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從科索沃到克里米亞,人權高於主權為何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

I'm King


在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中,從來都不存在人權與主權之間的高下之別,不管宣揚人權至上也好,還是主權至上也好,其實都只不過之國家間對抗的籌碼和藉口罷了,而在其中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仍然還是參與其中的國家實力。

可以說,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人權或者主權的說法都是蒼白可笑的,不管是在科索沃危機中,還是在克里米亞危機中,都真實的反映出這個真理。

科索沃危機是強權凌霸主權的典型代表,這場危機所引發的戰爭,直接危及到了南聯盟的國家安全和民眾的人權。

發生在1998年的科索沃危機, 是一場由阿爾巴尼亞族人試圖通過暴力手段獨立,而導致的南聯盟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組織之間的對抗,並由此引發了南聯盟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間的戰爭,史稱科索沃戰爭。

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北約軍事組織發動的針對歐洲國家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組織調動1153架戰機和47艘戰艦,對南聯盟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發動了長達78天的空襲。

這場戰爭總共造成了南聯盟約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此外還導致12條鐵路、50架橋樑、20所醫院、在空襲中被炸燬,南聯盟約有40%油庫和30%的廣播電視臺受到破壞,經濟損失總共達2000億美元。

儘管美國在發動科索沃戰爭的理由,是為了保護阿爾巴尼亞族人的人權,但事實上阿爾巴尼亞人之所以會遭到鎮壓,完全是由於他們想要通過暴力襲擊活動,來謀求獨立所導致的,這種情況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會遭到國家機器的鎮壓,連美國都不會例外。

但是美國卻以這種理由,發動了針對南聯盟的戰爭,強迫南聯盟政府承認科索沃的獨立,並要求海牙國際軍事法庭以種族屠殺罪為名,逮捕了時任南聯盟的總理米洛舍維奇。

在這場戰爭之後,科索沃最終從南聯盟手中獨立出去,並迅速得到了北約各國的承認,而南聯盟則在空襲中元氣大傷,實力遠不如以前。此外海牙國際刑事法庭在以種族屠殺罪逮捕米洛舍維奇之後,始終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將其定罪,只能把米洛舍維奇關在監獄裡直至其死去。

美國調動北約軍隊發動科索沃戰爭,其實並不真的是為了保衛科索沃難民的人權,事實上由於南聯盟與當時的俄羅斯關係緊密,這引發了北約集團對南聯盟存在的擔憂,為了儘可能削弱南聯盟,美國策動阿爾巴尼亞族在科索沃發起獨立活動,並最終引發暴力事件,讓美國找到理由收拾南聯盟,而這才是整個科索沃戰爭發生的根源。

俄羅斯與烏克蘭在針對克里米亞半島的爭奪中,同樣是通過絕對的實力,從烏克蘭首宗奪走了半島,而實力孱弱的烏克蘭,除了將問題訴諸於國際社會之外毫無辦法。

克里米亞半島在蘇聯赫魯曉夫之前的數百年裡,一直都是俄羅斯帝國的領土,而且半島上的塞瓦斯托波爾港也一直都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母港,由於蘇聯在赫魯曉夫時期,將克里米亞半島劃給了烏克蘭加盟共和國。

在蘇聯解體之後,該半島也同時被劃分給了烏克蘭,成為其領土的一部分,關於這一點,獨立以後的俄羅斯對此也是承認的。但是有一點烏克蘭也很清楚,那就是隸屬於俄羅斯的黑海艦隊,一直都是以塞瓦斯托波爾港作為自己的母港,這也是烏克蘭政府默認的一個歷史問題。

所以對於此時的烏克蘭和俄羅斯來說,俄羅斯默認克里米亞半島是烏克蘭領土,而烏克蘭默認塞瓦斯托波爾港是黑海艦隊母港,這是兩國在解體之後的十多年裡,長期保持的一種默契關係。

而這種默契在2004年烏克蘭顏色革命之後,被新成立的親美烏克蘭政府徹底打破。由於新政府是通過推翻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政府上臺,因此在對待與俄羅斯關係的問題上,開始受到美國的左右,這導致俄、烏兩國關係全面轉冷,並最終在2014年爆發了克里米亞半島危機。

在這場危機中烏克蘭尤先科政府企圖收回塞瓦斯托波爾港的掌控權,將俄羅斯黑海艦隊趕出克里米亞,這一計劃嚴重破壞了俄羅斯在黑海----地中海區域的戰略部署,對於俄羅斯來說,烏克蘭的這種打算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因此俄羅斯策動了克里米亞半島獨立併成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於2014年3月16日舉行公民投票,最終讓克里米亞半島併入俄羅斯領土版圖。

