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張邦昌為了開封百姓不被屠殺,才在金人脅迫下做了“偽楚”皇帝,為什麼趙構還要殺他?

江東汪郎


我們都知道岳飛是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誣以謀反,而無實據)而殺害的,但在歷史上還有一位宰輔級人物,卻是被宋高宗以比“莫須有”還蹊蹺的罪名而殺害的,這位人物便是兩宋之際著名的偽皇帝張邦昌。

許多人都知道在靖康之變後,金人俘虜了徽、欽二宗,而立了張邦昌為傀儡皇帝,其國號為大楚,而史稱偽楚。可是,張邦昌這個皇帝不但不是其向金人獻媚得來的,而且是其避之不及的。當張邦昌聽聞金人要強制立他為皇帝,張邦昌簡直都嚇尿了,甚至打算自殺來抗拒。可是,金人以屠城相威脅,逼迫其當皇帝。

  

史載:靖康二年三月一日,邦昌入居尚書省聽令,百官班迎南薰門,邦昌臥病不食。金帥令勸進,邦昌謂王時雍(時為東京留守)等曰:“諸公怕死,又掇送與邦昌邪?雖暫假而歸,焉可免禍!”....次日,金國文字來,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三日,金使來促勸進,取推戴狀,眾人泣勸再三方從,留守司遂以推戴狀申,欲以初七日行冊命之禮。邦昌誓自裁(自殺),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塗炭一城邪?”遂止。

  

關於張邦昌被逼迫稱帝,《宋史》與《金史》的記載相一致。其時,金人雖攻破了北宋的都城,俘虜了徽、欽二宗。但是,其擴張太速(建國十餘年,即滅遼、滅宋)又系主力深入宋境(當時華北的大部分領土與城池還掌握在宋軍的手裡)。所以,金人在當時無力直接吞掉大宋,故而其選擇尋找代理人的方式。而張邦昌作為大宋宰輔級的人物,在徽、欽二宗當朝的時候,都是主張與金人議和的,所以金人對張邦昌是特別地青睞。

  

張邦昌雖被迫當了皇帝,卻極為惶恐與不自在,並不敢以“皇帝”自居。《宋史》載:見百官稱“予”,手詔曰“手書”。獨時雍(王時雍)每言事邦昌前,輒稱“臣啟陛下”,邦昌斥之;勸邦昌坐紫宸、垂拱殿,呂好問爭之,乃止.....二帝北遷,邦昌率百官遙辭於南薰門,眾慟哭,有僕絕者(盡人臣之禮)。

金兵退去,即有人勸張邦昌奉迎康王(即宋高宗趙構)為帝。而王時雍等卻說道:“夫騎虎者勢不得下,所宜熟慮,他日噬臍,悔無及已。”張邦昌沒有聽從王時雍等人的勸告,派蔣師愈齎書於康王自陳:“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後又派人將大宋的國璽送與趙構,並請元祐皇后(宋欽宗的皇后)暫時垂簾聽政,而自己以太宰的身份退居資善堂。

  

而後,張邦昌又遣使奉乘輿服御物至南京(今河南商丘),既而邦昌亦至,伏地慟哭請死,王(趙構)撫慰之。趙構即位後,徙張邦昌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封同安郡王。而宰相李綱上書宋高宗殺張邦昌以作亂臣賊子之戒,宋高宗批覆道:“邦昌僣逆,理合誅夷,原其初心,出於迫脅,可特與免貸,責授昭化軍節度副使、潭州安置。”

  

可是,張邦昌到潭州不久,即被宋高宗賜死。《宋史》載:....詔數邦昌罪,賜死潭州

。而《金史》載:邦昌勸進于歸德(今河南商丘),康王已即位,罪以隱事殺之。也就是說宋高宗並沒有明示張邦昌的罪名,張邦昌雖系被迫稱帝,但在宋高宗看來,也屬褻瀆皇權了,故絕不可忍。張邦昌對宋高宗有擁立之功,宋高宗也明確對其“罪行”予以寬恕。而除此之外,張邦昌也沒有其他明面上的罪行,故而宋高宗只能詔數邦昌罪,賜死潭州。至於何罪?當然也只有宋高宗的心裡最清楚。


有知社


張邦昌的死完全是自己作的,與趙構關係不大,雖然表面上是趙構賜死的!

張邦昌是北宋末期的朝廷重臣,宋朝鴿派人物代表,曾與趙構一起赴金營議和;“靖康之難”發生後,一度被金國立為傀儡政權“大楚”的皇帝,後支持趙構稱帝,重建宋朝;後被賜死!

張邦昌是這樣一步一步把自己給作死的:

1.染指皇權當皇帝:靖康二年,金兵攻陷汴京,俘虜徽欽;金國扶持張邦昌作傀儡皇帝代自己統治中原,有人說張邦昌是自願的,有的說是被逼的,事實是張邦昌做了皇帝的,不論自願與否,做皇帝就是染指皇權的行動,是大逆不道的罪行,封建社會皇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為他人生悲劇埋下伏筆!

2.主和賣國討人厭:張邦昌一向主和,他的老師王黼就把北宋“和”沒了;靖康之難發生後,人心惶惶,一片散沙,急需重塑民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聖被擄國難當頭,趙構就是作樣子也要舉起抗金旗幟來收攏人心,而張邦昌明裡暗裡和金人眉來眼去;為了中興宋朝,趙構啟用抗戰派的李綱來維持局面;主和的張邦昌顯然是不合時宜的人物代表,成為李綱要求嚴懲的首要人物,只是趙構念他有點功勞,貶官地方安置!

