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觀察眼
目前中國海軍艦載機部隊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小批量的裝備國產三代半重型艦載戰鬥機殲-15了。並且,國產殲-15重型艦載戰機也多次且出色的完成了相關的軍事演習任務。
同樣的,伴隨著由中國軍事船舶工業獨立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的國產001A型航空母艦今年也要開始正式交付中國海軍,已經很久沒有再生產的國產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又要再一次的進行一段時間的小批量生產了。也據國外的相關新聞媒體稱,沈飛已經在國產殲-15的基礎之上,整合了一些最新技術進而成功的研發出了國產殲-15電子戰的版本。
顯然,這款已經在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上服役了有一段時間的國產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並不是通過中國軍用航空工業百分百獨立原創研發設計出來的產物。而是沈飛通過在上世紀90年代末,從烏克蘭軍隊的手工購買到了目前俄羅斯海軍部隊正在服役的蘇-33重型艦載戰鬥機的原型版本蘇-27K,對其進行了逆向仿製並通過加上自己軍用航空工業相關技術而來的。
當然了,雖然國產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部分參考的是俄製蘇-27K重型艦載戰鬥機,但是無論是戰鬥機的航電系統還是機載雷達,都是由沈飛獨立研發設計開發出來,也使得當這款融合了多項國產先進戰機技術的國產殲-15成功研發出來的時候,其整體的綜合作戰能力已經全面超過了當年前蘇聯的蘇-27K重型艦載戰鬥機了。更是一舉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準三代半重型艦載戰機型號。
不過,也隨著中國軍用航空工業近些年的高速發展和研製艦載重型戰機能力的不斷提升,國產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已經出現了適用於彈射型航母起降的彈射版本了。這也意味著國產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將會和國產殲-11和國產-10系列戰鬥機一樣,成為一個有著多個升級衍生版本的系列戰機家族。
航空君
殲15是我國自主研製的艦載戰鬥機,當然在這中間參考了從烏克蘭獲得的1架T-10K,也就是蘇-33的1架早期原型機,但主要研製工作,像氣動外形的風洞吹風、伺服系統、航電系統、機載雷達、數據總線、飛控和火控系統及軟件、武器系統、機體材料、生產工藝的確定等等都是我國自己完成的。在技術驗證階段,我國是試飛院用無鴨翼的殲11進行陸上滑躍試飛,風險很大,空軍試飛員的勇敢精神令人起敬。所以,在殲15的研製過程中,空軍發揮了不小作用,這也體現了我國空海軍之間的協作精神。
殲15填補了我國艦載固定翼戰鬥機的空白,而且是高起點,擺脫了以往國產裝備進入服役就落後的尷尬,整體性能明顯超過了俄羅斯的蘇-33,與美國海軍艦載固定翼戰鬥機主力F/-18E/F處於同等檔次,只是在某些方面落後(例如雷達方面,美機是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5還是脈多雷達)。這對於之前從未研製過艦載固定翼戰鬥機的中國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S)聯合防務
殲15是中國獨立研製的嗎?當然是。但你要說從機體、氣動佈局、發動機等都是中國自己原創的東西,那就有點自欺欺人了。其實,殲15的基本設計源於烏克蘭T10K,該機同時也是俄羅斯蘇33艦載機的原型機,沿襲了蘇27系列經典的外形和氣動佈局設計,具有優秀的機動性、航程和載彈量。
殲15“飛鯊”艦載戰鬥機
不過,中國搞到的T10K是一架和定型量產型號相差很大距離、處於不成熟狀態的飛機,其很多設計還處於原始狀態,原始設計存在的很多缺陷沒有得到修正和改進。中國拿到這架原型機,最重要的幫助還是在研究機體、發動機和氣動佈局方面,至於其他像航電、火控、機載雷達以及材料等方面的技術,對中國基本沒有什麼幫助。