由於此時的美國正忙於敘利亞內戰,而且俄羅斯在黑海地區的武力上佔據絕對的優勢,為了避免由於克里米亞半島衝突,導致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對抗全面升級,美國方面最終還是選擇了退讓。

最終克里米亞半島被事實上的併入俄羅斯,而烏克蘭政府則對此毫無辦法,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烏克蘭政府在高估了自己實力的同時,過於相信美國人的許諾。而在另一方面,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地區所佔據的絕對優勢,也讓打算插手其中的美國人望而卻步。

最後的結果也就很清楚了,那就是儘管烏克蘭像祥林嫂一樣,見人就說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領土,但事實上連烏克蘭自己都明白,克里米亞已經不再屬於自己,而已經成為了俄羅斯的一部分。

所以不管是從科索沃戰爭來看,還是從克里米亞半島危機來看,真正決定事件走向的,都是大國手中絕對的實力,小國在這其中只能屬於被只配的地位,在這裡沒有人能夠考慮弱者的利益,也沒有人會想到去考慮弱者的利益,而所謂的人權或者主權,其實都只不過是被用來遮掩陰影中所犯下的罪惡罷了。


落下m


美國和北約在科索沃和克里米亞兩個地方的立場都是為了維護人權,保護人民的權利和自由,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防止人道主義災難,反對侵略他國行為,

南斯拉夫在蘇聯解體後,以前被掩蓋的內部矛盾不斷激化,塞族自恃人多勢眾,對阿族大肆屠殺,北約為了阻止屠殺,隨即軍事介入,持續轟炸78天,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科索沃問題的關鍵是種族屠殺,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而不是科索沃鬧獨立,假如科索沃獨立是北約支持的,就不存在塞族屠殺了,雖然塞族比阿族軍事實力強,但是在北約面前不值一提,

既然是干涉人道主義災難,那麼北約是師出有名,維護人類社會的和平與穩定,而且北約之所以如此盡職,就是吸取盧旺達事件的教訓,當初盧旺達國內發生種族屠殺,如果國際社會早干涉就不至於死幾十萬了,那些拿砍刀的匪徒居然在文明世界肆無忌憚,聯合國作用何在?難不成砍刀是美國製造的?

克里米亞並沒有發生人道主義災難和屠殺行為,就算克里米亞要獨立公投也得跟中央政府協商,俄羅斯軍事介入是何理由?俄羅斯對出兵行為發佈過解釋,是因為烏克蘭與俄羅斯交惡,與美國與北約交好,這可謂是奇談怪論,烏克蘭採取何種外交政策是烏克蘭的主權行為,與領土歸屬何干?

有人會說,克里米亞以前是蘇聯的,這是不符合國際法的幼稚言論,克里米亞以前還是蒙古的,是不是蒙古國也要聲索主權?既然克里米亞經歷了合法程序歸宿烏克蘭,那麼他就是烏克蘭領土,俄羅斯要是想要回克里米亞,得從法理上證明領土歸屬不合法,而不是直接出兵,克里米亞是二戰以後唯一的一次武力吞併他國領土,造成惡劣的影響,按照這個邏輯,美軍更強大,是不是美軍也可以照葫蘆畫瓢?

因此,科索沃與克里米亞,一個是種族屠殺,一個是外國入侵,


萬事皆空70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個問題。

科索沃的公投,僅僅是科索沃佔有百分之九十的阿爾巴尼亞人不願意被塞爾維亞人統治。在和平爭取獨立無果下,部分極端的阿爾巴尼亞人自行組織了科索沃解放軍,開始武力反抗。

而塞爾維亞人出動軍隊對科索沃解放軍進行鎮壓,導致只是數千平民被屠殺,科索沃三分之一人口成為難民。

北約認為這是塞爾維亞人的種族清理,試圖將阿爾巴尼亞人趕出科索沃。

幾年前塞爾維亞人在波黑內戰的大屠殺,早就引起歐洲社會的普遍譴責,這次又是故技重施,北約必然會干涉。

鑑於這種情況,北約才幹涉:兩軍停戰撤軍,科索沃解放軍解散,科索沃高度自治但仍然屬於塞爾維亞(當時叫做南聯盟)的方案。

對這個方案,科索沃的阿族表示同意,但米洛舍維奇不同意,最終被北約轟炸了78天才認慫。

科索沃經過全民公投,獨立已經獲得民眾支持。最終,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獲得了103個聯合國會員國的承認。科索沃目前在多個國際組織擁有會員資格,但仍未能加入聯合國。

