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的湯姆遜衝鋒槍,戰場上的殺傷力如何?

風雲一點通


人體是不可能抗拒任何火藥槍的帶來的動能傷害,哪怕是隻有低初速的滑膛槍。衝鋒槍雖然使用的是手槍子彈但是它速度快,單位投送量大,一顆不能致命,但是兩三顆足矣。湯姆遜衝鋒槍使用的是0.45英寸(11.43)子彈,彈頭初速為280m/s,高的初速以及重彈頭帶來的動能傷害是相當可觀的。而且.45英寸AP彈的停止作用也相當可觀。



在最初湯姆遜的誕生並不受到美國陸軍的待見,因為當時美國對沖鋒槍的概念也並不是很瞭解,而且湯姆遜當時的報價太高了,一支槍200多美元,我當時一輛福特汽車也不過400多美元,一支m1903春田步槍也不過20多美元,美國陸軍表示要不起、要不起。本以為被陸軍拋棄的湯姆遜會沉寂下來,伴隨著美國禁酒令的頒佈,地下黑色的酒廠興起,湯姆遜的威名就是因此而起。


當時地下酒廠的酒販就相當於去販毒,乾的那事在刀尖上的行走活,所以他們需要一款射速快但容量大而且還輕便能隨身攜帶的武器。所以湯姆遜就很快被黑幫看上,畢竟這些幹大事的人不差那點錢,所以美國警察拿著7發彈容的m1911手槍或者6發彈容的柯爾特左輪手槍與黑幫的100發彈容的湯姆遜對射,那場面簡直了,警察簡直苦不堪言哪。

不過到了二戰的時候,湯姆遜衝鋒槍的第二春才真正到來。隨著戰爭局勢的擴大對軍火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和湯姆遜作文資源援助給美國的盟友,包括英國、中國、美國都有大量使用,雖然湯姆遜的槍重量太大,但是其表現出的優良可靠性得到了士兵們的認可。至於威力嘛,那些倒在湯姆遜槍下的屍體最有發言權。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芝加哥打字機”就是湯姆遜衝鋒槍的外號,該型衝鋒槍使用美軍點45ACP標準手槍彈,由一個容彈100發的巨大彈鼓供彈,射速高達每分鐘1500發,100發的彈鼓4秒鐘就打光。湯姆遜的廣告牌稱此槍為“塹壕掃帚”,就是突出其無比強大的火力。到場的專家紛紛稱讚這是當時最具革命性的輕武器。 可惜湯姆遜衝鋒槍在當時顯得太超前了,過快的射速、加之沒有經過實戰檢驗,保守的美國軍方轉而訂購昂貴而笨重的路易斯輕機槍。



湯姆遜又向警方推銷,效果依然不理想,所以一共只生產了3千支,這其中有56支賣到中國裝備孫中山的衛隊,沒有其他辦法的湯姆遜使出渾身解數向社會推銷,此時正值美國政府頒佈禁酒令,各地黑幫紛紛販運私酒謀取暴利,湯姆遜衝鋒槍因為短小精悍火力強大而深受黑道青睞,成為匪徒的標準裝備。因為這種衝鋒槍拆下木託和彈鼓後,可以方便地藏進小提琴盒裡,因此犯罪分子將其稱為“芝加哥小提琴”(芝加哥是當時黑幫活動最猖撅的地區),又因為其連發時“嗒嗒嗒”的有節奏的槍聲,常常又被叫做“芝加哥打字機”。



限制湯姆孫衝鋒槍在美軍中普及的主要原因是該槍結構複雜,生產成本太高,1939年時一支不帶任何附件(油壺、槍揹帶、維護工具、彈夾、彈夾袋)的湯姆遜M1928A1要209美元,以致於幾家工廠開足馬力生產,日產量也不過200多支。要知道二戰時期戰鬥機飛行員的月薪也不過300~400美元,步兵一名下士的月薪更是隻有50美元,所以在美軍“降本”的要求下,柯爾特公司在原M1928A1的基礎上改進出M1型衝鋒槍。批量生產的M1成本只有50美元,於是美國政府大量訂購用於本國軍隊裝備以及支援盟國,在整個二戰時期產量達140萬支。由於美軍仍然覺得成本還是不夠低,柯爾特公司又研發出成本只要40美元的M3注油槍,當然這是後話了。(下圖上為M1928A1,下為M1)


