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张邦昌为了开封百姓不被屠杀,才在金人胁迫下做了“伪楚”皇帝,为什么赵构还要杀他?

江东汪郎


我们都知道岳飞是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诬以谋反,而无实据)而杀害的,但在历史上还有一位宰辅级人物,却是被宋高宗以比“莫须有”还蹊跷的罪名而杀害的,这位人物便是两宋之际著名的伪皇帝张邦昌。

许多人都知道在靖康之变后,金人俘虏了徽、钦二宗,而立了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其国号为大楚,而史称伪楚。可是,张邦昌这个皇帝不但不是其向金人献媚得来的,而且是其避之不及的。当张邦昌听闻金人要强制立他为皇帝,张邦昌简直都吓尿了,甚至打算自杀来抗拒。可是,金人以屠城相威胁,逼迫其当皇帝。

  

史载:靖康二年三月一日,邦昌入居尚书省听令,百官班迎南薰门,邦昌卧病不食。金帅令劝进,邦昌谓王时雍(时为东京留守)等曰:“诸公怕死,又掇送与邦昌邪?虽暂假而归,焉可免祸!”....次日,金国文字来,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三日,金使来促劝进,取推戴状,众人泣劝再三方从,留守司遂以推戴状申,欲以初七日行册命之礼。邦昌誓自裁(自杀),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涂炭一城邪?”遂止。

  

关於张邦昌被逼迫称帝,《宋史》与《金史》的记载相一致。其时,金人虽攻破了北宋的都城,俘虏了徽、钦二宗。但是,其扩张太速(建国十余年,即灭辽、灭宋)又系主力深入宋境(当时华北的大部分领土与城池还掌握在宋军的手里)。所以,金人在当时无力直接吞掉大宋,故而其选择寻找代理人的方式。而张邦昌作为大宋宰辅级的人物,在徽、钦二宗当朝的时候,都是主张与金人议和的,所以金人对张邦昌是特别地青睐。

  

张邦昌虽被迫当了皇帝,却极为惶恐与不自在,并不敢以“皇帝”自居。《宋史》载: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王时雍)每言事邦昌前,辄称“臣启陛下”,邦昌斥之;劝邦昌坐紫宸、垂拱殿,吕好问争之,乃止.....二帝北迁,邦昌率百官遥辞于南薰门,众恸哭,有仆绝者(尽人臣之礼)。

金兵退去,即有人劝张邦昌奉迎康王(即宋高宗赵构)为帝。而王时雍等却说道:“夫骑虎者势不得下,所宜熟虑,他日噬脐,悔无及已。”张邦昌没有听从王时雍等人的劝告,派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后又派人将大宋的国玺送与赵构,并请元祐皇后(宋钦宗的皇后)暂时垂帘听政,而自己以太宰的身份退居资善堂。

  

而后,张邦昌又遣使奉乘舆服御物至南京(今河南商丘),既而邦昌亦至,伏地恸哭请死,王(赵构)抚慰之。赵构即位后,徙张邦昌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封同安郡王。而宰相李纲上书宋高宗杀张邦昌以作乱臣贼子之戒,宋高宗批复道:“邦昌僣逆,理合诛夷,原其初心,出于迫胁,可特与免贷,责授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可是,张邦昌到潭州不久,即被宋高宗赐死。《宋史》载:....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

。而《金史》载:邦昌劝进于归德(今河南商丘),康王已即位,罪以隐事杀之。也就是说宋高宗并没有明示张邦昌的罪名,张邦昌虽系被迫称帝,但在宋高宗看来,也属亵渎皇权了,故绝不可忍。张邦昌对宋高宗有拥立之功,宋高宗也明确对其“罪行”予以宽恕。而除此之外,张邦昌也没有其他明面上的罪行,故而宋高宗只能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至于何罪?当然也只有宋高宗的心里最清楚。


有知社


张邦昌的死完全是自己作的,与赵构关系不大,虽然表面上是赵构赐死的!

张邦昌是北宋末期的朝廷重臣,宋朝鸽派人物代表,曾与赵构一起赴金营议和;“靖康之难”发生后,一度被金国立为傀儡政权“大楚”的皇帝,后支持赵构称帝,重建宋朝;后被赐死!

张邦昌是这样一步一步把自己给作死的:

1.染指皇权当皇帝:靖康二年,金兵攻陷汴京,俘虏徽钦;金国扶持张邦昌作傀儡皇帝代自己统治中原,有人说张邦昌是自愿的,有的说是被逼的,事实是张邦昌做了皇帝的,不论自愿与否,做皇帝就是染指皇权的行动,是大逆不道的罪行,封建社会皇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为他人生悲剧埋下伏笔!

2.主和卖国讨人厌:张邦昌一向主和,他的老师王黼就把北宋“和”没了;靖康之难发生后,人心惶惶,一片散沙,急需重塑民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圣被掳国难当头,赵构就是作样子也要举起抗金旗帜来收拢人心,而张邦昌明里暗里和金人眉来眼去;为了中兴宋朝,赵构启用抗战派的李纲来维持局面;主和的张邦昌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人物代表,成为李纲要求严惩的首要人物,只是赵构念他有点功劳,贬官地方安置!