說白了,科索沃是該國佔有本國九成人口的阿爾巴尼亞人要求獨立。說白了是該國的內政,只是最終演變為武裝衝突而已。

北約干涉是制止科索沃的戰爭,並非扶持科索沃獨立。

至於科索沃的獨立,那是10年後的事情,不是一回事。

而克里米亞事件則完全不同,這是赤裸裸的俄羅斯入侵別國。

2014年,俄羅斯的代言人,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被民眾推翻,逃亡俄國避難。

由此,烏克蘭開始靠向北約,反對俄羅斯。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不但悍然向烏克蘭東部、南部地區派出地面部隊(著名的小綠人),還扶持地方武裝和政黨作為傀儡,要求獨立。

3月,西方偵查數據顯示,在克里米亞的俄軍總數已經達到2萬多人,遠遠超過和烏克蘭協議的12500人。

以烏克蘭軍隊的實力,已經無法控制克里米亞,該地已經被俄羅斯軍事控制。

3月6日,路透社報道稱,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以78票贊成、0票反對、8票棄權的結果通過投票,一致同意該地區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已獲俄羅斯國會上下兩院批准的法案,完成克里米亞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加入俄羅斯的所有法律程序,使兩地正式加入俄羅斯聯邦,並被編入克里米亞聯邦管區。

3月27日,聯合國大會以100票贊成,11票反對和58票棄權,認定克里米亞舉行的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的全民公投“破壞了國家的領土完整,違反國際法,是一次不合法的投票活動”。


科索沃事件是這裡的阿族人自己鬧獨立,因塞爾維亞軍隊跑去鎮壓,才引起北約轟炸。而最終科索沃在10年後獨立,並非被北約或者美國等國家吞併。

但克里米亞事件,完全是俄羅斯出兵佔領烏克蘭的領土,扶持傀儡政權而已。

說白了,俄羅斯的所作所為和當年918的日軍有什麼不同,日本後來至少還扶持了一個偽滿洲國做幌子,而俄羅斯則直接吞併克里米亞。

這是自冷戰以來,歐洲絕無僅有的武力佔領別國領土的事件,完全打破了歐洲甚至世界的平衡。

同時,周邊的國家對俄羅斯產生很大的恐懼心裡。既然它可以這樣吞併克里米亞,自然可以吞併任何地方。


需要說明的是,我國並沒有承認克里米亞為俄羅斯領土。這一點,要讓國內親俄的小子們失望了,國家沒你們這麼糊塗。


薩沙


我不說公投,我只說大屠殺,只要看看兩次大屠殺,一次是西方說的南聯盟對波黑阿族的屠殺,先不管其真實性和發生的原因,我們先權當其有;二是發生在非洲盧旺達的胡圖族與圖盧族之間的大屠殺,後者的規模遠超前者,再來看看西方對這兩次事件的反應,前者,對一方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接近三個月後轟炸,使其國內經濟癱瘓最終政府被推翻,後者西方不聞不問,似乎殺的是一群豬。從這件事上去看,其實我們根本用不著去討論所謂的公投的問題,對與錯、正義非法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一句話。為什麼伊朗伊拉克就不能擁有核武器?是聯大決議,非常正確!但為啥以色列就能擁有且不用受任何處罰,難道也是聯大賦予的特權?


所以可以123


應該說,人權代表了一個個體的所有權益,而主權則是代表一個集體的權益。

當集體的權益沒有辦法得到最基本保障的時候,屬於這個集體中的個體的權益也很難得到保障。如日本侵華戰爭,當整個國家的主權被踐踏的時候,這個國家中的大部分人的生命權、生存期、政治權是無法得到保障的,這個時候你再怎麼呼籲所謂的人權都是徒勞的,因此,人權是在主權得到保障的基礎性才能夠提現出來。在集體中,人人都講權利、不談義務、為了所謂的人權不受約束肆意妄為,最終將使得集體的利益受損,集體利益受損,小則影響這個集體中每個人的利益,大則使集體的主權喪失,一旦集體的主權喪失了,個人所謂的人權根本就無法得到保障,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因此,離開主權談人權純屬無稽之談。

孰重孰輕,自己判斷吧!