3.寂寞騷動不檢點:貶官到地方後,老實本分也許這一生就平淡度過了,但不知道是真感情還在還是按捺不住那顆寂寞的心,居然去找他當皇帝時那個相好的女人幽會,而他找的這個女人正是趙構的一個小媽(徽宗的嬪妃);這件事讓剛當皇帝立足未穩、山河未復的趙構顏面何存,就算趙構臉皮厚,不計較張邦昌為自己爸爸帶綠帽子,不計較張邦昌沾自己便宜,但是讓手下人怎麼看,讓天下人怎麼看,皇室顏面還有沒有,皇帝的尊嚴和權威還有沒有;張邦昌泡皇帝小媽的事情不處理,趙構還怎麼帶隊伍,還怎麼帶領大家抗金、致富奔小康;

4.張邦昌成為金國人入侵的藉口!

得知傀儡張邦昌被貶,金兵南下來犯,燒殺擄掠,激怒廣大軍民的愛國心,上至趙構下至民眾都必須把這個藉口消除!

綜上而言,張邦昌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再加上金國這個豬隊友的協助,“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特定條件下,張邦昌逆潮流而動,想不死是萬萬不能的!



南門嶺的柿子樹


張邦昌和趙構曾患難與共。後來,在金人的脅迫下,張邦昌曾做了一個月的“偽楚”皇帝。但張邦昌從不以皇帝自居,在金人撤離後,他馬上還政於康王趙構。再說了,張邦昌本來已經逃出了汴京,只是為了避免金人屠城,才不得不返回來當這個“皇帝”。可為何趙構還是殺了他呢?

(張邦昌劇照)

一、金人為何選張邦昌做皇帝?

張邦昌是北宋末年大臣。

在金人圍困東京(今開封)時,北宋朝廷大臣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權臣王黼為首的主和派;一派是以太常少卿李綱為首的主戰派。張邦昌是王黼的黨羽,自然極力主張議和。

金兵被圍後,只懂藝術和美女的宋徽宗惶恐之下,將帝位禪讓給了宋欽宗趙桓。由於王黼曾經反對立趙桓為太子,因此遭到宋欽宗的打擊,不久便被“強盜所殺”。

站錯隊的張邦昌,也被指派到金營去和議。為了表示誠意,宋欽宗還讓康王趙構做為人質與張邦昌同去。

就在張邦昌極力議和時,宋欽宗卻默許了宋綱等人率軍襲擊了金營。

宋欽宗這一招,差點逼死了還在金人手中的張邦昌和趙構。

若不是張邦昌堅持說襲擊金營的絕不是朝廷授意。再加上他在議和之事上,又積極又堅決,表現很讓金人滿意。只怕他和趙構的命,就交待在金營中了。因此,趙構對張邦昌很有革命感情。

宋欽宗的冒失很快就讓他遭了報應。金人放了趙構和張邦昌,要求他本人到金營議和。面對金人獅子大開口的條件,嚇破膽的宋欽宗無不答應。可悲的是,金人還是攻陷汴京,俘虜了徽欽二宗和宗室人員400餘人。

雖說北宋滅亡,但對金人而言,他們暫時還只想要更多的歲幣錢財。再說他們也無心派人入駐汴京,於是他們決定扶持一個傀儡皇帝,為他們籌措歲幣。

一直極力議和的張邦昌,成了不二人選。

(金人的進攻,圖取其意)

二、受脅迫登基不稱朕。

張邦昌雖說軟弱膽小,但他卻是忠於宋朝的。因此他堅決地拒絕了金人的決定,逃離汴京。

金人沒有做思想動員的習慣,他們粗暴地給張邦昌下了一道文,表示他3日內不上任,金人便要屠戮汴京。

消息傳開後,汴京城內恐慌一片,漢人官員更是聯名請求他出任皇帝之職,以救汴京城民。

萬般無奈之下,張邦昌只得回來,接受了金人的冊文。在金人的扶持下,登基稱帝,國號大楚。

張邦昌做皇帝相當謹慎。第一,他不同意去皇帝該去的辦公室——紫辰殿或者垂拱殿,他挑選了一處偏殿用來辦公,辦公桌亦不按皇帝向南擺放,而是向西放置。第二,他堅決制止朝臣向他行跪拜大禮,和朝臣們議事時他不稱“朕”,而自稱“予”。往來文書亦不稱“聖旨”,而稱“手書”。

一些人巴結討好張邦昌,勸他做皇帝就該按皇帝的規格來。但張邦昌死活不同意。他深知自己只是金人的傀儡,皇帝的位子,早晚都要還給趙氏的。所以他一定要從行動上告訴人們,他依然是宋朝的臣子。

(趙構劇照)

三、還政被殺。

金人撤離汴京後,張邦昌第一時間便帶著傳國玉璽,找到在應天府的康王趙構,恭請這位唯一的合法繼承人登基繼位。並請求在趙構到來之前,先由元佑皇后垂簾聽政。

隨後,張邦昌伏地慟哭請罪,終於得到了趙構的原諒。到此時為止,他做皇帝剛好一個月。

趙構能即位,張邦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將功贖罪,依然官復原職。

但是,朝臣多不滿張邦昌的舉動,於是紛紛彈劾張邦昌,就連元佑皇后也對張邦昌做皇帝的事情,心懷憤恨。因此要求嚴懲張邦昌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迫於壓力,趙構只得把張邦昌貶到潭州(今湖南長沙)做了一個小小的節度副使,並派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隨時向官府彙報。

這樣輕描淡寫的懲罰,讓民間議論紛紛。都說趙構的皇帝之位,是張邦昌送的,所以他不敢把張邦昌怎麼樣。

就在趙構煩惱之際,金人得到了張邦昌被貶的消息。於是又集結人馬打了過來。

面對金人的強勢,趙構必須倚仗以李綱為首的主戰派。然而李綱卻表示,不嚴懲張邦昌,他便辭去宰相之位。

趙構無奈,只得下令賜死張邦昌。

當然了,趙構殺張邦昌,是否本來他就有這樣的想法,卻表面不同意,而採用半推半就的方式來處理。這就不得而知了。

(參考史料:《宋史》《三朝北盟會編》)


