個外國人讓他選買保險買理財他是選香港還是上海。內地那個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匯出管制,衝這個人家都不可能去上海金融市場投資。

香港的金融市場是高度發達的,包含港澳在內全球的保險理財都可以在這裡交易。包括中銀,廣發等等都在香港有子公司,坐那些內地禁止的業務,比如廣發前一陣暴雷的那個對沖基金業務,這些你在國內的體質夏壓根做不了,你怎麼成為金融中心?靠嘴嗎?天天淨說不切實際不著邊際沒腦子的話,讓人哭笑不得


張斌940


上海肯定是亞洲金融中心,一定會超過香港的。

上海正是年輕力壯,又是我國打造的金融中心,說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有點小,未來世界金融中心!

不是我看不起香港,香港也是中國城市,可香港沒有很好的把握住機會,少數人,拖了後腿“可惜呀!”多好的發展前途

相信我!看好上海,未來一定超越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及世界金融中心!

因為中國實力是你無法想象的!







義良8


關注路人蟻的世界 ,財下心頭,卻上眉頭,與你一起侃財經

中國香港是對標國際金融自由,中國上海是內地金融監管的試驗田

1我覺得兩者沒必要比較,本身是一國兩制下,不同的兩個金融體制的組合

北上廣深各有特色,而且上海一直是通商口岸的代表,有著對外開放的歷史積澱,現在也是國內金融市場的試驗田,很多新的金融產品,金融制度都會在這裡先試先行。比如最近的我們建立的原油期貨交易所,就是在上海成立,目標是建立石油人民幣結算系統,跟美元石油,爭奪石油定價權,也讓我們作為石油進口國,可以擺脫美元霸權。先試先行的金融實驗城市。我們的金融市場是有管制,這樣才能守住我們老百姓的錢袋子

2香港一直以來的標榜金融資源之港,對市場的干預少,一國兩制也意味著可以在很多方面把香港作為金融對外開放的一個試驗田和緩衝地。比如對於區塊鏈的虛擬貨幣,內地是不給法定承認的,目的就是守住我們老百姓錢袋子,但是應許這些加密貨幣在香港地區進行創業和嘗試,探究加密貨幣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應用。這兩個金融試驗田的存在,是一種策略,進可攻,退可守。我們需要保守謹慎,也需要保持開發學習,這就是上海和香港兩座金融城市的存在價值。


路人蟻


首先得明確一個政策方向,這個是決策層有大決心的。那就是,上海取代香港成為亞洲新金融中心。

這是由中國的經濟地位和決策意志決定的。而不是什麼自由經濟體和制度之類的。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最可能在5年以後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國家,這樣的國家擁有全球以及區域金融中心是必然的。

金融本質上是依託工業和貿易的服務業,而上海在航運等方面,早已經依託洋山港和周邊港口群,以及長三角地區雄厚工業基礎,遠遠超過了香港。


目前大家看到的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優勢主要是和國際接軌的各類制度,以及作為自由港對資金進出的便利性。然而香港作為金融中心也有它自身無法克服的死穴,比如房價過高、社會老化、幾乎沒有工業支持等,近期香港社會動盪,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綜合來看,上海金融中心在制度建設基礎上,其實要比香港完善得多,後發建設的起點更高;最重要的,它是完全在我們自己手裡的,完全可控的金融中心。這對於國家的金融安全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更重要的是,上海作為金融中心的制度建設包括:

(1)上海證券交易所

(2)上海期貨交易所

(3)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4)上海自貿區的相關支持。

三大交易所集聚上海,不僅覆蓋了國內股市、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同時具有戰略定價意義的原油期貨這些都放在了上海。目前,被寄予厚望的科創板也放在上交所來完成,可以看到政策對上海金融中心的支持力度。

相比之下,香港作為已有的亞洲金融中心,主要承擔的金融任務是離岸人民幣中心,負責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這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這個功能是不是無可取代的呢?其實並不然,無論是上海自貿區和緊鄰香港的深圳前海自貿區,其實都已經埋下了伏筆。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中國之大,容得下兩個以上的區域金融中心。上海GDP已經遠超過香港,憑藉自身優秀的制度框架建設,在不久的未來成為超越香港的金融中心也是確定的。但這並不等於香港就此衰落一蹶不振,相反,香港也仍然有它自己獨特的地方,上海和香港這兩個金融中心更多的是互補而不是競爭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