二手的文化觀察員


脫離了國家主權的人權是不現實的空中樓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現實的社會如一片叢林,每個國家如各種各色的樹木,每棵每種樹的基因不同,生長條件不同,成長趨勢和成長速度是不一樣的,強調人權相當於給每種每棵樹木分配一樣的土壞,陽光,空氣和水,身為掠奪者的龐然大物會有如此的好心嗎?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不同社會制度和諧相處共同發展不應該是最基礎的最起碼的人權嗎?可見,人權高於主權夲來就是一個偽命題。西方的民主不是萬應靈丹,喜歡指手劃腳的人也不會是救世主。


太陽3736


人權高於主權是西方的一種政治正確的觀點,認為人的權利要高於國家的主權,當人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可以不受國家主權的限制。一個國家如果對本國國民殘酷對待,人權受到嚴重剝奪時,其他國家可以干涉,但國家主權會因為干涉而受到侵犯。人權高於主權就會成為一個美麗的藉口。常用的辯解理由時,不能眼睜睜看著鄰居把小孩打死而不干涉。

但如果以人權高於主權的思路考慮,科索沃、克里米亞都要求脫離母國,科索沃獨立的到西方認可,而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則不認可,反而指責俄羅斯侵略,這難道不是雙重標準嗎,可見西方的虛偽性。

其實,科索沃和克里米亞有很大不同,簡而言之就是科索沃獨立經過戰爭後事實上已經獨立,獨立是十年後自行宣佈,沒有要求誰必須承認,也沒有加入另一個國家;而克里米亞公投是俄羅斯先軍事佔領,後公投,是刺刀下的公投,沒有第三方監督,公投後直接入俄,西方國家普遍不承認。

一、科索沃獨立始末

1、科索沃的歷史地位

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一個自治省,人口以阿爾巴尼亞族人為主,在1990年代南聯盟分裂的大背景下多希望能夠脫離塞爾維亞和南斯拉夫聯盟而獨立。1992年,南聯盟的波斯尼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已經獨立,塞爾維亞和黑山成為南聯盟的最後支柱。

2、分裂與鎮壓

塞爾維亞為了避免科索沃分裂,有計劃的移民塞爾維亞人到科索沃,並且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引起阿爾巴尼亞族人的不滿,開始組織游擊隊(科索沃解放軍)襲擊塞爾維亞人。

塞爾維亞為了避免科索沃分裂,有計劃的移民塞爾維亞人到科索沃,並且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引起阿爾巴尼亞族人的不滿,開始組織游擊隊(科索沃解放軍)襲擊塞爾維亞人。

3、難民潮與北約干預

1998年3月,南聯盟人民軍開進科索沃清剿游擊隊,導致大量難民出現。聯合國要求雙方停火,美國要求回覆科索沃自治地位。南聯盟拒絕停火,造成了更大規模的難民潮。

為迫使南聯盟停火、接受協議,北約對南聯盟進行了三個階段的大規模空襲,摧毀了南聯盟的機場、橋樑、工廠、鐵路等重要設施,中間還誤炸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引發了中國廣泛的抗議。但最終南聯盟選擇屈服,接受了8國調停,科索沃交給聯合國託管,科索沃解放軍被解散,南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

4、聯合國託管與宣佈獨立

科索沃交給聯合國託管,雖然表面上還屬於塞爾維亞,實質上塞爾維亞什麼都管不了。科索沃有獨立的議會、政府、司法,科索沃的政府機構逐漸從接管了聯合國的託管權利,十年後,科索沃總理宣佈科索沃獨立。截止目前,已經有108個國家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大部分為歐美西方國家,還有大約100個國家和地區不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其中中國就不承認。

後記

科索沃的爭議在於,中央政府是否有權力取締一個地方自治政府,地方是否有權表決獨立,不同的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立場。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經過戰亂,始終尋求獨立,現在看來是基本上實現了。塞爾維亞為了維護國家統一,不惜戰爭,但手段過於極端製造了大量難民,嚴重侵犯了人權,導致西方強勢干預,最終被迫屈服。

二、克里米亞公投入俄

1、克里米亞歷史

克里米亞半島,歷史上曾是韃靼人的克里米亞汗國,是欽察汗國分裂出來的幾個汗國之一,這些汗國最終都被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是堅持最久的一個,最終於1783年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蘇聯時期,蘇聯有15個加盟共和國,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克里米亞為俄羅斯的一個省,二戰時期克里米亞的不少韃靼人支持德國與蘇聯對抗,二戰後大部分韃靼人被遷移到西伯利亞,俄羅斯人成為主體民族。由於地理上克里米亞與烏克蘭接壤,為了便於協調供水等問題,蘇聯中央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