湯姆遜衝鋒槍採用點45英寸手槍彈,即11.43mm,屬於大口徑槍彈,該型槍彈的特點是對生動目標的停止作用十分強大,其彈頭重16.2克,初速442米/秒,槍口動能達到1422.6焦耳,有效射程增594米,原版湯姆遜射速達1500發/分鐘,改進版的M1把射速降到400/分鐘,所以湯姆遜衝鋒槍是二戰時期威力最大的衝鋒槍,在有效射程內凡被擊中軀幹者瞬間倒地。



當然這種威力僅限於美國原產的湯姆遜,不包括我國仿製的山寨“湯姆遜”,因為國軍要求通用駁殼槍子彈,國內兵工廠仿製的“湯姆遜”口徑從11.43mm改為7.63mm,所以威力下降了整整一個級別,是一個非常失敗的改進舉措。由於前線士兵對改進型的國產“湯姆遜”反映不佳,仿製近3000支以後停產,又改用美國原產的M1湯姆遜。下圖為閻錫山版的7.63mm“湯姆遜衝鋒槍”


兵器知識譜


湯姆遜衝鋒槍的殺傷力嘛,在著名的《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就曾提到過,連馬都能打死。當然了,這種說法也不準確,畢竟隨便一顆.22LR的彈頭都能把馬打死。



湯姆遜衝鋒槍發射的是.45ACP自動手槍彈。這種手槍彈是一種很老的手槍彈了,口徑11.43mm,動能大概500~600J的樣子,跟現在主流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差不多。.45ACP主要是取代了更早.38柯爾特長彈。特別是在摩洛叛亂中,.45ACP可以有效的打倒土著戰士,這也是當時的9mm手槍彈做不到的。


與摩洛土著戰士作戰的美軍


注意,這裡說的9mm手槍彈指的是.38柯爾特長彈,而不是現在常見的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現代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動能與.45ACP手槍彈相仿,在性能上還略勝一籌。在1979年美軍第一輪XM9競選的時候,美軍曾對9mm Para手槍彈與.45ACP做了對比,結論是兩者的威力相差無幾。


.45ACP自動手槍彈


使用.45ACP手槍彈的湯姆遜衝鋒槍,殺傷力真的不算高,而且侵徹力也較低。總而言之,在二戰之後,美軍就再也沒有重新定型一把衝鋒槍,一直湊活著二戰時期的M3A1“黃油槍”以及單獨採購的一些MP5等外國衝鋒槍湊活用。


M3衝鋒槍至今仍在美軍中服役,圖為2009年美國海岸警衛隊訓練


我是戰甲裝研菌,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


戰甲裝研菌


“芝加哥打字機”的綽號對於湯姆森衝鋒槍來說還是非常尷尬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的禁酒令讓黑幫犯罪猖獗。湯姆森衝鋒槍射速快,火力兇猛,讓黑幫分子對他愛不釋手。

1929年,美國“聖瓦倫丁節大屠殺”是湯姆森衝鋒槍的成名之戰。偽裝成警察的黑幫分子用湯姆森衝鋒槍打死7名對手。被美國列為“國家頭號公敵”著名大盜約翰·迪林傑靠著一把湯姆森衝鋒槍,一年中搶劫所得就超過了前輩詹姆斯16年的所得。

綽號“娃娃臉”的銀行大盜納爾遜每次作案都招搖地一手拎著錢袋子,一手拿著衝鋒槍朝警察掃射。為此美國FBI不得不大量採購湯姆森衝鋒槍來壓制幫派分子。

美國黑幫喜歡把湯姆森衝鋒槍偽裝在小提琴裡,它的第一個綽號叫“芝加哥小提琴”。由於黑幫犯罪越來越猖獗,湯姆森衝鋒槍發出的“噠噠噠”的聲音讓人聞之色變,慢慢的綽號又變成了“芝加哥打字機”。

衝鋒槍誕生於一戰後期,德軍為了破解塹壕戰的僵持,開創了“暴風突擊戰術”,簡而言之是一挺輕機槍加幾十把衝鋒槍組成的突擊隊,憑藉自動武器的密集火力,迅速衝到對方戰壕。