烏克蘭的T10K-7號驗證機
中國得到的T10K-7是該型的7號驗證機,在2003年被烏克蘭賣給中國,當時該機設備基本完整,之所以中國能買到,是因為該機沒有參加俄羅斯國家聯合鑑定試驗而被留在了烏克蘭。這飛機要是被轉交給俄羅斯參加鑑定試驗的話,也沒辦法來中國當殲15之父了。
中國軍事專家與T10K原型機
現在看,殲15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還是要歸功於國內軍工配套產業的進步。上世紀90年代中國購買了蘇27後,果斷選擇國產化,通過對蘇27的研究,摸索出了一整套飛機設計製造工藝,並在國內建造了諸如風洞群等一系列配套工程設施。比如,在設計殲15時,國內的航電、飛控、雷達等方面的造詣就已經超出了T10K原型機上的水平,殲15通過換裝國產設備,使其總體技術水平較同樣源於T10K的蘇33更加優秀。
殲15使用的俄製發動機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多家研究單位在靜不穩定佈局、應用強烈渦流增升的氣動和控制領域都有出色表現。比如相繼研製出殲10、FC-1梟龍以及殲20的成飛,以及研製出L-15的洪都公司等。如果殲15的原設計單位想要繼續完善缺陷(發生過墜機事件)和改進升級的話,將後續殲15的電傳飛控軟件交由兄弟單位研發或許會更好。
不過不管是殲15,還是蘇27或蘇33,在設計上都已經有些落伍了。這種單純強調機動性和航程的飛機,在隱形時代將會成為空戰靶子。即使是20多年來一直挖掘蘇27/蘇30系列潛力的沈飛,近些年也開始逐漸重心轉移,相繼推出殲14“雪鴞”(已落馬)和FC-31“鶻鷹”,明顯讓人感覺到想要探索新思路的意圖。
兵者詭道也
21世紀第二個十年,是中國海軍非常關鍵的一段時間,驅逐艦護衛艦持續下餃子,航空母艦一艘接著一艘,中國海軍的水面力量迅速膨脹,總噸位達到145萬噸,穩穩坐上規模世界第二的海軍力量的寶座。我國海軍的目標是建設一支攻防兼備,全球部署,有能力將戰火擋在公海之上,甚至是敵方國土之上的藍水海軍。要成為藍水海軍,航母打擊群必不可少,所以我國在瓦良格號航母的基礎上突破航母建造技術之後,開始了航母建造的快步走。
目前,我國的001型科學試驗航母已經服役6年,002型航母也完成了第五次海試,預計可以在今年上半年交付部隊。讓眾人翹首以待的003航母船身分段也在上海江南造船廠現身。為了保證航母服役之後有足夠的艦載機可以使用,我國在本世紀初就開始了艦載機的探索和研製。沈飛殲-15“飛鯊”就是我國第一款艦載戰鬥機,於2009年完成陸地首飛,2012年完成艦載機航母起降訓練。
殲-15滑躍起飛。
殲-15究竟是不是我國獨立研製的呢?這個是很多人的疑問,因為它實在是和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太像了,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如果不看塗裝真的很難區分這兩款艦載機。其實,殲-15還真是我國獨立仿製的,獨立仿製也算是獨立研究吧,畢竟是我國沈飛獨立完成的仿製改進升級工作而成功研發的一款新型準三代半重型艦載戰鬥機。殲-15研製的整個過程沒有其他國家插手援助,算得上是我國獨立研製的了。
蘇-33滑躍起飛,殲-15和蘇-33太像了!
艦載機對於本世紀初的我國來說還是一片空白,每次這種時候我國的第一反應就是去俄羅斯買,然後仿製。當時我國就盯上了俄羅斯用的風生水起的蘇-33,但是俄羅斯當時獅子大開口,使勁抬價還要求我國一次性直接購買一個團的數量。我國不願意吃這個啞巴虧,最後雙方談判破裂。不過事情很快迎來轉機,烏克蘭在前蘇聯解體的時候分到了兩架T-10K原型機,而我國就是從烏克蘭手裡花低價把其中一架編號為T-10K-3的原型機買回來,開始了仿製工作。
T-10系列可是個好東西,聞名世界的側位家族,甚至是隔了一個設計局的米格-29都和這個系列的原型機有點淵源。T-10K是從有鴨翼的T-10-24和有尾鉤的T-10-25基礎上發展而來。很多人認為T-10K是蘇-33的原型機,其實並不是,T-10K就是蘇-33!只不過叫法不同,T-10K是設計局的名稱,蘇-27K是軍隊早期名稱,蘇-33則是量產型號內部名稱和現在軍隊中的名稱。也就是說,T-10K=蘇-27K=蘇-33,我國從烏克蘭買來的並不是原型機,而是一架實打實的蘇-33!