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歸獨立後的烏克蘭,是一個自治共和國。

2、烏克蘭棄核與布達佩斯備忘錄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境內還部署大量原蘇聯的核武器。為促成烏克蘭棄核,1994年12月5日英國、俄羅斯和美國就烏克蘭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在布達佩斯簽訂了安全保障備忘錄。布達佩斯備忘錄簽署國承諾保障烏克蘭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防止其受到武力威脅或攻擊。

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吞併後,烏克蘭指責俄羅斯聯邦違反了其義務,尤其是侵佔了烏克蘭部分主權領土(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並發動了對烏克蘭東部的武裝侵略。

3、克里米亞公投入俄

2014年克里米亞的公投開始前,俄羅斯軍隊已經秘密在克里米亞集結,並且控制和策反了烏克蘭的海軍和在克里米亞的駐軍,事實上已經佔領了克里米亞。然後組織公投,公投後俄羅斯立即接納克里米亞入俄。這是非常典型的侵略和刺刀下的公投。既沒有體現克里米亞的人權,也侵犯了烏克蘭的主權。

4、各方的立場

不僅烏克蘭反對,美國、英國作為布達佩斯備忘錄簽字國也不承認,並且因此制裁俄羅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未承認克里米亞公投入俄。


鄭說豫見


這說法也有點道理,使用屠殺手段或得政權的統治者,都沒好下場。至於伊朗、伊拉克不能擁有核武,以色列就可擁有?兩伊都是神權國家,他們擁有核武器風險沒法估量。說塞爾維亞人乾的壞事,肯定有一些,但是肯定沒有西方宣傳的那麼厲害,大概十有其一就不錯了。主要因為他們是斯拉夫人,和俄羅斯親近,所以打不過俄羅斯,收拾南斯拉夫還是很簡單。手法是先資助某些極端分子,如宗教、民族和自私且對社會不滿的極端分子,讓他們製造社會動亂在找藉口干預這些國家。如:利比亞、烏克蘭、敘利亞、現在動亂的委內瑞拉等等。

是美國、北約先在科索沃暗地裡煽動阿族人鬧事要求獨立,暗地裡用資金、武器支持阿族人暴力造反,然後塞政府鎮壓(美國、北約國家不也會鎮壓造反者嗎?!),然後北約找到藉口出兵干涉。這是西洋撒旦慣用伎倆。至於烏克蘭,那就是傻瓜一個,旁邊有個大國不依靠,卻要去找唯利是圖的遙遠的另一個大國依靠,被揍也是必然的。這個世界,領土就是打出來的,哪有談出來的?

首先科索沃本來就是塞的領土,他鬧獨立肯定是不行的,要被鎮壓,這個放到哪個國家都一樣,不信?放到美國試試!第二,克里米亞歷史上就是俄羅斯的領土,只是在蘇聯時期劃給了烏克蘭,烏克蘭一貼北約,俄肯定不答應!如果烏克蘭還和俄羅斯友好就不會發生今天的事。至於北約轟炸南聯盟那是明顯干涉別國內政的強盜行為!科索沃原是塞爾維亞的一部分,是西方反動勢力干涉分裂塞內政,支持阿族人鬧獨立。北約軍事分裂塞爾維亞的陰謀得呈。我國政府沒有接受科索沃加入聯合國。克里米亞原蘇聯時是俄羅斯的,赫魯曉夫時期劃歸烏克蘭,俄羅斯人在克里米亞佔80%以上,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有其正當性。

科索沃問題首先所謂的屠殺也就是北約一面之詞,北約的做法和現在俄羅斯如出一轍,只不過現在國際話語權在西方手上而已!還有說人權大於主權的全是流氓!當時最大因素是波黑塞族不親西方,實際阿族是西方扶持的反叛分離武裝,滅分裂叛亂武裝無可厚非,但西方非認定是屠殺平民,再讓阿族分裂分子做證!這和在敘利亞栽贓使用化武是多麼相似!科索沃阿族佔多數,難道克里米亞俄族是少數?克里米亞九成多是俄羅斯族,和平公投是違法的。科索沃在北約的武裝干涉狂轟濫炸後,刺刀下的獨立。還有把這兩個比較更黑白顛倒的事嗎?