3.寂寞骚动不检点:贬官到地方后,老实本分也许这一生就平淡度过了,但不知道是真感情还在还是按捺不住那颗寂寞的心,居然去找他当皇帝时那个相好的女人幽会,而他找的这个女人正是赵构的一个小妈(徽宗的嫔妃);这件事让刚当皇帝立足未稳、山河未复的赵构颜面何存,就算赵构脸皮厚,不计较张邦昌为自己爸爸带绿帽子,不计较张邦昌沾自己便宜,但是让手下人怎么看,让天下人怎么看,皇室颜面还有没有,皇帝的尊严和权威还有没有;张邦昌泡皇帝小妈的事情不处理,赵构还怎么带队伍,还怎么带领大家抗金、致富奔小康;

4.张邦昌成为金国人入侵的借口!

得知傀儡张邦昌被贬,金兵南下来犯,烧杀掳掠,激怒广大军民的爱国心,上至赵构下至民众都必须把这个借口消除!

综上而言,张邦昌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再加上金国这个猪队友的协助,“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特定条件下,张邦昌逆潮流而动,想不死是万万不能的!



南门岭的柿子树


张邦昌和赵构曾患难与共。后来,在金人的胁迫下,张邦昌曾做了一个月的“伪楚”皇帝。但张邦昌从不以皇帝自居,在金人撤离后,他马上还政于康王赵构。再说了,张邦昌本来已经逃出了汴京,只是为了避免金人屠城,才不得不返回来当这个“皇帝”。可为何赵构还是杀了他呢?

(张邦昌剧照)

一、金人为何选张邦昌做皇帝?

张邦昌是北宋末年大臣。

在金人围困东京(今开封)时,北宋朝廷大臣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权臣王黼为首的主和派;一派是以太常少卿李纲为首的主战派。张邦昌是王黼的党羽,自然极力主张议和。

金兵被围后,只懂艺术和美女的宋徽宗惶恐之下,将帝位禅让给了宋钦宗赵桓。由于王黼曾经反对立赵桓为太子,因此遭到宋钦宗的打击,不久便被“强盗所杀”。

站错队的张邦昌,也被指派到金营去和议。为了表示诚意,宋钦宗还让康王赵构做为人质与张邦昌同去。

就在张邦昌极力议和时,宋钦宗却默许了宋纲等人率军袭击了金营。

宋钦宗这一招,差点逼死了还在金人手中的张邦昌和赵构。

若不是张邦昌坚持说袭击金营的绝不是朝廷授意。再加上他在议和之事上,又积极又坚决,表现很让金人满意。只怕他和赵构的命,就交待在金营中了。因此,赵构对张邦昌很有革命感情。

宋钦宗的冒失很快就让他遭了报应。金人放了赵构和张邦昌,要求他本人到金营议和。面对金人狮子大开口的条件,吓破胆的宋钦宗无不答应。可悲的是,金人还是攻陷汴京,俘虏了徽钦二宗和宗室人员400余人。

虽说北宋灭亡,但对金人而言,他们暂时还只想要更多的岁币钱财。再说他们也无心派人入驻汴京,于是他们决定扶持一个傀儡皇帝,为他们筹措岁币。

一直极力议和的张邦昌,成了不二人选。

(金人的进攻,图取其意)

二、受胁迫登基不称朕。

张邦昌虽说软弱胆小,但他却是忠于宋朝的。因此他坚决地拒绝了金人的决定,逃离汴京。

金人没有做思想动员的习惯,他们粗暴地给张邦昌下了一道文,表示他3日内不上任,金人便要屠戮汴京。

消息传开后,汴京城内恐慌一片,汉人官员更是联名请求他出任皇帝之职,以救汴京城民。

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只得回来,接受了金人的册文。在金人的扶持下,登基称帝,国号大楚。

张邦昌做皇帝相当谨慎。第一,他不同意去皇帝该去的办公室——紫辰殿或者垂拱殿,他挑选了一处偏殿用来办公,办公桌亦不按皇帝向南摆放,而是向西放置。第二,他坚决制止朝臣向他行跪拜大礼,和朝臣们议事时他不称“朕”,而自称“予”。往来文书亦不称“圣旨”,而称“手书”。

一些人巴结讨好张邦昌,劝他做皇帝就该按皇帝的规格来。但张邦昌死活不同意。他深知自己只是金人的傀儡,皇帝的位子,早晚都要还给赵氏的。所以他一定要从行动上告诉人们,他依然是宋朝的臣子。

(赵构剧照)

三、还政被杀。

金人撤离汴京后,张邦昌第一时间便带着传国玉玺,找到在应天府的康王赵构,恭请这位唯一的合法继承人登基继位。并请求在赵构到来之前,先由元佑皇后垂帘听政。

随后,张邦昌伏地恸哭请罪,终于得到了赵构的原谅。到此时为止,他做皇帝刚好一个月。

赵构能即位,张邦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将功赎罪,依然官复原职。

但是,朝臣多不满张邦昌的举动,于是纷纷弹劾张邦昌,就连元佑皇后也对张邦昌做皇帝的事情,心怀愤恨。因此要求严惩张邦昌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迫于压力,赵构只得把张邦昌贬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做了一个小小的节度副使,并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随时向官府汇报。

这样轻描淡写的惩罚,让民间议论纷纷。都说赵构的皇帝之位,是张邦昌送的,所以他不敢把张邦昌怎么样。

就在赵构烦恼之际,金人得到了张邦昌被贬的消息。于是又集结人马打了过来。

面对金人的强势,赵构必须倚仗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然而李纲却表示,不严惩张邦昌,他便辞去宰相之位。

赵构无奈,只得下令赐死张邦昌。

当然了,赵构杀张邦昌,是否本来他就有这样的想法,却表面不同意,而采用半推半就的方式来处理。这就不得而知了。

(参考史料:《宋史》《三朝北盟会编》)