德軍的衝鋒槍在戰壕內像掃把一樣打得協約國狼狽不堪,但由於德國戰敗,又加之美軍決策層都是經歷過一戰洗禮的老兵,他們認為湯姆森衝鋒槍作為機槍使用射程和威力都不夠,作為步槍使用又太笨重,所以才被下放到民用市場,成了黑幫火拼的利器。

二戰初期,大量裝備“衝鋒槍+手榴彈”的德軍所爆發出來的戰鬥力讓盟軍高層意識到“大威力、遠射程”的步槍並不適宜所有戰鬥,他們開始大規模地向美軍採購湯姆森衝鋒槍。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湯姆森衝鋒槍才被正式列為美軍制式裝備。在島嶼作戰中,美軍發現幾百米外的目標交給火炮和坦克更有效,在一兩百米距離的的近戰中,火力輸出的連續性和靈活性的重要程度遠遠超過了射程和威力,所以湯姆森衝鋒槍的產量一下被提升到140萬把。

租借法案通過後,湯姆森衝鋒槍大量進入中國軍隊,尤其是遠征軍。1943年10月30日,新38師搜索連在緬甸胡康河谷一舉全殲日軍18師團的一個搜索隊和一箇中隊,共計240人。日軍戰後總結道:

“儘管雙方的兵力和裝備並不能說有著絕對的優劣之分,但在茂密的叢林裡,中國兵使用可以連續射擊的自動步槍和迫擊炮,顯然比擲彈筒加上又笨又長的三八槍威力更大。”

解放戰爭期間,被繳獲的湯姆森衝鋒槍在我軍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國民黨名將邱清泉、張靈甫據說都是被湯姆森衝鋒槍擊斃的。


史料不輯


抗日軍隊中“湯姆遜”衝鋒槍裝備最多的單位是新一軍,我們指的是1943年創建時的新一軍(軍長鄭洞國),此時還沒有新六軍的番號。新一軍是中國遠征軍“駐印軍”的陸戰主力,也是真正達到“美械標準”的部隊。主要步兵武器是美製M1903春田步槍、恩菲爾德M1917步槍和湯姆遜衝鋒槍。原則上每個步兵班配備兩支湯姆遜,每個師約500支。



比較例外的是新38師和新22師的師部搜索連,因為搜索連擔負偵察和率先接敵的任務,所以湯姆遜配備的比例最高。

比如孫立人新編第38師搜索連,連長潘德輝少校,全連300多官兵基本都是1942年首次入緬作戰時的老兵,擁有迫擊炮12門、戰防炮3門、輕重機槍25挺,除配備少量卡賓槍外,其他步兵幾乎一水的湯姆遜衝鋒槍,火力相當強大。



1943年10月,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決心開始實施“人猿泰山計劃”,這是一份經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批准的反攻加工程計劃:中美混合部隊全力進攻緬北地區,掩護身後一支龐大的築路部隊,將一條柏油公路從印度的列多修至緬北重鎮密支那,再與滇緬公路相連,因為當時預計徹底打敗日本人還需要五年時間,打通美援物資通道極為重要。

新38師作為駐印軍實施“人猿泰山計劃”的前鋒,率先越過印緬邊界挺進胡康河谷,而師部直轄的搜索連自然成為該師開路先鋒,1943年10月20日上午11時,搜索連在一個叫作新背洋的地方與日軍猝然相遇,雙方立即分別搶佔有利地形,戰鬥隨之打響。來敵是日軍號稱“從林之虎”的第18師團混編搜索大隊,由師團參謀長片崗大佐親自派出的威力搜索隊伍,目的就是摸清新一軍的動向。



(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的士兵)

這個混編大隊由600多名精幹士兵組成,包括步兵55聯隊的一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和第18師團直屬的師團搜索隊(中隊級),後來又得到駐守沙勞的一個守備中隊增援,兵力已經達到甲種師團步兵大隊的滿編狀態,就在一年前,日軍一個加強大隊曾經輕取密支那,嚇得杜聿明認為歸路已斷從而鑽進了野人山。