張生全精彩歷史


宋朝皇帝一般不殺大臣,尤其是不殺高級別的大臣。在宋朝三百多年的歷史上,只有兩個宰執大臣是被皇帝處死的,這兩個人是張邦昌和岳飛,而殺他們的人,都是宋高宗趙構。並且趙構殺他們的理由也是一樣的,都是那個著名的“莫須有”。

不過岳飛被殺,這是真正的冤案一件。而張邦昌死的冤不冤,那就不好說了。


靖康二年四月初一,這一天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後,北宋宣告滅亡。但當時南宋還沒有建立。北宋和南宋中間,還夾著一個叫大楚的政權。而這個大楚國的皇帝,就是原北宋宰相張邦昌。

據史料記載,當金國廢黜徽、欽二帝,逼迫張邦昌稱帝時,這位張宰相當場就哭,死活都不接受帝位。後來金人以開封城百姓為要挾,聲稱張邦昌如果不登基繼位,就屠殺老百姓。張邦昌被嚇到了,於是才勉為其難的登基,成了大楚的皇帝。



張邦昌登基後,日子非常難熬。因為他就是個典型的膽小怕事,有賊心沒賊膽的人。金國人立他為皇帝,取代趙家人統治中原,不是因為他有本事,而是因為他過於怯懦,易於被金國控制。

但是,易於被控制是一把雙刃劍。張邦昌膽子小,易於被金人控制;他也同樣有可能因為膽子小,被其它人控制。

當金軍北返後,張邦昌這個傀儡的雙刃劍效應就產生了。

由於張邦昌原為宋臣,後降金,開封軍民對其憎恨有加,不願意擁戴他。並且,當時一大部分宋朝舊臣也看不慣張邦昌。畢竟大家以前都是趙家的舊臣,一起給趙家磕頭。而現在張邦昌是皇帝,他們居然要給張邦昌磕頭。大夥心裡的這道坎兒,一時間還彎不過來。

於是,張邦昌就在民憤和官員的擠兌下,請出了宋哲宗的孟皇后,並孟皇后的名義下詔,立康王趙構為帝。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康王趙構在河南商丘正式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權。

趙構登基之後,張邦昌的偽楚政權就算是結束歷史使命。



趙構登基之後,張邦昌一開始還沒事。但是在趙構穩坐皇位,統帥三軍後,張邦昌就倒了大黴。

雖然金人扶持他稱帝,不是他的本意;雖然登基之後,張邦昌從不以皇帝自居,對趙氏非常恭敬;雖然張邦昌無心當皇帝,心甘情願的還政於趙構。但是他曾經當過皇帝,就只憑這一點,趙構也不能容下他。

可是,張邦昌平時太能裝了。趙構也一時找不到弄死他的把柄。於是,趙構也就只能像後來處死岳飛一樣,找一個不靠譜的藉口弄死張邦昌。

由於張邦昌當皇帝的時候,金人給他立了一個皇后。這個皇后若是平常人家的女子,倒還好說。可惜的是,被金人立為皇后的這名女子是宋徽宗的嬪妃。儘管歸宋以後,張邦昌不認這個名分,但是張邦昌不認,不代表趙構不能拿這個作為搞他的理由。

畢竟,宋徽宗是趙構的親爹,雖然徽宗當時被俘了,但徽宗並沒死,他還尚在人間。張邦昌在自己親爹還活著的時候,居然娶了自己的小媽。這哪裡能忍?

於是,趙構就派人抓了那個妃嬪,令人嚴刑逼供,讓她指認張邦昌的罪狀。最後張邦昌得了一個比“莫須有”還“莫須有”的檢舉揭發。史書上對此的記載是“詔數邦昌罪”五字,也就是不知道是何罪。

最終,趙構便賜死了張邦昌。在張邦昌死後,金人還出兵替他報仇,嚇得趙構第一次南逃。當然,這是後話了。



那麼張邦昌的死,到底冤不冤呢?我個人覺得,說他冤枉,他確實很冤枉;說他不冤枉,他也確實不冤枉。

說他冤枉,是因為他的政治主張與秦檜是一樣的。如果不是因為他當過皇帝,就憑張邦昌跟秦檜一樣的投降主張,他必然會得到趙構的重用。岳飛會死,是因為他主戰,而張邦昌是主和的人,他居然也被殺了,你說他死的冤不冤枉?

說他不冤枉,是因為他太賣國,如果不是因為死的早,日後也必然是秦檜一樣的人。與其這樣,還不如早死了拉倒,也省得在日後淪落到秦檜一樣的地步。

當趙構處死張邦昌時,他就像一個過街老鼠一樣。主戰派力主要殺他,而主和派也因為他當過皇帝,不想受他的牽連。最後他死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替他求情。

這就是張邦昌的真實處境。沒人搭理他,也沒人關心他的死活。這樣的一個人,趙構弄死他,有什麼問題嗎?