张生全精彩历史


宋朝皇帝一般不杀大臣,尤其是不杀高级别的大臣。在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上,只有两个宰执大臣是被皇帝处死的,这两个人是张邦昌和岳飞,而杀他们的人,都是宋高宗赵构。并且赵构杀他们的理由也是一样的,都是那个著名的“莫须有”。

不过岳飞被杀,这是真正的冤案一件。而张邦昌死的冤不冤,那就不好说了。


靖康二年四月初一,这一天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后,北宋宣告灭亡。但当时南宋还没有建立。北宋和南宋中间,还夹着一个叫大楚的政权。而这个大楚国的皇帝,就是原北宋宰相张邦昌。

据史料记载,当金国废黜徽、钦二帝,逼迫张邦昌称帝时,这位张宰相当场就哭,死活都不接受帝位。后来金人以开封城百姓为要挟,声称张邦昌如果不登基继位,就屠杀老百姓。张邦昌被吓到了,于是才勉为其难的登基,成了大楚的皇帝。



张邦昌登基后,日子非常难熬。因为他就是个典型的胆小怕事,有贼心没贼胆的人。金国人立他为皇帝,取代赵家人统治中原,不是因为他有本事,而是因为他过于怯懦,易于被金国控制。

但是,易于被控制是一把双刃剑。张邦昌胆子小,易于被金人控制;他也同样有可能因为胆子小,被其它人控制。

当金军北返后,张邦昌这个傀儡的双刃剑效应就产生了。

由于张邦昌原为宋臣,后降金,开封军民对其憎恨有加,不愿意拥戴他。并且,当时一大部分宋朝旧臣也看不惯张邦昌。毕竟大家以前都是赵家的旧臣,一起给赵家磕头。而现在张邦昌是皇帝,他们居然要给张邦昌磕头。大伙心里的这道坎儿,一时间还弯不过来。

于是,张邦昌就在民愤和官员的挤兑下,请出了宋哲宗的孟皇后,并孟皇后的名义下诏,立康王赵构为帝。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正式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

赵构登基之后,张邦昌的伪楚政权就算是结束历史使命。



赵构登基之后,张邦昌一开始还没事。但是在赵构稳坐皇位,统帅三军后,张邦昌就倒了大霉。

虽然金人扶持他称帝,不是他的本意;虽然登基之后,张邦昌从不以皇帝自居,对赵氏非常恭敬;虽然张邦昌无心当皇帝,心甘情愿的还政于赵构。但是他曾经当过皇帝,就只凭这一点,赵构也不能容下他。

可是,张邦昌平时太能装了。赵构也一时找不到弄死他的把柄。于是,赵构也就只能像后来处死岳飞一样,找一个不靠谱的借口弄死张邦昌。

由于张邦昌当皇帝的时候,金人给他立了一个皇后。这个皇后若是平常人家的女子,倒还好说。可惜的是,被金人立为皇后的这名女子是宋徽宗的嫔妃。尽管归宋以后,张邦昌不认这个名分,但是张邦昌不认,不代表赵构不能拿这个作为搞他的理由。

毕竟,宋徽宗是赵构的亲爹,虽然徽宗当时被俘了,但徽宗并没死,他还尚在人间。张邦昌在自己亲爹还活着的时候,居然娶了自己的小妈。这哪里能忍?

于是,赵构就派人抓了那个妃嫔,令人严刑逼供,让她指认张邦昌的罪状。最后张邦昌得了一个比“莫须有”还“莫须有”的检举揭发。史书上对此的记载是“诏数邦昌罪”五字,也就是不知道是何罪。

最终,赵构便赐死了张邦昌。在张邦昌死后,金人还出兵替他报仇,吓得赵构第一次南逃。当然,这是后话了。



那么张邦昌的死,到底冤不冤呢?我个人觉得,说他冤枉,他确实很冤枉;说他不冤枉,他也确实不冤枉。

说他冤枉,是因为他的政治主张与秦桧是一样的。如果不是因为他当过皇帝,就凭张邦昌跟秦桧一样的投降主张,他必然会得到赵构的重用。岳飞会死,是因为他主战,而张邦昌是主和的人,他居然也被杀了,你说他死的冤不冤枉?

说他不冤枉,是因为他太卖国,如果不是因为死的早,日后也必然是秦桧一样的人。与其这样,还不如早死了拉倒,也省得在日后沦落到秦桧一样的地步。

当赵构处死张邦昌时,他就像一个过街老鼠一样。主战派力主要杀他,而主和派也因为他当过皇帝,不想受他的牵连。最后他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替他求情。

这就是张邦昌的真实处境。没人搭理他,也没人关心他的死活。这样的一个人,赵构弄死他,有什么问题吗?