殲-15著艦
從烏克蘭手裡拿到蘇-33之後,沈飛便結合自己生產的殲-11B的技術特點開始了我國國產艦載機的研製工作,最後的成果也就是現在的殲-15“飛鯊”艦載機。目前殲-15具體生產了多少架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可以明確的是它已經開始進行改進了。隨著003電磁彈射航母的建造,艦載機也必須與時俱進,殲-15目前已經有了彈射型號,並且已經造成了相關試驗。除了彈射型,沈飛還摸著鷹醬的路子打造了殲-15D“咆哮鯊”電子攻擊機,目前正在緊張試飛,期待著它的服役。
航母style,加油種花家!
殲-15雖然是仿製蘇-33而來,但是也能證明我國航空工業近些年來的巨大進步。一款先進戰鬥機的技術相當複雜,沒有強大的航空工業實力根本沒有能力去完成仿製。現在有很多人噴我國的軍事工業,噴沈飛只會仿製升級蘇-27。殊不知,在我國空軍序列中,保護祖國藍天的很大一部分戰鬥機都來自沈飛,都是沈飛辛苦研製,破解技術然後生產的。的確,沈飛的創新能力是不如成飛,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我們應該給沈飛更多時間,讓它進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沈飛一定可以來自完全屬於自己知識產權的海軍第四代艦載戰鬥機!
赤焰噠噠噠
殲15戰機代號“飛鯊”,這代號也很帥,會飛的鯊魚。目前是我國航母的主力艦載機,也是當今世界為數不多的重型艦載機型號。它確實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但不能說是完全原創。殲15戰機參考了蘇27戰機的氣動設計。根據媒體的報道,殲15參考了烏克蘭的T-10K三號機的設計圖紙。T10是蘇27的研製代號,K的意思是艦載型,通俗理解就是艦載版蘇27,也就是後來的蘇33。北約稱其為側衛D型。但殲15不能等同於蘇33,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端戰機。
在研發殲15前,我國已經擁有了殲11戰機。殲11吸收了蘇27的經典設計,同時加入了我國航電系統,武器系統,飛控系統的新成就。殲15是在殲11技術的基礎上,開發的高端艦載機,具備更強的空戰和反艦能力。
蘇俄時期的蘇33艦載機性能也不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軟件系統嚴重滯後,難以滿足現代海戰的需求。而且老版蘇33在設計上也存在一些小失誤,不算是完美的蘇27K。殲15不一樣,它在各方面都達到了重型艦載機的高標準,或許我們的殲15才是當年蘇霍伊設計師理想中蘇33該有的樣子。
從媒體的報道看,殲15的起落架明顯加厚了,還有側杆,很可能是試驗彈射起飛技術。殲15是一款重型艦載機,如果能夠實現彈射起飛,其戰力和出動效率都會顯著提升。對殲15來說,就是“更上一層樓”。
目前隱形艦載機還不見影子,意味著殲15還將長期擔負主戰艦載機的重任。從國際上多款艦載機的實際情況來看,殲15戰機在綜合指標上具備一定的優勢,可以完美勝任當前的地位。殲15是中國航空領域的巔峰傑作之一,值得自豪。
兵說
我們可以說殲15是獨立研究的,但不能說獨立研發。研究和研發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味道不一樣。研發更注重發明,研究則是分解改進。
(漂亮的殲18艦載機還有著濃濃地蘇味)
我們都知道殲15的研製是有買來的原型機參考的,我們研究和吃透了技術,並且還用後發優勢加以改進,這個過程應該沒有其他國家的幫助,所以這是一次獨立的研究和生產改進的過程。
我並不小看這一點,因為你讓印度去研究生產一個試試?做到拆解、吸收和改進並不是簡單的過程,逆向研發也得有堅實的底子,所以我佩服這些功勳工程師。
但很多人會噴這一點,說借鑑就是山寨,再優秀的山寨也是山寨,莆田的耐克鞋終究不是耐克。這點我無可辯駁,但是從客觀規律來說,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和厚重的積累,從零開始設計一款飛機是極其困難的。