Mer86


  靖康恥後,金人無意也無力統治大宋,原本他們南下中原,也就是圖一點財貨美色,這一番搶掠,不但美色、財貨到手,連徽欽二帝也成了俘虜。繁華的汴京被劫掠一空,金人已經心滿意足,準備撤軍。在撤軍前為了以後不用親自勞師遠征就能得到財貨美女,於是逼迫百官扶持軟弱、圓滑的張邦昌為帝,張邦昌原本不受,甚至以死明志,無奈百官黃袍加身擁護,金人又刀兵威脅屠城,為了滿城百姓身家性命,無可奈何之下做了傀儡皇帝。

  最搞笑的是,堅決反對張邦昌接受帝位的居然是大漢奸秦檜,秦檜時為宋政權的御史中丞,他上書給宗翰、宗望等,反對擁立張邦昌,請求復立趙氏主政。他指出:“為計議者必欲滅宋之策,在絕兩河懷舊之思,除鄰國復仇患而已……若邦昌者在上皇朝,專事燕遊,不務規諫,附會權幸之臣,共為蠹國之政,今日社稷傾危,生民塗炭,雖非一人所致,亦邦昌為之力也。天下之人方疾之若仇,若付以土地,使主人民,英雄必盡起而誅之,非特不足以代宋,亦不足為大金屏翰矣。”(看上去汪精衛一定是秦檜投胎轉世的)

  張邦昌比秦檜怎麼樣呢?讀遍相關史書,發現張邦昌根本沒有什麼大的惡行,既沒有私通金國,也沒有大奸大惡的犯行。而且,在出賣民族和國家利益方面,他並不比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以及後來的宋高宗趙構等做得更多,也沒有比他們更怯懦、更無能。在為敵效命的積極主動性上比秦檜差遠了。

  他名義上勉為其難的當了一個月皇帝,但是他登基後仍只稱“予”而不稱“朕”,公文稱“手書”而不稱“聖旨”,辦公地點設在文德殿而不是皇帝專用的紫辰殿或垂拱殿,對於金人安排的後宮嬪妃,他更是避之如瘟疫,萬萬不敢親近。

  就這樣他被金人逼迫當了33天偽大楚皇帝后,只等金軍一撤,他立馬大赦天下,主動交出玉璽宣佈退位,還政於趙宋子孫中碩果僅存的康王趙構。其實,張邦昌決意還政趙構時身邊的謀臣都紛紛反對,因為大家都明白,只要還政就意味著死路一條,但張邦昌仍然是一意孤行,甘願舍下身家性命。

  他老實巴交的捧著玉璽還政趙構後不到一個月,趙構就以他玷汙宮人為由要處死他。張邦昌讀罷詔書,徘徊退避,不忍自盡,執行官逼他就死,最後登上平楚樓,仰天長嘆數聲,自縊身亡。

  有人說張邦昌死得比岳飛還冤,至少他對北宋政權是絕對忠心的。張邦昌進士出身,其書法成就更為他贏得了不少讚譽。張邦昌貪生怕死,曾力勸宋欽宗答應金兵屈辱條件。

  說到張邦昌汙辱宮人,就是歷史懸案了。張邦昌當了皇上,三宮六院必須是標配。在金國時談判時,金人將宋徽宗的嬪妃李春燕等十餘名女眷賜給張邦昌,李妃還被立為皇后。歸宋以後張邦昌堅決不認可這個名分。但是兩人是否有過不軌之舉,就只有他們兩人知道了。李春燕畢竟是宋徽宗的嬪妃,也就是康王的小媽,即便沒有夫妻之實,名義上張邦昌也成了趙構的綠帽子爹了,在古代,這是奇恥大辱,趙構肯定無法釋懷。

  得知當時的康王趙構下落後,張邦昌帶著玉璽見康王后“伏地慟哭請死”,張如果想當這個皇帝,既有金國的扶植,又有百官的擁護,趙構根本動不了他。可見張邦昌確實沒有叛國之心。而趙構確實是人格極度可鄙、臉厚心黑之人,他殺張邦昌的主要原因就是張邦昌稱過帝,還有可能給他爹戴過綠帽子,絕對與抗金無關。

  說起趙構,還有就是在處理岳飛的事情上也是不分是非黑白,不顧全國家、民族大義,肆意害死主戰的有功之臣。如此宋朝,早該亡矣。


謝金澎


如果按照史書記載的來看,張邦昌不但不是賣國求榮的“漢奸”,而是名副其實的愛國人士。此話怎講,我們一起去看看一下那段宋朝的屈辱歷史。

張邦昌是個文人出生,自從考上當時宋朝的進士後,入朝為官,歷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少宰、太宰、門下侍郎等重要官職,“靖康之難”發生後,還被金人強破立為“偽楚”皇帝。

公元1126年,金太宗撕毀條約舉兵南下進攻北宋,軟弱無能的宋徽宗立馬慌了,禪位給了宋欽宗。宋欽宗上位後,就派張邦昌和康王趙構前往金營商談割地賠款的議和。

宋欽宗當時就想置這兩位死於非命,在他們去議和期間,派兵去偷襲金營,但張邦昌也不是省油的燈,他一口咬定突襲金營的不是朝廷所指使的。後來由於沒用割地憑證,這次議和也沒有成功,他們被扣留在了金營。

宋欽宗的動作徹底惹怒了金太宗,加強了對宋朝的進攻,同時也通過政治手段壓迫宋朝罷黜了主戰派李綱等人。公元1127年金人攻破宋朝都城東京,並把徽欽二帝擄走,就此北宋滅亡。



北宋的滅亡,當時金人就考慮扶持一個傀儡政權,他們否定了趙性之人,在宋齊愈、王時雍等人的支持下,張邦昌成了唯一候選人。

張邦昌對這個皇位並沒有那麼一絲慾望,相反他很害怕自己坐上皇位,他稱自己有大病拒絕登基,百般推諉,並以自殺的方式來拒絕。金人無奈只能以屠城要挾逼迫張邦昌就範。


張邦昌前後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在這期間他對宋室皇族始終是以臣子自據,對下面的臣子時自稱“予”而不是“朕”,並禁止朝廷官員向他行叩拜之禮。

金軍撤退後,張邦昌這個“偽楚”皇帝立馬還政於趙氏,並獻大宋國璽給康王趙構,宋高宗即位後,從新啟用了主戰派李綱,意圖從整雄風。

李綱上來後,第一件事就是彈劾張邦昌,宋高宗雖然當時並沒有立刻對張邦昌進行柬殺,但並不代表他沒有殺張邦昌之意。

張邦昌犯了個低級錯誤,他在做偽帝時金人把宋徽宗的一個賓妃賜給了張邦昌,如果是在他做皇帝期間就算了,在他禪讓帝位之後,還和這個妃子眉來眼去,你想啊,這可是宋高宗父親的妃子啊,關鍵的是他的父親還在啊,這讓他的臉面放那呢?