Mer86


  靖康耻后,金人无意也无力统治大宋,原本他们南下中原,也就是图一点财货美色,这一番抢掠,不但美色、财货到手,连徽钦二帝也成了俘虏。繁华的汴京被劫掠一空,金人已经心满意足,准备撤军。在撤军前为了以后不用亲自劳师远征就能得到财货美女,于是逼迫百官扶持软弱、圆滑的张邦昌为帝,张邦昌原本不受,甚至以死明志,无奈百官黄袍加身拥护,金人又刀兵威胁屠城,为了满城百姓身家性命,无可奈何之下做了傀儡皇帝。

  最搞笑的是,坚决反对张邦昌接受帝位的居然是大汉奸秦桧,秦桧时为宋政权的御史中丞,他上书给宗翰、宗望等,反对拥立张邦昌,请求复立赵氏主政。他指出:“为计议者必欲灭宋之策,在绝两河怀旧之思,除邻国复仇患而已……若邦昌者在上皇朝,专事燕游,不务规谏,附会权幸之臣,共为蠹国之政,今日社稷倾危,生民涂炭,虽非一人所致,亦邦昌为之力也。天下之人方疾之若仇,若付以土地,使主人民,英雄必尽起而诛之,非特不足以代宋,亦不足为大金屏翰矣。”(看上去汪精卫一定是秦桧投胎转世的)

  张邦昌比秦桧怎么样呢?读遍相关史书,发现张邦昌根本没有什么大的恶行,既没有私通金国,也没有大奸大恶的犯行。而且,在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方面,他并不比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以及后来的宋高宗赵构等做得更多,也没有比他们更怯懦、更无能。在为敌效命的积极主动性上比秦桧差远了。

  他名义上勉为其难的当了一个月皇帝,但是他登基后仍只称“予”而不称“朕”,公文称“手书”而不称“圣旨”,办公地点设在文德殿而不是皇帝专用的紫辰殿或垂拱殿,对于金人安排的后宫嫔妃,他更是避之如瘟疫,万万不敢亲近。

  就这样他被金人逼迫当了33天伪大楚皇帝后,只等金军一撤,他立马大赦天下,主动交出玉玺宣布退位,还政于赵宋子孙中硕果仅存的康王赵构。其实,张邦昌决意还政赵构时身边的谋臣都纷纷反对,因为大家都明白,只要还政就意味着死路一条,但张邦昌仍然是一意孤行,甘愿舍下身家性命。

  他老实巴交的捧着玉玺还政赵构后不到一个月,赵构就以他玷污宫人为由要处死他。张邦昌读罢诏书,徘徊退避,不忍自尽,执行官逼他就死,最后登上平楚楼,仰天长叹数声,自缢身亡。

  有人说张邦昌死得比岳飞还冤,至少他对北宋政权是绝对忠心的。张邦昌进士出身,其书法成就更为他赢得了不少赞誉。张邦昌贪生怕死,曾力劝宋钦宗答应金兵屈辱条件。

  说到张邦昌污辱宫人,就是历史悬案了。张邦昌当了皇上,三宫六院必须是标配。在金国时谈判时,金人将宋徽宗的嫔妃李春燕等十余名女眷赐给张邦昌,李妃还被立为皇后。归宋以后张邦昌坚决不认可这个名分。但是两人是否有过不轨之举,就只有他们两人知道了。李春燕毕竟是宋徽宗的嫔妃,也就是康王的小妈,即便没有夫妻之实,名义上张邦昌也成了赵构的绿帽子爹了,在古代,这是奇耻大辱,赵构肯定无法释怀。

  得知当时的康王赵构下落后,张邦昌带着玉玺见康王后“伏地恸哭请死”,张如果想当这个皇帝,既有金国的扶植,又有百官的拥护,赵构根本动不了他。可见张邦昌确实没有叛国之心。而赵构确实是人格极度可鄙、脸厚心黑之人,他杀张邦昌的主要原因就是张邦昌称过帝,还有可能给他爹戴过绿帽子,绝对与抗金无关。

  说起赵构,还有就是在处理岳飞的事情上也是不分是非黑白,不顾全国家、民族大义,肆意害死主战的有功之臣。如此宋朝,早该亡矣。


谢金澎


如果按照史书记载的来看,张邦昌不但不是卖国求荣的“汉奸”,而是名副其实的爱国人士。此话怎讲,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下那段宋朝的屈辱历史。

张邦昌是个文人出生,自从考上当时宋朝的进士后,入朝为官,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门下侍郎等重要官职,“靖康之难”发生后,还被金人强破立为“伪楚”皇帝。

公元1126年,金太宗撕毁条约举兵南下进攻北宋,软弱无能的宋徽宗立马慌了,禅位给了宋钦宗。宋钦宗上位后,就派张邦昌和康王赵构前往金营商谈割地赔款的议和。

宋钦宗当时就想置这两位死于非命,在他们去议和期间,派兵去偷袭金营,但张邦昌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一口咬定突袭金营的不是朝廷所指使的。后来由于没用割地凭证,这次议和也没有成功,他们被扣留在了金营。

宋钦宗的动作彻底惹怒了金太宗,加强了对宋朝的进攻,同时也通过政治手段压迫宋朝罢黜了主战派李纲等人。公元1127年金人攻破宋朝都城东京,并把徽钦二帝掳走,就此北宋灭亡。



北宋的灭亡,当时金人就考虑扶持一个傀儡政权,他们否定了赵性之人,在宋齐愈、王时雍等人的支持下,张邦昌成了唯一候选人。

张邦昌对这个皇位并没有那么一丝欲望,相反他很害怕自己坐上皇位,他称自己有大病拒绝登基,百般推诿,并以自杀的方式来拒绝。金人无奈只能以屠城要挟逼迫张邦昌就范。


张邦昌前后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在这期间他对宋室皇族始终是以臣子自据,对下面的臣子时自称“予”而不是“朕”,并禁止朝廷官员向他行叩拜之礼。

金军撤退后,张邦昌这个“伪楚”皇帝立马还政于赵氏,并献大宋国玺给康王赵构,宋高宗即位后,从新启用了主战派李纲,意图从整雄风。

李纲上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弹劾张邦昌,宋高宗虽然当时并没有立刻对张邦昌进行柬杀,但并不代表他没有杀张邦昌之意。

张邦昌犯了个低级错误,他在做伪帝时金人把宋徽宗的一个宾妃赐给了张邦昌,如果是在他做皇帝期间就算了,在他禅让帝位之后,还和这个妃子眉来眼去,你想啊,这可是宋高宗父亲的妃子啊,关键的是他的父亲还在啊,这让他的脸面放那呢?

