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後全軍覆沒,真的只是因為“大意”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後全軍覆沒,真的只是因為“大意”嗎?

一、大意失荊州

雖然赤壁之戰,讓周瑜一戰成名。但獲利最大的,無疑是劉備。不僅告別了被曹操追著打的局面,而且事業上也迎來了春天。

首先,劉備在荊州擁有了一塊地盤,團隊也初具規模,除了關羽、張飛、趙雲等武將,還有龐統、諸葛亮等謀士。而且,他還在打益州的注意。

214年,劉備帶領諸葛亮、張飛、趙雲攻打益州,留下關羽鎮守荊州。荊州對劉備特別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也是魏、蜀、吳三家必爭之地。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也講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219年,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勝利,自稱“漢中王”。此時,蜀漢士氣大漲。而關羽也開始著力攻打襄樊。襄樊是魏國地盤,守將是名將曹仁。曹仁不敵,曹操又派大將於禁、龐德支援。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後全軍覆沒,真的只是因為“大意”嗎?

最後,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一度迫使曹操想要遷都,避其鋒芒。最後曹操只得示好孫權,遊說孫權起兵襲擊關羽後方。

而孫權方面也一直想要奪取荊州,當時,東吳的大都督是呂蒙,關羽對他比較防備。於是呂蒙裝病,推薦陸遜接任。陸遜是個書生,關羽很瞧不起他。再加上,陸遜多次寫信示弱,所以就更麻痺關羽了,放鬆了警惕。

可是就在關羽志得意滿,想要攻破城池時,沒想到背後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守將糜芳、傅士仁投降。

關羽無奈,重奪無望,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俘虜,最後慘遭殺害。對於他丟失荊州,人們都感覺特別惋惜。由此,後世衍化出一句俗語:關羽大意失荊州。現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那麼關羽,真的是因為大意,才丟失的荊州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後全軍覆沒,真的只是因為“大意”嗎?

二、關羽丟失的並不是荊州全部領土

荊州共有七郡,赤壁之戰後,荊州被三家瓜分。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半個江夏郡和半個南郡,劉備得到半個江夏郡和半個南郡、以及荊州南部四個郡,即長沙、零陵、桂陽、武陵。

劉備屯兵在公安,不利於發展,於是便向孫權兩次請求,用半個江夏換孫權手上的半個南郡。南郡是戰略要地,此提議當然是孫權方極度吃虧。但是,當時的軍閥大都被曹操消滅掉了,主要剩下劉備和孫權。為了讓劉備能夠牽制住曹操,最後孫權同意了。

於是劉備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東和孫權,最後用兩年時間取得了益州大部分領土。後來,曹操重心偏向西北,著力對付馬超和韓遂。東吳戰略壓力減小,於是便抽出手來,以“借荊州”之名向劉備集團討要整個南郡和荊南四郡。

劉備當然不會答應,東吳這算是訛人,高利貸利息都不會這麼多。孫權於是發兵攻打劉備,這時曹操進攻漢中,劉備為了緩解兩線作戰的壓力,便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因此,關羽失荊州,其實,就是丟失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並不是荊州全部領土。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後全軍覆沒,真的只是因為“大意”嗎?

三、真的是“大意”嗎?

不是的,任何偶然性都包含著必然性,關羽失荊州,有以下幾個原因:

01.對手太多

後世很多評論關羽丟失荊州時,會批評關羽,身上存在各種缺點,但是個人感覺關羽雖敗猶榮。因為在他攻打襄樊到丟失荊州這段時間,蜀漢幾乎沒有給予幫助,反而是曹魏和孫權方面不斷調兵遣將。

首先,他面臨的背後領袖,一個是曹操,一個是孫權,這兩個人都是一方諸侯,也都志在天下。面對關羽的行動,必定會聯合起來。襄樊守將是曹仁,曹魏名將。如果襄樊守將不是曹仁,可能城池早就被攻破,那麼關羽後面也不會有悲劇。

前來支援的于禁、徐晃,都是曹魏五子良將。還有龐德,更是勇猛非常,一箭射中關羽面額。還有滿寵,有勇有謀,在曹仁想棄城而逃時,及時勸服。

東吳方面,就是呂蒙和陸遜,合夥欺騙了關羽,最後偷襲了荊州。也就是說,關羽當時的對手是曹仁、徐晃、于禁、龐德、滿寵、呂蒙和陸遜。這些人物在三國,都是一頂一的人才。以關羽一人對抗七人之力,已經很不容易。

此時,蜀漢方面不僅沒有給予援助,而且還背後插刀子。如果糜芳、傅士仁不投降,劉封、孟達派兵支援,即使關羽不能拿下襄樊,但是也不會釀下悲劇。所以說,關羽丟失“荊州”很可惜。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後全軍覆沒,真的只是因為“大意”嗎?

02.剛愎自用

《三國志》評價關羽“剛而自矜”。孫權想要聯姻,關羽竟然很傲慢的拒絕,並且說:虎女焉能嫁犬子?稍微有點政治頭腦的,都不會這樣說話。

關羽對待自己人,也沒有想過內部團結。馬超剛歸附,關羽想和他比武。劉備封黃忠為後將軍,關羽憤怒的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為伍!”

這種傲慢的性格,在平時還好,一遇到緊急情況,就會顯現出問題。果然,駐守荊州南郡的糜芳、傅士仁,因為關羽一直輕視自己,便心生不滿。兩人又因供應糧草出問題,被關羽訓斥。最後,兩人降吳,讓關羽無路可走。

03.東吳出兵

荊州對東吳至關重要。荊州在東吳上游,如果從荊州攻打東吳,順流而下,可以說對東吳十分不利。而且赤壁之戰,東吳出力最多,卻得到最少,這自然令東吳方面不滿意,於是千方百計的想拿下荊州。

雖然吳屬表面一團和氣,但那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曹操,不得不同舟共濟。如果威脅表小,很容易禍起蕭牆。

最後,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荊州失守,關羽被斬,蜀漢集團受到巨大打擊,地盤也只剩下益州。可以說,關羽失荊州,對三國曆史有著重大影響,也給後人很多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