宋高宗通過嚴刑逼供,讓這個李夫人指認張邦昌的罪行,高宗以“詔數邦昌罪”這五個字賜死了張邦昌。


史說三朝




漫談……張邦昌



1.進城——高風亮節張邦昌


靖康二年三月,金軍下令:

[限三日立張邦昌,不然下城,盡行焚戮。]

這道命令一出,汴梁城內人心惶恐,大家都明白大宋已經滅亡,有人接受不了這個現實,主動尋了短見

都人震恐,有自殺者。

據說張邦昌得知自己被指定為大楚皇帝時非常痛苦,氣得哭天喊地尋死覓活,張邦昌用行動證明自己與主動為大宋殉葬的人們同樣節操高潔,面對強敵寧死不屈

邦昌亦欲自裁。

不到劇終男主角不會掛掉,張邦昌也不例外。他非常健康地活了下來。讓張邦昌打消自殺的念頭,重新鼓起活下去的勇氣的是旁人勸了他一句話

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以死塗炭一城邪?”眾人泣勸再三,乃止。

從旁人勸告的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到,張邦昌在城外金營裡就已經知道自己已經被指定為大楚皇帝,他本來有很多機會和時間可以乾脆利落地幹掉自己,例如割個腕子、抺個脖子、跳個懸崖、嚼個舌頭、撞個柱子……再狠一點還可以學張叔夜自己把自己掐死

張邦昌一聽,嗯,穿邦了啊?反正態也表過了,算了,兄弟,借個坡



一個人想殺死別人不是很容易,要幹掉自己卻是再簡單不過的事:

即使金人二十四小時嚴密監控防止張邦昌自殺,但人總得吃飯,張邦昌總有機會搞到一雙筷子,把筷子含在嘴裡稍微用點力往桌子上一磕,這個方法不失為一種簡單高效的妙招

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毫無疑問張邦昌是個男人,金人又沒有和他玩捆綁遊戲,他完全有機會有能力碎蛋而死

其它還有些什麼花式死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你們的經驗





2.前戲——以死拒命司馬樸


張邦昌雖然位居太宰,但無論名望、能力和重要性其實都很一般。他跟趙構一起出使金營擔任割地使兼人質,宋軍卻發起對金營夜襲,從這件事情來看,對於北宋朝廷來說張邦昌和趙構一樣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所以,張邦昌不是偽楚皇帝的第一人選,更不是唯一人選

金人慾立司馬樸,樸雲:“吾祖有大功德於前朝,樸不才,安敢作此累吾祖之德?樸有死而已”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靖康野錄》

官員們在被提拔前都要接受組織談話,表示一下服從組織安排,爭取在新崗位上做出一番新成績的決心。

在與張邦昌談話前,金人先找到司馬光的哥哥的孫子司馬樸,希望藉助司馬家族的威望,由司馬樸出面組織新一屆中原政權班子。司馬樸謝絕了金人的好意,以死拒命

司馬樸在與組織談話時可以耿直地表態這事老子不幹,照理說張邦昌也可以。然而,張邦昌成為了大楚皇帝的唯一人選





3.聲音——啪啪作響


大宋忠臣張邦昌,這面大旗最初是誰樹起來的呢?


邦昌委範瓊交割城池。敵留檄書數百道,具言志在弔民,本非貪土,並述邦昌以死辭避不獲之意。使邦昌傳諭四方。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


答案是金人。

金軍北撤時發佈了幾百道安民告示,說大金王師南下的目的不是為了貪圖那區區幾座城池,而是本著高尚的國際主義道義,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北宋人民。在安民告示中金人還詳細描述了新任大楚皇帝張邦昌在金營的英勇表現,對張邦昌誓死效忠大宋、不屈不撓的高尚品質進行了高度讚揚

金人要求,大楚各階層人民應該團結在以張邦昌皇帝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周圍,發揚艱苦樸素、捨己為人的傳統美德,為完成每年的歲貢任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金人建議張邦昌按檄書中的主要精神為指導,向原大宋人民進行更加廣泛深入的宣傳工作


道理非常簡單,金人會不會告訴大楚人民“張邦昌敢於擔當,主動承擔起了新皇帝的職責?”






4.婉轉承歡——張邦昌歸政


金軍北返後,中原地區最大的一股勢力就是山東東平趙構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府。張邦昌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掌握住兵權,搞得很被動,例如:

張邦昌派外甥劉達給向子湮(言旁)帶去一份手詔,老向看都不看就一把火燒了,還把劉達戴上枷鎖關進了監獄

呂好問在張邦昌的朝堂上當眾提議,“公宜遣使推戴康邸”

北宋宗室趙叔向帶人公然威脅王時雍等人,要求還政於趙氏。[宗室忠翊郎叔向聚眾數千,屯青城。入至都堂,叱王時雍等曰:“當速歸政太后,不然縱兵與汝輩相周旋。”]

(題外:朱熹說趙叔向跟了趙構後遭到幽禁,莫名其妙地死了)

張邦昌知道:這把椅子老子恐怕是坐不下去了

於是張邦昌把已經被廢出家做了道姑的元祐孟皇后迎回皇宮,一邊請孟皇后出面支持趙構登基,一邊派謝克家出差東平給趙構捎去了“大宋受命之寶”璽印並說明張邦昌願意擁立趙構的態度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






5.高潮——趙構的雨露


五月一日,趙構登基為帝,封張邦昌為尚書左僕射,出任首相。

五月二日趙構便下詔封張邦昌為同安郡王。封王的理由是:

上曰:“朕欲馭以王爵,使異時金人有詞,則令邦昌以[天下不忘本朝而歸寶避位]之意。”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

趙構說,萬一哪天金問起“咱建的大楚、咱封的張邦昌哪去了呢?”就讓異姓王張邦昌出面向金人解釋“俺在這裡做王爺了呢,俺做皇帝跟九哥做皇帝都是一樣的呢,只不過百姓們更習慣皇帝姓趙罷了,金爸爸您就放寬心吧!”