宋高宗通过严刑逼供,让这个李夫人指认张邦昌的罪行,高宗以“诏数邦昌罪”这五个字赐死了张邦昌。


史说三朝




漫谈……张邦昌



1.进城——高风亮节张邦昌


靖康二年三月,金军下令:

[限三日立张邦昌,不然下城,尽行焚戮。]

这道命令一出,汴梁城内人心惶恐,大家都明白大宋已经灭亡,有人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主动寻了短见

都人震恐,有自杀者。

据说张邦昌得知自己被指定为大楚皇帝时非常痛苦,气得哭天喊地寻死觅活,张邦昌用行动证明自己与主动为大宋殉葬的人们同样节操高洁,面对强敌宁死不屈

邦昌亦欲自裁。

不到剧终男主角不会挂掉,张邦昌也不例外。他非常健康地活了下来。让张邦昌打消自杀的念头,重新鼓起活下去的勇气的是旁人劝了他一句话

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以死涂炭一城邪?”众人泣劝再三,乃止。

从旁人劝告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张邦昌在城外金营里就已经知道自己已经被指定为大楚皇帝,他本来有很多机会和时间可以干脆利落地干掉自己,例如割个腕子、抺个脖子、跳个悬崖、嚼个舌头、撞个柱子……再狠一点还可以学张叔夜自己把自己掐死

张邦昌一听,嗯,穿邦了啊?反正态也表过了,算了,兄弟,借个坡



一个人想杀死别人不是很容易,要干掉自己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

即使金人二十四小时严密监控防止张邦昌自杀,但人总得吃饭,张邦昌总有机会搞到一双筷子,把筷子含在嘴里稍微用点力往桌子上一磕,这个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高效的妙招

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毫无疑问张邦昌是个男人,金人又没有和他玩捆绑游戏,他完全有机会有能力碎蛋而死

其它还有些什么花式死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你们的经验





2.前戏——以死拒命司马朴


张邦昌虽然位居太宰,但无论名望、能力和重要性其实都很一般。他跟赵构一起出使金营担任割地使兼人质,宋军却发起对金营夜袭,从这件事情来看,对于北宋朝廷来说张邦昌和赵构一样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所以,张邦昌不是伪楚皇帝的第一人选,更不是唯一人选

金人欲立司马朴,朴云:“吾祖有大功德于前朝,朴不才,安敢作此累吾祖之德?朴有死而已”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靖康野录》

官员们在被提拔前都要接受组织谈话,表示一下服从组织安排,争取在新岗位上做出一番新成绩的决心。

在与张邦昌谈话前,金人先找到司马光的哥哥的孙子司马朴,希望借助司马家族的威望,由司马朴出面组织新一届中原政权班子。司马朴谢绝了金人的好意,以死拒命

司马朴在与组织谈话时可以耿直地表态这事老子不干,照理说张邦昌也可以。然而,张邦昌成为了大楚皇帝的唯一人选





3.声音——啪啪作响


大宋忠臣张邦昌,这面大旗最初是谁树起来的呢?


邦昌委范琼交割城池。敌留檄书数百道,具言志在吊民,本非贪土,并述邦昌以死辞避不获之意。使邦昌传谕四方。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


答案是金人。

金军北撤时发布了几百道安民告示,说大金王师南下的目的不是为了贪图那区区几座城池,而是本着高尚的国际主义道义,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宋人民。在安民告示中金人还详细描述了新任大楚皇帝张邦昌在金营的英勇表现,对张邦昌誓死效忠大宋、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进行了高度赞扬

金人要求,大楚各阶层人民应该团结在以张邦昌皇帝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周围,发扬艰苦朴素、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为完成每年的岁贡任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金人建议张邦昌按檄书中的主要精神为指导,向原大宋人民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


道理非常简单,金人会不会告诉大楚人民“张邦昌敢于担当,主动承担起了新皇帝的职责?”






4.婉转承欢——张邦昌归政


金军北返后,中原地区最大的一股势力就是山东东平赵构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张邦昌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掌握住兵权,搞得很被动,例如:

张邦昌派外甥刘达给向子湮(言旁)带去一份手诏,老向看都不看就一把火烧了,还把刘达戴上枷锁关进了监狱

吕好问在张邦昌的朝堂上当众提议,“公宜遣使推戴康邸”

北宋宗室赵叔向带人公然威胁王时雍等人,要求还政于赵氏。[宗室忠翊郎叔向聚众数千,屯青城。入至都堂,叱王时雍等曰:“当速归政太后,不然纵兵与汝辈相周旋。”]

(题外:朱熹说赵叔向跟了赵构后遭到幽禁,莫名其妙地死了)

张邦昌知道:这把椅子老子恐怕是坐不下去了

于是张邦昌把已经被废出家做了道姑的元祐孟皇后迎回皇宫,一边请孟皇后出面支持赵构登基,一边派谢克家出差东平给赵构捎去了“大宋受命之宝”玺印并说明张邦昌愿意拥立赵构的态度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






5.高潮——赵构的雨露


五月一日,赵构登基为帝,封张邦昌为尚书左仆射,出任首相。

五月二日赵构便下诏封张邦昌为同安郡王。封王的理由是:

上曰:“朕欲驭以王爵,使异时金人有词,则令邦昌以[天下不忘本朝而归宝避位]之意。”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

赵构说,万一哪天金问起“咱建的大楚、咱封的张邦昌哪去了呢?”就让异姓王张邦昌出面向金人解释“俺在这里做王爷了呢,俺做皇帝跟九哥做皇帝都是一样的呢,只不过百姓们更习惯皇帝姓赵罢了,金爸爸您就放宽心吧!”

