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權威聲音】中宣部文改辦巡視員、副主任朱偉峰:推動新時代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主辦的“2018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揭曉典禮暨第七屆中國文化產業主題峰會”2月23日在深圳舉行。中宣部文改辦巡視員、副主任朱偉峰在會上發表了《堅持守正創新 ----推動新時代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發言。

朱偉峰在發言中指出,當前全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76.2%,恩格爾係數降至28.4%,文化消費已成為國民消費增長的重要方面。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已經不是“缺不缺、夠不夠”問題,而是“好不好、精不精”問題,不是一般的數量問題,而是結構、質量的問題,我國文化消費可以說已經進入品質消費時代。

創新是推動文化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文化產業是內容產業,生產供給優質內容是立身之本,發展之要。文化企業的創新和優化內容生產供給要始終堅持心中有情懷、眼中有受眾、胸中有匠心。

新一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要順應形勢,借力信息革命成果,在運用新技術、培育新業態、拓展新模式上實現突破,加快融合發展、優化升級步伐。


【權威聲音】中宣部文改辦巡視員、副主任朱偉峰:推動新時代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各位文化企業家、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

大家好!

在這草長鶯飛、萬物更新的美好時節,非常高興能夠參加這次會議,非常榮幸見證“2018年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的揭曉,見證光明日報為助推文化產業發展建平臺、造氛圍的不懈努力和可喜成果,見證文化產業年年呈現新亮點、展現新氣象的發展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8·21”重要講話中,作出了宣傳思想戰線進入“守正創新”重要階段的重大判斷,提出了“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強調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這些重要論述為文化產業發展指明瞭重點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也為文化企業發展指明瞭具體路徑、提出了更高要求。

當前全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76.2%,恩格爾係數降至28.4%,文化消費已成為國民消費增長的重要方面。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已經不是“缺不缺、夠不夠”問題,而是“好不好、精不精”問題,不是一般的數量問題,而是結構、質量的問題,我國文化消費可以說已經進入品質消費時代。這就要求我們的文化企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權威聲音】中宣部文改辦巡視員、副主任朱偉峰:推動新時代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會議的主題,談三點想法,與大家交流。

一、提升內容創新力

創新是推動文化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文化產業是內容產業,生產供給優質內容是立身之本,發展之要。文化企業的創新和優化內容生產供給要始終堅持心中有情懷、眼中有受眾、胸中有匠心。

一要心中有情懷。文以載道,文以傳情,文以植德。我們文化企業一定要有文化情懷、文化追求、文化擔當,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優秀的文化產品,啟迪人們心智、陶冶人們情操、引領社會風尚,做有責任、有溫度的優秀文化產品提供者、服務者,做真善美主流價值的傳播者、引導者。

二要眼中有受眾。要把握群眾期盼,主動適應受眾多樣化、分眾化的市場需求,增強供給的適應性靈活性,大力推動供需有效對接,做到選題更精準、表達更精準、對接更精準,以優質文化產品供給贏得受眾、贏得口碑、贏得效益。今年春節上映的《流浪地球》,短短半個月時間票房已經突破40億,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式作品,這就是文化內容創新、眼有受眾的典型範例。

三要胸中有匠心。要發揚“工匠精神”,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聚焦主業,大力實施精品工程,打造更多有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名企、名牌,推出更多同新時代相匹配的“高峰”之作、傳世之品,滿足人民對高品質、高品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斷增強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二、提升融合發展力

新一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要順應形勢,借力信息革命成果,在運用新技術、培育新業態、拓展新模式上實現突破,加快融合發展、優化升級步伐。

一要強化技術應用。網信技術領域裡有句話叫,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在文化企業技術應用上我認為也同樣適用,當前新技術層出不窮,文化企業要加快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把科技進步的最新成果滲透到文化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的每一個環節,豐富文化表現形式,搭建文化發展新平臺。要加強文化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高度關注文化企業的數據資源、數據資產,充分發揮和應用好文化企業的數據財富。全媒體時代,要加強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建設,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加快發展移動多媒體、網絡視聽、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業態,延伸文化產業鏈條,增強持續發展能力,形成新的文化創造力和競爭力。

二要激活文化資源。許多文化資源在此處是草,在彼處卻是寶,要充分認識文化資源的寶貴性。要加快文化與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推動文化與農業、教育、信息、旅遊、體育、裝備製造、建築設計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要強化文化資源意識,以新技術、新手段、新模式開發激活文化資源,要將文化創意、文化標識、文化元素滲透融入相關產業,增加相關產業文化含量和產品附加值,培育文化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展文化產業發展新空,讓廣大群眾享受更加多彩、更加健康的文化體驗,更好滿足人們對高品質文化的美好追求,更好滿足人們對“詩和遠方”美好向往。

三要用活各類資本。截至2018年底,我國上市文化企業195家,已形成特色鮮明的“文化板塊”,但與其他大型企業集團相比,資本運營能力仍是我國文化企業的短板,文化企業要加快與多層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提高企業的資本化、證券化水平。作為行業主管部門,我們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鼓勵文化企業集團整體上市,鼓勵符合政策規定的文化企業通過股權投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基金、債務融資工具及金融機構專業化運營平臺等拓展融資渠道。將不斷完善准入和退出機制,引導和支持各類資本有序進入文化產業,鼓勵各類文化企業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權威聲音】中宣部文改辦巡視員、副主任朱偉峰:推動新時代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提升科學管理力

科學高效的管理運行機制,是企業不斷壯大、持續發展的基石。無論是國有文化企業還是民營文化企業,要想更好更快發展,都需要通過深化內部改革,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以制度激發活力、增強動力、提高競爭力。

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對於國有文化企業來說,一方面,要按照企業治理的要求,完善黨委領導與法人治理結構相結合的領導體制,積極穩妥推進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風險防控機制,提高企業管理運行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另一方面是充分體現文化特色,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兩效統一”的管理運行機制,落實圖書出版、國有影視企業等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落實中央有關部門關於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工資總額、負責人薪酬與“兩效統一”考核掛鉤聯動的文件精神,建立健全體現文化創作、生產、傳播規律的管理架構和運營模式。對於民營文化企業,可以在內容導向審核把關、風險防控、社會效益考核等方面積極借鑑。

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是主體,政策是保障。我們行業主管部門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積極推動文化企業兼併重組,促進文化資源要素向優勢行業和優質企業集聚,鼓勵支持出版、發行、影視、演藝集團交叉持股或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併購重組,鼓勵國有文化企業和民營文化企業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加強資本合作,打造更多骨幹企業集團和“文化航母”,提高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我們既鼓勵骨幹文化企業“頂天立地”,也支持“專精特新”文化企業“鋪天蓋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層面協調出臺文化改革的配套文件有30多個,涉及財政、稅收、社保等13個類別,近期國辦又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規定》《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國辦發[2018]124號),對有關文化經濟政策予以了修訂和延續。各文化企業要充分運用好這些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經濟政策,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今年,我們還將繼續選擇部分符合條件的國有文化企業開展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職業經理人制度等試點,希望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與。

下一步我們還將在優化行政管理、淨化市場環境、落實好經濟政策、搭建產業平臺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為文化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做好服務、提供保障。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一定會推動文化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最後,祝第七屆中國文化產業主題峰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