隨後趙構把張邦昌的官階由太保升為太傅,並在家裡餘糧不多的情況下“詔太傅張邦昌特給節度使俸”



六月李綱復相入朝,他首上十議中的第四議就是建議趙構嚴懲偽楚上下官吏。隔了一天見趙構沒反應,李綱便直接指名道姓彈劾張邦昌。趙構的親信黃潛善、汪伯彥明白張邦昌封王始末,站出來替張邦昌出頭,在這場辯論中李綱據理力爭,終於迫使趙構同意把張邦昌貶為昭化軍節度副使趕到了湖南長沙

李綱認為張邦昌“僭逆”的罪名太大,本應誅夷,以警示那些在宋金之間跳恰恰的人。只能說在保住張邦昌的問題上,趙構已經盡力了






6.最後一哆嗦——私睡和賜死詔


張邦昌做皇帝時金人替他也配備了一套後宮班子,這套班子的成員都是原北宋皇宮的宮女,這些宮女的領班是“華國靖恭夫人”李春燕

李氏不是徽宗的嬪妃,徽宗的大小老婆一個不剩都抵成了賠給金軍的金子,她只是一名在皇宮服務的高級女官,類似於容嬤嬤

假如弘曆突發奇想決定臨幸一把容嬤嬤,容嬤嬤自然無力抗拒。同理,趙佶如果非得臨幸李氏,李氏也只能婉轉承歡。但是,這種概率很低,畢竟徽宗宮裡有名位的妃嬪都好幾百,宮女上萬名

建炎元年七月,當趙構知道李氏在送別張邦昌時罵過自己時非常生李氏的氣,把李氏脊杖一頓後送去做了營妓。趙構當時對張邦昌未經自己許可就睡了他爹可能睡過的女人也感到很氣憤,對宰執們說

“邦昌敢居寢殿,私奸宮人,此,其情可見!”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七

趙構不可能不知道,張邦昌既然做了皇帝自然會住在皇宮

趙構還沒有單純到以為皇帝還住單元樓每天擠公車到皇宮打卡上班

趙構也不可能以為皇帝睡覺就是單純地閉著眼睛打呼嚕

所以,趙構發洩完對李氏背叛趙氏卻對張邦昌投懷送抱的不滿後,張邦昌私自睡了宮女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私睡風波兩個月後

(九月)壬子,詔責授昭化軍節度副使張邦昌賜死。

趙構從七月就開始為南巡作準備,九月初,金軍以“張邦昌擅離職守,趙構私自登基”為藉口又開始挑逗大宋,“金人侵河陽、汜水等處”,趙構毅然決定“再不跑路就遲了”

趙構要往南跑,南方卻有個前皇帝張邦昌,趙構知道自己這一跑必然會導致天下大亂。在到處都是兵荒馬亂的情況下誰也不敢保證張邦昌不鬧妖蛾子。於是,曾經的預備擋箭牌張邦昌就成了趙構南巡的一個重大安全隱患

始,李綱議誅邦昌,黃潛善、汪伯彥皆持不可。及是聞金以廢邦昌為詞,復侵界……

上將南幸,而邦昌在長沙,乃共議賜邦昌死。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



任何一個案子在判決的時候都是有罪證舉罪證,沒有罪證編罪證,鐵證如山。除了“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要扶?於理不合!”人類歷史上還沒有真的把“莫須有”三個字寫入判決書的現象

趙構賜死張邦昌的公開理由同樣冠冕堂皇

趙構在賜死詔中首先說對於張邦昌做皇帝以來發生的事絕大部分都可以理解

“猶以逼於金人之勢,其示外者或不得已。”

唯有一件事,證明張邦昌從內心已經沒把自己和自己的爸爸放在眼裡

比因鞫治他獄,始知在內中衣赭履黃,(衤因)宿福寧殿,使宮人侍寢

這件事就是張邦昌做皇帝后穿紅衣黃鞋,未經朕的許可就睡了朕的爸爸的床和朕的爸爸的床上的人

他張邦昌敢這樣幹,分明就是想要真正推翻趙宋建立張楚

心跡如此,甚負國家,遂將盜有神器。



簡單點說,趙構賜死張邦昌的唯二罪名就是穿了不該穿的衣服,睡了不該睡的人

當然,趙構也沒忘了給自己貼上寬厚仁慈的標籤

雖欲容貸,懼祖宗在天之靈。尚加惻隱,不忍顯肆市朝。

朕仍然想寬恕張邦昌,卻又害怕祖宗們責怪朕。這廝死是死定了,但朕心慈手軟,不忍心把他拖到市場上當眾現宰,怎麼辦呢?

今遣殿中侍御史馬伸問狀,止令自裁。

朕特意派馬伸前往長沙監督張邦昌自殺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





7.索然無味——張邦昌的死亡經過


張邦昌讀完賜死詔後非常猶豫,這還是四個月前對自己恩寵有嘉的趙九哥嗎?