随后赵构把张邦昌的官阶由太保升为太傅,并在家里余粮不多的情况下“诏太傅张邦昌特给节度使俸”



六月李纲复相入朝,他首上十议中的第四议就是建议赵构严惩伪楚上下官吏。隔了一天见赵构没反应,李纲便直接指名道姓弹劾张邦昌。赵构的亲信黄潜善、汪伯彦明白张邦昌封王始末,站出来替张邦昌出头,在这场辩论中李纲据理力争,终于迫使赵构同意把张邦昌贬为昭化军节度副使赶到了湖南长沙

李纲认为张邦昌“僭逆”的罪名太大,本应诛夷,以警示那些在宋金之间跳恰恰的人。只能说在保住张邦昌的问题上,赵构已经尽力了






6.最后一哆嗦——私睡和赐死诏


张邦昌做皇帝时金人替他也配备了一套后宫班子,这套班子的成员都是原北宋皇宫的宫女,这些宫女的领班是“华国靖恭夫人”李春燕

李氏不是徽宗的嫔妃,徽宗的大小老婆一个不剩都抵成了赔给金军的金子,她只是一名在皇宫服务的高级女官,类似于容嬷嬷

假如弘历突发奇想决定临幸一把容嬷嬷,容嬷嬷自然无力抗拒。同理,赵佶如果非得临幸李氏,李氏也只能婉转承欢。但是,这种概率很低,毕竟徽宗宫里有名位的妃嫔都好几百,宫女上万名

建炎元年七月,当赵构知道李氏在送别张邦昌时骂过自己时非常生李氏的气,把李氏脊杖一顿后送去做了营妓。赵构当时对张邦昌未经自己许可就睡了他爹可能睡过的女人也感到很气愤,对宰执们说

“邦昌敢居寝殿,私奸宫人,此,其情可见!”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

赵构不可能不知道,张邦昌既然做了皇帝自然会住在皇宫

赵构还没有单纯到以为皇帝还住单元楼每天挤公车到皇宫打卡上班

赵构也不可能以为皇帝睡觉就是单纯地闭着眼睛打呼噜

所以,赵构发泄完对李氏背叛赵氏却对张邦昌投怀送抱的不满后,张邦昌私自睡了宫女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私睡风波两个月后

(九月)壬子,诏责授昭化军节度副使张邦昌赐死。

赵构从七月就开始为南巡作准备,九月初,金军以“张邦昌擅离职守,赵构私自登基”为借口又开始挑逗大宋,“金人侵河阳、汜水等处”,赵构毅然决定“再不跑路就迟了”

赵构要往南跑,南方却有个前皇帝张邦昌,赵构知道自己这一跑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在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谁也不敢保证张邦昌不闹妖蛾子。于是,曾经的预备挡箭牌张邦昌就成了赵构南巡的一个重大安全隐患

始,李纲议诛邦昌,黄潜善、汪伯彦皆持不可。及是闻金以废邦昌为词,复侵界……

上将南幸,而邦昌在长沙,乃共议赐邦昌死。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



任何一个案子在判决的时候都是有罪证举罪证,没有罪证编罪证,铁证如山。除了“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于理不合!”人类历史上还没有真的把“莫须有”三个字写入判决书的现象

赵构赐死张邦昌的公开理由同样冠冕堂皇

赵构在赐死诏中首先说对于张邦昌做皇帝以来发生的事绝大部分都可以理解

“犹以逼于金人之势,其示外者或不得已。”

唯有一件事,证明张邦昌从内心已经没把自己和自己的爸爸放在眼里

比因鞫治他狱,始知在内中衣赭履黄,(衤因)宿福宁殿,使宫人侍寝

这件事就是张邦昌做皇帝后穿红衣黄鞋,未经朕的许可就睡了朕的爸爸的床和朕的爸爸的床上的人

他张邦昌敢这样干,分明就是想要真正推翻赵宋建立张楚

心迹如此,甚负国家,遂将盗有神器。



简单点说,赵构赐死张邦昌的唯二罪名就是穿了不该穿的衣服,睡了不该睡的人

当然,赵构也没忘了给自己贴上宽厚仁慈的标签

虽欲容贷,惧祖宗在天之灵。尚加惻隐,不忍显肆市朝。

朕仍然想宽恕张邦昌,却又害怕祖宗们责怪朕。这厮死是死定了,但朕心慈手软,不忍心把他拖到市场上当众现宰,怎么办呢?

今遣殿中侍御史马伸问状,止令自裁。

朕特意派马伸前往长沙监督张邦昌自杀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





7.索然无味——张邦昌的死亡经过


张邦昌读完赐死诏后非常犹豫,这还是四个月前对自己恩宠有嘉的赵九哥吗?