在國內抗日戰場上,日軍一個滿編大隊的戰鬥力完全壓倒中國軍隊的一個團,還得是中央軍嫡系部隊,如果是雜牌軍更不用說了,在豫湘桂會戰之前,日寇第11軍制定作戰計劃時,乾脆是按一個滿編大隊抗衡第九戰區一個師計算和使用兵力的。因此,這個日軍混編大隊根本沒把對面的搜索連放在眼裡,依仗人多勢眾,立即展開常規進攻,即以機槍和擲彈筒進行火力壓制,步兵開始三面包抄搜索連據守的無名高地。



(孫立人進行注油槍的射擊輔導)

潘德輝少校指揮全連沉著應戰,首先用迫擊炮猛轟進攻之敵,嚴重殺傷鬼子的有生力量,而當端著三八大蓋的日軍接近陣地時,暴雨般的機槍和衝鋒槍子彈掃將出去,毫無心理準備的日軍像割草一樣紛紛倒下,第一次攻擊就扔下100具以上的屍體,日本人被完全打懵了,根本想不到區區300人的中國軍隊有如此密集的火力。

新38師搜索連得理不讓人,趁著日軍慌亂居然發起了反衝鋒,頭戴英式鋼盔扎著綁腿端著“湯姆遜”的駐印軍戰士復仇心切,個個奮勇爭先,密集的彈雨潑向日軍,鬼子兵每打出一顆有坂步槍彈的時間,至少遭到10顆以上的衝鋒槍彈回敬,中國士兵根本不與日軍進行他們所擅長的白刃戰,不待敵人靠近就用自動武器打得對手滿身窟窿。



(湯姆遜衝鋒槍)

戰至中午時分,新38師112團的一個先頭連趕到戰場,兩個連的駐印軍部隊一起夾攻,日軍混編大隊落荒而逃,扔下240多具屍體和許多槍支彈藥,其中一名大尉和一名中尉當場陣亡,新一軍首創對日作戰以少勝多的奇蹟,“湯姆遜”功不可沒。僅僅半個月後,日軍第56師團114聯隊在丸山房信大佐指揮下於拉加蘇山地設伏,重創過於冒進的第112團,幷包圍了該團所餘大約兩個營的隊伍。

然而就是這兩個營的駐印軍,在美國空軍的支援下整整守住陣地50天,斃傷日軍近1000人,其中死在湯姆遜槍口下的多達數百,兵力優勢的日軍始終無法完成圍殲,激戰到12月中旬,孫立人率新38師主力抵達,日軍第114聯隊全線崩潰,被迫放棄新背洋向南逃竄。



(美軍使用的湯姆遜)

丸山大佐悲憤的差點剖腹自殺,他在給師團及軍司令部的報告中不無憂傷的寫道:“拉加蘇高地之戰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戰例,敵人的變化是驚人的,希望能夠引起司令官閣下的重視。。。”云云。

然而緬甸方面軍的日本將軍們認為這不過是個局部戰例,依然對中國軍隊抱定多年的固有認識,所以很快,他們將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中美混合部隊繳獲鬼子旗幟)


度度狼gg


二戰中最出名的幾把衝鋒槍裡,有波波沙,有湯姆遜,有MP40,有司登,而湯姆遜衝鋒槍,就是美國大兵們的標誌,頭戴M1頭盔,手持湯姆遜衝鋒槍掃射的畫面在無數電影裡都有過體現。

湯姆遜衝鋒槍其實在1922年就開售了,只不過,這把槍呢,設計的思路有點超前,當時很多人並沒有見過或者聽說過沖鋒槍,美國軍警不採購這把槍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價格,太過於昂貴,200美金一把,後來的司登才9美金一把。不過,這把槍在軍警沒受到重視,但在黑幫裡卻是搶手貨,畢竟射速高啊,黑幫適時的弄上一兩把,也能接受,用起來火力還猛。

湯姆遜衝鋒槍使用的是11.43mm口徑的子彈,這個口徑非常大了,德軍的MP40口徑才是9mm。這就使得湯姆遜衝鋒槍的停止能力更好,捱了一發子彈,中槍者立刻就能倒地,並且失去戰鬥的能力。

