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天氣逐漸回暖,小麥出現發黃現象,哪些原因導致的?該如何補救?

SFNBN


關於小麥在轉暖後為什麼出現發黃現象,因為在《小麥很多葉子發黃而且整個村莊都是這樣,請問什麼原因?》這個問題裡,“十星科技”已經回答了3個最有可能大大概率原因。所以呢,在這裡,只說一說怎麼補救【或者今後怎麼預防和避免】。

第一,小麥黃花葉病毒病。

補救:及時澆水追施尿素或者硫酸銨氮肥。噴施促進型多抗增產劑【請注意:不要迷信任何單一的某種產品的“忽悠”,必須多種產品10幾種以上的成本相互搭配才有不錯的效果,任何一種的產品的鼓吹都是忽悠】!——試想,如果某一種蕓薹素或某一種微量元素能增產20%,那麼,6種微量元素+6種促進劑+4種生育刺激劑,難道能增產320%?——由此,有智慧的你就明白了:任何一種成份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必須8種以上的產品,才有相對顯著的“一噴八防”的效果。

預防或避免:注意觀察相對抗性好的品種,為下年種植這個品種做好準備。種子播種前採取【苯醚甲環唑+咯菌腈】兩種以上的殺菌劑處理種子。

第二,小麥“爛根病”。

補救:發現有4種“爛根病害”其中的任何一種,馬上噴藥,重點根基部,可選用【苯醚甲環唑+乙蒜素+井岡黴素+吡唑醚菌酯,4種的成本約4元左右】,或者噴施“爆發力八組合”而實現“一噴八防”【往年有病害發生的地塊,提前噴施可以預防】,同時可以對凍害,乾旱,鹽鹼,蟲害,早衰等兼治防控。

預防:2種以上的殺菌劑處理種子,見第一條。

第三,凍害。

選擇抗凍(抗寒)能力好的品種,是關鍵的關鍵,是基礎的基礎。注意到田間觀察對比,以備下年種植這個品種。

如果品種抗凍力偏弱,苗期或返青後提前噴施【一噴八防】八組合。

就談以上,歡迎評論交流。


十星科技


小麥是我們的主食,每個人每天都在食用。到時對於我們種植戶來說怎麼高產,為了得到最好的糧食。我們種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今天我們就這個在春天小麥發黃問題和大家探討。因為這個問題直接關係到糧食的產量和好壞。

1 因寒潮,持續低溫,光照時間少,小麥苗情整體較弱,低溫,這是要澆水,促進小麥生長。有於冬季乾旱葉子有枯死的,這種情況多灌溉就可以恢復正常。這都是引起小麥發黃原因。

2 病害 小麥黃花葉病毒病(又叫梭條斑病毒病),紋枯病,小麥胞囊腺蟲病引起的生長衰弱。具體怎麼防止:

(1)選擇抗病品種是關鍵,目前對小麥黃花葉病毒病抗性比較好的品種有濟麥22、菸農999、菸農19、濟南17等。

(2)加強田間管理。現已發病的地塊要做好田間的管理工作。①需水地塊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8kg,並用5%氨基-寡聚糖75ml噴霧。

②墒情適宜的地塊,每畝用0.5-0.75公斤尿素+0.2公斤磷酸二氫鉀或用0.01%的蕓薹素內酯噴霧,以加速苗情轉化,減緩病情發展,降低損失。

2 蟲害 紅蜘蛛,在傍晚是分開始危害,白天溫度升高後轉到下邊,危害不容易發現。地下害蟲危害造成枯心苗。怎麼防治。我們可選用20%掃蟎淨可溼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2%阿維菌素6000倍液或15%噠蟎靈3000倍液噴霧防治或1.8%蟲蟎克5000―6000倍液,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

3 除草劑 除草劑使用不當,小麥受到藥害,發黃,苗情減弱。

4 凍害影響 多次寒潮侵襲,對我省小麥影響大,表現出連片、集中的特點。受凍害嚴重的小麥主莖、主分櫱被凍死。受凍害輕的葉尖呈水燙狀,陽光照射後會變幹、變黃、變白、由於幼嫩部位易受凍新葉乾枯死掉。另外,播種期早,發育、拔節早也易遭受凍害。

小麥病害的防止對於我們小麥種植關係置關重要,我們心中的做到心中有數。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我。











夜雨西北


三月份,氣溫回暖,因為我們是南方地區,小麥地出現麥苗發黃的現象,針對此現象,我在這談談我的幾點看法,和大家一起學習:

1小麥密度過大。

小麥用種量過大時等小麥出苗分櫱後,就會出現大面積發黃,這就是養分互相爭搶,導致的後果。

2.低溫

經過了一個寒冬的洗禮,有些小麥能快速恢復正常生長,有些沒有經受住低溫,出現了發黃的情況,怎麼解決?追肥、打葉面肥吧。

3.缺肥

小麥經過一個冬季後,土壤中的養分已消耗的差不多了,有些播種時的底肥不足的,小麥吸收不到充分的養分,就會出現發黃的情況,怎麼辦?追肥吧,一般年後小麥追尿素居多,有條件的,磷肥和鉀肥也可以一塊追施。

4.病蟲害

說起蟲害,我們常見蟲主要是地下害蟲,所以我們在播種時要對小麥進行拌種後才能播種,並且要購買正規的大型公司的種衣劑,那樣防治時間才能長一些。對於病害有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等,這幾種真菌性病害都可導致小麥發黃,這幾種病也很好解決,常規的殺菌劑就可以了,比如氟環唑·嘧菌酯、苯醚甲環唑·嘧菌酯等等吧。

5.除草劑藥害.

