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過:“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這就是原生家庭的罪與罰。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一家人都挺不好的《都挺好》劇集,是2019年的第一部爆款國劇

時光網特稿 熱播劇《都挺好》迎來理想中的“大團圓”結局。但在原著小說中,明玉狠狠報復了明成,揍一頓,還讓他吃了屎,最終明成也沒有幡然醒悟。明玉選擇不原諒,但是最後她放過了自己。這是不是看起來更真實一些?

自從《都挺好》開播伊始,這部劇就讓人又愛又恨,蘇家這一家人都被塑造成了“奇葩”。說是《都挺好》,其實“都挺不好”,沒一個不“作”的。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都挺好》靈魂人物——趙美蘭,她的強大氣場,影響著蘇家每個人

不單單是全劇的焦點人物蘇大強(倪大紅飾)集聚負能量,他的妻子趙美蘭(陳瑾飾)、大兒子蘇明哲(高鑫飾)、二兒子蘇明成(郭京飛]飾)、女兒蘇明玉([姚晨]飾),都不是省油的燈。

或者可以說,從強勢的妻子/母親趙美蘭這裡開始,蘇家就註定不會是一個安靜祥和的家庭。

假裝看不到,並不是所謂的“都挺好”。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過一句話:“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從父母身上習得了伴侶相處的模式,所以長大後,很多人嘴上說著“我不要成為你”,卻還是重蹈覆轍。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蘇大強wink,喪偶的蘇大強活得可狂野了

“老年巨嬰”蘇大強、半生都在和原生家庭糾纏的蘇明玉、沒有自我覺知的媽寶男蘇明成、被父母功能性養育的蘇明哲,以及“陰魂不散”的趙美蘭,他們身上通通揹負著沉重的“心理”枷鎖。

畢業於北大心理系的資深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在接受時光網採訪時就談到:人性沒有電視劇“大團圓結局”那樣簡單。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蘇大強(倪大紅飾)

身份:蘇家一家之主,但無實權

人物特點:喜歡給兒女找麻煩

個人名言:這事兒不能怪我

心理學標籤:老年巨嬰

內心壓抑著太多恨意的人,最容易在剛遇到善意或希望的時候爆發。

蘇大強是個妻管嚴,趙美蘭氣焰旺盛,讓蘇大強在家裡根本喘不過氣。正是因為對趙美蘭的長期畏懼,導致他晚年喪偶之後,開始徹底放飛自我。三個兒女都被不同程度地折騰,誰都跑不了。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巨嬰蘇大強~

在心理學上,這是一種“巨嬰”心態。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人卡在了嬰兒期,即所謂的“巨嬰”,這是嬰兒最根本的一個心理,叫做全能自戀,即“我是神,大家都得聽我的”。

全能自戀不能總被埋沒,它最終需要釋放,在越小的時候釋放,其破壞性越輕。但如果一個成年人三四十歲時再釋放,就會相當恐怖,而《都挺好》中的蘇大強60歲了。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很多“巨嬰”患者在談“全能自戀”、“為所欲為”的時候都會頭疼,他們內心都住著一個想跟天鬥跟地斗的齊天大聖,要遏制自己,必須戴上一個緊箍咒才行。緊箍咒提供了壓制,但也提供了剋制。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蘇大強只怕趙美蘭,從內心懼怕,妻子去世後,蘇大強都不敢回老宅住

對孫悟空來說,他的緊箍咒是唐僧,而對蘇大強來說,則是他的太太趙美蘭。所以當太太一去世,作為父親的蘇大強就獲得了一股很強的權力感,這也是社會文化賦予父親們的一種特權——孩子得順著他,哪怕他非常過分。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這同時也可以解釋一個現象:為什麼我們社會中的老年人不好惹,因為他們被嚴重賦予了權力,所以可以“瞎胡鬧”。

曾經有人探討過什麼樣的父母最成功,一位教育專家說是那些適度自私的父母。

什麼叫適度自私呢?就是永遠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去完成。而學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某種程度上才是一個人成熟成長的標誌。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蘇大強,你咋這麼油膩?

有多少父母敢袒露真實的想法:當你說為孩子付出時,真是為了孩子?還是因為懦弱、害怕、顧忌、懶惰或是自卑,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卻拿孩子當擋箭牌?