而且,湯姆遜衝鋒槍的射速快,理論上的射速是每分鐘1500發,具體是不是真的,射速夠快。它還有個名字叫做戰場掃帚,原因就是他強大的火力。雖說後來改進的湯姆遜衝鋒槍降低了射速,但是火力上依舊比日本要強,比德軍的MP40要猛。

英國法國都曾經訂購過奧托公司的湯姆遜衝鋒槍,而美軍參戰之後,同樣大規模訂購湯姆遜衝鋒槍,後期湯姆遜衝鋒槍幾乎爛大街了,而且量產後的湯姆遜衝鋒槍也就40美金一把,但是還是貴。這個主要是他的結構造成的,根本就沒辦法降低太多的成本。還有一點就是,這把槍太重,空槍就有五公斤,波波沙才只有3.6公斤重。

早期美軍沒裝備的時候,孫中山的衛士就裝備了幾十把,後來閻錫山的兵工廠也生產了相當部分的湯姆遜衝鋒槍,這把槍的受歡迎度還是非常不錯的。


軍武文齋


俗話說外行看槍內行看彈,評價一種槍械的殺傷力如何重要的不是槍械本身,畢竟槍做的再精緻,也不過是個發射平臺,彈藥才是決定槍械殺傷力的重要因素。

湯姆遜衝鋒槍的型號很多,常見的有M1921型,M1928型,M1928A1型,M1型,M1A1型等,但是他們通常都發射同一種槍彈,即.45 ACP手槍彈,國內也叫作11.43mm手槍彈。在軍用手槍彈中,.45 ACP的口徑已經算是比較大了,因此它的殺傷力在軍用手槍彈中也是數一數二的。

手槍彈一般使用的是直筒彈殼,比如.45 ACP和9mm派拉貝魯姆彈等,這就意味彈頭的直徑越大,彈殼的容積也更大,能裝下的發射藥也更多,再加上.45 ACP彈較重的彈頭,動能往往比一般9mm派拉貝魯姆彈更大,而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般來說動能越大殺傷力也越大。當然了,槍彈創傷是一個非常玄學的過程,人體器官錯綜複雜,我這裡說的只是理論上的情況。

當然了,產生殺傷的首要條件是擊中目標,沒有打中說再多也是白搭。由於.45 ACP彈相比9mm彈更大的後坐力,前者的命中率會比後者差一點。而且湯姆遜衝鋒槍的槍托設計不是很好,沒有采用直槍托設計,射擊時槍口上跳會比較嚴重,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命中率。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湯姆遜衝鋒槍,這種武器,說實話現在的話知道的人很多,為什麼?因為這把槍的外形很小巧,而且威力很大,在一些遊戲裡面也很有名,大彈鼓幾十發子彈四秒鐘之內全部速射完畢,這個湯姆遜衝鋒槍剛剛問世的時候,當時的生產公司就打出了一個口號,叫做戰壕清掃器,也就是說,端著這個湯姆遜衝鋒槍跑到戰壕裡面,那對付敵人,那是手拿把攥的事情。

大家都聽出來了吧,這個東西是什麼時候設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當時美國剛剛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壕裡面的作戰,美國人一直十分擔心自己的步兵會吃虧,所以當時美國人裝備的噴子,但是噴子這種武器大家都知道,近距離打起來那當然得心應手,可是遠距離打起來,那就沒準頭了,美國人要求自己下一代的制式裝備裡面有一款衝鋒槍,這個就是湯姆遜衝鋒槍。

但是湯姆遜衝鋒槍生不逢時啊,剛剛生產出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積壓了1000多件湯姆遜衝鋒槍的生產公司,沒辦法,只能夠低價促銷,結果有一些就賣到中國來,成為了孫中山先生衛隊配備的一種武器,當然,更多的湯姆遜衝鋒槍被當時美國的黑幫直接給買,為什麼這東西很小巧,可以直接放在小提琴的盒子裡面,而且火力威猛,面對警察手裡面的種武器,湯姆遜衝鋒槍都可以成黃不讓。

所以這一款武器無論怎麼落魄,都有著很好的性能在那裡給他打廣告,美國政府也一直十分關注這把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美國急需要成立自己的陸軍裝備,所以他把目標再一次投向的湯姆遜衝鋒槍。根據美國人的戰略規劃,湯姆遜衝鋒槍將成為自己接下來部隊的制式裝備,當美國大兵每人手裡一把湯姆遜衝鋒槍,(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然後朝著日本鬼子充的那種場景,畫面太美,不敢想象,但是後來全部改成了m3衝鋒槍。