邦昌讀詔已,徘徊退避,不忍自盡。執事者共迫之,乃登平楚樓而縊。

張邦昌一會鬧著要吃飽了喝足了再開開心心地去死,一會哭著說要先上個廁所再幹乾淨淨地去死,一會又藉口要畫個妝換身新衣服再漂漂亮亮地去死……反正各種推三阻四就是不肯去死,搞得奉詔監督他自殺的人很不耐煩,於是大夥一齊動手,協助張邦昌登上了長沙著名旅遊景點平楚樓,幫張邦昌把脖子放進大梁上垂下的繩套裡,再不小心踢翻了張邦昌踏腳的凳子






張邦昌做皇帝是為了避免汴梁遭受焚戮嗎?不是。他本來有時間有機會有能力拒絕金人的要求。

張邦昌被趙構賜死是因為他睡了不該睡的人嗎?不是。趙構根本就不在乎這個,他在乎的是自己的絕對安全。




為國釣魚


公元1127年三月,在金國俘虜了大批趙宋宗室、大臣準備北撤時,冊立了大臣張邦昌為帝,國號楚,史稱偽楚。而金國之所以選擇了張邦昌,我覺得與他兩次入金營為質有很大的關係,或許在金營中表現出對女真貴族的諂媚、逢迎,金國覺得他比較好控制,所以決定立他為帝,由他作為金國的代理人管理中原。而在這兩次為質的經歷中,第一次是與當時還是康王的趙構結伴而行,所以,二人的關係還非常不錯。而張邦昌被冊立為帝的時侯,趙構還沒有登基。

四月,金人北還後,大臣呂好問向張邦昌建議將宋哲宗廢后孟氏請入宮中攝政,稱之宋太后,張邦昌仍退為首相。當時的趙構還在濟州,孟太后得知後,就遣使去迎;張邦昌也致書趙構,表明自己是萬不得已才接受皇位,並派人將“大宋受命之寶”的玉璽送到趙構的元帥府。

趙構即位後,非常擔心金國追問張邦昌退位及宋朝重建之事,於是,封張邦昌為同安郡王,籠絡他如果金人責問起來,就讓張邦昌自己向金人陳述“天下不忘本朝,而歸寶避位”。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趙構從一開始就不想抗金,只是想成為金國的附庸。

六月一日,被任命為右相的李綱來到朝中,他到任後首先參奏張邦昌“已僭逆,豈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為故天子哉?”張邦昌因而被貶為節度副使、潭州(今湖南長沙)安置。隨後被以“在內中衣赭衣,履黃裀裀,宿福寧殿,使宮人侍寢”等罪名,而被“賜死”。

趙構即位後,為了避免引起金人的動怒,主動向金國遣使請和。但由於趙構擅自代楚自立,違背了金人的本意,於是,金太宗決定消滅南宋。

憑心而論,張邦昌雖然是被金人脅迫為帝,但在內心深處還是存在一絲僥倖。問題出在金人北撤的時侯沒有給張邦昌配置一套強大的武裝力量,使他根本沒有信心和底氣與趙構抗衡。因此,當金人北撤後,他只能主動退位,還政於趙構之手。不得不說,張邦昌的悲劇正是由冊立他的金人一手造成。


歷史的小學生


確實張邦昌被殺很冤,他不應該被扣上“漢奸”的帽子,儘管這麼說容易得罪憤青。張邦昌被逼掛了皇帝的頭銜,其實從頭到尾就沒享受過一天的皇帝待遇,他自己更不敢把自己當皇帝,為了漢臣及國民免受屠殺,可以說他是忍辱負重。張邦昌之所以遭到清算被處死,其實就是大臣們為北宋的滅亡胡亂找替罪羊,把對金國人的恨,不負責任地發洩在一個無辜的同胞身上!

一、張邦昌的偽皇生涯

靖康元年,金國人發兵攻宋。面對金人金兵泰山壓頂之勢,宋徽宗匆匆忙忙禪位給宋欽宗,自己以募兵為由準備逃跑。朝中的大臣,明顯分裂成兩派,一派主戰一派主和。宋欽宗表面主和,實際上主戰,他一面派張邦昌為割地使,去金國大營議和,一面又派兵偷襲金人的營地。

宋欽宗的兩面三刀,讓張邦昌的這次議和充滿兇險,他實際上僅僅獲得了宋欽宗的口頭承諾,沒有任何字面上的授權和承諾,說白了,就是被宋欽宗派去,拿命忽悠金國人,實施的拖延戰術。

顯然,這種情況下,不可能達成結果。議和沒結果,張邦昌人還被金國人扣留了,一同被扣留的還有肅王趙樞,他很倒黴,本來來的是趙構,但金國人認為趙構是假的,硬換成了趙樞。達不成協議,金國人乾脆也不跟宋欽宗廢話了,直接率兵攻破了開封,徽欽二帝被俘,北宋宣告滅亡。

北宋滅亡後,金國人根本沒打算直接吞併大宋,就準備扶持一個偽政權,作為他們的代言人,統治中原漢地。張邦昌不幸被選中,成為“偽楚”皇帝。

金國人為什麼選中張邦昌,我覺得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張邦昌是主和派,立場更溫和,而且被金國人扣留了一年左右時間,有過近距離考察;二是王時雍等真漢奸的大力推薦。

張邦昌這個皇帝當的很憋屈,當他得知“被皇帝”後,堅決不幹,被金國人以屠殺大臣和血洗開封為要挾,不得已接受了。接受皇位後,他從來不敢僭越,不敢穿龍袍坐龍椅,也不敢面南背北接受朝賀,連辦公桌的方向都放在西邊,以示自己的臣子之位。

當金國人逼他搜刮錢財時,他據理力爭,讓漢地老百姓免受了滅頂之災。金國人撤退前,準備派駐軍隊幫他維護統治,被他一口拒絕。金國人一走,他立刻獻上玉璽,向趙構稱臣謝罪。

趙構倒也沒為難他,還升了他的官,封了王爵。但不久,在主戰派李綱及孟太后等人的強烈要求下,趙構不得已下令賜死了張邦昌。

二、張邦昌是漢奸嗎?