其實大多數作妖的老年人,背後都藏著很多不甘。年輕時沒有充分活過,老了拿親情綁架孩子。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趙美蘭和蘇明玉,這對母女無疑是全劇中氣場最強的兩位女性

趙美蘭(陳瑾飾)VS蘇明玉(姚晨飾)

身份:蘇大強妻子,蘇家的實際掌權者

人物特點:強勢、瘋狂寵兒子,用盡一切辦法打壓女兒

個人名言:你這個窩囊廢!(針對蘇大強)

心理學標籤:被原生家庭傷害的母親

身份:蘇家小女兒

人物特點:強勢,刀子嘴豆腐心

個人名言:憑什麼?

心理學標籤:被原生家庭毀掉的女孩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趙美蘭第一集就去世了,她一直活在家人的回憶中,貫穿全劇,影響力極大

趙美蘭沒有正式出場過,全部活在其他角色的回憶中。第一集,她就因為連續鏖戰10個小時的麻將,因為最後一把自摸和牌導致心梗,人就沒了。

有的人沒了,影響力一直都在。因為30年來在家中獨攬大權,她分配的愛和資源讓三個子女“受用一生”,尤其是明玉。

實際上在母親去世以後,明玉一直擔當的是蘇家一家之主的角色,她就像是母親一樣照顧蘇家,但她比較理智的是讓家裡這幾個男人學會成長,而不是大包大攬一切事情。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明玉最像媽媽趙美蘭,在性格方面,即使她不希望如此,但無可避免

趙美蘭可能沒有想到,蘇家性格最像她的是小女兒明玉,這個她最不疼愛的孩子。蘇明玉的倔強和聰明都像極了趙美蘭,雖然她恨透了母親。

劇中有兩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明玉被蘇明成毆打後,蘇大強到醫院說和,被明玉拒絕之後,蘇大強在明玉身上看到“趙美蘭”的影子,覺得兩人一樣強勢;二是蘇大強想和保姆結婚,被兒女攪黃,欲跳河,後被警方救下,明玉像母親一樣喊蘇大強“窩囊廢”,他大叫了一聲“趙美蘭”,暈了過去。蘇明玉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已經變成了另一個趙美蘭。

《歡樂頌》裡的現象級角色樊勝美有一句經典臺詞: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而在《都挺好》中,蘇明玉的家庭,就是她長大之後解不開的死結,終其一生都在和原生家庭撕扯、糾纏。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而蘇明玉“像極”蘇母這點,就是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所說的“磨難的遺傳”。

趙美蘭從小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一邊接濟弟弟一邊又心有不甘,但與蘇大強組建的新家庭又不給力,所以她只能將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

蘇明哲的功能是掙面子、蘇明成的甜言蜜語滿足了她渴望被關注的情感空缺,只有蘇明玉的功能是零,她只要乖乖的,不費錢不費事就好。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趙美蘭和蘇大強的婚姻一開始就不是出於真愛,必然會導致後續的種種問題

趙美蘭當初為了城市戶口嫁給蘇大強,註定了這段婚姻會有裂縫。而且,懷明玉的時候,趙美蘭和蘇大強鬧離婚,因為懷孕,婚還沒離成,凡此種種,她把所有的氣都撒在了明玉身上,對女兒的忽視已經達到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其實當今號稱的文明平等社會,很多類似的“忽視”仍在繼續。

從中國新生兒性別比例就能看出,太多女性在兒時就被輕視甚至虐待。但她們成人之後還要承擔家庭各種各樣的重擔。所以有離婚調查顯示,75%的離婚都是由女性提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丈夫對一些基本的東西視而不見,比如做家務。在女性投身家庭、事業的今天,還想活在過去的男權社會是不可能了。

劇集最終還是被家庭傷害的明玉承擔了養老的責任。明明可以請專業護工,卻要辭職專門照顧老年痴呆的父親。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蘇明玉在和過去的自己告別,她最終選擇了原諒父母

這種“過度犧牲”,更像苦情文化的邏輯。明明可以活得更好,但不行,那證明不了你的誠意。你必須親手滅掉好生活,讓自己活得苦不堪言,還要說樂在其中,這樣才能證明你無我,而且無我得心甘情願。

可以說,親情已經汙染了常識,汙染了基本邏輯。只怕中國家庭劇的虐心——而且普遍是美(虐)化(待)女性,這種情況還要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了。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蘇明成(郭京飛飾)

身份:蘇家次子

人物特點:媽寶,有暴力傾向

個人名言:我媽走了以後你變得太狂野了!!(針對蘇大強)

心理學標籤:媽寶男

在《都挺好》這部劇中,另一焦點人物蘇明成的改變是脫胎換骨的。

但從心理諮詢的眾多案例來看,一旦父母把一個男孩養成非常自戀、帶點偏執、動不動就有暴力傾向的媽寶男,其轉變是非常困難的。好在電視劇裡給了蘇明成這個人物比較長的時間來成長,讓觀眾接受度高了一些。