什麼原因呢?太貴了,湯姆遜衝鋒槍零件太多,而且零件的加工也費時費力,當時美國的那家生產公司集結了自己所手底下所有的工廠,一起生產湯姆遜衝鋒槍,結果一天只能生產200把,這對於美國想要擴軍百萬的雄心來講,這簡直就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所以美國邀請了其他的公司參與到生產活動之中,並且簡化了湯姆遜衝鋒槍的零件生產工藝,但是這樣還是不行,價格太貴,而且生產還是太慢,所以美國人改了,改成了m4+蘭德半自動步槍和m3衝鋒槍,自1943年開始,美國就逐步的開始減少軍隊之中湯姆遜衝鋒槍的比例。

即便如此,湯姆遜衝鋒槍在戰場上面仍然還是士兵的好幫手。由於湯姆遜衝鋒槍在各方面都考究工藝生產,所以這把武器在戰場上面格外的可靠,而且11點多的毫米口徑,讓這種武器一旦在戰場上的命中敵人,就能造成巨大的戰場創傷,對於任何一個敵人來講都是致命的。

對於很多美國的老兵來講,能夠擁有一把湯姆遜衝鋒槍,那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漩渦鳴人yy


芝加哥打字機”就是湯姆遜衝鋒槍的外號,該型衝鋒槍使用美軍點45ACP標準手槍彈,由一個容彈100發的巨大彈鼓供彈,射速高達每分鐘1500發,100發的彈鼓4秒鐘就打光。湯姆遜的廣告牌稱此槍為“塹壕掃帚”,就是突出其無比強大的火力。到場的專家紛紛稱讚這是當時最具革命性的輕武器。 可惜湯姆遜衝鋒槍在當時顯得太超前了,過快的射速、加之沒有經過實戰檢驗,保守的美國軍方轉而訂購昂貴而笨重的路易斯輕機槍。

湯姆遜又向警方推銷,效果依然不理想,所以一共只生產了3千支,這其中有56支賣到中國裝備孫中山的衛隊,沒有其他辦法的湯姆遜使出渾身解數向社會推銷,此時正值美國政府頒佈禁酒令,各地黑幫紛紛販運私酒謀取暴利,湯姆遜衝鋒槍因為短小精悍火力強大而深受黑道青睞,成為匪徒的標準裝備。因為這種衝鋒槍拆下木託和彈鼓後,可以方便地藏進小提琴盒裡,因此犯罪分子將其稱為“芝加哥小提琴”(芝加哥是當時黑幫活動最猖撅的地區),又因為其連發時“嗒嗒嗒”的有節奏的槍聲,常常又被叫做“芝加哥打字機”。

限制湯姆孫衝鋒槍在美軍中普及的主要原因是該槍結構複雜,生產成本太高,1939年時一支不帶任何附件(油壺、槍揹帶、維護工具、彈夾、彈夾袋)的湯姆遜M1928A1要209美元,以致於幾家工廠開足馬力生產,日產量也不過200多支。要知道二戰時期戰鬥機飛行員的月薪也不過300~400美元,步兵一名下士的月薪更是隻有50美元,所以在美軍“降本”的要求下,柯爾特公司在原M1928A1的基礎上改進出M1型衝鋒槍。批量生產的M1成本只有50美元,於是美國政府大量訂購用於本國軍隊裝備以及支援盟國,在整個二戰時期產量達140萬支。由於美軍仍然覺得成本還是不夠低,柯爾特公司又研發出成本只要40美元的M3注油槍,當然這是後話了。(下圖上為M1928A1,下為M1)

湯姆遜衝鋒槍採用點45英寸手槍彈,即11.43mm,屬於大口徑槍彈,該型槍彈的特點是對生動目標的停止作用十分強大,其彈頭重16.2克,初速442米/秒,槍口動能達到1422.6焦耳,有效射程增594米,原版湯姆遜射速達1500發/分鐘,改進版的M1把射速降到400/分鐘,所以湯姆遜衝鋒槍是二戰時期威力最大的衝鋒槍,在有效射程內凡被擊中軀幹者瞬間倒地。