不說飛機,就說手機吧,國產手機模仿蘋果核三星幾十年,直到這兩年才開始原創並且強軍突起。戰鬥機設計更是精密和複雜,要異軍突起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不過殲20的出現的確是一縷曙光,我們終於逃脫了蘇制戰機的框架,我十分的期待我們的第一架真正的原創飛機。
(殲20和31的出現完全打破了對蘇制武器的模仿,讓人眼前一亮)
還有為什麼我們沒有大膽的嘗試原創而是走老路仿製和超越呢?因為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我們沒有犯錯的機會,現在我們的主要問題是解決有無問題,包括第一首遼寧號航母拿老船改造,包括殲15的快速上艦,因為我們不能再等,必須解決有無問題,先有了再說,一邊訓練一邊找出問題,然後不斷改進!畢竟祖國的海防和空防不能等啊,必須有衛士出征。
我相信我們的工程師絕對不會放棄原創,或許就在此刻某某會議室裡就在討論著第N版的設計方案,他們有在努力開創一個新局面,做出真正的研發。
只是需要時間和穩定的大環境。
穿美國望世界
看它的外表就知道空軍的殲-11系列、殲-16以及海軍的殲-15這幫傢伙流淌著的不是中國的“親兒子”,這幾個哥們體內留著可是北方寒冷的斯拉夫血統,雖然與中國混血,但是機體的氣動佈局中國也是吃了幾十年的才將它吃透。在蘇聯解體後中國可是撈了不少寶貝,陸海空三軍的裝備應有盡有,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引入,為中國加快吃透它的技術做出了不少貢獻。
這不是殲-15哦,真不知道它是哪個型號,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只要叫它蘇-27改就沒錯
雖然現在中國空軍的飛機已邁入五代機領域,並且也有了外貿型飛機,不過現在全球的外貿重型戰機主要還是被美俄兩個國家說包攬。雖然中國在蘇-27的基礎上發展出各種改進型,但是中國在引進蘇-27戰機的時候與俄羅斯簽訂協議,那就是在進行技術轉讓之後,中國不能對外銷售這款戰機(包括各種改型)。所以現在中國外貿飛機主要還是以輕型戰機為主。
中國曆代各個時期的主力戰機,除了殲-10以外全是蘇系飛機,且現在殲10戰機的地位已經被蘇-27改家族給取代
不過殲-15不是在引進的蘇27技術上改的,而是直接從烏克蘭手中獲得了專門為蘇系航母配備蘇30戰鬥機的原型機T-10K-3,就是說殲15本身就是海航出身,而不是從空軍方面半路出家。不過和遼寧號一樣,除了可是外國的外,裡面的各種設備都是換裝了中國製造,特別是最重要的發動機與導彈技術,而且雷達性能也提升了。而至少目前看來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主力主要是由蘇-27改組成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殲15是我國自行研製的首型艦載機,用獨立研究表述不太恰當,因為研發初期詳細研究過烏克蘭保存的T-10K-3驗證機。
▲殲15滑躍起飛瞬間
殲15研發起步於21世紀初,研究過用殲8作為驗證機,後因低速性能不佳放棄,最終選定以國產殲11為藍本,借鑑烏克蘭保存的T-10K-3驗證機,進行全新設計而來。是我國第一個全數字化設計飛機。
▲我國曾研究用殲8作為艦載機驗證機
殲15機長22.28m,翼展15m,機高5.92m,擁有12個武器外掛架,可掛載空空導彈、空艦導彈、火箭彈以及航空炸彈等多種武器裝備,裝備兩臺大推力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32.5噸,著艦重量22.5噸-24.5噸之間,最大飛行速度2.4M,實用升限2萬米,作戰航程3500公里。
▲殲15總設計
師孫聰
殲15採用全數字化操縱系統、綜合航電屏顯,信息化水平較高,研製過程中取得了10類200多項技術突破,創造了國內三代機研製記錄。主要以下幾個特點:
優化氣動佈局,提高低速可操縱性
殲15基本沿用了殲11優秀的氣動佈局,為了解決艦載機著艦速度比陸基飛機要小的問題,殲15對殲11原有氣動佈局進行改進。
▲殲15氣動佈局改進方面較為明顯
一、殲15增加了一對鴨翼式前翼,有效的提升飛機升阻比,改善飛機低速飛行品質。
二、增大機翼面積可有效的增加飛機翼面升力,增強艦載機短距離起飛能力,更適合滑躍式起飛方式。