在心理學上,有個重要理念叫“自戀受到挫敗”。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阻止父親去登記再婚的蘇明成

比如讓嬰兒意識到這個世界不只是圍著他轉,有兩點很關鍵:

一是媽媽愛他,外部世界是善意的,這樣孩子就能和外部世界有連接;二是媽媽和外部世界通過各種各樣的拒絕,讓孩子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通過樹立邊界的方式讓他明白,別人不是他的一部分,不會接受肆無忌憚的支配和使用。

嬰兒時期覺得自己是全能的,非常了不起,但是挫敗後,本能上會覺得都是別人導致的,當怪罪、推卸責任、做不到的時候,才逐漸明白是自己所致,這對嬰兒來說是個很深刻的學習過程。

但如果換做一個成年人,讓他這樣學習將非常難。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毆打妹妹的蘇明成

蘇明成直到結婚前都被媽媽趙美蘭寵著,他的人生是非常危險的。而內心的長不大,導致他在母親去世後一再犯錯,毆打妹妹、投資失利、盲目離婚,一次次的挫敗讓蘇明成遭受痛擊。

但這種帶有偏執暴力傾向的男人,其轉變僅僅通過挫敗是不夠的,大量案例顯示,他們還要做很多的心理諮詢,“自我覺知”的過程非常痛苦。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電視劇裡面,蘇明成誠懇地嚮明玉道歉

其實,小說中的蘇明成並沒有醒悟,他從監獄出來後精神崩潰,下落不明。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蘇明哲(高鑫飾)

身份:蘇家長子,一心想成為蘇家話事人

人物特點:愚孝,爸爸就是天、和稀泥

個人名言:你們真的是太讓我失望了!!!

心理學標籤:功能性養育

至於蘇家的大哥明哲,觀眾跟他在劇中的感受一樣: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

除了學習之外,蘇明哲好像做啥事都不合格。作為蘇家大哥,從小沒有什麼保護妹妹的意識,二弟整天欺負明玉,他也並沒有什麼行之有效的辦法,看到了就拉一下架,也沒太當回事兒。為了孝順父親,給蘇大強購置了三室一廳的房子,換來的卻是個人小家庭的岌岌可危。

都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影響,會潛移默化到每個身處其中的人。

蘇明哲就是蘇家功能性養育的結果,從小就是學霸,清華畢業、留美博士,他在家庭中的功能是“光宗耀祖”、“掙面子”、“揚眉吐氣”。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蘇明哲想揹負的責任太多了,但他能力有限

蘇大強已經被蘇母定了性——窩囊廢,但蘇母的強勢又令她不甘,若要在親戚朋友面前抬起頭來,蘇明哲就是最好的載體。在得知留學美國每年需要15萬後,明明沒什麼存款,但她不惜賣掉明玉住的一間房,也要供兒子上學。

而蘇明哲本身也認同了這個“長臉”、“掙面子”、“挑大樑”的期望,心安理得地享受著母親分配給他的一切資源,內心深處也把“掙面子”當成了自己最重要的價值。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蘇明哲為了給爸爸買房子,財力吃緊

為了面子,雖然失業,還是要強撐要把蘇大強接到美國養老;為了面子,騙明玉說暫時不接老爸是因為想換個更大的房子;在明玉暗自幫助下找到新工作後,又迫不及待誇下海口給蘇大強買三室一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都挺好》預告片

而當這種“面子價值”一旦被否定,觀眾就能看到,他的轉變讓人瞠目結舌。比如明玉去美國探望,明哲在飯桌上被意外揭穿失業,他惱羞成怒的程度讓人歎為觀止。

且從明哲屢屢充大的表現看,還有一個問題不能忽視:似乎我們的社會,一直以來都是以家庭為單位說話。每個人都在假借父親的名義或者家庭的名義,去爭奪一點話語權,都難以使用自我的名義和公義。


《都挺好》落幕:家庭是你遭受的第一個磨難,並且能夠遺傳


蘇家差別化對待子女、功能性養育,骨髓深處的觀念遺傳,可以說已經預置了蘇明哲、蘇明成、蘇明玉現在的性格,造成了每個人的“悲劇”。

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會是蘇家的誰呢?

附:感謝資深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微信公眾號:wzhxlx)先生對本文的幫助。武志紅是熱門專欄《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作者,著有《為何家會傷人》等暢銷書,現於北上廣深等10個城市開辦了心理諮詢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