當然這種威力僅限於美國原產的湯姆遜,不包括我國仿製的山寨“湯姆遜”,因為國軍要求通用駁殼槍子彈,國內兵工廠仿製的“湯姆遜”口徑從11.43mm改為7.63mm,所以威力下降了整整一個級別,是一個非常失敗的改進舉措。由於前線士兵對改進型的國產“湯姆遜”反映不佳,仿製近3000支以後停產,又改用美國原產的M1湯姆遜。下圖為閻錫山版的7.63mm“湯姆遜衝鋒槍”





遊戲人超超


湯姆遜衝鋒槍,也即M1921式衝鋒槍,之所以有芝加哥打字機綽號,源自此槍最早為黑幫勢力所使用,在美國內頒佈禁酒的年代,黑幫勢力為搶街頭地盤,經常用湯姆遜衝鋒槍來火併。

由於此時的湯姆遜衝鋒槍採用了100發大容彈量彈鼓,火力持續能力很強,發射時發出“嗒嗒嗒”非常有節奏的聲響,所以被稱作為“芝加哥打字機”。

此外,又由於湯姆遜衝鋒槍拆下木託和彈鼓後,可以很方便地隱藏進小提琴盒裡,因此犯罪分子又將其稱為“芝加哥小提琴”,湯姆遜衝鋒槍在美國內至少有兩個綽號,可謂大名鼎鼎。

(美黑幫手中100發彈鼓的“芝加哥打字機”)

但由於此槍結構太過複雜,分量又特別沉重,價格又很昂貴,除了美國內警察有少量裝備外,軍隊一直拒絕採購並裝備此槍。

二戰爆發,由於英法聯軍缺乏衝鋒槍等步兵自動火器,就向美國大量採購此槍,美軍工就將湯姆遜衝鋒槍重新進行了改良,簡化了工藝流程,取消了槍管外部的散熱槽等,降低了生產成本,取消了50/100發彈鼓,設計了20/30發直彈匣,改進的湯姆遜衝鋒槍被命名為M1式衝鋒槍。


M1式衝鋒槍,只能使用20/30發直彈匣,不僅裝備英法軍隊,二戰時美軍也有采購,先期裝備連排班指揮官和軍士長等。

(二戰美軍的M1式衝鋒槍)

綽號芝加哥打字機湯姆遜衝鋒槍,真正上戰場的其實不是很多,大都是美國內民用和警用產品,因為美軍隊並未採購裝備,由於此槍射速高達每分鐘1500發,所以別看100發彈鼓容彈量很大,連發時僅4秒鐘就能打光彈鼓。

20年代初,有56支湯姆遜也即最早的M1921式衝鋒槍被賣到中國(整個二、三十年代美僅外銷了此槍3000支),裝備了孫中山的衛隊,這有歷史存照能證明。


在陳炯明發動兵變,炮轟總統府和粵秀樓時,孫中山衛隊配備的湯姆遜衝鋒槍在反叛亂中表現出色,憑藉強大的持續火力,殺開了一條血路,掩護孫中山和夫人登上了永豐艦順利脫險。

(孫中山衛隊配備100發彈鼓的M1921式衝鋒槍)

孫中山衛隊所配湯姆遜衝鋒槍,在危險關頭立了奇功,從側面印證了湯姆遜衝鋒槍的作戰威力,在近戰時,其火力強大,數十支100發彈鼓的湯姆遜衝鋒槍集中射擊,瞬間噴射出成千上萬發子彈,能輕易突破栓動步槍陣地,壓制住對手很少的僅20/30發彈匣的輕機槍。

由於湯姆遜衝鋒槍配備的是11.43毫米的彈丸,儘管是手槍彈,但從湯姆遜衝鋒槍射出,依然具備強大的殺傷力,在戰場上,對手只要捱上一發子彈,就有可能立即喪失戰鬥力。

綜上,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的湯姆遜衝鋒槍,真正上戰場的其實並不多,上戰場的是其改進型M1式衝鋒槍,但由於配備了11.43毫米的彈丸,其殺傷力還是相當驚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