邦昌读诏已,徘徊退避,不忍自尽。执事者共迫之,乃登平楚楼而缢。

张邦昌一会闹着要吃饱了喝足了再开开心心地去死,一会哭着说要先上个厕所再干干净净地去死,一会又借口要画个妆换身新衣服再漂漂亮亮地去死……反正各种推三阻四就是不肯去死,搞得奉诏监督他自杀的人很不耐烦,于是大伙一齐动手,协助张邦昌登上了长沙著名旅游景点平楚楼,帮张邦昌把脖子放进大梁上垂下的绳套里,再不小心踢翻了张邦昌踏脚的凳子






张邦昌做皇帝是为了避免汴梁遭受焚戮吗?不是。他本来有时间有机会有能力拒绝金人的要求。

张邦昌被赵构赐死是因为他睡了不该睡的人吗?不是。赵构根本就不在乎这个,他在乎的是自己的绝对安全。




为国钓鱼


公元1127年三月,在金国俘虏了大批赵宋宗室、大臣准备北撤时,册立了大臣张邦昌为帝,国号楚,史称伪楚。而金国之所以选择了张邦昌,我觉得与他两次入金营为质有很大的关系,或许在金营中表现出对女真贵族的谄媚、逢迎,金国觉得他比较好控制,所以决定立他为帝,由他作为金国的代理人管理中原。而在这两次为质的经历中,第一次是与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结伴而行,所以,二人的关系还非常不错。而张邦昌被册立为帝的时侯,赵构还没有登基。

四月,金人北还后,大臣吕好问向张邦昌建议将宋哲宗废后孟氏请入宫中摄政,称之宋太后,张邦昌仍退为首相。当时的赵构还在济州,孟太后得知后,就遣使去迎;张邦昌也致书赵构,表明自己是万不得已才接受皇位,并派人将“大宋受命之宝”的玉玺送到赵构的元帅府。

赵构即位后,非常担心金国追问张邦昌退位及宋朝重建之事,于是,封张邦昌为同安郡王,笼络他如果金人责问起来,就让张邦昌自己向金人陈述“天下不忘本朝,而归宝避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赵构从一开始就不想抗金,只是想成为金国的附庸。

六月一日,被任命为右相的李纲来到朝中,他到任后首先参奏张邦昌“已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张邦昌因而被贬为节度副使、潭州(今湖南长沙)安置。随后被以“在内中衣赭衣,履黄裀裀,宿福宁殿,使宫人侍寝”等罪名,而被“赐死”。

赵构即位后,为了避免引起金人的动怒,主动向金国遣使请和。但由于赵构擅自代楚自立,违背了金人的本意,于是,金太宗决定消灭南宋。

凭心而论,张邦昌虽然是被金人胁迫为帝,但在内心深处还是存在一丝侥幸。问题出在金人北撤的时侯没有给张邦昌配置一套强大的武装力量,使他根本没有信心和底气与赵构抗衡。因此,当金人北撤后,他只能主动退位,还政于赵构之手。不得不说,张邦昌的悲剧正是由册立他的金人一手造成。


历史的小学生


确实张邦昌被杀很冤,他不应该被扣上“汉奸”的帽子,尽管这么说容易得罪愤青。张邦昌被逼挂了皇帝的头衔,其实从头到尾就没享受过一天的皇帝待遇,他自己更不敢把自己当皇帝,为了汉臣及国民免受屠杀,可以说他是忍辱负重。张邦昌之所以遭到清算被处死,其实就是大臣们为北宋的灭亡胡乱找替罪羊,把对金国人的恨,不负责任地发泄在一个无辜的同胞身上!

一、张邦昌的伪皇生涯

靖康元年,金国人发兵攻宋。面对金人金兵泰山压顶之势,宋徽宗匆匆忙忙禅位给宋钦宗,自己以募兵为由准备逃跑。朝中的大臣,明显分裂成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宋钦宗表面主和,实际上主战,他一面派张邦昌为割地使,去金国大营议和,一面又派兵偷袭金人的营地。

宋钦宗的两面三刀,让张邦昌的这次议和充满凶险,他实际上仅仅获得了宋钦宗的口头承诺,没有任何字面上的授权和承诺,说白了,就是被宋钦宗派去,拿命忽悠金国人,实施的拖延战术。

显然,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达成结果。议和没结果,张邦昌人还被金国人扣留了,一同被扣留的还有肃王赵枢,他很倒霉,本来来的是赵构,但金国人认为赵构是假的,硬换成了赵枢。达不成协议,金国人干脆也不跟宋钦宗废话了,直接率兵攻破了开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宣告灭亡。

北宋灭亡后,金国人根本没打算直接吞并大宋,就准备扶持一个伪政权,作为他们的代言人,统治中原汉地。张邦昌不幸被选中,成为“伪楚”皇帝。

金国人为什么选中张邦昌,我觉得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张邦昌是主和派,立场更温和,而且被金国人扣留了一年左右时间,有过近距离考察;二是王时雍等真汉奸的大力推荐。

张邦昌这个皇帝当的很憋屈,当他得知“被皇帝”后,坚决不干,被金国人以屠杀大臣和血洗开封为要挟,不得已接受了。接受皇位后,他从来不敢僭越,不敢穿龙袍坐龙椅,也不敢面南背北接受朝贺,连办公桌的方向都放在西边,以示自己的臣子之位。

当金国人逼他搜刮钱财时,他据理力争,让汉地老百姓免受了灭顶之灾。金国人撤退前,准备派驻军队帮他维护统治,被他一口拒绝。金国人一走,他立刻献上玉玺,向赵构称臣谢罪。

赵构倒也没为难他,还升了他的官,封了王爵。但不久,在主战派李纲及孟太后等人的强烈要求下,赵构不得已下令赐死了张邦昌。

二、张邦昌是汉奸吗?

