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水皮:為什麼說恆大造車“靠譜”

水皮:為什麼說恆大造車“靠譜”

水皮

如果賽道沒有錯,拼得就是實力、雄心和恆心,水皮這裡說的,是新能源車產業的未來,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們,到底誰能笑到最後?這是一個問題。

儘管大家都說,新能源車是一個未來,水皮對此還是非常謹慎,彎道超車是一個機會,可彎道上的技術不是憑誰都有的,超不好是要翻車的,不過,對於許家印在恆大年報發佈會上說的一番話,水皮還是信了,恆大造車的佈局,不僅是認真的,而且是靠譜的。

恆大年報公佈,吸引大家的不僅僅是恆大的業績突飛猛進,更重要的是許家印的雄心,許家印的雄心就表現在他對新能源車孜孜不倦的追求上。

許家印的基本出發點,是規模和方向,恆大一年銷售六千億的規模,在新產業選擇上要匹配得了,就一定得是非常大的產業,而汽車產業5-10年可能是幾萬億的規模,在全世界是幾十萬億的規模,而且,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的大方向非常清楚,歐洲許多國家都對禁售燃油車有了明確的時間表。

基本出發點沒錯,就是賽道沒錯,但是賽道上跑起來也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許家印在新能源車上的嘗試,首先就在賈躍亭的身上栽了一個跟頭,但是,吃一塹長一智,這並不會影響到許家印對新能源車的整體佈局,反而跟賈躍亭的這一段,更增加了許家印在新能源車上的歷練,也讓他摸到了新能源車的深深淺淺。

所以,我們來看看許家印宣佈的恆大在新能源車上的現有佈局:

缺乏汽車整車研發製造能力,就併購瑞典NEVS,與世界頂級超跑品牌科尼賽克組建合資公司;存在電池和電機的制約,就收購擁有世界領先的日本動力電池技術的卡耐公司,收購荷蘭的輪轂電機公司;需要佈局銷售端,就參股世界500強的廣彙集團,而廣匯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渠道;要解決社區充電難題,恆大就花一年半時間研發出了新能源汽車的智慧充電平臺。

應該說,恆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看好,絕不是動動嘴的,恆大的佈局和步子非常紮實,那都是真金白銀幹出來的,造新能源車,許家印有備而來。

其實,開發商轉型,這是一個經久不息的話題,前面有萬達,後面有碧桂園,現在又有恆大,當然,有的是徹底剝離地產,有的是在地產上做產業鏈的延伸,但像恆大這種集中精力做汽車的還不多見。

業界許家印一直有一個公認的評價,就是政治敏感性強,站位比較高,當初投入恆大足球就是一個精彩的卡位和亮相,現在做新能源車,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重要的卡位,因為新能源車代表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也是科技興國的一個重要方向,作為一個開發商,能夠引領潮流,大手筆投入,這本身就是對國家產業和科技戰略大方向性的呼應。

而從開發商切入新能源車,水皮感覺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資金實力夠。還是那句話,汽車這個東西,不是誰拿一個PPT就能造出來的,也不是靠燒風險投資和產業投資基金的錢能夠燒出來的,沒有決心和恆心,反而是一心想賺快錢,成功的門兒都沒有。

當然,有了錢也不是萬能的,許家印倒是很清楚這一點,所以除了恆大的資金實力,許家印更願意講的還有企業管理,“恆大這些年在企業管理方面還是很有信心的,在企業制度建設、文化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形成了從嚴管理、獎罰分明的管理文化,以及非常強大的執行力”,甚至,許家印還談到了他當了十年車間主任的“基本功”。

用許家印的話說,恆大做事的風格,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強做成功。因此,水皮以為,以許家印的實力、雄心和恆心,他在新能源車上成功的概率肯定會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