克里米亞原先就是俄羅斯的,二個兄弟分家鬧掰了,大哥拿回了自己的東西天經地義(本來是原家長偏心,把老大的東西給了老二,何況他還是老二的親爹)。科索沃是阿族佔絕大多數,投票同意獨立,那麼克里米亞是俄羅斯族佔多數,議會投票絕大多數同意,沒有反對,少數棄權。兩者有什麼不同,不知你是怎麼看出來的,都是順從大多數的人的意願,只是一個是獨立,一個是另投它國,也許是隻有你這樣一隻眼的人能看出本質的不同吧。前南斯拉夫何等平安,何等富裕!只是在東歐劇變國際背景下,南斯拉夫是歐洲唯一一個由共產黨演變而執政的國家。為此在西方的唆使下,一些人打著民族獨立的旗號而分裂國家。而西方陣營打著人權高於主權的旗號橫加干涉,後來直接武力入侵,硬是把一個國家一解為六。而樓主拿著明白裝糊塗,替西方在搖旗吶喊。西方國家在民主主權從來是雙重標準。

科索沃本就是塞黑的一部分,歷來也是塞族的居住地,阿族後來人口占人多數,由於和塞族有矛盾,產生衝突,之間誰對誰錯我們無法說清楚,但是阿族鬧獨立,塞黑政府自然不同意,派兵鎮壓,北約以此為藉口派兵干涉,最終科索沃獨立,此事件開創了不良先例:大部分國家都是多民族國家,如果國內某個民族不和,鬧獨立,外部勢力一干涉,就分離了國家,獨立了。那麼對很多國家都可能陷入國家四分五裂地步。科索沃和克里米亞事例中好好想想,外部勢力干涉下的公投,獨立都不可取。反過來看英國的北愛爾蘭鬧獨立,英國還不是照樣武力鎮壓,沒見北約出來支持北愛爾蘭,制裁英國,偏偏和塞黑過不去。說一千道一萬,利益關係而矣!

科索沃的獨立是經過公投的,難道克里米亞的獨立不是公投的?科索沃公投獨立後的第十年宣佈成立國家,克里米亞宣佈加入俄羅斯也是在公投獨立以後才決定的,而且公投獨立和決定加入俄羅斯並非是在同一天進行的。克里米亞的情形與科索沃的情形有何本質上的不同?堅持自已的見解不要緊,但是不能在事實上掐頭去尾。即便是有部分小綠人進入克里米亞,但你總不能將96%同意獨立的公投結果說成是被小綠人用刺刀逼出來的吧?

炸到南聯盟同意科索沃自治,國家被炸得粉碎,連學校醫院橋樑都炸了,而還有人說是干涉不是扶持。這個克里米亞原本就是俄羅斯送給烏克蘭的,送的前提肯定是在蘇聯框架內,但人過境遷,還投靠西方,克里米亞人肯定不願意了,俄羅斯更不願意了,迴歸與收回順利成章。不廢一槍一彈,也不傷及無辜,說明當地百姓是心甘情願的,這是不比不上科索沃的過程與結果?


歷史深度揭秘


人權和主權,誰先誰後呢?在八國聯軍和日本法西斯的飛機,大炮,坦克侵略下,國家失去主權,人民個人還有人權嗎?滿江紅。


用戶2155616761960


科索沃和克里米亞公投獨立,從歷史淵源看,科索沃是塞族遷出,居民成份大幅阿族化,但歷史地看,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土地無爭議。克里米亞也是歷史上屬俄羅斯,只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被蘇共領導人劃給了烏克蘭,但克里米亞的居民卻多數是俄羅斯人。

就主權而言,這裡涉及一個國際法的法理問題,即歷史上的領土曾經歸屬是否屬於國家主權?如果是否定答案,那麼科索沃獨立的法理成立,如果是肯定答案,則克里米亞的公投併入俄羅斯有國際法理基礎。

就人權的體現---公投---而言,也有二個法理問題;一。公投的有效性是否必須以多數居民的意願為標準?二。公投是否可以忽略領土的歷史性歸屬?同樣,不同的回答也決定了科索沃公投獨立和克里米亞公投併入俄羅斯是否在國際法上成立!

所以,科索沃獨立和克里米亞的併入俄羅斯是個很複雜的政治哲學問題,不是一些人想的那麼簡單。之所以說西方在科索沃和克里米亞問題上,秉持了人權高於主權的雙重標準,要害也在於此。

最後,人權高於主權這種提法也是有問題的,因為主權之所以存在,它的法理基礎是主權代表了民族國家裡多數人的人權。如果以人權能高於主權的名義干涉他國內政,必然會導致在主張一部分人的權力時,毀壞和踐踏另一部分人的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