虽然长期以来主流史观认为张邦昌就是汉奸,但很多史学家认为,张邦昌是冤枉的,无论从主观愿望,还是客观行为,他都没有汉奸之实。

当初赐死张邦昌的理由很蹊跷:“淫乱后宫”。很显然有点欲加之罪,张邦昌都小心成什么样了,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金国人皇位都给了,还差给他几个女人,非得要宋钦宗留下的二手货?

以笔者个人观点认为,张邦昌绝对不能算汉奸,相反还是一名英雄,一名为大义不顾个人名节的民族英雄。国人有一种很不好的“爱国情结”——愤青,凡事不顾实情,一味讲气节,结果误国害民!

靖康之难不就是以典型的例子吗?事实表明,当时议和才是最好的出路,主战就是误国。金国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灭掉北宋,否则就不会立伪楚政权,他们要的就是钱财岁贡。虽然让人难以接受,可总比国破家亡要好吧?不顾实情的盲目对抗,不懂韬光养晦,说轻了是愚昧,说重了就是拿民族利益换个人名节!

《赵氏孤儿》里的公孙杵臼,对程婴说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好,他说:我老了,选择了比较容易做的事——去死,拜托你做难做的事,忍辱负重把主人的孩子养大。老人家多明白,他知道死其实不是难事,真正的难事是为了达成目的,不惜玷污自己的名节,忍辱负重!

难道张邦昌不是这样的人吗?他主和,被人骂做汉奸,事实证明他没错,他为了民族不遭受灭顶之灾,甘愿戴上汉奸之名,这些有几人能做到?事实上,张邦昌在得知自己“被皇帝”后,曾经试图自杀,但最终他选择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难道不是儒家精神中的“义”吗?

三、张邦昌悲剧的根源

在封建礼教顶峰期的宋朝,张邦昌的结局一点不让人奇怪。造成他悲剧的根源就三点:一是亡国的替罪羊;二是金人的替身;三是道义的替死鬼。

亡国的替罪羊:国家灭亡,国民遭殃,需要有人站出来承担罪责,这个人不可能是身在北国的徽钦二帝,张邦昌这个伪皇帝,个头大,承担罪责正合适,谁管你是不是忍辱负重!

金人的替身:大宋灭亡,毫无疑问金国人是债主。但打不过人家,那就打他的奴才,拿张邦昌泄愤就顺理成章,理想的出气筒!

道义的替死鬼:说实话,封建礼教打着儒学的旗号,早已经变了味,所谓的道义,已经变成蛮不讲理的屠刀。在北宋灭亡的责任上,“伪道义”比“伪皇帝”要可恶得多,悲剧的是,世人选择了让张邦昌做“道义”的替死鬼!

张邦昌之后,金国人又扶立了一个“伪齐”政权,铁杆汉奸刘豫做了皇帝。赵构曾经几次联络刘豫,希望他反正,刘豫不客气地回了句:没见到张邦昌吗!他算看明白了,连张邦昌这样的都被杀了,我这个铁杆汉奸,还不得被你活剐了?少忽悠我!

瞧见没,报应来了吧!


寻根拜祖


从张邦昌不愿叛宋,又不愿看到开封百姓被金人屠戮,无奈之下才登上了“伪楚”的帝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奈之举,说明张邦昌内心不坏,只不过他是个老实人,胆小,他是一个主和派。这一点后来的宋高宗赵构心里是知道的。一开始,赵构并没想要置张邦昌于死地,而是赦免了他。但是,朝中一帮大臣不依不饶,因为他是金人册封的“皇帝”。所以,都在搜罗他的罪证,赵构后来终于顶不住压力,赐死了张邦昌。


金国军队第一次围攻开封时,由于大宋一心想要议和,金人便要求钦宗找亲王到金营做人质。在这种情况下,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就以人质的身份出使金营,陪同人员里就有张邦昌。张邦昌在金营里的表现就是很胆小,他虽然胆小却不是汉奸。他的这个特点赵构比谁都清楚,金人也正是抓住了他这个特点,才逼他当傀儡皇帝。

金人要册封张邦昌为皇帝,张邦昌当然是不愿意的。当时也有很多大臣也反对张邦昌成为皇帝。其中,后来成为大奸臣的秦桧反对就十分激烈。当金人一放狠话,很多人就害怕了,态度一转,又求张邦昌当皇帝。



张邦昌成为“皇帝”之后,无论是在说话、做事、礼仪、穿着还是称呼,都很谨慎小心,生怕一不注意就越过雷池。整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随时都在给自己找退位的机会。


后来,公元1127年4月,张邦昌得到赵构即将继位的消息时,马上把传国玉玺献给了赵构,5月,赵构在应天府登基,成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张邦昌本人也及时从开封赶到应天府,当面向宋高宗赔罪,并说明自己也是被逼无奈等。宋高宗并没有怪罪他,还加封他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等。

但是,这让朝廷里很多人很不爽。他们说张邦昌接受了金人的册封就是谋大逆,赵构从这样的人手里接过传国玉玺继承大位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还有人说,张邦昌曾和先帝的宫女有关系,罪不容诛。宋高宗由于刚刚继位,民心未稳,只有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赐死了张邦昌。自古以来,老实人都备受欺辱,尤其是在战火不断的乱世。张邦昌终不能幸免,为老实人做出了牺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