雖然長期以來主流史觀認為張邦昌就是漢奸,但很多史學家認為,張邦昌是冤枉的,無論從主觀願望,還是客觀行為,他都沒有漢奸之實。

當初賜死張邦昌的理由很蹊蹺:“淫亂後宮”。很顯然有點欲加之罪,張邦昌都小心成什麼樣了,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金國人皇位都給了,還差給他幾個女人,非得要宋欽宗留下的二手貨?

以筆者個人觀點認為,張邦昌絕對不能算漢奸,相反還是一名英雄,一名為大義不顧個人名節的民族英雄。國人有一種很不好的“愛國情結”——憤青,凡事不顧實情,一味講氣節,結果誤國害民!

靖康之難不就是以典型的例子嗎?事實表明,當時議和才是最好的出路,主戰就是誤國。金國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滅掉北宋,否則就不會立偽楚政權,他們要的就是錢財歲貢。雖然讓人難以接受,可總比國破家亡要好吧?不顧實情的盲目對抗,不懂韜光養晦,說輕了是愚昧,說重了就是拿民族利益換個人名節!

《趙氏孤兒》裡的公孫杵臼,對程嬰說的一句話我覺得非常好,他說:我老了,選擇了比較容易做的事——去死,拜託你做難做的事,忍辱負重把主人的孩子養大。老人家多明白,他知道死其實不是難事,真正的難事是為了達成目的,不惜玷汙自己的名節,忍辱負重!

難道張邦昌不是這樣的人嗎?他主和,被人罵做漢奸,事實證明他沒錯,他為了民族不遭受滅頂之災,甘願戴上漢奸之名,這些有幾人能做到?事實上,張邦昌在得知自己“被皇帝”後,曾經試圖自殺,但最終他選擇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難道不是儒家精神中的“義”嗎?

三、張邦昌悲劇的根源

在封建禮教頂峰期的宋朝,張邦昌的結局一點不讓人奇怪。造成他悲劇的根源就三點:一是亡國的替罪羊;二是金人的替身;三是道義的替死鬼。

亡國的替罪羊:國家滅亡,國民遭殃,需要有人站出來承擔罪責,這個人不可能是身在北國的徽欽二帝,張邦昌這個偽皇帝,個頭大,承擔罪責正合適,誰管你是不是忍辱負重!

金人的替身:大宋滅亡,毫無疑問金國人是債主。但打不過人家,那就打他的奴才,拿張邦昌洩憤就順理成章,理想的出氣筒!

道義的替死鬼:說實話,封建禮教打著儒學的旗號,早已經變了味,所謂的道義,已經變成蠻不講理的屠刀。在北宋滅亡的責任上,“偽道義”比“偽皇帝”要可惡得多,悲劇的是,世人選擇了讓張邦昌做“道義”的替死鬼!

張邦昌之後,金國人又扶立了一個“偽齊”政權,鐵桿漢奸劉豫做了皇帝。趙構曾經幾次聯絡劉豫,希望他反正,劉豫不客氣地回了句:沒見到張邦昌嗎!他算看明白了,連張邦昌這樣的都被殺了,我這個鐵桿漢奸,還不得被你活剮了?少忽悠我!

瞧見沒,報應來了吧!


尋根拜祖


從張邦昌不願叛宋,又不願看到開封百姓被金人屠戮,無奈之下才登上了“偽楚”的帝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無奈之舉,說明張邦昌內心不壞,只不過他是個老實人,膽小,他是一個主和派。這一點後來的宋高宗趙構心裡是知道的。一開始,趙構並沒想要置張邦昌於死地,而是赦免了他。但是,朝中一幫大臣不依不饒,因為他是金人冊封的“皇帝”。所以,都在蒐羅他的罪證,趙構後來終於頂不住壓力,賜死了張邦昌。


金國軍隊第一次圍攻開封時,由於大宋一心想要議和,金人便要求欽宗找親王到金營做人質。在這種情況下,當時還是康王的趙構就以人質的身份出使金營,陪同人員裡就有張邦昌。張邦昌在金營裡的表現就是很膽小,他雖然膽小卻不是漢奸。他的這個特點趙構比誰都清楚,金人也正是抓住了他這個特點,才逼他當傀儡皇帝。

金人要冊封張邦昌為皇帝,張邦昌當然是不願意的。當時也有很多大臣也反對張邦昌成為皇帝。其中,後來成為大奸臣的秦檜反對就十分激烈。當金人一放狠話,很多人就害怕了,態度一轉,又求張邦昌當皇帝。



張邦昌成為“皇帝”之後,無論是在說話、做事、禮儀、穿著還是稱呼,都很謹慎小心,生怕一不注意就越過雷池。整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隨時都在給自己找退位的機會。


後來,公元1127年4月,張邦昌得到趙構即將繼位的消息時,馬上把傳國玉璽獻給了趙構,5月,趙構在應天府登基,成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張邦昌本人也及時從開封趕到應天府,當面向宋高宗賠罪,並說明自己也是被逼無奈等。宋高宗並沒有怪罪他,還加封他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同安郡王等。

但是,這讓朝廷裡很多人很不爽。他們說張邦昌接受了金人的冊封就是謀大逆,趙構從這樣的人手裡接過傳國玉璽繼承大位就是名不正言不順。還有人說,張邦昌曾和先帝的宮女有關係,罪不容誅。宋高宗由於剛剛繼位,民心未穩,只有聽取大多數人的意見,賜死了張邦昌。自古以來,老實人都備受欺辱,尤其是在戰火不斷的亂世。張邦昌終不能倖免,為老實人做出了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