三、殲15增升裝置無論是面積還是可偏轉角度都大幅度增加,充分的改善了飛機低速下的可操縱性,有利於艦載機安全著艦。
新技術運用,大幅提升飛機載荷
殲15研製同時,我國攻克了3D金屬打印電子束沉快速成型技術,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為殲15減重製造作出突出貢獻。
▲向為殲15事業獻出生命的羅陽致敬
使用3D金屬打印技術,有效的縮短了零部件只要時間,大幅度的降低了機體零部件的重量,強化了機體結構強度。殲15的機體結構重量比降到了28%左右,通常飛機機構重量比一般在30%左右。
其次,殲15首次安裝了智能螺栓。飛機各連接部由上萬個螺栓固定連接,關乎著飛機的安全性能。新型智能螺栓每一顆都帶有傳感器,可以準確的測量螺栓承受載荷,通過光纖傳輸到航電系統,有效的提升了飛機的安全性和大幅度的降低了重量。
官方消息稱,殲31的飛機結構重量比已經降低到26.8%,這主要得益於3D打印技術和智能螺栓等“黑科技”的廣泛運用,我國殲20等戰機也採用了類似的技術,大幅度提升飛機載荷能力。
起落架、攔阻鉤皆由我國自主全新設計
起落架是飛機上艦首要解決的問題,相比陸基飛機,艦載機對於起落架的抗壓強度要求高出近10倍,艦載機著艦時強大的慣性、飛機重量全都壓在起落架上,起落架的性能決定著艦載機能否著艦。
▲殲15起落架是我國全新設計的
殲15起落架和攔阻鉤皆由我國經過上萬次試驗改進而來,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這些我國在之前毫無獲取途徑以及經驗可尋。
由此看來,殲15是我國自主研製的一款第三代艦載機,雖然借鑑了烏克蘭保存的T-10K-3驗證機,但包括機載設備、製造工藝、摺疊機翼技術、大推力發動機、起落架以及攔阻鉤在內的核心技術都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殲15服役已經7個年頭,已延伸出了電子戰型號、空中夥伴加油機型號;在下一代隱形艦載機大批量入列以前,將是我國航母編隊的核心裝備。
鷹鴿分析
在我國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後,圍繞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水面艦艇部隊的打造就成為海軍當前的主要發展方向。其實早在遼寧號未交付之前,軍方就已經完成了艦載機殲15的研製了,由沈飛結合俄製蘇33戰機的設計原型,以國產殲11為藍本打造的一款大型艦載戰鬥機。
作為我國目前航母上的主力艦載戰鬥機,殲15實現了我國航母艦載機從無到有的歷史性改變。對於大型艦載固定翼艦載戰機的研究考驗著一個國家國防工業與研究水準,我國能夠成功研製並裝備殲15標誌著現有航空技術實力的巨大進步,因為設計艦載機不僅僅是直接拿來現有戰機直接加裝攔阻鉤那麼簡單。
相比於同類機型,艦載機對於機體的結構強度,發動機推力和機體升力的要求更高。畢竟從航母上起降與地面起降從技術上和操作上有著巨大的不同。在技術上考驗飛機的降落和航母的助降系統;在操作上考驗甲板工作人員和飛行員的操作熟練度;這兩種因素對於實現艦載機起降與航母戰力有著基礎性作用。
對於當前主流的四代固定翼艦載機一共只有幾種,分別為美製F/A18,俄製SU33與MIG29K,法制陣風M;我國殲15的出現正是這一代艦載戰機的後期之秀。在具體參數和作戰指標上都可以與美俄法大國的航母艦載機一較高下;這恰恰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我國建設高標準的航母的決心。
既然整個航母事業的宏觀層面所瞄準的就是世界一流水準,那麼在決定航母核心戰鬥力的艦載機事業發展上,我國也絕對不含糊。從工業技術上看,我國擁有多年的四代機研發和製造經驗,並且能夠獨立製造隱身戰機,開發國產艦載戰鬥機乃至預警機都在情理之中。
其實,在我國決定走航母之路的時候就已經準備好了多種領域齊頭並進的思想準備了;畢竟航母是當前最複雜的軍事系統工程,雖然擁有一定的難度,但從物質條件乃至現有技術標準下,我國完全有能力發展出自主航母及其配套設施。
諸葛小徹
好像蘇二七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