小麥除草劑出現藥害2是很正常的,藥害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發黃,但問題不是很大,我們在打除草劑5~7天后打一次葉面肥就應該沒問題了。

以上幾點都是造成小麥發黃的原因,我們要缺肥補肥,有病治病,有蟲治蟲,也應注意開溝排漬。

喜歡我,就關注我。我是天涯浪子,三農領域創作者。謝謝!


江南天涯


伴隨著春季的到來,氣溫逐漸回升,萬物復甦,恢復到了迅速生長的階段。此時,小麥進入返青期,同時往往會出現出現小麥發黃、死棵的現象,對小麥的產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有哪些原因引起的?又該如何補救呢?下面分享幾個原因和措施。


1、耕層淺

耕層淺在秸稈還田見得比較多,秸稈還田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但是,現在玉米秸稈還田量較大,秸稈厚,土壤少,造成耕種層一般不足20釐米,小麥就很難紮根在土壤中,養分供給不足,久而久之,小麥就會出現發黃現象。


補救措施:建議種植戶以後種植時一定要鎮壓保墒,防止土壤出現中空現象,對已經種植了的小麥進行及時補施氮肥,年前就要補施。

2、小麥缺氮

由於小麥播種過早,基肥施放不足或基肥中含氮不足所至。

補救措施:在小麥返青期追施氮肥,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起身或拔節期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

3、病蟲病害

蟲害:麥蚜和麥蜘蛛吸取葉片汁液而造成葉片發黃。

病害:主要有枯葉病、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會表現出葉片發黃。



補救措施:對於蟲害,可用對蟲害天敵

安全的藥劑噴灑,這樣既可以保護天敵免受傷害,又達到除蟲效果。對於病害,推薦防治藥劑為三唑酮(有效成分用量150∼180 g/hm2)、丙環唑(有效成分用量120∼150 g/hm2)和氟環唑等三唑類殺菌劑。醚菌酯等對白粉病也有較好的防效,但由於其易產生抗性,種植季儘量只使用1次。

4、除草劑藥害

主要是小麥返青期,雜草也進入到了迅速生長階段,如果不及時除草,容易出現“草欺苗”現象,影響小麥生長。一些種植戶就除草心切,殊不知,此時的小麥剛進入返青期,根苗脆弱,根本就無法承受除草劑的殺傷力,藥噴施到地裡,再加上晝夜溫差大,造成了藥害。


補救措施:施藥前要注意收看天氣預報,要確保噴藥後3天在日均氣溫在6度以上,最低氣溫最少在4度以上,噴藥時的氣溫最好在10度以上,這樣才能確保除草效果,還不會引起藥害。

如果覺得我說的有用,請伸出您的手指點下贊,最好點個關注,如果覺得有什麼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方便指點我,謝謝大家!!!


GP瀟灑


進入三月,天氣開始回暖,小麥發黃現象就很普遍,但導致出現此現象可能有多種原因,下面我就說說可能導致小麥發黃的幾點原因:



一是播種耕層淺,小麥難紮根土壤,養分供給不足;二是缺氮,往往是由於播種過早、基肥施得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導致小麥葉片發黃,②缺磷,小麥缺磷發黃;三是由病蟲害引起的葉片發黃;四是長期低溫凍害導致小麥葉片發黃。

那麼出現上述情況該如何補救呢?

一、已耕種的小麥要及時補施氮肥,最好在年前補施氮肥;二、儘早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對於已經發生的要及時對症施藥;三、是要關注天氣預報,把握施藥時機。


木子門三


個人認為當前北方麥苗較黃的主要原因是:其一,秸稈還田后土壤鬆軟,麥苗紮根淺,生長勢弱;其二,去年冬天北方降水較少,而初冬氣溫較高,麥苗進入休眠期較晚而倉促;其三,降水少,加上有些田塊未澆凍水,土壤鬆軟又致蒸發量較大,土壤失墒情況較嚴重,當然會影響小麥正常的生理活動!沒有水分,根系不長,肥料也不能被吸收,植株當然枯黃。雖然有些麥田可能有病蟲危害情況,但都不及因缺水缺肥而導致的麥苗枯黃現象更為嚴重。

進入返青期後,小麥應及時澆水施肥。麥苗生長較旺的可以遲些澆。對於無水澆條件的,可以葉面噴施些尿素丶磷酸二氫鉀等肥料,促進麥苗生長。


102705716761五福


天氣回暖,小麥發黃,一般有主要有以下原因引起的。

一:小麥病害引起小麥發黃。冬小麥越冬後,由於冬季降雪,麥田積水,使土壤溼度過大,麥田土壤通氣透水性降低,導致雪腐病…等病害發生。

及時排出麥田積水,疏鬆土壤提高地溫,使土壤通氣透水性增強,促使麥苗根系發育,噴施殺菌劑,防止病害擴散。

對土壤溼度大,低窪地塊,應推遲灌水,防止灌水造成土壤溫度降低,溼度過大,使麥苗形成僵苗弱苗。

二:水肥不足引起小麥發黃。由於底肥不足,地塊缺乏氮肥,或著乾旱,使小麥分孽減少,麥苗瘦弱,苗黃。

對生長瘦弱,乾旱的麥田,及時灌水施肥,每畝追施尿素15一20千克,使弱苗形成壯苗,促使幼穗分化,打好豐產基礎。





2868173650924大新疆


乾旱的原因多,氣溫回升了,土壤也可能發鹼,這最有可能。


農業技術員楊帆


有鹼還有有點乾旱該澆水


張嘴就笑


乾旱的原因,土壤鬆弛 小麥根部得不到充足的養分,補救方法 用水澆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